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82.91KB ,
资源ID:214226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4226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整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整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档格式.docx

1、第三节 石制品的功能第四节 如何辨别真伪石器第五节 石制品的绘图方法第七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20015万年)第一节 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和文化(20078万年)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7815万年)第八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155万年)第九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51万年)第十章 人体骨骼和动物化石的第一节 人体骨骼的鉴定第二节 动物化石的鉴定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将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之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端,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人类历史上,大约延续了300万年左右,约占整个人类历史的99以上。 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使

2、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出现,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的特征。这个时期的遗物和遗存与很多灭绝的动物共存,其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绝对年代大约为距今300万年至1.2万年。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就是研究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所遗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文化面貌、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和分期断代,同时要结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复原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体质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为分期断代提供更具体的论据。旧石器时代的古人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只能利用天然产物作为食物。古人类学家根据古人类的

3、体质特征,将其分为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三个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的分期,一般采用二分法或三分法。二分法将旧石器时代分为下部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上部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三分法将旧石器时代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种划分与人类体质发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阶段相当。随着考古资料的越来越丰富,目前西方学者将旧石器时代分为四期:1)旧石器时代最早期,距今约240万年至距今70万年,这个时期出现的古人类为非洲发现的能人(Homo habilis)化石,研究认为能人是最早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的灵长类动物,他们一般制造和使用简单用砾石加工的工具。2)旧石

4、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万年至距今10万年,这个时期出现的古人类为非洲、亚洲、欧洲发现的直立人(Homo erectus)化石,他们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已经有了分类,除了制造和使用砾石石器外,也制造和使用石片石器。3)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0万年至距今35000年,这个时期出现的古人类为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发现的智人(Homo sapiens)化石(一般称为早期智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分类非常详细石片石器,而且已经出现了细石器制作技术;而且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埋葬遗迹。4)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5000年至距今9000年,这个时期出现的古人类为非洲、亚洲等其它大陆发现的智慧的智人(Homo s

5、apiens sapiens)化石(一般称为晚期智人),并逐步演化成为现代人,此时出现了原始绘画艺术。在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发现比较丰富,文化系统和分期比较清楚,旧石器时代文化早期遗存有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克拉克当文化;中期遗存有莫斯特文化、勒瓦娄哇文化;晚期遗存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等。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史前考古学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数据为研究对象,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早期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它包括古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存、遗物,有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比如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各类文化遗物;如火的使用,石器工艺的

6、改进,骨、角、蚌器的应用,艺术作品的出现以及意识形态的发展等。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人类自己的祖先在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历史,通过研究各种实物材料,复原人类当时的生活环境。在旧石器时代,没有任何文字可稽,而那些残存的材料(遗存和遗物)又都毫无规律可循,这就为研究早期人类历史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细致地分析研究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可以归纳出早期人类发展史的脉络。第四节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历史概况一、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简史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人类学息息相关。考古学又被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学科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18161865年在

7、任)根据馆藏史前古物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说”,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汤姆森撰写的北欧古物指南和他的学生沃尔索发表的丹麦原始时代古物,是19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两部最重要的考古著作,奠定了史前考古学的基本原则,使三期说成为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基础1865年,英国学者卢伯克又将石器时代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大的阶段。1892年,英国学者布朗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又划分出了一个过渡期,称之为中石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基耶里克提出应该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增加一个铜石并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

8、铜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北欧和欧洲的其它一些地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均未出现文字,都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属于史前时代。在中国,这三个时代基本上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相一致,即这三个考古时代分别相当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简史1、1949年以前的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和研究英国人安德逊、意大利人吉利欧里、日本人鸟居龙藏、瑞典人斯文赫定、俄国人克莱门茨、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等先后在中国进行考古调查活动,大部分都是掠夺式的强盗行径。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进入了崭新的

9、发展时期。在组织机构方面,首先将1929年成立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划归中国科学院管辖,1953年改称古脊椎动物研究室,1957年又改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5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课程,现在全国约有50余所大学开设有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课程1)北京人遗址的继续发掘和研究2)全国性的发掘和研究1949年以前,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周口店遗址,还有黄河中、上游地区,其它地区的工作很少。1950年以后,旧石器时代工作逐步在全国开展。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出现三个新的中心区域,即泥河湾盆地、三峡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3)、展望未来旧

