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954.02KB ,
资源ID:214251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4251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1、74.114.6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年增()170005168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650085087.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人)2528城市化率()5055新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1520新城区常住人口(万人)12外贸自营出口额(亿美元)/年增()33.939.6RD经费占GDP比重()1.51科技对经济贡献率()53人才资源总量(万人)5.66.3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人)550610高中教育普及率()9092有线电视普及率()95每千人医生数(人)1.82.2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户籍人口(万人)7577.7人口自然增长率()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2

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88.8说明:“十五”计划目标的口径指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而完成数按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2、“十一五”面临的主要形势“十一五”期间是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从国内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主要增长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从区域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产业结构进入加快升级期,城市化进入快速推进期,改革开放进入深化发展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出较强的自主增长

3、能力。良好的内外环境和发展态势,为我区“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也是鄞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现期”。全球围绕资源、市场、技术等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区域发展新格局开始形成,国际油价变动风险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加。区域内粗放增长方式与要素资源制约矛盾加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凸现,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使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现并存时期,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走在省内前列。第二节 发展目标按照中共鄞州区

4、委关于制定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确立“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经济国际化、资源集约化、城乡一体化、体制市场化、社会人文化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化、城市功能转换、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加快建设实力鄞州、生态鄞州、文化鄞州、富裕鄞州和平安鄞州。“十一五”时期我区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实力鄞州”

5、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突破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超过100亿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进入全国“十强县(市、区)” 行列。“生态鄞州”进入新阶段。新城区核心辐射作用更加突出,新农村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生态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力争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文化鄞州”取得新突破。全面建成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强区,区域人才高地基本形成,城乡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

6、丰富。“富裕鄞州”达到新水平。从制度层面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保障全覆盖,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居住、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更加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更大进展。“平安鄞州”展现新成效。依法治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建设与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专栏2“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指标属性目标值年均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60013预期性2、三次产业构成5.263.431.446135导向性3、财政

7、一般预算收入60100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19.6170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6、外贸自营出口亿美元687、实际利用外资4.0278、人均生产总值元/人670009、城市化水平6610、户籍人口万人8811、人口自然增长率1.72.512、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8213、城镇登记失业率3.23.514、义务教育普及率99.9约束性15、高中教育普及率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317、市民受教育年限年10.5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9、各类人才资源总量10.620、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8021、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222、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23、科技对经济

8、贡献率7024、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元2400025、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07.526、恩格尔系数322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3528、每千人医生数人329、每千人床位数张2.014.530、平均预期寿命岁75.777.53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3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0.740.633、万元单位生产总值水耗M34034、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187335、森林覆盖率4952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8、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3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4.7专栏3规划指标的属性导向性指标是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

9、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则通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与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一致。预期性指标是在导向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愿的指标。政府通过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投资和价格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志的指标,主要是公共服务和公众利益领域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第二章 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第一节 功能分区“撤县设区”后我区已基本形成“五区一带”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根据宁波市总体规划以及我区的区

10、位条件,结合产业现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将“五区一带”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重点保护区等主体功能区,实施区别化的区域开发政策。1、重点开发区。环境资源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建成后对全区经济具有全局性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地区。政策取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适当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密集区。主要包括:新城区、“两园区两中心”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部分区域。2、适度开发区。承担较多的环境和资源保护功能,密集开发可能会导致环境和资源出现不可逆损害的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与区域条件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其他产业逐步转移到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滨海经济区和城

11、郊发展带。3、重点保护区。自然功能不宜改变、自然生态保护价值较高、资源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较差、不宜大规模集聚产业的地区。加大人口转移力度,通过规划控制和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强制性保护,适度发展一些生态型产业。主要包括生态功能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部分区域。第二节空间布局新城区:东起同三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杭甬高速,南至明州大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建成区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宁波南部新城,宁波市现代服务业新兴区,鄞州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产业发展重点:现代商贸、知识服务、房地产、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新城区社会事业发展重要载体作用,完善社会事业发展配套,建设教

12、育卫生、文体娱乐、生活配套等社会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开发建设时序:“做精北区,做深南区,拓展东西”,由北往南,由东(奉化江东面)而西(奉化江西面),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逐步推进。工业园区:由“两园区两中心”组成,即明州工业园区、望春工业园区、鄞州投资创业中心和滨海投资创业中心,规划控制面积166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增22.0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示范区。明州工业园区。以引进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一、二类工业为主,重点发展机械电气、通讯电子、纺织服装等产业,适当配套居住、商贸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生态型工业城。“十一五

13、”期间新增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以东区原国家级星火科技开发区和道路配套等为基础,自东向西,顺序推进。望春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汽配三大产业,争取成为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十一五”期间完善核心区块内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南北联动,开发建成。鄞州投资创业中心。提高产业准入标准,发展以精密机械、电子电器、金银珠宝加工为主的产业群,形成生态型、外向型、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项目投产达产,提高产出水平。滨海投资创业中心。根据宁波市对象山港定位为生态型经济港湾和“保护”、“利用”原则,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引进无污染的一

