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4.43KB ,
资源ID:2146392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4639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全最新心理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全最新心理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2.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

2、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

3、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痛觉适应较难发生2.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继时对比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视觉后像:彩色视觉多为负后像不同感觉

4、中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噪音下,视觉会受影响2.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听力敏锐3.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种类:1.按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2.按人脑所认识事物的特征分:1) 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2) 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即事物运动速度、延续性、顺序性。3)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似动:指

5、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主要形式有: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空间剪个和时距相继呈现时,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2.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3.自主运动:暗室里,注视光点,感觉在动4.运动后效:注视一个运动物体后,注视静止物体,看到静止物体在向相反方向运动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包括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

6、 知觉与感觉的联系:1) 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2) 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2.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3) 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合作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

7、.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第三节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分类: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3.外显记忆、内隐记忆;4.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系列位置效应: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记忆系统: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特点:1)时间极短;2)容量较大;3)形象鲜明;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图像记忆,声像记忆2.短时记

8、忆/工作记忆: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1)时间很短;2)容量有限:5-9个项目,平均值为7、米勒提出组块的概念:指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所组成的单位;3)意识清晰;4)操作性强;5)易受干扰听觉编码,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储存:复述机械复述、精细复述3.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1)容量无限;2)信息保持时间长久意义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语义编码的特征:串行加工长时记忆的储存: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1. 识记:是

9、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2. 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3. 回忆:是把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重新呈现的过程。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识记的分类:1. 按照识记有无目的分:无意识记: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 有意识记:是有明确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和意志努力的识记。2. 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方法分:机械识记: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

10、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利用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

11、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无意回忆: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有意回忆: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遗忘经验的回忆。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难的回忆。良好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扯落,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第四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

12、括性。思维的种类: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分析思维、知觉思维;3.聚合思维、分散思维;4.常规思维、创造思维;5.经验思维、理论思维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良好思维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良好思维的培养:1.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问题解决:指为了从问

13、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问题解决的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法: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总目标。基本步骤:1) 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2) 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实现子目标;3) 提出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2.爬山法:采用一定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3.逆推法: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

14、.定势/心向: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某种功能呢个赋予某物体的倾向。2.问题情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3.原型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型: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言语: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言语的特点: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非交际语言,是指借助语言

15、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言语的感知:1.口头言语的感知:涉及语言的清晰度与可懂度2.书面言语的感知:包括单词再认和阅读。言语的理解:概念、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梯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分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人脑中行测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和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

16、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第三章 情感和意志过程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情绪

17、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情绪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联系:1)情感依赖于情绪,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2.区别:1)情绪是原始的、第几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关,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是后继得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关。2)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而情感是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3)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

18、现;而情感比较内隐,较为深沉。情绪的分类:1.快乐、悲哀、愤怒、恐惧2.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感染功能良好情绪的标准:1.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景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2.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轻度的反映。3.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中学生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 引导学

19、生正确看待问题;4.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第二节 意志意志: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和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特征;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心理学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

20、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差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

21、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

22、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简单易行,直接观察;b,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效率高但是研究结果会有主客观干扰,真实性不足;c,个案研究法:加深对个人了解但搜集资料缺乏可靠性;d,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精确度高但脱离实际情景难将结果脱光到日常生活中。9心理学研究的程序:a 确定问题并提供假设;b 确定研究对象;c 确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d 选择研究方法;e 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第二章 脑与心理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大脑:高级心理过程 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

23、平衡和协调动作脑干: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称为“生命中枢”脑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边缘系统:与记忆,动机,行为,情绪有关中枢神经脊髓神经系统脊神经周围神经 脑神经交感神经植物型神经副交感神经2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机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主要作用是a 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B 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是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由五部分组成3神经元的结构及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自由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组成。4突触的功能:传导神经信号;神经元间相互联系的突触

24、存在间隙,神经冲动不能被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于是,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改变韦化学方式来进行。5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大脑皮层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区域。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布洛卡区位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运动性言语中枢,可以理解言语,却影响表达;温尔尼克区位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讲话流离却不能理解言语。7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右半球负责只觉物体的空间,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但实际上左右脑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8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知道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大

25、脑潜能的发展有无限空间,故人们应该通过一下途径挖掘大脑前例:a 敞开心灵的大门,大胆创新;b 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c 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是大脑不断获得有一的刺激;d 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保护利用大脑:a 锻炼与大脑b 催眠与大脑c 营养与大脑 d 烟酒与大脑 e 疾病与大脑 f 学习,记忆与大脑。第三章 行为动力1需要的含义及其功能: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等特征。其功能表现在:人类行为一切动力有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书。各个层次出现的顺序有低到高:各个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层次可概括为两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优点:a 该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b 它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c 它比较客观,准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点:a 本层次论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 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想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c 马罗斯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