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63.16KB ,
资源ID:213094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309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华侨中学级高三历史静悟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华侨中学级高三历史静悟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

2、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7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注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

3、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解题方法二 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题对策题型一 组合型题型特点:从2007年的山东高考来看,在政治部分的9道选择题中,有4道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由此

4、可见,组合型选择题倍受青睐。其原因在于:组合型选择题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且具有考查的信息容量大、涉及范围广、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既扩大了考查的广度,又增加了考查的深度。由此可以预见,2008年的山东高考,该类题型必将是选择题的主角。例题:“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这则材料提供的关于唐朝的历史信息包括 唐朝始设宰相 唐朝宰相中有贤相 唐朝所用的宰相尽是小人 唐朝有的宰相专权乱政 A B C D解析:本题适用排误法。结合材料中的“自秦始置丞相,”排除;中“尽是”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而且与材料中“有贤相”不符,可排除。故选

5、B;解题对策: 做这类题目,除了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巧妙借用其组合,以提高做题正确率。常用的方法有: 排误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误选项,依次排除错误的题肢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组合数码的项数相等的题目。 选正法:即首先在备选项中确定一个正确的题肢,然后将没有该正确题肢的选项一一排除。 在做组合型选择题时要坚持“以确定排除不确定”的原则。即在题目的诸多备选项中,由于对各项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可先对自己完全确定的选项做出正误判断,然后通过组合即可正确选出。练习:1、德意志年轻的皇帝威廉二世在即位后所发的第一个圣谕致我的军队中宣称:“我和军队是一体,我们天生互相帮助

6、,不管上帝的意志是要给我们和平还是风暴,我们都将站在一起。”由此可获知的信息有: 德意志建立的政体是专制独裁 德意志帝国加强了军国主义特色德意志会走上争霸世界的征程 帝国军队的执掌者是铁血首相A B C D2.阳光卫视2007年7月16日开始播出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 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大量引进外国技术A B C D题型二 正误型正误型选择题,亦称判断型选择题,要求考生对“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出判断,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在题干的导语中往往出现“正确”、“准确”、“相一致”、

7、“符合要求”等字眼,而其选项可能是不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此类试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2007年的山东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的政治部分,就有4道该类题型的试题。 其中,要求选出错误选项的正误型选择题又称逆向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通常有两种类型: 题干指向是正确的、肯定的,但材料中的引言或现象是错误的,要求考生选出题干中的错误言论或负面材料所体现的错误观点; 题干指向是反面的、否定的,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要求选出不符合题中观点的选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向

8、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B.洋务运动的官员迈出了实现近代化的步伐C.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启发人们改变落后的思想D.辛亥革命者实现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历史进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A项表述错误,开创了学习西方先河的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解题对策: 解答这类题型,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1)排除法。即结合所学知识排除正确或错误的选项,从而作出正确选择。 (2)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逆推法。在排除

9、了一两个错误选项后,仍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可以进行逆向推理,即先假设此项正确,然后,逆推向题干,验证结合是否符合实际和逻辑,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明确其选择的指向正向还是逆向。逆向型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不时会出现一两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错。解答时,不能够一见到错误观点就排除。解答逆向型选择题,可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排除,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1.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

10、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把答案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20世纪初,如果你想去美国的亲戚家玩,你不可能A.乘火车去 B.先发个E- mail 告诉亲戚C.拍个电报告诉亲戚你到达的时间 D.计划到美国后坐电车玩一下题型三 最佳选择型 其结构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其备选项的内容一般不是完全错误的,而是含有合理的因素。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辨证思维的能力。主要

11、体现: 一是题干中明确提出程度型的要求,如包含“最”、“根本”、“全面”、“决定性”、“直接”等词语。 二是题干与备选项之间有内在联系,一般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也有说明与被说明、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 该类试题选项迷惑性比较大,难度也比较大,主要考查考生归纳、分析、比较、概括、辨析能力,符合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发展趋势。当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在效仿法国的时候,英国议会已经争得了主动权,朝着现代国家立宪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大宪章的颁布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英国议会改革 D.内阁制的确立根据材料信息中的“议会就已经争得了主动权”,结合四个备选项,可知1689年的

