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33KB ,
资源ID:213521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3521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采矿学相关知识1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采矿学相关知识1Word格式.docx

1、尽量平行作业,尽快沟通风路。13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如井筒、水平大巷、井底车场。14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几个区段服务的运输、通风等巷道。如采区上下、采区或带区车场、变电所、煤仓等。15回采巷道:直接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如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和开切眼。16采场:用于大量直接采取煤炭的场所。17回采工作面:在采场中进行回采的煤壁。18回采工作:落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五个回采工序)。19回采工艺:在采煤工作面中,按顺序完成各项回采工序的方法及配合关系。20采煤方法:是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21采空区处理:a自然垮落法;b充填法(水沙充填、矸石充填、膏体充填);c刀柱式(煤柱支撑);d缓慢下沉法。22壁式体系采煤方法的一般特点:A采煤工作面较长,通常在80-250m;B随着采煤工作面推进,顶板暴露面积增大,矿山压力显现较为强烈;C采煤工作面可分别用爆破、滚筒式采煤机或刨煤机破煤、装煤,一般用与采煤工作面平行铺设的刮板输送机运煤,用支架支护工作空间,用垮落法或填充法处理采空区;D在采煤工作面两端,一般至少各有一条回采巷道与之相连,以形成生产系统。23柱式体系采煤法以间隔开掘煤房采煤和留设煤柱为主要标志。一般特点:A在煤层内布置一系列宽为5-7m的煤房,采煤房时形成窄工作面,一般成组

3、向前推进。煤房之间留设煤柱,煤柱宽数米至20-30m不等,每隔一定距离用联络巷贯通,构成生产系统,并形成条状或块状煤柱,用于支撑顶板。B采煤房时矿山压力显现较为和缓,可以用锚杆支护工作空间、支护较简单。C高度机械化的柱式体系采煤法目前多用连续采煤机及配套设备,且在一组煤房内交替作业;D采掘合一,掘进准备也是采煤过程,回收煤房间煤柱时,也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采煤配套设备。24 “一炮三检制”是: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要认真检查爆破地点附近的瓦斯,瓦斯超过,不准爆破。 25爆破采煤工艺(炮采):是用爆破的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和单体支柱支护顶板的采煤工艺。特点:爆破落煤,爆破及人工装煤,机械运煤。

4、26炮采工艺过程:包括钻眼、爆破落煤和装煤、人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推移输送机、支护、回柱放顶等主要工序。27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普采):用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单体支柱支护顶板的采煤工艺。用采煤机或刨煤机完成落煤和装煤工序,支护处理采空区工序与炮采相同,仍需要人工来完成。分类(按采煤方法):单一长壁普通机械化采煤(适用薄及中厚煤层)和分层长壁普通机械化采煤(适用于厚煤层分层开采)。28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综采):是用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和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的采煤工艺。工作面主要设备:采煤机、自移式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输送机。29综采与普采的区别:工作面支护采用了自移

5、式液压支架,这种工艺方式使采煤过程中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等主要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面单产及安全性。30采场的支护方式:A及时支护:先移架,后移输送机(移距为截深)B滞后支护:先移输送机,后移架。31普采支护形式:a正悬臂齐梁直线式、b正倒悬臂错梁直线柱、c正悬臂错梁三角柱(已淘汰)32端头支护:工作面与回风平巷的交会处称为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或端部,此处控顶面积大,设备和人员集中,是工作面的安全出口。端头支护要求:a有足够的支护强度、b有足够的跨度、c要保证机头机尾快速移置。32端头支护形式:a铰接支柱加铰接顶梁支护、b长梁加单体支柱组成的迈步抬棚,称

6、为四对八梁、c基本支架加走向迈步抬棚、d十字铰接顶梁。除机头、机尾处支护外,在工作面端部原平巷内可用顺向托梁加单体支柱或“十”字铰接顶梁加单体支柱支护。33进刀:滚筒采煤机每割一刀煤之前,必须使其滚筒进入煤体,达到额定截深。34进刀方式的实质是采煤机运行与推移输送机的配合关系。35进到方式:A直接推入法进刀。B端部斜切进刀:分割三角煤进刀和留三角煤进刀两种方式。a单滚筒采煤机端部斜切进刀、b双滚筒采煤机端部斜切进刀。(p34、35图)C中部斜切进刀:采煤机在工作面中部切入煤壁,刮板输送机的进刀弯曲段在工作面中部,左半段割煤时,右半段推移输送机;右半段割煤时,左半段推移输送机。a单滚筒采煤机中部

