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4.47KB ,
资源ID:212904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2904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宋史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宋史研究综述Word格式.docx

1、政治。王曾瑜、贾芳芳宋代地方与中央之关系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学报5期)认为,宋代各级地方官员的任命权掌握在中央手中,各项制度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政府对中央既有惟命是从,也有奉行不虔萇至欺瞒。贾芳芳、王曾瑜等级授权制下的宋代地方政治(文史哲3期)在发掘地方官员为政状况的同时,更着重剖析了等级授权制下地方政治所必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其对宋代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包伟民、傅俊宋代“乡原体例”与地方官府运作(浙江大学学报3期)认为,从“民间”的角度来看,“乡原体例”属民间的土俗、乡例,所反映的是民间社会自我组织的能力与形式;从“官方”的角度来看,被纳入法令条文的“乡原体例”就成为地方官府运作法则的

2、一部分,体现了赵宋政权与民间社会的相互调适。陈峰宋代军功集团在政治上的消亡及其影响(中国史研究4期)认为,宋初军功集团迅速瓦解,丧失了对朝政的传统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与影响。何灿浩控御与柔服:赵宋兼并吴越国的特殊方式(史学月刊9期)探讨了赵宋兼并吴越国所采取的方式及其原因与实现条件、历史意义等问题。楼劲宋初礼制沿革及其与唐制的关系兼论“宋承唐制”说之兴(中国史研究2期)考察了宋初礼制沿袭五代而损益变化的内容和形式,探讨了宋制取舍和借鉴唐制的形态和路向,同时明确了“宋承唐制”说的内涵和局限。王瑞来“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文史知识12期)考证指出,柱斧就是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柱拂子,

3、而太祖平时有手持柱斧的习惯,因而柱斧在“烛影斧声”之夜出现在太祖寝宫并非偶然,并完全有可能成为杀害太祖的凶器。姜锡东关于宋太祖祖籍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4期)依据可靠的四条人证、物证,支持宋太祖的祖籍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这一说,并探讨了清苑县宋陵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对有关宋太祖祖籍的若干问题提出初步看法。杨果宋仁宗郭皇后被废案探议(史学集刊1期)从宋仁宗与刘太后、郭皇后之间的复杂关系出发,兼及仁宗时期内廷外朝的权力格局,探讨了郭后被废的原因。张其凡杨业之死发覆(史学月刊5期)全面探讨、分析了有关杨业之死的基本资料,认为刘吉是为杨业“雪冤”之人,杨业之死是为“奸臣”所迫,侯莫陈利用应对

4、杨业之死负主要责任。此外,还有陈哗玉玺呈瑞:宋哲宗朝传国玺事件剖析(史学月刊12期),等等。改革。河北学刊第5期以“宋代改革的历史特点及后世影响”为题刊发了一组笔谈文章,分别是: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的政治变革、葛金芳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此外,李华瑞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文史哲1期)认为,宋神宗选定“国是”的做法不是“不能由皇帝以合其取舍者为标准而作单方面的决定”,而是恰恰相反,是由皇帝“以合其取舍者”为标准。诸葛忆兵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兼论与王安石变革之异同(北京大学学报

5、3期)论述了范仲淹的变革思想及其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另外,还有张祥云张方平的社会革新思想与实践再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7期),等等。信息渠道。邓小南主编有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北京大学出版社),平田茂树、远藤隆俊、冈元司编有宋代社会的空间与交流(河南大学出版社)。历史研究第3期以“信息通进与文书制度:以宋代为重心”为题刊发了一组笔谈文章,分别是刘后滨唐宋间选官文书及其裁决机制的变化、赵冬梅试论通进视角中的唐宋閤门司、平田茂树宋代的政治空间:皇帝与臣僚交流方式的变化、邓小南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远藤隆俊宋代的外国使节与文书传递:以成寻为线索、王化雨宋朝宦官与章奏

6、通进。此外,朱瑞熙宋朝“敕命”的书行和书读(中华文史论丛1期)阐释了宋朝“敕命”在形成文字过程中必经的两种程式:书行和书读。李全德通进银台司与宋代的文书运行(中国史研究2期)以通进银台司为切人点,探讨了宋代政治生活中的文书运行状况,以及庶僚、宰执乃至君主在这一关节点上各自发挥的独特作用。王化雨北宋宫廷的建筑布局与君臣之间的沟通渠道(国学研究第二十一卷)以内东门为中心,探讨了北宋时期宫廷建筑布局与君臣之间交流沟通的关系。王化雨另有论文宋朝经筵中的君臣交流以端平元年为个案(文史2辑)。曹家齐南宋临安府周围之邮传系统立足具体背景和设置状况的考察(文史3辑)探讨了南宋邮传更张的具体背景、邮传路线的走向

