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7.56KB ,
资源ID:2136573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3657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辩证法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4)综合性和开放性二、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1) 、古代朴素自然观:原始社会,主要是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迷信思想,其中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萌芽;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验自然科学除天文学、力学之外,其他门类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靠观察和思辨,从直觉出发,对自然界做整体的考察和说明。古代朴素自然观和方法 论形成。达到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与结合,这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大特点。但 是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的历史局限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与局限性特点: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b,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局

2、限性: 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和验证,使得宗 教神学的自然观和为宗教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是科学的黑暗时期。3)、近代前期形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论)自然观:15 世纪18 世纪:在经济和生产发展的推动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伴随着文艺复兴(主题: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 运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西传,科学重新兴起,并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走上了独立的发展进程。但是当时自 然科学只有天文学和力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 已知认识主要是对机械运动的认识, 自然界普遍

3、联系和运动、 发展还没有通过自然科学本身的认识被揭示出来,使得这个时代的自然观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 特征,只是孤立静止地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这种自然观是以唯物主 义与辩证法相分离为特征的,在其本质上是不科学的,用其知道不仅禁锢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常常导致唯心主 义和神秘主义。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孤立的观点否定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静止的观点否定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形成原因:(1)受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不高的影响; (2)受当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对机械论(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评价 (1)这种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

4、然性;(2)这种自然观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着束缚和阻碍的作用。18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技术革命,使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德国康德、黑格尔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但没有克服它。黑格尔提出了唯心辩证法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有绝对理念外化出来的,自然界的一切应该 用精神的内在活动解释,而不应用物质的外在运动解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内容。 费尔巴哈会为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却全面否定了黑格尔合理的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历史背景:1、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下半叶开始) 向机械化大工业生产过渡。 (1)提出大量新的事实材料、新问题; (2)提供了新的工具。2

5、、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进入到综合化、理论化阶段。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1)联系的观点(2)发展的观点相互关系: (1)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2)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 史的局限性; (3)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三、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一)机械论的自然观形成原因有两点: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 义的自然观?(举例说明)自然科学的全面

6、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关于自然界的有机统一性,即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发现;2) 、关于演化特别是进化的研究,是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于自然界的统一性:(1)物理学:19 世纪 40 年代“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电流、电磁感应的发现,化学电池的发明 (2)化学:1828 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1870 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3)生物学:1838 年1839 年,施莱登、施旺分别提出植物、动物细胞学说。 关于演化发展(1)天文学:康德(1755 年) 、拉普拉斯(1796 年)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 (2)地质学:赖尔渐变论(1830 年

7、, 地质学原理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59 年, 物种起源 )1)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同时也有利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本身要求突破形而上学局限,因而随后产生的带有辨证法思想的德国黑格尔哲学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 生奠定了哲学基础,2)19 世纪 30-70 年代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的新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 化论等发现为自然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3) 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一方面 需要从纷乱状态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又需要适合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和概括了 当时自然

8、科学以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继承了哲学史上宝贵遗产以及人类文明史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特别吸取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它加以革命的改造,才在他们建立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五、分析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同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要素是指物质系统是的组成部分。系统的结构是指物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组织方式的总和。系统的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物质系统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 系统的环境是指与系统的组成元素发生相互

9、作用而又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系统与要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组成部分有着本质属性区别,是一种耦合关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的改变又引起结构改变。要完备地规定一个系统,必须要有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这四个方面; 系统的功能不仅依赖于其要素和结构,还依赖于环境;要素性质、结构构型或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 功能表现,甚至导致系统的质变;单有关于要素、结构或环境中某一方面的认识都不足以逻辑地推出系统的功 能。六、系统的层次性?系统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着,层次性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 种差异(包括组合方式上的差异) ,使得系统组

10、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 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这种等级差异性就是物质系统的层次性。层次结构是指若干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的系 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关系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层次多种多样,它们之间有 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低层系统必然是高层系统的构成 部分,高级系统只能以低层系统为存在基础;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单纯加和性关系不会出现 层次结构。表现为间断性与连续性和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怀的统一,随着层次由低向高推进,系统的结合度由 大到小而背递减,层次结构中的双向因果链既表明了低层系