7、斜切进刀、b双滚筒采煤机中部斜切进刀。36割煤方式:采煤机割煤与其他工序的配合称为采煤机割煤方式。有双向割煤和单向割煤之分。37双向割煤:A往返一刀:较厚的中厚煤层单滚筒采煤机普采工作面多采用。用端部斜切进刀,往返分别割顶煤或割底煤进一刀。B往返两刀:单滚筒采煤机、双滚筒采煤机均可采用,又称穿梭割煤。在双滚筒采煤机普采或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工作面一端斜切进刀后,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一次采全高。38单向割煤(往返一刀):A单滚筒:在单滚筒采煤机普采工作面,这种割煤方式的工艺过程为:采煤机自工作面下(或上)切口向上(或下)沿底割煤,随机清理顶煤、挂梁,必要时可打临时支护。B双滚筒:双滚筒采

8、煤机工作面单向割煤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煤机后追移架,但不移输送机;采煤机在与割煤反方向清扫浮煤后,再追机移输送机,往返一次进一刀煤。39液压支架移架方式:(p45)A单架依次顺序移架方式又称单架连续式。B分组间隔交错式又称分组交错式。C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又称成组连续式(最常用)40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完成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工序的过程。41采煤工作面的作业方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42长壁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分段作业、追机作业、分段追机作业(p65)43区段参数:A区段走向长度:就是采区的走向长度。区段或采区一翼走向长度即为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B

9、区段倾斜长度:采煤工作面长度、区段煤柱宽度和区段上下平巷宽度之和。44双巷布置与掘进:(p94)本区段的运输平巷与下区段的轨道平巷同时掘进,两巷间一般留8-20m的区段煤柱。采用双巷布置与掘进的方式时,运输平巷按中线或分段按中线掘进,轨道平巷有两种情况,一是按腰线超前工作面运输平巷掘进;二是按中线或分段按中线掘进,与运输平巷平行布置。优点:瓦斯含量大,一翼走向较长的采区,采用双巷布置与掘进有利于掘进通风安全;采用双巷布置与掘进,下区段的轨道平巷受开采影响较小时,上下区段工作面接替容易;生产期间工作面下方有两条通道与上下山相连,通风、运料和行人均方便。缺点:由于留设了区段煤柱,双巷布置与掘进降低

10、了采区采出率,本区段工作面开采对下区段回风平巷有一定的影响;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需增加瓦斯尾巷(在工作面开采前预先抽放瓦斯或在工作面开采期间排放采空区的瓦斯)。45工作面通风方式与回采巷道布置:(P102)A U形通风(我国多用):在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顺序时,这种通风方式具有风流系统简单,漏风小等优点,但风流线路长,阻力变化大。当采用前进式回采顺序时,漏风量较大。当瓦斯涌出量不太大、工作面通风能满足要求时,采用U形通风巷道布置简单,维护容易。B Z形通风:由于进风流与回风流的方向相同,这也称为顺流通风方式。当采区边界布置有回风上山时,采用这种通风方式配合沿空留巷可使区段内的风流线路短而稳定。

11、C Y形通风:当采煤工作面产量大及瓦斯涌出量大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稀释回风流中的瓦斯。对于综采工作面,上下平巷均进新鲜风流有利于上下平巷安装机电设备,可防止工作面上偶角积聚瓦斯及保证足够的风量。这种方式也要求设有边界回风上山。D H形通风:与Y形通风的区别是:工作面两侧的区段运输、回风平巷均进风或回风,这增加了风量,有利于进一步稀释瓦斯。这种方式通风系统较复杂,区段运输平巷、回风平巷均要先掘后留,掘进工程量较大,故很少采用。E W通风:当采用双工作面布置时,可用上下平巷同时进风或回风和中间平巷回风或进风的方式。W形有利于满足上下工作面同采,实现集中生产的要求。特点是不用设置第二条风道;若上下平

12、巷进风,在这些巷道中回撤、安装、维修采煤设备等有良好的作业环境;同时,易于稀释工作面的瓦斯,使上偶角瓦斯不聚集,且排放炮烟和煤尘速度快。F 三进两回通风:在采高大、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大,产量高的高瓦斯矿井中,回采巷道可采用多巷布置、三进两回通风。46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原则:A满足工作面所需风量;B减少漏风(特别是沿空留巷、沿空掘巷);C通风线路尽量短,通风阻力尽量小(长度短、弯道少);D保证最低、最高风速满足安全规程。47分层开采特点:A将近水平、缓倾斜及中斜厚煤层平行煤层层面划分为若干个2-3m,逐层开采。B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在上分层的采空区下开采。C铺设人工假顶(金属网)或形成再生顶板

