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50.01KB ,
资源ID:213147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3147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动物生理学考研内部讲义下载无需积分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动物生理学考研内部讲义下载无需积分Word下载.docx

1、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遵循单纯的物理学规律2)易化扩散: 须由载体或通道介导3)主动转运: 原发性 + 继发性 4)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团块由该机制转运(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1)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cAMP 2)肌醇信号转导系统:DG+IP3 3)与酪氨酸激酶直接相连的信号转导系统(三)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基本为K+平衡电位。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1)可兴奋细胞 是指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

2、位的细胞。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为可兴奋细胞。(2)兴奋性 兴奋性是指机体具有的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3)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刺激 把能够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阈刺激(阈强度)固定作用的时间,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上刺激为大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阈下刺激则是小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阈下刺激是不能引起组织兴奋。基强度 在任意延长时间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4) 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各个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是不同的;同一组织或细胞处于不同的机能状态,它的兴奋性高低也是不一样的。当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后,再要产生兴奋时

3、,它们的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有序的变化,相继出现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长期。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1)动作电位 当细胞膜在静息的基础上,接受适当的刺激时,膜内的负电位消失,可触发其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四)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1.突触的微细结构:包括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和 突触后膜 三部分。2.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是一个电化学电的过程。(二)接头传递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1)结构特点 2)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2电突触 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细胞间的缝隙连

4、接,连接处的细胞间隙仅有23nm,电突触兴奋传递的特点:除前述的与在神经轴突上传播的相似外,动作电位可由一侧向另一侧传递,也可向反方向传递,传递速度快、没有潜伏期,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改变,经电突触传递可使许多细胞产生同步化活动。如心肌细胞的闰盘结构。(五)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一)肌原纤维 1)粗肌丝2)细肌丝: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二)横小管(T管):为肌膜向肌纤维内部凹陷而成的小管。(三)肌质网:内有大量的Ca2,肌质网膜上有大量的钙泵.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 (一)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肌肉收缩过程的本质是在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下将分解ATP

5、释出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的过程。能量转换发生在肌球蛋白的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主要过程为:1. 肌球蛋白横桥储能与肌动蛋白的亲和力 2. 暴露肌动蛋白的结合位点 3. 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产生滑行 4.在横桥与肌动蛋白摆动时,ADP和无机磷与之分离,在ADP解离的位点,横桥头部马上又与一个分子ATP结合,结果降低了横桥与肌动蛋白的亲和力,促使它与肌动蛋白的解离。5.当胞浆内Ca2浓度仍较高,便又可出现横桥与细肌丝上新位点的再结合、再扭动。如此反复进行,称为横桥周期。6.肌肉舒张 一旦肌浆中的Ca2浓度降低时,横桥与肌动蛋白解离,使肌小节恢复原状,肌肉舒张。(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骨骼肌的收缩

6、是由动作电位引发的。骨骼肌的动作电位来自支配它的运动神经,二者的动作电位的形态相似,都呈尖锋状,形成的机制也相似。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引发机械收缩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偶联。其基本过程包括:1. 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向肌膜延续形成的T管膜传播,并激活了T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2. 激活的L型钙通道又激活终末池上的钙释放通道,并使Ca2释放入胞质,Ca2浓度迅速升高。3. 胞质内高浓度的Ca2与肌钙蛋白C亚单位结合,引发肌肉收缩。4. 胞质内高浓度的Ca2同时也激活终末池上的钙泵,钙泵将胞质内的Ca2回收入肌质网,遂使胞质中的Ca2浓度降低,肌肉发生舒张。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1. 单收缩

7、在对神经肌肉标本的实验中,给神经或肌肉一次单个阈上刺激,会引起肌肉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1)等长收缩2)等张收缩2. 收缩总合 1)不完全强直收缩 给神经或肌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阈上刺激,若后一次刺激落在了前一次刺激的舒张期时,出现一条锯齿状的曲线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2)完全强直收缩 给神经或肌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阈上刺激,若后一次刺激落在了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时,出现一条光滑的曲线称为完全强直收缩。(二)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因素1.负荷1)前负荷: 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2)后负荷: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后负荷2.肌肉收缩能力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的能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