7、,以及不同线路邮传的设置特点与作用。薛政超唐宋时期湖南移民信息传递途径考述(社科纵横1期)认为,唐宋时期湖南移民获得迁入地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为政府之榜告,二为社会之传闻,三为亲友之相告,四为亲自之游历。焦杰北宋急脚递的传递方式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3辑)认为,急脚递的传递方式本应乘马,但受马匹来源所限,至中后期以后不得已而采取走传的方式作为补充。军事。王曾瑜南宋亡国的厓山海战述评(南开学报1期)认为,南宋亡国的厘山海战决不是一场不对称的军事较量,相反,宋军在船舰数量方面还占有优势,而宋军之所以彻底失败,是张世傑的军事指挥失误所造成的。何玉红南宋川陕战区兵力部署的失衡与吴曦之变(中国历史地理

8、论丛1辑)考察了南宋川陕战区兵力分布的失衡与吴曦之变的关系,探讨了在兵力部署演变中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实质。苏晓红、陈武强论北宋真仁时期严禁西北边防军事情报泄漏的法令(甘肃高师学报4期)认为,真宗、仁宗时期,宋朝西北边防形势十分严峻,基于对种种泄漏边防军事情报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惩,宋廷订立了相关法令。史继刚论宋代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1期)认为宋代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并分析了出现这一趋势的历史背景。淮建利北宋河清兵考论(史学集刊4期)论述了北宋河清兵的分布和来源、职能和任务。汪天顺北宋陕西路沿边的弓箭手组织(宁夏社会科学2期)勾勒了弓箭手组织产生、

9、发展鼎盛以至最后走向衰落的历程,考察了其盛衰之因及历史贡献。何兆泉宋代“以车制骑”问题初探(军事历史研究4期)分析了“以车制骑”的可能性与历史经验的借鉴,考察了宋朝“以车制骑”的实践及其失败的原因。刘缙宋代军事训练概述(西北大学学报3期)认为,宋代的军事训练不但对士兵的体力和技能非常重视,而且在阵队协同作战训练和新式武器应用方面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实战中也取得了不错效果。郭志安论北宋时期黄河的军事战略地位(北方论丛4期)认为,北宋政权通过不断加强黄河沿线的军事建设与布防,充分利用黄河的军事防御功能,从而在与辽等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官制。王晓龙出版有专著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

10、究(人民出版社),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对宋代的提点刑狱司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徐东升论宋代的监司关系(江西社会科学5期)通过辨析监司之名实,考察了监司对各项职权的分割、行使,并分析了监司关系的成因。何玉红试析南宋四川总领所的职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5期)论述了南宋四川总领所的具体职能。姚建根宋朝制置使考述(甘肃社会科学6期)论述了制置使的类别及任职资格在两宋时期的嬗变过程。佟建荣北宋西北蕃官略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4期)在北宋西北民族关系的背景下,动态地考察了西北蕃官的时空分布、官制特点以及蕃官制推行的社会条件。刘冬青、胡坤宋代应辟者的价值取向(河北学刊4期)认为,宋代士人对于应辟的态度不

11、像唐代士人那般急切,对于应辟人幕也不像唐代士人那样有很高的热情,究其原因,这当与唐宋士风的不同有很大关联。胡坤从南宋士大夫的议论看宋代的荐举之弊(浙江社会科学11期)归纳、分析了南宋士大夫文集中对荐举之弊的议论。郭志安论北宋河政管理中的责任追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5期)从河堤决溢、河策失误以及河政腐败三个方面,对北宋河政管理中的责任追究做了探讨。田雁宋“军”设置数量考辨(湖北社会科学1期)考证指出,宋代三百多年间先后设置过130个军。科举。专著有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中华书局)。龚延明宋代恩科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3期)指出,宋代恩科包括特奏名和特赐第,并分别论述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情况。钱建状南