11、统对高层系统的基础性作用,又表明了高层系统对 低层系统的支配调节作用。层次结构:若干由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关系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的等级结构。层次性: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等级或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 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1)物质系统层次的间断性: 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质量范围与空间尺度范围不同具有不同的结构、发挥不同的功能 遵循不同的运动规律(2)物质系统层次的连续性物质系统层次之间具有从属关系:每一个层次的物质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相临层次的物质系统发生转化; 还往往表现在多个层次之间发生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有限性与无限性和

12、统一(1)物质系统层次的有限性:对于每一个具体层次的物质系统来说,其在质量范围、空间尺度、结构和功能等 方面都是有限的;(2)物质系统层次的无限性: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说,对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任何一个 具体的物质系统层次,都只不过是无限的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系列上的一个“关节点”上向因果链:低层次物质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次系统中引起一定的结果,可以决定高层次物质系统的特 有规律;下向因果链:高层次物质系统对低层次物质系统的限制和影响。双向因果链一方面造成了层次之间的差别,另一方面也沟通了层次之间的联系。八、如何用耗散结构理论解释系统新的有序状态(或稳定性)的形成?耗散结构形

13、成的条件? 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阀值时, 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的杂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 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为物质系统稳定性的由来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说明,从而表明物质系统稳定性的产生和耗散结构的存在是密切相关的。从状态上看,耗散结构的存在本身就标志着系统处于结构上的“稳定 状态” ;从生产条件上看,耗散结构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开放系统,即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物质系统, 这也正是作为物质系统稳定性存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从过程上看,耗散结构的产生过程是一

14、种自组织形 成的过程,它的形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物质系统稳定性产生并得以保持的内在原因。当然,物质系 统的稳定性是动态的,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的。超出这个范围,原有的稳定性就会失稳,涨落将支配系统的 行为。这种涨落被一定条件所巩固时,就会出现新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随着控制参量的变化,系统会经历 稳定失稳再稳定的演化历程。在变化了的时空结构中,又会出现新的涨落。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1) 、远离热平衡态2) 、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有信息,能量交换。 3) 、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必须有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4) 、系统中存在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 5) 、涨落、突变九、自然物质系统演

15、化的基本图景及规律?(宇宙、星系、恒星、地球)宇宙及天体的起源与演化图景:宇宙经历了基本粒子形成阶段,元素起源阶段,实物阶段,宇宙未来阶段。l 恒星演化经历了星际弥漫物质、星云、 、原恒星、引力收缩(红外星) 、主序星、红巨星,脉冲阶段,或超新星爆发阶段。l 地球演化的基本图景:天文时期,地质时期,地壳运动。l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图景:简单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结合成原始生命,进化成细胞,多细胞体,生物、细菌的分别进化。l 运动发展规律为: 整个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是由一系列转化构成的过程集合体。 矛盾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渐变与突变是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运动形

16、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并遵循运动守恒。自然界的循环发展呈现周期性。运动转化守恒定律是 自然物质系统演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十、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核心是什 么? ( 一)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以人的时间活动作为连接纽带的对象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影响着人类自身时代更迭的不断进化,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关系是一种相互作 用、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人的一切,从肉体到意识,从物质生活 到精神生活无不依赖于自然界,无不是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才得以持续下来。另一方面,作为人的

17、对象的 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着其面貌。从人类出现以后,作为人的现实对象的自然界就不再是 一个外在于人的孤立存在,而是作为人的感性对象,作为人与之作用的对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存在 着,这部分自然界不仅按自身的趋势演化,而且也按人的活动指向演化。2.实践是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纽带。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实践而有目的地,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人和自然界的 对象性关系是由实践作为中介而建立起来的。首先,人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实践;其次, 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了解自然界的现象,认清和自然界的关系;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改造自然 界,以满足人类日益

18、增长的生存发展的需求。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实践是人具有 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人有 具有受动性。人的认识,活动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只能在争确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定和协调自 己的实践活动。 (注:前面有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内容)(二).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及扩大人工自然的全部努力,就其直接目的而言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生 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导致的后果,特别是其远期的和间接的后果,却往往达 不到人类的初始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就自然界而言,在演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存在着再

19、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并时刻都在努力的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在人类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很低的条件下, 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作用还是有限的,不致出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干涉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在全球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自然界所面 临的问题也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现代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使不同水平上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引出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问题等。(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

