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19KB ,
资源ID:213220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3220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企业社会责任观发展历程内涵及实施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企业社会责任观发展历程内涵及实施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在这种引擎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也有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得以明显改善。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和谐面临挑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微观基础来看,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微观载体企业没有充分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贾生华,郑海东,2007)。当前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致力于社会事业,尽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如许多企业将“绿色”、“环保”、“节能”等作为营销的主题;加强对员工培训,使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相统一;热心捐助慈善事业,帮助弱势群体。然而,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当前的整体表现仍然与人们的

2、期望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和研究。2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发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rs)问题的讨论从进入20世纪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实早在1900年以前,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就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初步认识,如早在1899年安德鲁卡内基就在财富福音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的观点;日本的涩泽荣一和德国的沃尔特拉特瑙提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处理好其周围社会的关系等。但是,传统的关于工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并不像它所称的那样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讨论“工商业者的社会责任”。其中最大的注意力则

3、集中在工商业者在业余时间以及企业之外应该或是能够做些什么(peter f. drucker,1973)。随着企业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是由企业发展所引起的,企业应该对这些问题的发生负责。民众的不满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政府开始对企业行为加以控制,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304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贝利(adolf a. berle)教授和哈佛大学多德(e merric dodd)教授的争论。贝利认为企业管理者只能作为企业股东的受托人,其权力都是为股东利益而委托的权力,企业的惟一目的在于为股东赚取利润,股东利益始终优于企业其他潜在利益者的利益(b

4、erle,1931)。多德不完全同意贝利的观点,他认为公司是既有营利功能又有社会服务功能的经济机构,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其相应的法律观念变革进行考察后,进一步指出:“公司经营者的应有态度是树立自己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dodd,1932)。这场争论持续了近20年的时间,最终以多德接受贝利的观点即:企业在履行经济职能的同时也应该履行部分的社会责任而告终。(田祖海,200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探讨从经营者转向企业的慈善捐赠问题和深化经营者社会责任职能的探讨(田祖海,2005)。在这一时期的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政治上比较稳定,公司在社会中的势力增

5、强,同时新税收法也鼓励公司为慈善事业做出捐赠。在美国公司捐赠得到法律的认可,企业的捐赠行为异常活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得到了大众的接受。但这一时期以曼恩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此表示反对,并与贝利进行了一场辩论,批评了贝利同意多德将企业经营者视为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委托人的说法。不过,随着时间发展曼恩的思想也发生变化,部分承认企业可以承担社会责任。20世纪7080年代,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许多学者仍持有不同意见,但这些意见更多的在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于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1984年弗里曼(fr

6、eeman)给出了一个广义的定义,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freeman,1984)。他的观点与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不谋而合,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赞同,并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关于利益相关者界定的一个标准范式(贾晓慧,符正平,2007)。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全面的,也是必须的。这一时期,虽然弗里德曼(milton

7、friedman)等一些崇尚自由经济主义的学者仍然拒绝承认企业的社会责任,但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迅速发展,广义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继续得到发展和扩大,并且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同时,现实中的企业开始积极地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主动地甚至是前摄性地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陈宏辉,贾生华,2003)。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一种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概念“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应运而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逐渐由以企业为中心、利润至上转向以人为中心、生活至上。伴随着发展中心的转变,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和职

8、能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公民”就是在这个时代转换的大背景下,对现代企业的地位、角色和职能的思考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把自己看成社会公民,另一方面指企业把企业的员工看成是企业的公民(陈进华,2007)。“企业公民”的确立从哲学和伦理上对企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果这种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一种必须,并且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综上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将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古典观”,以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了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

9、,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要管和所能管的;另一种是“社会责任观”,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管理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的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周三多、陈传明,2005)。尽管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但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与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正的相关关系。而最有意义的结论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显著损害其长期经营业绩”(stephen robbins,mary coultar,1996)。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3.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理论界

