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87.86KB ,
资源ID:214335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4335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分析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分析Word格式.docx

1、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反映在一些经济指标上,也反映在其他一些方面的指标,如居民生活指标、环境指标等。本文在研究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基础上,探索建立反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并通过统计评价,说明江苏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越来越融入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进而分析影响江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因素和程度,提出进一步提高江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一、生活质量的含义年,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生活质量有三种理解,因此也对应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他们有的从主观感受生活舒适度、生活满意度来理解生活

2、质量,有的从影响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客观条件来评价生活质量,有的将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起来评价。应该说,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研究生活质量都是不科学的。我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对自身发展、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程度以及为保证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认知程度。从微观角度审视,生活质量主要是指消费者在物质文化生活中感受到的舒适、便利、安全、乐趣、享受和满意的程度,以及自身全面发展的程度,使消费者对自己身心健康、精神状况的感觉和估价,是个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对社会的反馈行为。从宏观层次上探悉,生活质量主要是指国民在消费物质文化中活动中其活动过程、实现途径、消费资源配置方式、消费效

3、果以及所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的优劣程度。生活质量是一个涵盖层面多、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经济范畴。它既包括个体的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又包括居民在其中活动的社会条件和消费环境;它既有显著的个性内容,又有一般的发展规律。因此对生活质量的研究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层面上进行,方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一)构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指设计的指标要符合消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技术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指标涵义明确,测算方式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指标要能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便保证评估方法的科

4、学性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2.全面性。全面性原则指设计的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地反映和谐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态势,要全面反映居民精神和物质生活,能反映出居民生活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层面的实际情况,以便开展全面的分析和综合评价。3.系统性。系统性原则指设计的指标既要各有侧重、相互分工,又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且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系统性,以便用来反映和跟踪不同侧面、不同过程和不同领域的居民生活状况。4.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原则指反映居民精神生活自我实现的内容要借助居民的自我感受来评估。但主观指标不稳定、易变化,具有相对性,无准确度量的标准,且实际不易得到,只能考虑用其他客观指标来代替,以保证整个体系切实

5、可行,又操作简便。所以设计的指标既要能满足开展居民生活质量测定、计量、分析和评估的需要,又要有易于获取的现实可行性,以便于具体操作。5.简洁性。简洁性原则指所建指标要尽量精炼实用,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应简洁易懂,对其受众具有感染力。即使是复杂的观点和计算也应该以大众能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6.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是设计的指标要与国内和国际上通用的、规范的名称、口径和计算方法一致,以便能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具有区际间和国别间的可比性。7.超前性。超前性原则指设计的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便为管理层决策和调控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二)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指标体系

6、的构建原则,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体系组成。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为一级指标体系,包括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环境质量、生活舒适度、人口素质、就业与社会安全保障等六个二级指标。各个指标的内容涉及:1.物质消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顺序分为七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愈低级的需要愈强烈,在低级需要满足后就会产生高级的需要。可见物质条件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无从谈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唯物论所决定的。2.精神消费没有比精神面貌更能反映人的相对优越

7、状态了,精神生活的提高是生活质量的另一种表现,它刻画了人们生活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社会道德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态。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兴趣将逐步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3.环境质量自然系统向社会系统提供人类基本的生存空间和其他必要的生存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关系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非常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4.生活舒适度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的加快,便捷的交通、通信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显得尤其重要。5.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的高低

8、决定,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前途。人口素质可以分为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它的提高除受经济基础这一因素制约外,还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生活质量的核心还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素质得到提高,因此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还在于人的全面发展。6.就业与社会安全保障 就业与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备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人们的心态才能趋向平和,从而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乐趣。 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考虑到指标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及可操作性,每个二级指标体系由若干个三级指标组成(见表1),构成由20个指标构成的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表1

9、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A)二级指标(B)三级指标(C)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物质消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精神消费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数(台)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数(台)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生活便利度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每百户拥有私家汽车数量(辆)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台)人口素质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比例(%)人均预期寿命(岁)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人)就业与社会安全保障城镇失业登记率(%)

10、医疗保险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三、江苏省居民生活质量分析 下面根据构建的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江苏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分析,以反映江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江苏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提出建议。(一)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的评价1.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源动力,为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我省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另外积极鼓励创业,大力弘扬创业精

11、神,积极推动民众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提高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努力改变江苏居民家庭财产规模、投资理念、投资领域与先进省份有差距,以及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力不强的现状。2005年,江苏省实现GDP18.307亿元,比2004年增长22%。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19元,比2004年增长17.53%,纵向来看,江苏省居民收入增长很快,横向比较,江苏的居民收入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单位:元年 份19901995200020042005全 国1510.2428362809421.