10、石器时代考古学与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自然科学方面,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古植物学、古动物学、体质人类学等学科关系比较密切。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都属于地学学科,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必须运用这些学科的资料及成果来研究遗址所在地区当时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情况,以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在地质学中又以第四纪地质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关系更为紧密,因为人类从第四纪才开始出现在地球上。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则与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美术史学、古建筑学等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11、与这些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在这些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中间,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哺乳动物学的关系尤为密切。所以凡是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学者都必须要对这四门学科有所了解,裴文中先生形象地形容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要学会“四条腿走路”。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人类起源学和人种学3个基本部分。如人类起源学就是研究早期人类体质类型的发生和发展,人类劳动、语言、社会的发生,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古人类学、胚胎学、进化形态学、

12、化石和现代灵长学、心理学、生理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民族学、第三纪和第四纪地质学,以及年代测定技术等学科,与解决人类起源问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根据现有的化石材料,一般认为至少在1000万年以前,人从古猿的系统中间分化出来。近年来,有学者根据蛋白分子的进化速度推算,人、猿分化的时间离现在不过500万年。从现在已经发现的化石材料来看,人类起源于非洲和亚洲南部的广大地区。一些学者认为,腊玛古猿可能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早期代表,生活在大约距今14001000万年;南方古猿中的原始类型可作为晚期代表,生活在距今500万年左右。根据目前发现的化石材料,人类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3、南方古猿或早期直立人,已具有直立行走的体质结构特点,脑量相对较大,但有许多原始性质,已能打制简单的砾石工具。生存时代在距今约300200万年(或150万年),目前主要发现在非洲。人的定义-人与猿的界限20世纪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是否能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和最早的人,改为采取另外的标准来划分人和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habitual bipedalism)。直立人或晚期直立人,包括早更新世后期和中更新世的直立人类型,体质上仍有明显的原始性质。他们的脑量显著增大,能制

14、作比较进步的石器,并开始用火。其时代为距今200万年(或150万年)40万年(或30万年),在亚洲、非洲和欧洲都有发现。早期智人或古人,包括中更新世后期和晚更新世前期的人类,他们在体质上更加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相当的原始性质。能够制作不同形式的标准化石器,具备人工取火的能力。其时代约为距今30万年(或20万年)5万年晚期智人或新人,包括晚更新世后期直到现代的人类,体质上在晚更新世后期已经与现代人基本上相似。文化上已经出现雕刻和绘画艺术,并出现了装饰品。其时代大约从距今5万年开始,逐渐发展为现代世界上的各人种。旧石器时代文化人类发展历史最早期(24070万年)南方古猿和能人(300200万年)早期

15、(7010万年)直立人(20030万年)中期(1035000年)早期智人(305万年)晚期(350009000年)最早期(5万年至今)人类的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早、中、晚期基本上是相当的。人类的体质形态特点与文化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确定人类体质发展水平是划分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阶段的重要内涵之一。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及用头骨复原不同时期的古人类的典型相貌对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考古动物学是对遗址里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它是近30年来由考古学与古动物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考古动物学与第四纪古动物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的研究的侧重点

16、不同。第四纪古动物学侧重于动物本身进化发展的研究,动物遗存不论是否与人类遗存共存,都可作为研究对象。考古动物学通过研究遗址里出土的动物遗存,揭示古代人们对食物的选择,狩猎和家畜饲养等方面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概况,以及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全部属于野生动物。通过对动物群的特征、组合与更替,以及对其中的绝灭种属与现代种属的比较和统计,可有助于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和划分地层。根据动物中的不同种类,可以分析当时人们狩猎的对象和狩猎的季节。根据各种生态类型的特征,它们的地理分布状况,结合其它方面的数据,还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居址附近的自然环境和古气候条件。考古植物学是由考古