20、要;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它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和治 理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加上目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造 成资源大量浪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实施经济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一、科学技术的含义、体系结构,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的含义:(1) 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根据已知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21、即一整套的原理、定义、定律、公式等建立起来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2) 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3)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科学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 (4) 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5)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一项社会化的事业,它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技术是人类有目的的利用自然规律,在创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 和。 (这答前面技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更好些)体系结构:关于科学技术体系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种研究基本上有两个角度:一是研究整个科学技 术的整体结构;二是研究每个科

22、学部门的局部结构,即某一学科内部的精细结构。这里我们讨论总体结构。 1) 、功能结构:这种结构按照科学研究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把现代科学技术划分为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2) 、整体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科学部门所构成的最基础的一级结构。 七大类型学科纵横交连形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一)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目的、任务不同。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自然及其规律,属于由实践到理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转化过程。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把理论变为发明创造,变 为直接的生产力,属于由理论向实践,即由一般到个别的转化过程。 (2)根本职能不同。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 认识自然

23、,只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未知规律,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而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改造世界,只要 是对自然界和自然物进行控制和利用,使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人工化,发展新工艺,创造新产品(3)评价标准不 同,科学判定要讲是非,讲真理性标准,要淘汰谬误,追求正确,有用的不一定是科学的,技术评价要讲合理, 讲效用性标准,有用的手段、方法或设计就可以认为是好的技术结果,技术追求效用效率。 (4)效果不同。科 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导致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而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则将回=会引起生产力水 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5)工作主体不同。从事科学研究的是科学家,他们常因有新的 思想新的发

24、展而获得荣誉和奖励;从事技术发明的是工程师,他们因创制新器物、改进新工艺而获得专利和收 益。(二)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与技术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他们都反映出人对自 然的能动关系,科学与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科学与技 术的联系还表现在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十二、科学技术观与科技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的看法。科技道德是科学家、科技工 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科学活动作为社会活动,其活动主体即科技工作者必然 要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是真与善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

25、 伦理观念在总体上也是进步的。科技道德是搞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品质,良好的道德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精神、品质、内在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作为一个准高级知识分子,正确处理好科学技术关于道德的关系至关重要。首先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能忽视学术腐败问题,因为这一问 题不仅对自己的声望造成严重的损害,更重要的是他违背了一个科学工作者最起码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准则,是 一种对学术的亵渎。其次,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有科学精神。 科学家宪章 :要保持诚实、高尚、 协作的精神; 严格检查所从事工作的目的及意义;用最有益于全人类的方法促进科学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的目的、 方

26、法和精神上协助国民和政府的教育;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明,为世界公民精神做出贡献;重视 和发展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人性价值。第三,我国一直提倡科学工作者要具备很强的科学精神,中国科协所提倡 的科学精神是: “献身、创新、求实、协作” 。每一个科学工作者要立一个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建功立业;要培养一个意识创新和超越的意识;要树立一种精神科学精神;要创造一种环境科 技工作者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人文环境。第四,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科学中的一些道德问 题。比如环境道德问题、核能的合理利用,网络道德、克隆人技术,人体实验等等。如果我们正确处理这些问 题,会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27、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符合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和道德规范,但如果我们将这 些科学技术随意使用,很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一带农药引起所有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十三、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发展模式。科学的内在机制: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不同理论学说之间的矛盾 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的矛盾 科学的继承与创新的矛盾技术的内在机制: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转载与技术综合 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十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人类社会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庞大系统,科学技术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服务,其发展动力来源于社会大系统的需求,而其成果也将被社会大 系统

28、吸收并转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互动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二是科学技术发展 的社会条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1)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经济功能)第一生产力 (2) 、科学技术推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2、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1) 、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2) 、科学技术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3) 、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现 代化3、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变革中起重大甚至决定作用 这种变革是多方面的经济结构的更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生产关系的变

29、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观念上:价值观念 人际关系、管理方式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1、社会诸要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 、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a 社会的经济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b 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c 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a 先进的社会制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b 科技政策及体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实际地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军事战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a 教育使科学技术知识得以延续,科学技术事业得以后继有人; b 教育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c 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着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的的程度。( 4)、意识形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a 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哲学革命思想解放哲学革命形成的一般世界观思想指导哲学革命中提出的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认识方法 哲学结论和科学预见影响和启迪 b 道德观念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与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学习 c 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在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中存在和发展。 文化构成科学技术生长的土壤。 文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