13、。48开采方式:分层分采(P113图)、分层同采(P116图)。49开采顺序:a下行式(1-2-3)、b煤与瓦斯突出、冲地压影响大的矿井,上行式(3-2-1)50巷道布置特点:a采区下部车场大巷装车地板绕道,中部车场甩车场;b轨道上山高于运输上山;c三个分层共用两个上山(小联合准备);d区段平巷双巷布置,留有区段煤柱。51分层开采回采巷道布置:a倾斜布置(内错式、外错式)、b水平布置、c垂直布置。52分层同采的优缺点(区段集中平巷作用):A通过增加同采工作面数来增加采区生产能力;B各分层回采巷道超前工作面掘进,随采随废,缩短了维护时间,改善了维护条件;C各分层出煤均利用区段集中运输平巷,占用设

14、备少;有利于假顶防腐。岩石工程量大,初期准备时间长,生产系统复杂,单个工作面的能力不能发挥。53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对于近水平、缓倾斜、中斜厚煤层(适用条件),沿底板布置一个长壁工作面(采高3-4m)进行回采,再放出顶煤。54按厚煤层赋存条件和采放次数分类:(P122-123)A一次采全厚放顶煤:采面高度2-3m,放顶高度是采面采高的1-3倍(采放比小于1:3),一般适用于厚度4-12m缓倾斜厚煤层。B预采顶分层顶网下放顶煤:将煤层划分为两个分层,沿煤层顶板下先采一个2-3m的顶分层长壁工作面。铺网后,再沿煤层底板布置放顶煤工作面,将两个工作面之间的顶煤放出。适用于厚度大于12-14m,直接顶坚

15、硬或煤层瓦斯含量高,需预先抽放的缓倾斜煤层。C倾斜分层放顶煤:煤层厚度大于15-20m时,用于平行于煤层层面的斜面,将煤层分为两个以上厚度在8-10m以上的倾斜分层,而后依次放顶煤开采。D预采中分层放顶煤:先在中分层布置普通的采煤工作面,让该面上部顶煤冒落,只采不放,堆积于采空区;再在下分层布置综放工作面,采底层煤,并将中分层开采后之上的原实体顶煤和已堆积在采空区的顶煤放出。55支架形式和工作面输送机数目:(P123)A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a高位单输送机;b中位双输送机;c低位双输送机B炮采、普采放顶煤工艺:a滑移顶梁液压支架;b悬移顶梁液压支架;c组合顶梁液压支架;d形钢梁配单体支柱。56顶

16、煤破碎机理:A矿山压力(顶煤破碎的主要原因)B顶板活动:a直接顶冒落(冒落时对顶板冲击)、b老顶断裂,回转;C支架反复支撑(频繁升降产生交变应力)57顶煤破坏分区A完整区:工作面前方较远,顶煤尚未发生破坏;B破坏发展区:靠近工作面,应力升高区,煤体开始破坏,水平变形大于垂直变形,仍具有一定整体性。C裂隙发育区:工作面上放,受破碎机理共同作用,破碎主要在此区发育产生(进一步发育a裂隙密度增加、b裂隙宽度增大)。D垮落破碎区:采空区右上方,煤体充分破坏,完全丧失整体性。放顶煤放D区。58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两次放顶煤之间的工作面的推进距离。合理的放煤步距能使顶煤上方的矸石与采空区矸石

17、同时到达放煤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放出顶煤。59放煤步距经验公式:L=(0.150.21)(H-M)-hL-放煤步距;H-煤层厚度;M-采煤机割煤高度;h-放煤口至底板的垂高。60放顶步距:最大控顶距(工作面允许达到的最大宽度)-最小控顶距=工作面必须保留的最小宽度。61放煤方式: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配合方式。62放煤分类方式:A单轮顺序放煤;B多轮顺序放煤;C单轮间隔放煤63采放比:是放顶煤工作面采煤机机采高度(或爆破高度)与顶煤高度之比。规定小于1:3.64煤炭损失组成:a工艺损失;b初采损失;c末采损失;d端头损失;e地质构造;f区段煤柱(走向长壁双巷布置)或分带间煤柱(

18、倾向布置)。65回采工作面回采率:a厚煤层.=93%;b中厚=95%;c薄煤层=97%; 采区回采率:a厚煤层=75%;=80%;=85%。66准备方式的确定原则:a生产系统完善;b巷道布置简单;c有利于集中生产;d能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效能;e有利于工作面正常接替和保证安全。67联合准备:分为煤层间共用上下山或石门的联合准备方式和煤层间既共用上下山或石门又共用区段集中平巷的联合准备方式。68近距离煤层集中上山联合准备方式P182-183-185图69区段集中平巷作用:使生产集中在区段内,区段内可保持多工作面同采,增加采区生产能力;各超前平巷随采随废,减少维护时间和长度,降低维护费用;布置可靠的