12、宋进士分科考试制度的形成契机兼论宋代科举史上的“经义与诗赋之争”(厦门大学学报5期)以两宋之际为历史断限,着重从政治背景、历史实际、社会需求、时代思潮诸层面考察了南宋进士分科考试的形成契机,探讨了两宋科考内容衍变的若干特点。吴铮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社会学研究2期)分析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随着社会结构变化所发生的演变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相关的社会问题。法制。专著有柳立言宋代的家庭和法律(上海古籍出版社)、郭东旭宋代法律与社会(人民出版社)、戴建国宋代刑法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肖建新宋代法制文明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张晓宇奁中物宋代在室女“财产权”之形态与意义(江苏

13、教育出版社)。论文有:高叶青“宋无罚金之刑”质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5期)认为,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提出“宋无罚金之刑”的论断不妥,宋代有罚金之刑,且适用于司法、教育、人才选拔等方面。陈志英论宋代对私权的法律调整(河北大学学报4期)认为,宋代重视对经济生活的调整、规制,并论述了其具体表现与特征。刘志刚论宋代担保质权体制的转型(河北学刊5期)论述了宋代担保质权标的物的变化、质权担保的专营化发展,以及动产质权法规的体系化发展。赵旭宋代赎刑制度考述(辽宁大学学报1期)论述了赎刑制度自宋代以来的演变,揭示了赎刑作为一种官僚的法律特权在宋代所呈现出的日渐下移的趋势。陈景良宋代司法传统的叙事及其意义(南京大学学

14、报4期)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用历史叙事的方式,首先分析梳理概念,然后对宋代司法的理念、运作机制、审判原则、语境进行探讨,揭示了宋代司法传统的典型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李文军论北宋对西北边区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制(内蒙古社会科学2期)指出,宋政府根据边防形势需要,灵活务实地实施了一系列民事经济政策和法令,调整边区蕃汉民众的经济生活。郭东旭、刘志刚宋代经济领域中的告赏立法(河北法学10期)指出,宋代的告赏立法,不仅适用于刑事犯罪,而且对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犯罪亦广立告赏之法。岳纯之论宋代民间不动产买卖的原因与程序(烟台大学学报3期)论述了宋代出卖不动产的原因与程序。郭丽冰宋代女儿的家产继承权

15、探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期)探讨了宋代女儿承继家产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张明、马红军宋代战时军法考述(河北大学学报3期)论述了宋代战时军法由初创到成熟、完善的相关情况。张明宋代军事刑罚制度考察(福建论坛5期)论述了宋代军事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原则等问题。另外,还有马泓波宋代司法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西北大学学报4期),等等。对外关系。王继东北宋对越南从“郡县其地”到宗藩关系确立的转变(郑州大学学报2期)探讨了宋朝对越政策的转变、原因及影响。张春海“华化”与土俗之争背景下高丽对宋代法制的移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3期)以钣面刑与黥刑的关系为线索,探讨了宋代法制对高丽发生影响的历史时期和途径、“华化

16、”与土俗之争对移植宋代法制进程的影响等问题。姜歆论宋代在华穆斯林的法律地位兼论伊斯兰教在宋时的传播与发展(宁夏社会科学4期)从宋代的对外政策、穆斯林来华后各方面的法律地位等方面人手,展示了宋代在华穆斯林的生活、经商等场景,并指出大量来华的穆斯林也促使了伊斯兰教在华的进一步发展。盖巍宋代穆斯林蕃客社会习俗探析(开封大学学报4期)论述了宋代穆斯林蕃商蕃客在社会生活方面中的具体情况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民族关系。专著有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中华书局)。韦兵竞争与认同:从历日颁赐、历法之争看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民族研究5期)认为,1013世纪,华夏地区有宋、辽、金等几个相互竞争、边界变动的正朔颁布中

17、心,历法的颁受折射出民族政权间政治、文化的复杂关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华夏认同、朝贡体制形成和维系的一些细节。范家全、吴晓萍两宋与辽金外交之比较以盟约和国书为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3期)从两宋与辽、金之间的外交文书人手,探讨了外交盟约的缔结、国书的往来及其交接礼仪等几个方面,反思了宋代外交的得失及教训。赵永春试论“澶渊之盟”对宋辽关系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期)认为,“澶渊之盟”有关“兄弟之国”的约定对宋辽百年和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有关“岁币”的约定以及双方领土利益的驱使,又为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最终导致宋辽关系的破裂。赵永春“澶渊之盟”对宋金和战的影响(黑龙