8、性。(六)实验 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血 液(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组成和血量 (一) 血液的组成1.血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2. 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3. 血清 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还会析出淡黄色的清亮液体,称为血清。(二) 血 量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简称血量。1. 循环血量血液总量中,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快速循环流动的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2. 储备血量 血液总量中,常滞留于肝、脾、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且流动很慢的

9、这部分血量,称为储备血量。2血液的主要机能 血液的生理功能是由血细胞和血浆共同完成的。1)维持内环境稳态2)运输功能3)免疫保护功能3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二)比重 (三)粘滞性 (四)血浆渗透压 : 1. 血浆晶体渗透压2. 血浆胶体渗透压(五)血浆的pH 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二)血细胞及功能 1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等生理特性。1.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2.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三)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并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这些功能主要是由细胞内的

10、血红蛋白实现。2白细胞生理 1、中性粒细胞: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趋化性强。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单核细胞 5、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体液免疫反应。2)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3血小板生理 1、生理性止血 2、参与凝血3、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4、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一) 血液凝固的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或血凝。血凝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2种

11、。(三)凝血的过程血凝的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三个阶段。1)内源性凝血途径:2)外源性凝血途径:2抗凝系统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不易发生凝固,与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生理性凝血只局限于血管受损的部位、血流的稀释作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生理机制有关。此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体内存在着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下列物质在抗凝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抗凝血酶 (二)肝 素 (三)蛋白质 (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作用:

12、 纤溶可以清除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保证血液在血管内的畅通,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四)血型 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血型不相容个体的血滴混合时,其中的红细胞凝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1)凝集原:红细胞膜上具有的特异性蛋白质、糖蛋白或糖脂等在凝集反应中起着抗原的作用,称为凝集原,即血型抗原。2)凝集素: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称为凝集素,即血型抗体。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以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观察有无红细胞凝集反应的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五)实验 1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 2

1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血红蛋白测定 4红细胞脆性实验 5血细胞计数 6血液凝固 四、血 液 循 环(一)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1.工作细胞: Ca2+内流的平台期2.自律细胞:快反应细胞 和 慢反应细胞 4期自动去极化 是自律细胞具备自动节律性的基础。2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律性 1.起搏点 2.潜在起搏点 3.异位起搏点 4.自律性的影响因素(二)兴奋性 1.兴奋性变化的分期1)有效不应期:很长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2.心肌兴奋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1)有效不应期长 2)期前收缩 3)代偿间歇(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都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1.心脏内兴奋传

14、播顺序:窦房结-房室节-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2.心脏内兴奋的传播特点和意义1)特 点 高速传导: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通路以高速度将窦房结的节律兴奋迅速传播到两心房,使两心房被同步起搏。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出现了延迟。2)意 义:高速度传导性有利于整个心室同步收缩;房室延搁的意义在于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有充分的时间充盈血液,有利于搏出量。3心脏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1.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进行一次收缩和舒张为心跳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2. 心率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理通常一个心动周期分为3个时期(包括7个时相或时期)。1.心房收缩期 2.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

15、期 3)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2)快速充盈期 3)减慢充盈期 (三)心音: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1)每搏输出量 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2)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1)每分输出量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心输出量。2)心指数 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即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1)前负荷 2)心肌收缩能力 3)后负荷2.心率的影响 (六)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1.心率储备 2.

16、输出量储备(二)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积的血量,2.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和血液的粘滞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3血压及影响因素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形成血压的必要条件:1)血液充盈 2)心脏的射血 3)外周阻力: 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如果不存在外周阻力,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向外周,不会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4)重力作用 (一)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是指动脉血管中血流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收缩压:

17、在心缩期,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为心缩压。2.舒张压: 在心舒期,血压达到的最低值称为心舒压。3.脉搏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4.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搏压。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1.血液充盈 2.心室射血的动力与外周阻力 3.大动脉弹性扩张: 将射血的动能以势能的形式贮存起来。待心室舒张时,大动脉回缩,使部分贮存的血液继续向外周。因此,尽管心室向动脉射血是间断的,但血管内的血流仍持续不断,并维持心舒期的动脉血压,即舒张压。由此可见,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于维持一定的舒张压,并使收缩压不致于过高的缓冲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影响动脉压的因素