17、学与古植物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考古植物学与古植物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古植物学侧重于植物的发生、发展和系统分类的研究,植物遗存不论是否与人类遗存共存,都可作为研究对象。考古植物学通过研究遗址里出土的植物遗存,揭示古代人们对植物性食物的选择,农作物的起源、采集对象等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概况,以及遗址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对古代遗址中种子植物的花粉和苔藓、蕨类植物的孢子遗存的分析,可以了解当时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状况,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断代有重要意义。对古代植物的孢子花粉分析,还可以复原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经济生活。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发展历史的科学,

18、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第四纪重要的地质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第四纪事地质史上最新的一个时间单位,它隶属于新生代,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阶段。第四纪地质学与考古学,特别是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第四纪地质学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人类在第四纪时才从古猿演化而来,人类本身就是地质历史的产物,早期的人类遗迹通常作为地质现象被埋藏在地层之中。由于早期的人类的生存几乎完全依附于自然环境,因此,早期人类的遗迹在地层中的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野外调查,需要应用第四纪地质学的知识,如恢复更新世古地理环境,确定在适合于古人类生存的条

19、件下形成的第四纪地层等,发掘工作只有在充分认识第四纪地层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埋藏在河湖相沈积层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只有采取第四纪地质的工作方法才是有意义的。对古人类文化遗址时代的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对哺乳动物的分析判断在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当然,古人类文化遗物的也是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项重要依据。洞穴中发现的人类化石和石制品,与洞穴的形成、洞穴中的堆积物以及其中所含有的动植物残骸、洞穴周围的地形变化和水系等一些同时代的地质和其它自然事件顺序的联系,证明了人类出现于第四纪初期。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是与第四纪的自然事件相关联的,第四纪古人类和石器的发生和发展顺序

20、,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得到证实;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顺序,又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关事件的年代。人类的发展,随地区不同而不同。第四纪气候的变化和冰川作用对古人类的影响,首先是在分布方面,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了,他们的手可以自由地猎取猎物,并可以采取某些为防止气候的侵袭的措施。第四纪冰川的出现和消失,不仅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环境,而且也改变了陆地和海盆的分布和联系。冰期海面下降和间冰期海面上升,引起大陆的扩大和缩小;陆桥的浮出和沈没,改变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从而迫使、促进和有利于古人类的迁徙。一、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宇宙。宇宙

21、是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宇”是空间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它集中了宇宙中相当部分的质量。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氢,其次是氦,其它元素很少。我们的太阳就是一颗既典型又很普通的恒星,宇宙中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天体按照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2、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银河系是一个由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侧面看呈中间厚边缘薄的扁饼形,正面看呈旋涡形。太阳围绕银河系核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 .83亿光年,以太

22、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是其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 .87,能发出强烈的光和热。围绕太阳旋转的是一个行星体系,主要有九大行星(由里及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及众多的小行星(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卫星、彗星和陨星等。我们居住的地球水太阳系自中心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平均约为365.256天,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地球具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天。地球的整体形状十分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球体(即扁球体)。地球的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

23、两大部分,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面积的29.2,海洋占70.8。3、地球的历史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地球的年龄约有46亿年,在长达46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地球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如生物的大规模兴盛与灭绝、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海陆变迁等。地质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年龄。研究地质年代主要依靠岩石的相对年代,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一般根据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和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4、地质年代19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全球各个地区

24、新老不同的地层进行对比研究,特别是对其中所包含的古生物化石的对比研究,逐渐认识到地球和地壳在整个发展进程中,生物界的演化及无机界的演化均表现出明显的自然阶段性。于是他们以地球演化的这种自然阶段性为依据,配合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对漫长的地质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与划分,编制出一个在请求范围内能普遍参照对比的年代表,即地质年代表。(1)地质年代单位及地层单位的划分地质年代表中划分出了相应的不同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其中最主要的有宙、代、纪、世四级年代单位。“宙”是最大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重大演化阶段,整个地质历史从老到新被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每个