18、江民族丛刊1期)指出,“澶渊之盟”的“求和”精神被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视为处理宋金关系的典范,但宋高宗等人则从消极方面吸取“澶渊之盟”的经验,不惜屈己求和,这是不应该肯定的。陶玉坤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4期)指出,赐与田宅是北宋安置契丹归明人最普遍的措施;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后代实行恩荫政策,归明人子孙在恩荫制度下可以继续享有录官、赐田等优惠政策,表明了北宋对契丹归明人政策的连续性。杨小敏宋人对辽朝的畏惧心理和“燕云”情结(史学集刊5期)认为,宋人对于辽朝始终有着畏惧的心态,并导致了长期的屈辱外交,只有收复燕云才可以摆脱这种屈辱感,这也是宋人的“燕云”情结。汪天顺北宋对西北民

19、族政策的转变及其指导下的西北边疆经营述评(贵州民族研究3期)指出,北宋的西北民族政策及其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经历了由积极到消极被动、再到积极主动的变化过程,其经营方式也由单一的土地开发转向全方位的综合经营。李清凌北宋治理西北边疆民族的思想和实践(河西学院学报1期)认为,宋朝政府对待西北少数民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重内轻外,疏于防备到积极设防,再到控蕃御夏、开边拓地的战略思想转变过程,同时摸索出一些新的管理措施。林文勋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4期)从商品经济史的视角,分析了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游彪小人物与大历史:一个被遗忘的北宋将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4

20、期)通过考察郭景脩的墓志铭,探讨了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吐蕃、西夏王朝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深远影响。杨文试论河湟区域民俗及宗教文化形态对北宋制夏的影响(青海民族研究2期)认为,北宋在对河湟的经略中,重视利用河湟吐蕃及汉传民俗、宗教文化,求得吐蕃民族对汉宋文化的认同,平息和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以期最终达到经制西夏的目标。杨晓青北宋王朝与西北边陲吐蕃间的“贡赐贸易”摭议(中国藏学4期)认为,北宋王朝与西北边陲吐蕃部族间的“贡赐贸易”,鲜明地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汉族统治者所受的“重义轻利”的传统儒家“义利观”的深刻影响。二、经济史财政。程民生出版了专著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

21、),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对宋代的各种物价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曹福铉宋代米价变动的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期)认为,政府的市场介入、战争和大小动乱、自然灾害、供给不平衡以及货币制度的紊乱等原因,造成了粮食价格的暴涨。王青松从刘整叛宋论南宋的“打算法”及其末期的军政危机(西北大学学报2期)认为,“打算法”是挽救南宋中央财政危机和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反映了中央和地方在财政上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二者的尖锐对立导致刘整叛宋。葛金芳、常征江宋代“钱荒”成因再探(湖北大学学报2期)认为,宋代铜钱的名义价值即实际购买力长期低于其实际价值,结果导致铜钱的销熔、外流和沉淀等痼疾不仅不能舒解,反而愈演愈烈,而政

22、府赋税的货币化与严厉的“铜禁”和“钱禁”法令,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加剧了流通中铜钱的缺乏。尹向阳宋代政府市场管制制度演进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期)考察了宋代市场管制机构、准人管制、价格管制等具体情况,探讨了宋代市场管制的演进及其新特点。魏天安北宋前期东南茶法沿革(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期)着重探讨了东南茶法历次变革的内在联系及其以茶作为支付物时的折价率。农牧业与田制。李文涛制度抑或现象:南宋时期的稻麦复种制(南都学坛3期)认为,南宋时期有条件的地区偶尔出现稻麦复种现象,但是当时大部分地区晚稻的收割还是在十月左右,加以主户的反对和稻麦复种的收益不大,所以并没有形成稻麦复种的制度。张显运北宋官

23、营牧羊业初探(辽宁大学学报5期)、简论宋代牧驴业及其社会效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3期)分别探讨了宋代的牧羊业与牧驴业。徐东升唐宋麻布生产的地理分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期)探讨了唐宋时期麻纺织分布的州府以及麻纺织技术、麻布产量、质量的分布等问题。姜密宋代地方政府与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变革(河北学刊5期)考察了国有土地在出租、买卖中存在的弊端,并分析了其原因。姜密试论宋代“系官田产”的产权变动与“亲邻关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期)认为,由唐至宋,国有土地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附着在田产之上的“亲邻关系”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其变化呈淡化趋势。耿元骊“土地兼并”与唐宋间地权的流变(辽宁大学学报4期)认

