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1.54KB ,
资源ID:213762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3762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1、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了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三区”保护战略构想。国家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启动了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禁止采集发菜,限制乱挖甘草等破坏植被行为,完成了西部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国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227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9821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9.85。农村环境保护开始得到重视,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批准了213个国家

2、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第一批3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了考核验收。启动了有机食品的认证管理工作。 3.环境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九五”期间,国家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了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境保护法规。修改后的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环境保护监督渎职罪”的规定。迄今为止,国家共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0部相关资源法律和30多件环境保护法规,发布了90余件环境保护规章,制定了427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达1020件。环境执法不断加强。各级人大和政协分别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执法进行了监督检

3、查和视察,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连续四年对各地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情况进行监察和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停“十五小”、 “一控双达标”等执法行动,司法机关依照刑法打击环境犯罪活动,推动了环保工作法治化进程。 4. 环境保护投入有所增加“九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累计投资3600亿元,达到GDP的0.93,高于“八五”期间0.73的水平。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竣工和开工1245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5.7,累计完成投资110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8。 “九五”后三年,中央财政增发国债资金,加大了城市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共安排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河三

4、湖”污染治理、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环保设备国产化等项目543个,总投资1622亿元,其中利用国债460亿元。“九五”期间,环保利用外资40亿美元。环保投入的增加,对改善环境质量、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起了积极作用。 5. 环境宣传教育日益深入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环境保护教育已纳入9年义务教育,全国有140所高校、上百所中等专业学校及职业高中开设了环保专业;在大、中、小学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了环保教学内容;结合“三五”普法,开展了环境法制教育。举办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等大型宣传活动,环境宣传日益贴近群众;配合环保重点工作,

5、新闻媒体集中进行采访报道;连续多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宣传了先进典型,揭露和批评了违法行为,促进了一批“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二)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国环境状况正在由环境质量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转变。但是,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6、仍处于较高水平。200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45万吨,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常规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的任务还未完成,机动车尾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二是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2000年,七大水系干流中,只有57.7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城市河段污染突出。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湖泊呈富营养化状态。沿海河口地区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面积扩大。三是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2000年,开展监测的338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处于中度或严重

7、污染状态。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61.8的南方城市出现酸雨,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四是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3186万吨,其中近200万吨危险废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城市垃圾年产生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1999年已达1.4亿吨,仅少数经过无害化处理,垃圾围城现象比较普遍,二次污染严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所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五是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2000年,在开展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214个城市中,有31.3%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个城市中,有55.

8、6%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六是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任务繁重。我国核电设施具有堆型多、技术来源国别多、建设地点人口稠密等特点,部分研究型核反应堆设备老化,超期服役;民用辐射源量多面广,电磁辐射源增加迅速。确保核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和退役核设施及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压力很大。 2.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一是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扬尘、浮尘和沙尘暴频繁发生。全国森林面积1.59亿公顷,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

9、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农业自然灾害加剧,受灾面积由50年代每年10002000万公顷发展到九十年代30005000万公顷。二是水生态系统失衡。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现象加剧,不少湖泊萎缩,天然绿洲消失,现有水库蓄水量减少。湿地破坏严重。一些地区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三是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有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

10、污染。 四是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骤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有害外来物种入境增加,生物安全面临威胁。 “十五”期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较长时间,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加入WTO和全球环境保护带来许多新的课题,环境保护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欠帐,又要紧跟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步伐,防止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面临着很大压力。同时,环保投入不足,资金筹措渠道不畅,环保科技水平不高,环境管理和执

11、法能力与实际需要和群众要求差距较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经济结构的调整,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本计划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提高

12、人民生活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出发,对“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把关系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环境保护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综合国力还不强。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方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制订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目标,改善生态,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防治“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

13、和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05年,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特别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和管理体系。 2具体目标2005年,二氧化硫、尘(烟尘及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10;工业废水中重金属

14、、氰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降水酸度和酸雨发生频率有所降低。重点流域、海域的水污染防治实现规划目标,国控断面水质主要指标基本消除劣V类,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地下水污染加重的趋势开始减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标准,大中城市的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管水平有较大提高,辐射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核电站、核设施排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开始得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有

15、所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创建一批环境优美小城镇。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与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环境规划、环境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得到加强,环境科研条件与监测手段明显改善,环境信息统一发布与宣传教育得到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与执法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主要计划指标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0万吨;-尘(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200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300万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6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29

16、0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得到安全贮存或处置; 2工业污染防治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万吨;-烟尘排放量控制在850万吨;-粉尘排放量控制在90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650万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在70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 3城市环境保护指标- 5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60%地级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标;- 50%地级以上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 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92;- 新增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万吨/日;-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7、达到35%。 4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陆地国土面积的13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万平方公里;- 天然林和成熟林、过熟林的面积保持稳定,质量稳中有升;- 新的水土流失面积、“三化”草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增速比2000年的增速降低60%;-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 5农村环境保护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秸秆禁烧区的秸秆禁烧率达到95,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70%;-农业灌溉用水基本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6重点地区环境保护指标继续推进“九五”期