10、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longobonoli(2005)认为造成这种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责任内涵的复杂性以及各类型责任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这些因素导致我们不可能完全定义责任的外延有多宽泛”(徐二明,郑平,2006)。卡罗尔(carroll)认为最早可查考的论述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是chester barnard(1938)的管理者的职能,jmclark(1939)的商业的社会控制,和theodore kreps(1940)的商业社会质量的衡量。但当时学者只是提及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细致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正式论述是在20世纪后半期,howard rbowen在195

11、3年出版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开创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的先河,并被学者们认为是第一本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权威书籍(王新新,杨德峰,2007)。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至今,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含义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肖素平,2007)。3.2 卡罗尔“金字塔模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其中最有声望的是卡罗尔(archie bcarrol)。他于1979年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概括,形成了社会责任的四个类别:经济责任,

12、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1991年改为“慈善责任”),并形成从底部到顶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的“金字塔模型”。卡罗尔强调这四个责任并不是相互排斥,也不是相互叠加的,这样排列的目的只是强调社会责任的发展顺序。比如,在历史发展中,社会首先强调了企业对股东的经济责任,然后强调企业的法律责任,最后才强调企业的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王新新,杨德峰,2007)。其四个方面具体内涵如下:(1)经济责任(economical responsibility):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企业必须生产和销售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使企业本身得以生存与发展。(2)法律责任(l

13、egal responsibility):企业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在特定的法律环境下生存,是政府对企业所做出的明确的要求。(3)伦理责任(ethical responsibility):这种责任并没有一种强制性或规范性的约束,但它却是社会成员对企业的一种期望与要求,需要企业自觉履行。(4)自觉责任(discretionary responsibility):企业自愿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法律所要求承担的,例如慈善捐助、对口支援、进行公益性活动等。3.3 企业社会责任二维模型除了卡罗尔提出的“金字塔模型”之外,quazi和brien在对现有观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他们的“企业社会责

14、任二维模型” (quazi,brien,2000)。该模型运用广义与狭义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rs)的成本与收益两个维度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分为四类。它很好地将众多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不同论述融合其中,各个学者的观点、各个企业的实践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个坐标。具体如下:(1)古典观点:对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只会带来成本,因而企业的责任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社会经济学观点:履行适度的社会责任可以带来收益,企业可以在满足社会责任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3)现代观点:履行社会责任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收益,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获取收益的一种手段。(4)慈善观点:即使履行社会责任会给企

15、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有意识地参加慈善活动。4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在理论界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比较滞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由企业来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共识。本文在总结了众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学者与企业家一起共同寻找企业活动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利益结合点,以实现“双赢”的结果。许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承担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负担看待。如果承担社会责任是以牺牲企业为代价来弥补社会的不足则它

16、始终是不稳定的,也是不正常的。学术界也有责任通过研究找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既能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2)作为政府,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另一方面也要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加以保护。政府要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运转的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以国家立法和行使政府权力的形式,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等约束体系,并强化执法力度。同时,对企业从事慈善事业等行为也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加以保护和鼓励,从而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3)加强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教育与培训。许多企业家都没有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

17、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增加,也会通过提升企业形像等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与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正的相关关系,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显著损害其长期经营业绩。因而作为企业家要端正态度,从自身的长远生存和发展考虑,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强化企业自律精神,并从经济和组织形式上,保证社会责任的具体落实。(4)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媒介、消费者协会和工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我们不能再从单一的视角来看待,而应该从企业、社会、政府三方协同的视角看待。社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受益者,除了对企业

18、加以监督,也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加以尊重。参考文献1 carroll,arehie b1979.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497-505.2 quazi,ali,and brien,dennis2000. an empirical test of a crossnation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5:33-51.3 贾生华,郑海东. 企业社会责任:从单一视角到协同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 徐二明,郑平. 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软科学,2006,(4).5 陈宏辉,贾生华.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观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6 周三多,陈传明. 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田祖海. 美国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