24、为,唐宋间的所谓“土地兼并”是“反复进行”的低水乎重复,其实质是“换手”,是权势者对失势者和“公共土地”的掠夺,而不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掠夺。赋役。吴业国、王棣南宋县级税赋征收体制检讨(中国经济史研究1期)剖析了县级官方税赋征收制度中乡都役人的生存状态,透视了宋代县乡基层税赋征收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刁培俊从“稽古行道”到“随时立法”两宋乡役“迁延不定”的历时性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期)认为,两宋期间,乡役制度在“稽古行道”的外在口号下“随时立法”,以致前后不但有役名上的反复和叠压,也有差役、募役和名募实差等差派方式的变化。刁培俊宋朝的乡役与乡村“行政区划”(南开学报1期)认为,两宋

25、乡役是与乡村“行政区划”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的一个历史专用名词,它不仅体现为皇权的“神经末梢”,同时也是具有以民治民的“民治”意味的乡村管理体制。王丽宋代的豪强形势户(天中学刊3期)对两宋不同意义上形势户的身份特权及其在乡村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谭景玉宋代乡村社会“自治”论质疑(山东大学学报6期)认为,宋代乡村社会不是国家权力的“真空”地带,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治。梁建国唐宋之际里正的变迁(南都学坛2期)认为,从唐中后期开始,里正在乡村的职责蒞围不断缩小在北宋前期,其职责由在乡村催税等事务转向被派往州县承相衙前,到了至和年间被彻底废罢。地域经济。葛金芳走向开放型市场的重大转折兼论中国传统社会发

26、展路向的转折发生于南宋时期(浙江社会科学9期)认为,唐宋之际的立国态势和经济格局已然发生重大转折,而南宋时期东南地区依恃自身特有的天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拓展海外贸易,走出了一条通过商品经济来提高两浙、福建和江南东、西等路人口承载能力的崭新道路。汤文博宋代江南东路农村经济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期)认为,宋代江南东路农村经济发展可划分为上升、高峰、下降、再上升和衰退五个阶段,而军需负担、赋役博弈、官吏素质、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则是江南东路农村经济曲折起伏的重要影响因子。城市与镇市。专著有张劲两宋开封临安皇城宫苑研究(齐鲁书社)。徐吉军论中原文化对南宋都城临安的重大影响(浙江社会科学9期)从商业、

27、手工业、城市建设、社会风俗、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宗教等七个方面论述了中原文化对南宋都城临安的重大影响。徐吉军论南宋都城临安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浙江学刊3期)从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张晓虹等南宋临安节日活动的时空结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4辑)剖析了南宋临安的节日活动空间、节日活动的时空结构特征,探讨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机制。林正秋试探南宋杭州城市建设的成就与特点(杭州师范大学学报5期)探讨了南宋杭州城市建设的成就与特点。牟振宇南宋临安城寺庙分布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期)指出,南宋临安城存在着三种主要寺院的分布

28、格局及其相关因素。成荫南宋临安西湖景区节日游乐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6期)考察了南宋临安西湖景区节日游乐情况,指出由唐及宋发生了两个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公共服务职能趋于强化和都城服务业日益兴盛。陈国灿论南宋江南地区市民阶层的社会形态(史学月刊4期)侧重从社会结构、社会等级、行业组织和群体意识等方面,对南宋时期市民阶层的社会形态做了个案分析。杨建宏宋代长沙城市休闲文化管窥(长沙大学学报6期)认为,宋代文化消费呈现出下移化与普及化态势,南方内地城市长沙休闲文化尤其发达,其中游乐、宗教与艺术休闲是长沙休闲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王涛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与繁盛(中国经济史研究1期)认为,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市场也形成了网络状结构,并在与北方城市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发散地。马玉臣宋代镇市、草市户口及其有关问题(河北大学学报3期)根据宋会要辑稿所存的熙宁九年(1076年)全国与各路“草、镇市”保丁的资料估算,全国草、镇市户约有484,197户,比学界估计的宋神宗元丰年间镇市户(不包括草市户)66万户要低三分之一。牛林豪北宋时期陇东地区的小城镇及其功能(宁夏社会科学1期)认为,军事上的需要是北宋时期陇东地区小城镇大规模兴起的主要原因,这些小城镇具有军事、商业、行政管理、教育教化、居住等多个方面的功能。贸易。专著有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