12、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故选B。做该类题型时,选项之间进行的比较不是判断选项是否正确,而是判断关系主次、程度深浅、影响大小的等,尤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以便排除其他干扰的选项,找出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注意三点:1.该类题型对课本基础知识要求很高,必须准确、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只有依托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结合题意进行分析比较,运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迅速答题。2.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紧扣题目设问的指向,也就是要抓住题干中那些引起标志这类题型的特定词句,如“主要在于”、“主要因为”、“最根本”、“最能说明”等。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揭示

13、出本质问题,找出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3.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好选择最佳选项的方法。由于选择题的结构特点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要按题目的要求对几个备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时要鉴别谁主谁次、谁轻谁重、谁大谁小,只有区分好它们之间的程度关系,才能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1、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执行机构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2.郑观

14、应盛世危言卷七记载:“迄今(八九十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话表明的核心问题是A.洋布打开了中国的市场B.中国的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C.土布受到人们的鄙视 D.中国已经实现了机器生产题型四 因果型因果型选择题,指题干与选项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一般主要用于分析政治、经济、热点事件和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等。两种形式:一是由因求果,即以题干为原因,选项为结果。此类引导语中一般有“为此”、“因此”、“所以”、“结果”、等字眼;一是由果寻因,即以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此类引导语一般有“因为”、“为了”、“根本原因是”等字眼。 在具体题中,一般是题

15、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多因一果或一因多果。常使用“之所以是因为”、“ 原因是”、“根本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因此”等引导词,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引导词。“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西交流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注意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排除D。18世纪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6、,C错误。故选B.要注意三点:第一,认清题干和选项之间能够构成因果关系。就原因的分类而言,就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等多种分类,特别是在做最佳选择题时,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其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时,选内部原因;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时,选直接原因;有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时,选根本原因;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时,选主要原因。第二,分清题目考查的是“由果寻因”还是“由因求果”,避免因果关系颠倒。第三,有四种情形的备选项不能入选: 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答非所问的选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的选项;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使用的

17、方法:(1)基本观点分析法。即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经过推理分析得出正确选项,也就是直接法。(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性,区分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等 。1.“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属可笑。”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D.民主思想的影响2.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C.发展商业和开设

18、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D.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剑桥中国晚清史认为19世纪90年代是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转折点,为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文人的思想激荡提供了推动力。造成这一转折的原因有民族危机的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的成功 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A B C D 题型五 材料型材料型选择题由材料、题干和选项三部分构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即知识迁移能力。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从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其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 含义进行的解释或概括,要求考生对选项的解释正确与否做出判断。这一

19、类型的选择题出题灵活,注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国王A.独立享有立法权 B.擅长经商又很开明C.拥有无限的权力 D.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本题中伏尔泰赞扬的英国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由材料中的“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知: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故选D.解题步骤是: 第一,审读材料。这是做好该类题型的基础。审读材料就是根据题意

20、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层次。在审读图表材料时,又要做到: 审清图表标题这是材料要描述的中心、关键;审清表体这是材料中心的具体细节,是要作出选择的主要根据,在分析图表时既要横向分析也要纵向分析;要注意审读图例和注释这是图表内容的补充说明,对解题成败起关键作用。 第二,审读设问。通过审清设问来把握命题者的命题角度,明确命题意图。审读设问要注意题干中的引导词,引导词决定着答题方向,是将题干和选项有机联系起来的关键,如“相一致”、“共同主题”、“这说明”、“由此可见”、“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等。 第三,审读备选项。要仔细、认真分析备选项,把握每个备选项的基本含义。首先

