1、 一、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东平县城西区白佛山之阳,共有大小造像134尊,分为隋窟、唐窟、小唐窟、宋窟和露天造像5部份。其中隋窟始凿于开皇七年,窟内阿弥陀佛主像通高米,结跏趺于束腰仰莲座上。螺纹肉髻低平,面相浑圆,手施无畏与愿印,著双领下垂式法衣。此阿弥陀佛像被专家誉为“中原隋代第一佛”。其左右窟壁上又排列数十小龛,龛内造像19尊不等,其中“涅磐图”颇具地址特色,为国内仅有的一处,“十六王子”造像铭造像也是国内罕有。白佛山石窟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二、东平故城位于东平县东平镇宿城村西北处,为两汉之际东平国王城遗址。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1300米。城址内西北角、东北
2、角、东南角还残余有汉代夯土城墙。城址内遗存文物十分丰硕,地表暴露物有路钉砖、灰陶豆、瓮、罐、板瓦、筒瓦残片和大型陶砖和青瓷豆、盘、罐等。最近几年来,出土文物有泥质五铢钱范、铁质五铢钱范、虎符、金银器和锄、犁等铁质家具。东平故城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三、司里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戴庙乡司里山上,造像要紧集中在山顶呈“品”字形散布的三块巨崖周围,共有大小造像千余尊,完整清楚者600余尊。如按年代划分,那么东崖多为北齐、唐宋造像,其中最高者为北齐一佛二弟子像,主佛像高米,戴宝冠,面相浑厚,手施说法印,著褒衣博带式法衣,倚座于宽平座上。此尊造像高度可谓“中原北齐第一佛”。其右下部有宋朝嘉祐二年“三
3、教通连”龛像,为我国摩崖造像中最先的“三教通连”龛像。西崖多为唐、宋摩崖造像,有一佛二门生和一佛二菩萨、二门生、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中唐朝多为武后时期的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丰圆饱满。宋朝造像那么神情丰硕,雕刻精细,其中的36尊罗汉像等更是神态各异,持物不同,栩栩如生。南崖造像风化较为严峻,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或罗汉像。造像龛旁多有铭文题记,最长者达500余字,其中还有武那么天造字10余个。关于考证我国佛像石刻的名称、年代、演变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司里山摩崖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四、理明窝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六工山之阳半山腰处,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长14米,
4、共有大小造像49尊,均为唐朝造像。其中最高者176厘米,最小者仅有10厘米。造像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长安之年”造像,要紧为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像。均著双领下垂式衣,质薄贴体,面相丰腴,眉眼细长,躯体上宽下窄,呈现出强健的力度美感。头光为双层桃形火焰纹并施彩绘,内层有化佛七尊。第二期“开元八年”造像,除形象稍逊于第一期外,特点大体一致。第三期“咸通十四年”造像,衣纹呈粗泥条状,头似圆球,躯体面相圆胖,面容较丑陋,表现出唐朝造像走向衰落的特点。理明窝摩崖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五、北桥墓群位于东平县老湖镇展营村内,为后汉东平国献王刘苍及其后代的墓葬群,又称“王陵山汉墓群。”墓群原有9座,俗称“
5、九子冢,”皆封土堆高大,从南向北呈“八”字形依次散布。其中最北一座1号墓即献王墓,现存封堆高20余米,直径300余米,夯土层明显。其它2、4、8、9号均现存有不同程度的封土堆。5、6、7号墓在“文革”中被扒毁。1958年,山东省文物治理处对3号墓进行过挖掘,墓内出土有较完整铜镂玉衣一套,同时还有金银器、铜铁器、玉盅、耳杯、陶壶等一大宗文物,均为东汉时期初期文物特点。北桥墓群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六、梁氏墓群为于东平县老湖镇梁林村西,西邻蚕尾山。为宋朝梁氏官宦及其后代的墓葬群。以宋太宗至道三年太平军节度使梁维忠建址,“父子状元”梁颢、梁固、呈相梁子美等均葬于此地。墓葬大部份在“文革”中被毁
