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到上个世纪末叶,这片古越宝地的地层之下,历史才意外地露出了端倪。印山,位于古城绍兴西南约13公里,在书法圣地兰亭镇西南侧,这里四周千余米外群山环抱,中间形成了一个自东北向西南的宽阔走廊地带。就在这片走廊之上,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5座大小几乎相同的小山,而印山,便是最东的一座。印山本身是一座小山。那么我们为什么称它印山,就是当地老百姓一直在称它是印山。因为它这个山有点接近方形,那么顶上有一个大墓,墓顶上有一个大的封土,10米高,70多米长的一个封土包,好像是个印钮,那么看上去有点像古代扣印一样的,所以老百姓一直把这座山称为印山。依据山形稍加判断,印山上面似乎确实存在着一座巨大的墓葬。20世纪80
2、年代初的时候,就发现因为它地面封土很高大。那么反正至少就给人一个感觉,这是个大墓,不是一般人的墓。大墓就是人的身份,墓主身份肯定不是一般老百姓啦,我们再讲的通俗一点,当时他是个官,统治者,那么这个统治者究竟是皇帝,还是什么大官,还是什么身份,这个东西一下子明确不了的。1973年,绍兴县林场在平整山地、植树造林时,在印山封土的南半部发现了断面中有人工夯筑的痕迹,这就给“印山之上有大墓”的说法提供了确凿的考古证据。那次之后,绍兴县文物部门隐约意识到了印山大墓的重要性,他们随即请考古队对印山地区进行了多次的现场勘查,并且将此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1996年的春天,一场意外,将印山文物部门悉
3、心呵护了20多年的沉寂和宁静彻底打破,在春节过后的一次常规文物普查中,普查人员在印山顶部发现了三处巨大的盗洞。盗墓贼盗掘印山大墓 越国王陵横空出世上来一爬上山顶就看到这三个大盗洞。三个大盗洞,大家吓了一跳,非常惊讶。因为它这个山,当时这个山的树木非常茂盛,底下,即使上面有人,白天下面望上来,人看不见的,它躲在树丛里。封土顶端的盗洞长1.4米,宽七八十公分,三个盗洞顺封土走向由东向西一字排开。盗得很深,有的已经十几米深,上面大量土翻出来,把墓里面的填充的木炭都翻在地面上。有些里面木头挖出来也是翻在地面上。当时这个盗洞发现以后呢,大家觉得盗洞很深。从地面上翻出来的木炭啊,木头看,肯定它那个中心部位
4、已经直接盗了,那么最后商量一下,当时就是我们绍兴县文保所的所长,姓梁的所长。就是说这个洞究竟有多少深,它现在盗到底下究竟是什么状况。好像是总想下去看个究竟,大墓里面的情况,让绑着粗麻绳,冒着危险,顺着盗洞爬下去的梁志明所长大为吃惊。首先,顺着墓壁爬下去七八米才碰到木炭层,木炭层很厚,足有一米多深。再往下,漆黑一片,深不可测,据后来梁所长回忆,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座大墓建造之初工程量之大,规模之巨难以想象。他在内心暗暗坚定了此处为越国王陵的猜想。其次,大墓被盗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基于以上情况,绍兴县文保所将印山大墓的情况向国家文物局做了汇报。随即,一个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绍兴县
5、文保所组建的联合考古队成立,并且果断制定了一套考古发掘方案。保护性发掘,就是发掘的时候,要考虑到发掘以后的保护、开放、利用、参观,向社会展示,向群众宣传。我们发掘的时候,也是在按照考古常规的情况下,尽量能够留下一点给以后展示用的东西,1996年9月1日,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考古队对墓葬外部封土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和调查。这个封土有72米长,36米宽,最高有10米,一层一层的夯筑起来,从大的分,它可以分上下两大层,那么下面一大层封土堆筑的特别讲究,一层有7公分左右,78公分,夯实7、8公分,非常的讲究,它是一层比较粘的黄土,一层的碎石,夯实。夯得非常实,我们做的夯层,一层一层的都会剥出来的。如
6、果夯得夯工不精,夯得不仔细,不精的话,这个夯面是绝对剥不出来的。封土夯筑得如此讲究,规格体量如此巨大,究竟是谁,能拥有如此规模的豪华墓葬,考古队员们此时内心的期待蠢蠢欲动。他们暗自希望,在这一层层紧密夯筑的封土里,可以出土哪怕是几件有价值的文物,也好解开心中的谜团。考古队发掘印山大墓 意外发现7个盗墓洞封土里面也发现一些保护文物,有些陶瓷器的碎片,那么有一些就是当时工具,就是当时造这个墓,凿坑,这个墓是石头凿出来的石坑,那么当时这个工具主要是青铜工具,最好的工具是青铜工具。青铜锄,发现于墓葬封土之中,发现时,已有残破。这样的青铜工具残骸和部分陶器瓦片的发现,虽然数量不多,保存也不完整,但是他们