19、能力较大的运输系统,减少设备台数;改善采掘接替关系。70岩石集中平巷的布置:a顶底板垂高H;b避开应力集中区的角度;c岩石的岩性。71岩石集中平巷的联系方式:石门(倾角较大)、斜巷、溜煤眼。72布置方式:a机轨分煤岩;b机轨双煤;c机轨双岩;d机轨合一。73采区走向长度的影响因素:A地质因素:a断层-煤层厚度变化;b倾角变化,向背斜轴部为边界;c火成岩、陷落柱;d自燃发火-工作面连续时间小于自燃发火期。B技术因素:区段平巷的掘进通风技术;区段平巷的运输能力;供电及采煤机械化程度。C经济因素:采区走向变化将引起各项成本的变化。D采区走向边界的确定。74采区采出率=(采区工业储量-开采损失)/采区

20、工业储量*100%;煤炭损失:煤柱损失和落煤损失。煤柱损失:a区段煤柱;b采区边界煤柱;c上下山煤柱;d大巷煤柱;e断层煤柱;f地面保护对象煤柱。75井田划分的原则:a与矿井的生产能力相适应;b尽量利用自然条件;c要有合理的尺寸和足够的储量;d统筹兼顾,照顾全局;e留有余地;f直(折)线原则。76井田划分的方法:a按地质构造划分;b按煤层赋存形态划分;c按煤质、煤种分布划分;d按地形地物界限划分;e认为划分;f按煤组划分。77矿井服务年限:矿井设计时,按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的矿井设计开采年限。矿井可采储量Zk、设计生产能力A和矿井服务年限T之间的关系T=Zk/A

21、K;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1.31.5.为了保证矿井在生产期间有足够的储量和服务年限,设置储量备用系数。78矿井开采过程中实际服务年限缩短的主要原因是:A矿井增产:因矿井各生产环节设计时就有一定的富裕能力,矿井投产后,产量多要超过设计生产能力;B地质损失增加:涉及煤层露头风化带降低,煤层变薄,断层增多,岩浆岩侵入,火灾和小窑开采,使可采储量减少;C采出率降低:受地质构造和采矿技术的影响,实际采出率达不到设计要求。79井田开拓:为整个矿井和各水平开采进行的总体性的井巷布置、工程实施和开采部署。80井田开拓的主要内容:A井田内的再划分,划分为阶段、开采水平、采区、盘区或带区,确定水平高度、水平数目、

22、水平位置标高和阶段斜长;B确定井筒位置及工业场地位置;C确定井筒形式、数目、功能、装备、断面、支护、方向和坡度;D确定井底车场形式、能力、线路和硐室;E确定运输大巷和总回风道德位置、数目、装备、断面、支护、方向和坡度;F开掘井筒、井底车场、主石门、运输大巷、总回风道、采区石门等为全矿或开采水平服务的开拓巷道;G确定各煤层、各采区、盘区或带区的开采顺序、采掘接替和配采方式;H确定并实施开拓延深方案;I确定技术改造和改扩建方案。81能够反映开拓方式主要特征的技术参数有: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和准备方式。82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83斜井井筒方向:沿层、穿层、反斜井三类。P283-2

23、84A沿层斜井:沿煤层和沿岩层斜井均为沿层斜井,一般沿煤岩层的真倾斜方向开掘,此时斜井的倾角及方向与煤岩层一致。B穿层斜井:当煤层倾角与要求的井筒倾角不一致时,可以采用穿层斜井。C反斜井:当煤层赋存不深,倾角不太大,井田沿倾斜方向尺寸小,因施工技术和装备条件等原因不便采用立井,受井上下条件限制又无法布置与煤层倾斜方向一致的斜井,这时采用反斜井。其井筒的倾斜方向与煤层倾斜方向相反。84立井开拓的特点及应用:A适应性强,不受煤层倾角、厚度、深度、瓦斯及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B在相同条件下,立井井筒短,相应的管缆敷设长度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对于采深大的大型矿井,副井采用立

24、井更具有优越性。C井筒断面大,能下放外形尺寸较大的材料和设备。D井筒支护条件好,且易于维护。E井筒通风断面大,通风阻力小、允许通过的风量大,有利于矿井通风。F在深矿井开拓中,立井的优点最为明显。井筒施工技术复杂,需用设备多,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井筒装备复杂,成井速度较慢,开凿费用较高,基建投资大。另外,立井直接延深比较困难,对生产干扰大。立井开拓应用的一般原则:A对冲击层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多水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以及煤层赋存深的矿井,一般采用立井开拓。B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采用平硐或斜井的开拓时都可以考虑立井开拓。C对于倾斜长度大的井田,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能较合理地兼顾浅