6、掉,其中有一些宋朝壁画墓,出土有铜驼、铜壶、石砚及墓志等。墓区内现有梁维忠、梁固墓碑和梁子美神道碑和数件大型龙首碑帽。其中梁子美神道碑高米,宽米,厚米,螭首蚨座。别离有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敏、少宰兼中书侍郎李邦彦、尚书丞相赵野奉敕撰文、书丹、撰额。梁氏墓群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七、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彭集镇南城子村北大汶河上,初建于明永乐九年,为土坝,万历元年改筑为石坝,历代迄今均有维修。主坝体南北长438米,向东呈弧形。分三段,北曰玲珑坝,中曰乱石坝,南曰滚水坝,三坝一体,以滚水坝水平高度最低。坝石垒砌采纳铁扣束腰法,增加了坝体的抗击力。坝北又有东西向两坝,一为“窦公堤”,石堤西连北坝头,全长
7、863米,最东为“三合土坝”,沿用旧名,实为石坝,长260余米。二坝均为挡洪水,泄洪峰、保主坝的辅助坝。主坝两头坝头上有明、清、 民国历代重修碑记数方。戴村坝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 八、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洪顶山西部山谷双侧,为北齐河清三年时所刻。刻经面积共有1500余平方米,内容多为佛教经文中的一节,如文殊般假设经是“文殊师利白佛言”至“无念无作故”一节和大字“七佛”名、“大山岩佛”、“安乐佛”等佛名,还有东平僧“安道一”、印度僧法洪等刻字题记。其中“大空王佛”四字佛名,全高米,为我国北朝摩崖刻经之最,可谓“榜书之宗”。刻字原有1200余字,因自然风化,现存700余
8、字。洪顶山摩崖刻经为待批省级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九、楚霸王墓项羽墓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本地人称为“霸王坟”。墓原有封土,高10米左右,直径100米,墓前原有碑刻四方,汉柏数株,均在“文革”中被毁。今墓前残余石碑一通,约存原碑之三分之一,碑文曰“楚霸王口口。一剑亡秦力拔口,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口寝于今草亦斑。王之墓有二,一在和州之乌口,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此墓史载为楚霸王之头颅墓,即汉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成(即今旧县)。”楚霸王项羽墓为待批省级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十、沟坝遗址位于东平县梯门乡沟坝村西处山间台形地上,面积约6300平方米,为商周遗址
9、。文化层堆积厚约0.52米。土质灰褐色,地表暴露遗物有夹砂褐陶鬲足和泥质灰陶粗豆柄、厚壁罐、兽骨、蚌片等。一样陶器多饰绳纹。南部有一方形灰坑,边长米。沟坝遗址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一、王村墓群位于东平县东平镇王村村南、村北,为汉代封土堆墓葬。现存墓两座,村南1号墓,封土堆高14米,直径40米;村北2号墓封土堆高12米,直径60米,土质为灰白淤积泥。两墓均夯土层明显,保留大体完好,墓室结构及葬品不详。原王村周围有很多汉代封土堆墓葬,均在“文革”中被扒毁。王村墓群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二、百墓山汉墓群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柏松山村西百墓山上。相传,山周围有汉墓百余座,故山俗称“百墓山”。其中有最近
10、几年来发觉的一座墓葬,为全石结构中型汉代画像石室墓。墓室完整,葬品已早年被盗。南北长近9米,东西宽6米,高近3米。墓门向东,分前室、后室和左右耳室几部份,后室外有回廊。画像内容要紧散布在前室和左右耳室上。内容有谒拜图、乐舞图、丰收图、白虎、方相氏和五铢钱币等。运用浅浮雕和平面线刻两种雕刻技法。前室中间石柱上刻有“这人马皆食大仓”八隶字。百墓山汉墓群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三、东王林(王宪墓)位于东平县梯门乡梯门村西、望山之前山坡地上。墓封土堆高米,直径米,前立明嘉靖十九年墓碑,上有“光禄医生勋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谥康毅荆山王公墓”等题字。墓前神道上现存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左右
