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17.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霍弗兰和韦斯曾提出一个影响态度转变的多因素模型,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1)宣传说服者特征。宣传说服者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等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态度改变的这一原理常常被广告商所运用,在很多药品、保健品广告中经常冠以“某某权威机构授权”、“某某专家推荐”。(2)信息特征。信息本身的内容和组织对于态度的转变也有重要影响。虚假广告常常利用这一点,宣称 “药到病除”、“神奇效力”等等。(3)渠道特征。有许多渠道,其中包括个体间说服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说服。(4)信息接收者特征。包括信息接收者的智力水平、原有态度和认知需要等。四、
2、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18.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参考要点:(1)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首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目标。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亲历成功的机会。(2)树立学习榜样。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敏感地抓住,及时地指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让他们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3)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学生一起来寻找错误的原因并纠
3、正。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给予鼓励表扬。(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首先要建立自己的行为标准,然后根据设立的标准来评价、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当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目标时,个体就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或增强自我效能感。19.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的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和人格特征等。(1)遗传素质的影响。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个体如果缺乏某一方面的素质,就难以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遗传的作用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可能性,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4、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重要因素。产前环境的影响。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母亲怀孕的年龄也会影响到儿童智力的正常发展。早期经验的作用。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忽视了环境的作用,将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早期教育的影响。早期教育对儿童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人类的生命早期是个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提供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年轻一代施加影响的。首先,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学校普遍地教育青
5、少年具备起码的知识技能,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能力。其次,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有助于缩小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三,学校有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和多种设备器材,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新的水平上造就更加多姿多彩的个体差异,实现相对于学生个体能力而言的公平教育。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可以使特长不同的儿童少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3)实践活动的影响。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会使相应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4)人格特征的影响。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地说,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殊
6、兴趣能够促进能力在某一方面的发展。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性格特征。总之,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无法精确估算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自所占比重,但有一点是不可否定的,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人格特征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1.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2.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ACD)。A.描述和测量 C.解释和说明 D.预测和控制3.(A)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4.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C)。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情境记忆5.艾宾浩斯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AC)
7、。无意义音节节省法默读6.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D)。语言获得的条件发射学说C.语言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7.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拉扎勒斯 B.阿诺德坎农詹姆斯8.情绪的成分是(ABD)。主观体验神经结构生理唤醒9.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海德赫尔华生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弗洛伊德马斯洛罗杰斯1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12.电报式语言:18个月后幼儿的语言特征是
8、句子简短,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这被称为电报式语言。这种语言之所以称为电报式的,是因为这些句子中没有功能词,即没有动词时态词尾,没有名词复数词尾,没有前置词、介词和冠词等。13.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4.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具有两极性和价值中性等特点。15.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感觉通道的特性。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人们的兴趣和动机。16.想象有哪些功能? 预测和计划的功能。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时,可以通过想象预测活动
9、的结果,从而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代替的功能。当人们的某些需要无法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生理调节的功能。想象可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生物反馈技术就是基于想象与生理活动变化关系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方法。17.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虚假广告常常利用这一点,宣称“药到病除”、“神奇效力”等等。18.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1)能力与知识、
10、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如上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的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第五,与能力的发展相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2)能力与知识、技能
11、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力会影响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1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要点:除保持身体健康外,还需要下面一些策略。建立带给自己归属感的亲密关系。与和自己相似的、能够友好清晰地沟通、相互宽容谅解的人结婚,与大家庭保持频繁来往,和少数人保持亲密友谊,与熟人合作等都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多
12、接触带来积极情绪的自然环境。人们在有植被、水等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好的天气、阳光灿烂、温暖而不炎热的气候下会产生更多的积极的情感。从事能够展示自己胜任力的工作。满足胜任的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任务富有挑战性,能够运用本身有内战乐趣的技能,在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获得成功,工作任务具有内在一致的系列目标。适度休闲。与一群朋友参加合作性的休闲活动,如音乐、舞蹈、身体锻炼计划、兴奋性活动能够带给人巨大的快乐。休息,放松,适度休假也能够让人享受宁静中的舒适。正确对待得与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对待得与失,即可长久保持快乐而宁静的生活状态。心理学绪论复习与思考题一概念题(一)观察法:研究者在教育活动的自然
13、情境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的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注意:(1)每次观察项目不宜过多(2)观察的行为从特征上加以界定(3)观察中应随时记录(录音、录像)(4)可时间取样方式。(二)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有关材料,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三)教育心理实验法。心理实验法有两种,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是一种自然实验法。特征:第一,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进行,不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第二,实验控制的特殊性。(四)个案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学习困难或品德不良学生、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学生的研究。二 思考题1