18、间确定的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工作,“十五”期间务必抓出成效。抓紧治理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水污染,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淮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46.6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64.3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9.2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1.3万吨/年,在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不断流的情况下,淮河干流水质进一步好转。 海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77.6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06.5万吨/年, 氨氮入河量控制在1

19、4.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20.5万吨/年,海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有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控制断面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辽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29.32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32.58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4.6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2万吨/年,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全流域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 太湖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7.8万吨年、氨氮排放量控制在9.9万吨年、总磷排放量控制在1.24万吨年,2005年13条主要入湖河流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7.08万吨/年、氨氮入湖量控制在1.5万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659.6吨/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

20、,梅梁湖、五里湖水质有明显改善;主要出、入湖河流断面水质高锰酸钾指数达类标准,总磷与氨氮分别提高一类达类或类标准。滇池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35170吨/年,总氮入湖量控制在8750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1060吨/年;草海高锰酸盐指数小于15毫克/升,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2000年下降10%,基本消除黑臭;外海高锰酸盐指数小于8毫克/升,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2000年下降10%。巢湖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47110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9148吨年,总氮入湖量控制在9081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1351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804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072吨年

21、,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接近或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湖区高锰酸盐指数达到类,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1999年下降10%。“两控区” 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053万吨以内,酸雨污染有所减轻,80%以上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北京市2005年水体、大气及声环境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和郊区生态环境有较明显改善;建设包括河北、内蒙古、山西和天津有关地区在内的首都生态圈,初步形成环首都的生态屏障。渤海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海量控制在102.6万吨/年,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量分别控制在13万吨/年和1万吨/年。近岸海域水质按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三峡库区200

22、5年基本遏制住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化学需氧量入库量控制在11万吨/年,总氮和总磷入库量得到控制,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南水北调(东线)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10 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4.7万吨/年, 氨氮入河量控制在0.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7.0万吨/年,输水干线39个控制断面水质达类标准,6个控制断面水质达类标准。制定和实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合理调配水资源,力争2005年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的水质得到改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确定重点,抓出成效。重点地区“十五”环境保护指标(万吨)流

23、域名称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2000年2005年淮河105.964.315.111.3海河158.4106.526.220.5辽河58.3332.587.435.21太湖49.1537.811.441.24139.91巢湖6.385.910.150.111.23(总氮)1.14(总氮)滇池4.393.520.131.09(总氮)0.88(总氮)南水北调(东线)97.254.713.97三峡库区及其上游135.55102.811.368.3渤海114102.61.31.016.513.2两控区二 氧 化 硫13161053 三、主要任务 (一)工业污染防治把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工业污染防治的主

24、线,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1.严格控制新污染。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 2.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以污染负荷占全国工业污染65的企业为重点,推行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在重点地区推行许可证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3.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国家工业生产总量调控目标,关闭产品质量

25、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防止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禁止被关闭淘汰企业的落后生产装置和设备向西部地区转移。 4.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在5个行业和10个城市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建立50个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大力推行节能、节水,实施重点行业的能耗和用水定额标准。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在国家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开展ISO14000的活动,

26、创建15个ISO14000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若干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开展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公告。5.抓好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煤炭行业:以改善煤炭结构为导向,限制开采高硫煤,着力提高优质煤比重。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和液化,逐步提高煤炭洁净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抓好劣质煤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逐步限制直接使用原煤,发展配煤产业。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土地复垦为重点,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建设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2005年,大中型煤

27、矿矿井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电力行业:以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重点。优化电源布局,促进西电东送,控制东部地区新建燃煤电厂,限制“两控区”新建燃煤电厂,禁止在大中城市市区和近郊新建、扩建燃煤电厂(热电联产除外)。调整电源结构,积极发展水电和坑口大机组火电,压缩小火电,关停和替代老旧机组,适度发展核电,鼓励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因地制宜发展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建燃煤电厂要采用低氮燃烧方式,并同步建设脱硫设施;积极推动现役火电机组脱硫。制定优惠经济政策,为燃煤电厂脱硫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家在脱硫资金和政策上要给予有力支持,一是制定不同地区发电环保折价标准;二是国家对电厂脱硫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三是保证脱硫电厂优先上网;四是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以调动企业脱硫积极性;五是加快采用洁净煤技术。到2005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削减10-20%。加强燃煤电厂环境监督管理,燃煤燃油机组必须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到2005年,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比2000年降低15-20克/千瓦时,废水回用率达到60%,已满灰场全部复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