18、 1.每搏输出量 2.外周阻力 3.心率 4.大动脉血管壁的弹性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 。 (四)静脉血压 (了解) 1.外周静脉压:指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2.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与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压力几乎接近于零。 (五)静脉回心血量 (了解) 1.概念 由静脉流回右心室的血量。 2.主要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升高,可因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增大而使回心血量增加 2)心脏收缩力量:收缩力增加可导致心舒期抽吸力增大,使回心血量增加。 3)体位改变:当由卧位变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管扩张,回心血量下降。 4)骨骼肌的收缩:肌肉收缩时的挤压和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19、,使回心血量增加 5)呼吸运动: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经脉回流增加,呼气时则相反。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一)微循环的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调节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二)微循环的三条通路 1.迂回通路: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为营养通路。 2.直捷通路 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通过毛细血管直接进入微静脉。 3.动静脉短路:几乎不进行物质交换。一般皮肤中的较多,主要参与体温调节。5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产和回流 1.组织液 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2.形成原因 有效滤过压=

20、(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 )。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三)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淋巴液的生成:少量的组织液(约10%)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2.淋巴回流具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在小肠),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和清除组织间的红细胞和细菌等功能。(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心交感神经:加强作用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力(心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时(心率加快)和正变传导性作用(房室交界传导的

21、速度加快)。 (二)心迷走神经:减弱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力、变时和变传导性作用。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了解) (一)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又称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二)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纤维 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三)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四)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延髓心血管中枢 (二)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活动反射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功能能适应于机体当时所处的状态或所处环境的变化。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1)经常性活动(感受阈值为60 mmHg); 2)窦内压

22、在正常平均动脉压范围内变动,压力感受器最敏感;偏离正常水平愈远,纠正异常血压能力愈低; 3)它属于负反馈调节。当血压突然升高,引起降压效应,称为减压反射。反之引起升压效应。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当某些原因使动脉血压发生变化时,通过减压反射的快速调节,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当血液中缺盐O2、CO2分压过高、H+浓度过高时,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活动的改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地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4体液因素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23、统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三)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四)实验 1离体蛙心灌流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3蛙心起搏点观察 4蛙的微循环观察 5动脉血压的测定 五、呼 吸(一)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理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1.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1)吸气运动 主要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完成。2)呼气运动 是膈肌与肋间外肌舒张引起的。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吸气运动是主动的,而呼气运动则是被动的。3)用力呼吸 是机体活动时,呼吸将加深、加快。此时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辅助吸气肌参与。2.呼吸运动的型式 1)腹式呼

24、吸 由膈肌舒缩、腹壁起伏为主的呼吸运动。2)胸式呼吸 由肋间肌舒缩、胸壁起伏为主的呼吸运动。3.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4.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简称胸内压。胸膜腔是由紧贴于肺表面的脏层胸膜和紧贴于胸廓内壁的壁层胸膜形成的一密闭的潜在腔隙。胸膜腔内没有气体,仅有少量浆液。胸内负压的形成原理: 胸膜外层受到胸廓组织的保护,故不受大气压的影响,胸膜内层的压力有两个:其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其二是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若以大气压力为零位标准,胸内压= -肺回缩力,数值为负值。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1)使肺和小气道维持扩张状态

25、,不致因回缩力而使肺完全塌陷。2)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胸内负压作用于胸腔内腔静脉和胸导管,使其被动扩张,管内压下降,有利于回流。 (二)肺通气阻力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泡内壁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约占肺弹性阻力的2/3;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约占肺弹性阻力的1/3。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顺应性(C)=V/P。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的极性端插入水中,非极性端伸入肺泡气中,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内的液气界面上,并随

26、肺泡的张缩而改变其密度。生理作用:包括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塌陷;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发生。3.非弹性阻力 1)气道阻力:主要是指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之间的摩擦力。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约占80%90%。2)惯性阻力:是指呼吸器官移位时所产生的阻力。3)粘滞阻力:来自呼吸时组织相对位移产生的摩擦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指肺内容纳的气体量。在呼吸运动过程中,肺容量随着胸腔空间的增减而改变。吸气时增大,呼气时减小。1.潮气量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2.吸气贮备量或补吸气量 3.呼气贮备量或补呼

27、气量 4.残气量或余气量 5.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6.肺活量: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7.肺总容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为肺总容量,是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二)肺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 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受呼吸的频率和呼吸的深度的影响。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在呼吸过程中,一部分气体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流在肺部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进行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积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