14、怎样理解中等学校心理学的对象和性质? 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要内容,兼及中等学校学生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部分内容。 (1)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2)中等学校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2、中等学校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观察法(2)调查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3、学习和研究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1)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育人(2)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3)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4)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开展教育
15、科学研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与思考题一概念题第二章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的一种稳定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需要的特性:一是动力性、二是对象性、三是社会性。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需要所指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类需要产生的规律,在普通社会人中具有普遍性他建立了一个直观的、明确的需要组织层次系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马斯洛把需要看成是严格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推进,暴
16、露其思想的机械性。他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贬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和发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发生的反映。通常,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的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按照知觉所凭
17、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每种感觉现象不仅有各自的特点,表现为感觉的规律。感觉的规律是感觉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联觉。知觉的基本特征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人脑对有着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种,即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记忆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角度看,信息的编码是记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识记。有目的的识记有两种形式,即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
18、根据记忆对象的外部联系,通过建立忘记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来进行识记。信息的贮存是记忆的中间环节保持。与保持相对而言的就是遗忘。遗忘并不是所记忆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被顺利地提取出来。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再认或重现。再认或重现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经历的过程。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加以确认叫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抽象地回忆起来叫重现。遗忘的规律有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材料的顺序和识记者的态度。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人的思维过程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想象是
19、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特征。根据思维活动所凭借的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照思维探索问题的方向不同,我们把它分为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表现为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来实现的。想象的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的认知加工过程,主要表现形式是黏合、夸张、典型化、想象联想。问题解决可以被看成是思维活动最普遍的形式,它突出地表明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创造性。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
20、,有动机水平、问题情境、定势、原型启发、个性因素。能力: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按照倾向性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将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的最重要的条件。按照参与活动的性质不同可以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行为的方方面面,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动力色彩,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典型特点,常
21、常内容互不相同的活动都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反映了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由多侧面、多成分心理特征构成的多层面。对性格结构的分析可以从性格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两个方面展开。二思考题1根据你的学习体会,分析认知过程、行为过程、心里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自己回答:参考(认知过程:即认识过程,是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具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程序。认知过程包括注意、感觉、知觉
22、、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行为动力:人类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有目的的行为一定是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心理特征理论: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独特组合,是在长期社会实践渐次发展养成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2影响思维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你至少列举5条提高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3结合自己对能力理论的学习,谈谈在大学学习期间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完善能力结构?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有情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各个因素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主要有以
23、下几种(1)动机水平(2)问题情境(3)定势(4)原型启发(5)个性因素5怎样理解信息加工理论的系统性?第三章心里的发展复习与思考一概念题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有4个方面:心理发展的一个既有边疆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同化:顺应:1、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2、简述我国心理学界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
24、一般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青年后期(17、1825、30岁);成年期(25、3055、60岁);老年期(55、60死亡)。3、试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4、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思维动作
25、,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二是顺应,即改变主体结构以适应客观的变化。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是前运算阶段(27岁);三是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四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5、试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受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训练,与弗洛伊德一样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级人物。他把个人一整的发展氛围八个阶段,并认为每一阶段都需要克服一个主要矛盾或危及,只有在本人与外界的作用下合理地解决了每一个矛盾和危机,才能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形成健全的
26、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6、试说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在教育上的意义参考答案:(有可能不对或不全)他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心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他主要探讨了发展心里和教育心里,全面论述了思维与语言,儿童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关心问题。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在概念上就是超越已知基础求未知的境地,将学生置于“接近全知而不能全知”的境地,在教师帮助下从事新知识的学习,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知识之外,更因为面对新知识时需要新的认知思维方式,从
27、而启发了学生的智力。按维果斯基的说法,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一级。因此,教学最理想的效果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会产生。7、结合实际说明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四章 中等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复习与思考题自我意识: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初中学生的成人感、独立感、性意识、自尊心、自我评价能力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由低水平向高湮没无闻的发展趋势;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各个特征的发展有其各处的特点,是不平衡的。成人感、独立性、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的迅速发展是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征;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理想:1、简述初中阶段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少年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熟人生转折期的开始,无论在生理或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期,在个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