11、对立,形体高大,其中文、武官石俑通高近米。还残余石门坊一座、华表一对。原墓区内有石门、林墙、神道碑、柏树等,均毁于“文革”中。东王林(王宪墓)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四、昆山月岩寺(王宪墓)位于东平县银山镇昆山西麓,为一处寺院建筑。寺坐北向南,门向西,面积约3千平方米。寺院内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及左右配殿和后殿,为前后双重院落,其中大雄宝殿向南,面阔三间,进深米,高8米,抬梁式木质结构,歇山式灰瓦顶,脊上有砖雕双龙戏珠及花卉图案。院内有明代万历七年全石质钟楼一架,高米,四角攒顶,宋朝小虚观塔一座,全石质,高米,瓦垄顶,均造型精美。还有碑刻数方及摩崖榜书题字,是研究具有地址特色文化“东原文化”的重
12、要史料。昆山月岩寺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十五、祥龙观位于东平县银山镇腊山半山腰处,南临东平湖,为一道教宫观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寺依山而建,寺门向西,内有玉皇殿、三清殿、天王殿、藏经阁等,其南建有南天门一座,均为明清时期建筑。院内有明、清碑刻数方,院外有龙吐柏、神仙井等自然奇迹。祥龙观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六、腊山古建筑群位于东平县银山镇腊山北山体间,东临东平湖,为一处道教建筑。始建年代无考,明、清、民国之际均有维修。有峰云观、玉皇殿、碧霞元君殿、老虎洞等古建筑,散布在呈 字形的石阶盘路周围。其中峰云观内的主体建筑三清宫与邱祖阁为连体建筑,全高7米,面阔3间。砖石结构,阁在上,平顶,边缘有垛口
13、。观北有明正德年间所建乐台一座,柱上有楹连曰“声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圣乐,歌翻白雪五音调叶万民欢。”腊山又是一处风光独特的旅行胜地,以柏怪、木奇、景幽著称,被历代名人誉为“小泰山”或“小岱峰”。腊山建筑群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七、清真寺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州城内,为县内回民宗教活动场所。占地约6亩,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清、民国及现代均有维修,为鲁西最大的清真寺。寺坐西向东,从东向西依次为大门、天井、前殿、后殿、观赏台等。其中前殿为主殿,起脊灰瓦顶,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3间,内为四梁八柱梁架结构。左右各有耳子一所,木柱支撑,灰瓦顶。后殿和前殿有天沟相连,五脊攒肩式顶,斗拱结构,造型奇巧。其装
14、饰具有独特的阿拉伯民族风格。清真寺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八、仲子念书处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子路村内,又名“子路祠”,始建于宋嘉祐四年,后历代均有维修。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坐西向东,依山坡而建,二进院落,以大门、二门、仲子祠正殿为轴线,左右各一瓦殿,组成一个严谨的建筑群。正殿仲子祠为立山式建筑,面阔3间,灰瓦顶,滴水勾檐。大门有清光绪年间刘洪恩题写的“仲子念书处”匾额。仲子念书处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 十九、青峰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城南青峰山西山谷北侧。为佛教摩崖造像。造像有两组,第一组近于山巅,呈扇形散布,为宋朝造像。中间为一佛二门生像,佛高米,结跏趺于须弥座上,两耳垂肩,高肉髻,著通肩式法衣,
15、手施无畏与愿印。左右崖上又各散布有九尊罗汉像,合为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第二组造像在第一组下方60米处,为三世佛像,均高近2米,结跏趺于须弥座上,著双领下垂式法衣,脸部凸圆肥胖,较为丑陋。此三像年代较晚。青峰山摩崖造像为市级文物爱惜单位。县级文物爱惜单位有53处:无盐故城、须昌故城、鄣城故城、后邑故城、遂城遗址、阳谷邑故城、朱桥遗址、丁坞遗址、屯村铺遗址、旧县三村遗址、范村墓群、石马古墓、一担土古墓、路口古墓、赵桥古墓、焦村古墓、于寺古墓、孙百大百 墓、韩煦墓、大洼墓群、刘曜墓、孙复墓、西王林、郭楼古墓、后银山古墓、李将军墓、龙山石窟造像、于寺石刻、长山石刻、黄石崖石刻造像、栲栳寺石刻、华岩洞石窟造像、灵泉寺石刻、双塔山石刻、接山泉碑、清泉寺石刻、州城石刻、建修观音堂等碑记、东平公冉子祠碑记、铧山石刻造像、尧陵禅寺、永济桥、程公祠、玉皇庙、秦氏节孝坊、恩褒三代坊、磨香寺、毛庄教堂、李所教堂、刘仲羽墓、东进支队办公室、工委诞生地、烈士陵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