7、却给墓葬的发掘标注出一个明显的时代信息。这些遗物的年代基本上一致的,有一部是早,有一部分比较晚,但是最晚也就是到春秋晚期,春秋晚期,没有很晚的东西,这样的结论令考古队异常兴奋。既然这里曾是越国古都,那么这座大墓莫非就是越国的贵族墓,或者难不成就是一座越国王陵?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有效讯息,考古队加紧了对封土的清理,然而,接下来的发现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整个封土纵剖面剥出来以后,就发现了几个,一共有七个古代大盗洞。封土上面,一字形的东西向排开。盗洞之间也没有打破,规模也相当大。最大的盗洞上面开口有8米,从分布情况,从盗洞的形态看,是同一次的。清理盗洞的痕迹,花费了考古队大量的时间,经判断,这七个盗洞系
8、同一时间所为,盗掘的程度和规模令人发指。封土挖掉,墓坑平面出来,两个盗洞还在,就是封土顶上发现的盗洞,等到封土挖光以后,墓坑出来以后,墓坑平面上的,墓坑里面,填土里面,七个盗洞的痕迹还在。那么这个,我们在发现这么大的墓坑,兴高采烈的同时呢,还是前面一开始挖掘封土,发现盗洞时引起的这种担忧还是存在,因为墓填土平面上的墓坑盗洞还存在。那么说明至少盗洞还在盗下去,到这里没有消失。考古队航拍印山大墓 888米长隍壕形似护城河清理印山M1号大墓的封土花掉了考古队4个多月的时间。四个月后,一个长约46米,宽14米的巨大墓坑呈现在考古队员面前。它这种墓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挖的好的,当时生产工具也很有限
9、,那么它这个南方雨水多,再加上岩层本身石质有些地方比较松散,它在挖掘过程中,有时候也要塌方的,现在我们现在施工也要塌方的,有的地方,我们当时封土挖掉以后,首先先暴露出这个墓坑,墓坑非常惊人,46米长,14米宽。非常的大呀,非常的惊人,再加上东面有墓道,墓道有56米长,加起来就是有100米。就是整个墓的规模平面有100米长,这个非常的大,出现这么大的墓坑,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大的,至少在浙江地区没有,那么附近的这些省,这个时期这种大墓规模也没这么大。那个时候隐约感到这个大墓非同一般,不是寻常人的墓,就有可能是个越国王陵。1997年1月,基于考古发掘的初步结果,考古队请来了专业摄影组,利用氢气球对印山
10、工地进行了航拍,也正是这次航拍,使得他们将印山大墓与此前的另一个发现紧密联系到一起。整个印山实际上就是个墓地,那么它印山角的四周,大墓挖的有壕沟,就是我们称隍壕四周,每个角都是矩尺型的。每一面都有,那么就每一面正中的有一段是没有挖通的,通到四面的通道。那么这个隍壕也很宽,有的地方有五六十米宽,整个隍壕我们围起来有888米长。那么这个隍壕挖出来起什么作用呢?它一个是明确了这个墓地的明确的界限,隍壕一挖,这个里面就都是墓的范围,这是一个。第二它实际上起种了防护、保护作用,象征性地类似护城河一样的意思。实际上中间一段实际上没有挖通,但是它的意思是这么个意思,是维护。对大墓起维护作用,这种做法一般也没
11、有,实际上它这样一做以后,整个平面一看以后,就这个墓葬的气势就不一样,气势雄伟,威仪,护城河很宽大。串场3:1996年仲夏开始的那四个月的考古工作,几乎一步步地印证了考古队早期的预期,抑制不住兴奋情绪的队员们互相肯定着说:没问题了,这一定是越国王陵,而且应该就是越绝书里记载的“木客大冢”。事实上,早在考古发掘前,绍兴县就已经用“木客大冢”四个字来命名这个重点文物保护区了。“木客大冢”,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越国三大墓葬之一,越王允常墓。允常,越王句践的父亲,在各类相关文献的记载中不难发现,他几乎被史家看作是越国历史上第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那么,眼前这个巨大的封土之下,
12、被隍壕簇拥着的大墓主人,会是允常吗?显然,在确凿有力的物证被发现前,谁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印山大墓地处南方湿地 墓主建起木结构墓室1997年春节过后,考古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清理墓坑、墓道和填土的工作。那么这里是墓道,那我们现在站的位置,正好就是印山的最东面,也就是我们这个大墓墓道的朝向,是向东的,就是东坡,东面这面。印山周围的环境它是这样,南、西、北都是大山围起来的,那么印山所处这个里面,好像小盆地一样,那么东边有点小山,总体来说,好像三面环山,东面好像是个大缺口一样,就是我们整体这个墓葬朝东,风水很好,就是东方太阳出来的地方,这个墓葬朝着东方太阳出来的地方,所以当时这个风水选择上也是非常讲究