25、宙的演化时间均在5亿年以上。“代”是仅次于“宙”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和生物界的明显演化阶段。每个代的演化时间均在5000万年以上。“纪” 是次于“代”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映了全球性的生物界的明显变化及区域性的无机界演化阶段。每个代的演化时间在200万年以上。“世”是次于“纪”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映了生物界中“科”“属”的一定变化。每个纪一般分为早、中、晚3个世或早、晚2个世。但在第三纪与第四纪中,世的名称比较特殊。与各级地质年代单位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它们是在各级地质年代单位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二者的级别对应关系为:地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26、 地层单位 宇 界 系 统中生代末期,地球的气候环境发生突然性的变化,使植物大量毁灭。从而引起生物界的连锁反应:以植物为生的动物随之大批绝灭;以弱小动物为食的食肉类动物的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大批死亡;曾经称霸一时的爬行动物恐龙类大批绝灭。这就给生物界留下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当时还是弱小支系的哺乳动物便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辐射出许多支系,给地球的生物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地球的历史由此进入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划分为2个纪:第三纪(Tertiary)和第四纪(Quaternary)。第三纪划分为5个“世”:古新世(Pleiocene)、始新世(Eocene)、渐新世(Oligac

27、ene)、中新世(Miocene)和上新世(Pliocene)。前3个世合称为老(早)第三纪,后2个世合称为新第三纪。第三纪的地层称为第三系,代表符号为“R”。第四纪划分为2个“世”:更新世(Pleistocene)和全新世(Holocene)。第四纪的地层称第四系,代表符号为“Q”。哺乳动物大发展是新生代生物界的重要特征,哺乳动物为恒温热血动物,由卵生变为胎生,对环境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人是从灵长类中的猿类进化而来的。在距今6000万年左右的古新世已出现了灵长类,始新世至渐新世出现了最早的猿类,它们过着栖树的生活。在发展中,有一些绝灭了,其中一支发展成为古猿,具有地面和树上生活的双重能力。中新

28、世时,古猿中的一种成为类人猿,上新世至第四纪初出现了最早的人类,根据化石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类与其化石灵长类近亲的最后分离的时间为距今600万年左右,也就双中新世之末或上新世之初。从此时开始,两足直立行走的最早的人科成员开始出现。从距今300万年左右,最早会制作和使用工具的人属成员出现,他们在劳动中创造工具,发展语言,逐渐变成现在的人类。(2)地质年代表及代生物特征1、第四纪的基本概念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页,它所占据的时间为250万年(或300万年)左右。第四纪仅占地球年龄的0.00056。但就在这样短暂的时期内,自然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如气候的变冷、海面的上升

29、、生物的演变、人类的出现及现代地貌的形成等,这些变化给现在的地球环境以极大的影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的是奥代诺,他根据意大利北部地层,在1760年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原始纪、第二纪和第三纪,其中第三纪指破碎的松散砂砾石及其它堆积物形成的时代,实际上就是指的第四纪。几乎同时,列赫曼依据德国哈乐兹山地层,划分了原始层、第二层和冲积层,其中冲积层就是指的第四纪时期的堆积物。第四纪一词,由德努瓦耶于1829年首创,他根据法国巴黎盆地的研究,将地球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并将最近的一个时期称之为第四纪。稍后,雷布尔明确第四纪地层指那些含有现代种属动植物化石和孢子花粉的松散堆积物。1839年,莱伊尔

30、提出更新统的术语,将含有现代动植物种属占90以上的海相地层和含有人类骨骼、文化遗迹的陆相地层,称为更新世地层,并提出以现代来泛指地球最表层的年轻沈积物。1869年,杰维斯提出以全新世来取代现代。1881年,第四纪这一术语被第二届国际地质会议正式使用。为什么命名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而没有第一纪和第二纪?在早期的地史学研究中,将地球的历史划分为4个大的阶段,称之为“第一纪”、“第二纪”、“第三纪”、“第四纪”。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有了更详细的划分,出现了更高一级的单元“代”。第一纪改称为古生代;第二纪改称为中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合并为新生代,保留了“纪”的命名。第四纪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类的出现。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进展,新的人类化石不断被发现,而且年代愈来愈早。第四纪的起始年代也随着不断向前推移。在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承认北京人是最古老的人类,将第四纪的起始年代定为距今5060万年前。不久以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化石被学术界承认是猿人(即现在我们所说的直立人)阶段的远古人类,年代比北京人还要早。于是,1948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地质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