12、610493.03江 苏1464463468001048212319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1年-2006年图一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比较2 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消费结构显著变化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90年的55.5%降到了2005年的37.2%,年均降幅达到1.83%。表3 江苏省和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较表 单位:%54.250.139.437.73655.551.941.14037.2江苏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2006年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客观上反映了不

13、同收入不同价格水平下各国居民的生活状况。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标志着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可见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已经进入富裕阶段。 把按可支配收入分组后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都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而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则达到富裕水平,甚至还有达到最富裕水平。当然这与我省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最高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相差2

14、3.41%,贫富差距加大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影响到我省经济发展能否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表4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江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项目消费性支出(元)食物性支出(元)总平均8621.823205.790.3718 最低收入户3028.271503.70.4966 低收入户4366.641973.880.4520 中等偏下户5869.092558.640.4360 中等收入户7793.613237.210.4154 中等偏上户9917.863835.440.3867 高收入户12833.84377.380.3411 最高收入户20525.415387.910.2

15、625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12006年 总的来说,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及居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城镇居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开始向享受型消费发展。表5 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构成 单位:年份20012002消费性支出3772.285323.185532.746042.617332.26食品1957.252189.82194.042441.892931.7衣着483.28492.1525.88534.51610.96804.2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362.8570.37603.36436.7493.53586.84医疗保健73.

16、56294.39297.46376.13496.77579.32交通通讯176.31392.38483.77499.71765.171050.88娱乐教育文化服务294.76670.56691.5867.391031.141287.9居住275.23436.26438.16692.11760.71794.94杂项商品与服务149.09277.32298.57194.17242.28311.92江苏统计年鉴2006年3居住消费成为热点 居住是构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江苏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普遍有了较大的改善;居住面积

17、越来越大,自有住房的比重不断上升;住房的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首先住房面积增加。2005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21.69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了1.69平方米。 其次住房质量提高。住房质量主要是指住房设施是否完善,厨房、卫生间单独使用的比重,自来水、煤气等的入户率,自来水、用气普及率已经分别达到96.3%和93.3%。由于近来房价持续走高,使得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4精神消费 伴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005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为46.35台,比上年增长46.31%,很多

18、人在因特网上查询资料、购物、交友聊天。由于城市住宅的单元化,很多家庭愿意在家里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从1990到2005年,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数从51.46台增长到153.19台。同时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少人愿意在假期旅游。其中2005年全省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25.7万人次,增长2.9%,2005年全省居民出游率为112.6%,其中城镇居民出游率为164.6%。5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关系重大。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也越来越关注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我省加快建设节约型经济和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19、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在节约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在推进循环经济中求发展。综合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抓好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技术进步,研究和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绿色江苏”。2005年,我省人均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增长了15.73%、5.01%。表6 江苏省城市绿化覆盖率 单位:人均公共绿地3.86.98.18.910.3城市绿化覆盖率19.530

20、.833.237.939.8江苏统计年鉴2001年2006年6.生活便利度 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更加方便,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为120.6。江苏省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为9.1辆,比上年增长了15.19%,虽然数量上有所上升,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城市公交依然需要加强投资。另外,由于我省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多市民选择了购买私家车,2005年每百户拥有私家车数为4.29,比上年增长了134.42%。总体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居民在通信和出行方面更为便捷。7.人口素质 江苏省历来就是教育大省,全省有100多所大学,高校在校在校学生有100多万,随着生活水平的

21、提高,人们受教育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们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98年高校扩招以来,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迅速增加,家庭教育指出也不断提高。高校内涵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9所,2005年,江苏省在校大学生数为116万,比上年增长了14.24%。此外,由于政府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加强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省文盲及半文盲在15岁及以上人数的比例也仅为4.6%,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医疗条件和设施的改善,城镇居民注意饮食卫生,积极加强身体锻炼,我省城镇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3.91岁,略高于全国的72岁,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表7 江苏省在校大学生人数 单位:人

22、人 数14.6920.8645.1999.481168.就业与社会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职工下岗分流,江苏省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开展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拓展就业空间和就业渠道,所以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去年有所下降。我省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完善,到目前为止,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为重点的新型社会保障网,已经在江苏形成。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同样逐年提高,促进了就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根据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稳定控制在200/10万以下,儿童“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新建

23、国家卫生城市8个、国家卫生镇20个,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每个街道(乡镇)均建有符合省定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占门急诊总人次的40%以上。民办医疗机构数量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30%。全省新增8个国家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医特色门诊医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比例达到30%。(二)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在全国的位置 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但对于生活质量的认同更有大量的社会心理因素。这是因为客观条件或环境与主观感受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生活条件好并不必然导致生活的满意度高,因此感觉好才是真的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包含20个指标,如果需要综合比较,就需要一个综合指数反映生活质量,本文采用的是因子分析法计算出综合指数,理论根据如下:生活质量包括六个方面,也就可以把这六个方面看作六个因子,即物质消费因子、精神消费因子、环境质量因子、生活便利度因子、人口素质因子、就业与社会安全保障因子,分别记为:F1,F2,F3,F4,F5,F6 。将数据进行规一化处理,计算出各地区六个因子的得分,记为:(i=1,2,31) 。每个因子对应不同的特征值(特征值反映的是因子的重要程度)记为:。采用六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