21、,判断每个选项是否正确。如果选项本身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选择题除外)。其次,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选项与题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直接的联系的就选,选项与题干间若存在臆想的、表面的、间接的联系则不选。练习:1.“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形式,或可作为一个可能医治的药方,封建制在(唐)太宗以后也进行过激烈的讨论。”由于反对派的阻止,唐太宗时期“封建制”没有真正实行,但在唐代中后期却出现了类似于分封制带来的“恶果”,这个“恶果”是A.出现五代十国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2.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

22、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题型六 探究型也叫开放型。该题通过创设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考生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考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某同学在探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找到了这张图片,这是20世纪初中国某商店贴出的标语,当时爱国者倡导使用国货 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企图独霸中国 爱国精神是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 题干中信息“20世纪初”和

23、图片中的标语“本店不进日货”,说明当时掀起抵制日货、使用国货的浪潮。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在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导致中国人抵制日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期间民族工业得到短暂的发展,但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不是迅速发展,排除。故选C。 做这类题型,考生注意: 第一,设身处地。考生要把自己放置于试题设置的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调动知识。无论设置的情境如何变化,其立意仍然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因此,考生在做此类题时要灵活机动地充分调动、运用知识体系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综合运用做选择题的其他方法。比如排误

24、法、筛选法。1. 第二次工业革命吧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某同学寻找的下列探究图片中,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2.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最后要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图片正确的顺序应为3.在对山东的地方史进行研究时,某同学列出了一些彪炳史册的人物,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孟子 B诸葛亮、管仲 C贾思勰、王羲之 D蒲松龄、李清照题型七 分析评价型选择题(1)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

25、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2)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题型八 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题型九 专题型选择题每组选择题都有作为背景的材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从不同侧面考查一组具有学科内综合,甚至是跨学科综合的题目

26、,其多是以“一拖几题”的形式出现。首先明确背景材料的特点多是涉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其概括水平多高于试题,与所引导的试题存在有机内在联系,对解答试题有一定提示作用。这一系列选择题的形式又是多样的,前面介绍的各类解题方法仍通用,要灵活运用。题型十 概念阐释型(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题型十一 比较异同型

27、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2)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解题方法三 非选择题题型分类和解题对策文科综合考试说明指出:考生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类能力。 非选择题的大部分试题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情境,即试题给出的新材料,一般以微观性的为主。设问,大都由层层递进的几个小设问组成。立意,即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要素中,立意是通过设置的情境与技巧的设问结合来体现的。因此,考生必须努力增强提取

28、有效信息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提供的情境与试题的设问,搞清其内在含义及两者的有机联系,明确其指向,把握住问题的立意,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一、认真阅读材料,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前提 历年来几乎所有的高考试题都以特定的事实材料(如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所以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背景材料,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对于文字性材料,可采取充分挖掘关键词句、抓住材料主干、分析材料结构、归纳中心大意等方法对材料进行梳理,去粗取精,突出中心,明确大意。对于图表材料,必须深入分析表头、表目、表数、表注等组成部分,纵横对比,辨证分析。 二、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的要求是准确作答的关

29、键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试题的设问,解题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题干中所要求的运用知识的范围,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问题。二是要注意抓住题干的切入点,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有的是要求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有的是问某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有的是要你对某种现象进行评析。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教材基本知识相结合。可以这样说,高考的任何试题,不管形式多么新颖,但题目的考点一定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也就是说,高考的命题原则就是“高起点、低落点。”题型一 材料图表解析型材料图表解析题是利用材料、图表等形式作为载体来创设一种情境,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题目。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1)根据材料与设问答案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引申类和包含类。引申类是指材料的作用在于引出设问的话题,而答案的内容确是课本知识和热点知识。包含类是指材料中包含着答案信息,这就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必须认真分析材料。(2)根据设问的特点,可以分为:体现类:一般采取“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等设问方式。措施或启示类:一般要求考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措施,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类:考查考生分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