25、部和深部的开采。85主副井井筒位置A沿井田走向有利的位置:a沿井田走向的运输工作量最小,运输费用最少;b两翼通风均衡,通风路线短,通风阻力较小;c两翼产量比较均衡。B沿井田倾向有利的位置:平硐取决地形条件;斜井井筒沿倾向的位置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层位、倾角、井口和井底位置;立井确定井筒沿井田倾向位置的原则是:石门工程量少;有利于第一水平开采。C井筒穿过地层的合理位置:具有良好的施工和维护条件;D布置合理地工业场地:其标高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E井筒及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86风井布置与位置:P302-304图A中央并列式通风:进、回风井均布置在井田中央的同一个工业场地内。工业场

26、地布置集中,管理方便,保护井筒的煤柱损失较小,构成矿井通风系统的时间短。通风路线长,通风阻力大,井下漏风多适用:井田范围和井型不大,瓦斯涌出量和自然发火都不严重的矿井。B中央分列式通风:进风井布置在井田中央,回风井布置在井田上部边界的走向中部。一般由设在工业场地内的主井或副井进风,有边界的回风井回风。通风线路短,通风阻力小,井下漏风较少。C对角式通风: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回风井设在井田上部边界的两翼,成对角布置。缺点是回风井和通风设备较多,工业场地分散,占地和保护煤柱损失较多。D采区式通风:回风井设在各采区。一般井田中央进风,井田上部边界各采区的回风井回风。缺点是回风井及所需通风设备较多,故适

27、于煤层赋存浅的矿井,或因地表高低起伏较大,无法开掘浅部总回风道。E混合式通风: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F分区域通风:多井筒分区域开拓,各分区域分别设进风井和回风井,通风系统基本独立。87阶段垂高又称阶段高度,是阶段上下边界之间的垂直距离。88开采水平垂高又称水平高度,是开采水平服务范围内上下边界之间的垂直距离。89水平垂高的确定(水平大巷的布置):A具有合理地阶段斜长;B具有合理地区段数;C有利于采区的正常接替;D保证开采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E经济上有利的水平高度。90上下山开采的比较:指利用原有开采水平进行下山开采与另设开采水平进行上山开采的比较。上下山开采在采煤工作面生产方面没有多大区别,

28、在采区运输、提升、通风、排水、掘进等方面有很多区别。A运输与提升方面:上山开采,煤矸向下运输,运输能力大,耗费动力少,存在折返运输;下山开采,煤矸向上运输,全矿没有折返运输,总运输工作量少。B排水方面:上山,采区内涌水可直接流入井底水仓,一次排水至地面,排水系统简单;下山,采区内的涌水必须先排至阶段的上部水平,然后再排至地面。C掘进方面:下山掘进期间的装载、运输、排水的工序比上山掘进时复杂,因而效率低,成本高;下山掘进采区防止跑车的技术措施。D通风方面:上山沿倾斜方向风路较短;下山存在下行风的问题。91下山开采的应用:A倾角小于16,瓦斯含量低,涌水量低;B深部境界不一致,单设一个水平有困难,

29、则最终阶段用下山开采;C当开采强度增大,水平储量储量不够,水平接续紧张,采用在局部地段用下山开采,俗称剃头。92辅助水平:在原有水平范围内,增设有运输大巷和简易的井底车场的水平。93辅助水平的应用:A阶段辅助水平:当矿井水平垂高有必要而又划分得很大时,开采水平以上的煤层如划分一个阶段,斜长过大。B中间辅助水平:采用对水平上下山的矿井,上水平下山采区的掘进、排水、通风及辅助提升比较困难,下水平的回风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可在两开采水平之间铺设辅助水平,称中间水平。C急倾斜煤层阶段间辅助水平:加大开采水平的垂高,一次延深两个阶段高度,两阶段间设辅助水平。D近水平煤组(层)间辅助水平:在主采煤组以上或以下的煤组设辅助水平,开掘为该煤组开采服务的辅助水平巷道,并用暗立井与开采水平连通,煤经溜井下放或暗井提升。94大巷的作用(P317)担负着开采水平的煤、矸、物料和人员的运输,以及通风、排水、敷设管线的任务。基本要求是:便于运输、利于掘进和维护、能满足矿井通风和安全的需要。95大巷分类:A按在矿井生产系统中的作用分: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