14、、二类工业、生态友好型产业,打造成生态型、都市型产业区块。“十一五”期间开发面积7.06平方公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自北向南有序推进。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规划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生态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后花园”。重点发展度假休闲、会议展览、旅游观光、水上娱乐等项目,到2010年初步建成“生态之湖、文化之湖、休闲之湖”。 滨海经济区:主要包括瞻歧、咸祥、塘溪三镇。以保护、利用、整治为主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序利用岸线、滩涂等自然资源。生态型滨海经济区。能源、造船、现代物流等生态型临港产业和海洋养殖、水产加工、滨海旅游等资源型产业。生态功能区:包括鄞西、鄞东山区、半山

15、区。坚持在保护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示范区。充分发挥山区半山区的森林资源优势,建成一批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旅游区,适度开发生态型住宅,发展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城郊发展带:主要涉及与宁波市区、新城区接壤的城郊镇。城郊发展带已日益成为中心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心城区人口及其它资源要素的缓冲带,也是城区生态安全重要承载区。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接轨城市,参与城市分工,实现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消费型服务业和为城市配套服务的休闲农庄、都市农业。专栏4 重点开发区建设重点项目新城区建设相关项目:中央休闲带建设;南部现代商

16、务中心商业水街建设;钟公庙街道旧街改造;钟公庙街道长丰片区改造;“五路一卡口”项目。 工业园区项目:(1)明州工业园区:新增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2)望春工业园区:开发面积 5平方公里;(3)滨海投资创业中心: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以工带农、以城带村、财政支农,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提升。第一节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用现代工业发展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提升农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1、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自愿、有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17、依法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采用股份合作制的方式,与农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成更加紧密的一体化经济合作组织。继续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生产产业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2、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和空间布局。以“百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城郊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集旅游、观赏、菜篮子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以品牌战略为手段,持续扩大名牌农产品的覆盖面。以传统优势农产品为基础,打造区域特色农业。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强化都市农业区、鄞西粮

18、草区、鄞东南果蔬区及滨海水产区、山区和半山区的林特区五大农业产业区域格局。第二节 全面改善农村面貌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农村面貌,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形成“居者有新舍、村庄有新貌、城镇有新形”的现代农村新格局。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调整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与城镇联网对接。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信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域供水工程,农村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继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通过规划引导,合理农村新社区空间布局,相对集中新社区建设,保护整理文化村、生态村,

19、移民迁建空壳村、高山村,实现与城镇布局对接、与园区布局协调、与产业布局配套。适当扩大农民住宅面积,提高农民建设新社区的积极性。探索引入物业管理,提高农村新社区管理水平。3、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边缘山区教师待遇。加快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将农村卫生纳入全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对参加农村医疗住院保险的人员实行三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全面实施“星光工程”,丰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第三节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民人力资本积累

20、,加快实现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的转移。1、加速传统农业劳动力转移。把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重点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健全农村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社会化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鼓励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向高效现代农业生产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向农业服务业转移,鼓励市场意识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进行创业。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开展对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等转岗转业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2、完善财政支农制度。发挥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1、、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农民培训、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健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补助投入。农业产业项目:农业“百家园”工程。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着力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 污水处理管网工程,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与城镇联网对接,新建、改建一批农村等级公路,实现乡道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100%。安全饮水工程:推进百万农民引用水工程,城乡联网供水率80%以上,基本形成城乡联网供水格局;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95%。农村信息化工程:宽带网络基

22、本覆盖全市农村。农村电网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工程:新建新村住宅4万套,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拆旧300万平方米。农民培训工程:完成再就业培训(包括被征地农民培训和在岗职工培训)20万人次。农民健康工程:健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补偿率;实施参加农村全体医疗的农民三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全面建立社区和农民健康档案。鄞州区中心粮库:总投资5000万元,用地面积116亩,总库容5万吨。农村消费安全网:全面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专栏5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第四章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经济增长

23、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新型工业示范区。第一节 培育创新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整合要素资源,创新机制体制,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形成若干个区域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1、推进新型辅育孵化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引导具有丰富创业经验、拥有良好科技资源网络的企业和个人,国内外技术研发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入孵化器建设领域。推行专业孵化模式,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结构,建立专业孵化器。拓展和提升孵化器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孵化器市场定位、成果转化、产业培育、要素集成、价值观念更新五大功能体系。相对集聚孵化器建设空间布局。2、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

24、群化发展。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与传统产业关系密切的企业到该产业相对集聚的园区集聚,推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动发展。3、完善科技型企业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设立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重点支持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建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鼓励规模较大、具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工商企业独立或联合创建风险投资公司,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落户鄞州。探索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担保,拓展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上市融资渠道。第二节 提升传统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

25、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由传统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的转变。1、建设大企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传统产业集群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鼓励电子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配件、文体用品制造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中具有较强行业带动作用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开放型的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使大企业成为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源。建成一批国家级、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加快与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相对应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集群内企业主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面向集群企业的信息服务,降低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探索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充分利用社会上退休经理人和工程师的知识经验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融资、管理等方面的低收费咨询服务。3、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群。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推进一批传统支柱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提高传统工业技术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加速接轨国际产业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节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整合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加快产业集群化、企业品牌化发展。1、整合产业发展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