13、,相当好。显然,这是一条依山开凿的平底墓道。这个墓道底部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这个底就是原来的底,总的来看就是里面稍微高一点,外面稍微,就是跟山坡稍微有点相应,这跟一般中原地区看到的大墓的墓道不一样,大墓墓道它是往墓坑里斜进去的,我们这个大墓王陵,它的墓道往外面斜的,几乎是平底的,这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东西。这些原来都是墓道的边,没有多动过,我们清出来都是这样,就都保留,保护起来了。墓道两壁手工雕凿的痕迹十分明显,当年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付出可见一斑。如果不是允常的大墓,又有谁有这样的实力,能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工程呢?这里从这个地方开始,一直到那头就整个就是墓葬的主体部分,就是墓坑。这个墓坑也就
14、是都是从山顶上的岩层里挖下来的,你看都是这个石壁,这边是后来砌起来的,深色的石壁就为外面。这个墓坑相当的巨大,坑口量东西长有46米,宽度有14米,深度有十多米深,整个都是从上到下都是岩层里挖出来的,规模非常巨大。为了在南方湿地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的侵蚀和雨水的渗透,整个墓坑外部设计令人惊叹。这里实际上也是平面关系。木结构墓室,外面先放树皮,然后树皮外面有一些木炭,木炭外面贴青膏泥,这是平面,这是平面关系。所谓青膏泥它是结构分子非常细的一种粘土,它这个粘土结构很细,富有粘性,把它凿实,一干烧以后非常坚硬,非常地紧密,结构非常紧密。水渗不下去,空气进不去,就起到了一个密封隔绝的作用。青膏泥之内,是厚
15、度约一米六七、具有强力吸水防潮功能的木炭层。木炭层下,墓室之外,包裹着一层敲打极度紧密的树皮层,这些树皮厚度不足20公分,却足足有140层。它假如水有点渗下去,渗到墓坑里,它首先遇到青膏泥给它挡住了。很厚的,几米厚的青膏泥给它挡住,青膏泥还挡不住,接下去它下面的木炭给它渗掉了。难得地下的那点潮气,木炭又给它渗了。那万一木炭还有地下水再渗下去,它外面还有一层树皮,木炭就是通过树皮,树皮是啥东西,树皮讲,现在我们房上面的一种瓦下面的(防护层),就是万一有点水漏进来,有这种东西挡了。它水不让它往这个木结构的缝里,渗进去往墓室里面走。它顺着这种东西排,排到墓室两侧,排到底下去了。底下去它也大量,一米多
16、厚的木炭垫了,又可以吸掉。所以这个一道一道一道的,三道的防御,包括封土实际上有四道。这个四道的防御措施,保证了这个木结构的严密,这方面防腐措施方面相当科学,效果也相当好。专家解读古代盗墓贼如何盗掘印山大墓在惊讶于古人智慧的同时,考古队开始对墓坑外围木炭进行有计划的清理,并且设法寻找科学进入墓室的方法。墓室清理,因为它这个墓是有30多米长,室内,整个木结构是斜插的,里面平面有30多米长,分前后三室,当时清理的时候,基本大部分地方填满泥土,那么我们要清理墓室,首先得要考虑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从什么地方进去,就是这个墓室从什么地方进去,我们从哪个地方进去着手开始一步步往里面清。那么实际上古代盗掘我们
17、发现在这个位置是其中一个盗洞,古代盗的,那么刚才我讲了,古代盗墓盗下来,它挖通封土,穿过青膏泥,打破这个炭层,就碰上了这个木结构。木结构就在这个位置,他就把两根木头,就这个位置还有两根木头凿断,凿断以后,当时保存好好的,倒在这个地面上,那么我们清理的时候,我们从这个口子入手,进去然后往两侧展开,慢慢清理进去一步一步做,清理一部分出来,觉得这个应该加固了,然后钢管赶紧撑牢,撑牢情况下再往前,觉得差不多这个木头要倒掉,只要钢管好立住,赶紧要立住,给它撑牢,这样边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边加固边清理,边加固边清理,然后慢慢地把整个墓室的填土清完为止。自1997年深秋开始,清理墓室花掉了考古队近三个月的时
18、间。由于历史上曾有多个盗洞打入墓室,墓室主要木结构已遭到严重破坏。然而,这依然掩盖不住大墓曾经的光彩。墓室相当豪华,我们所谓墓室就是木结构的那一部分,斜插的,30多米长,两边斜插木的。这个木头呢,首先它这个建造木结构的墓室的木材是相当的巨大,这个木头现在我们看,一根,它底木,底下的木头有6米多长,两壁横插,斜插的木头是有,接近6米,5米多长。那么这个木头呢,它是现在我们去量的话,最宽的,80公分左右,很宽,那么它实际上这个木头它是三边加工过的,有一侧,朝外的一侧,它没加工。就是自然的树的有点圆弧的,两侧和朝内的一侧都加工得非常平整。那么它为什么加工得非常平整?它为了达到结构紧密,它木头跟木头排
19、起来,它假如这个面不平的话,它一摆好以后它要有缝的,有缝它上面空气要进去,水要进去,木炭要进去。它弄得非常的平,底木也一样,两侧的斜插木也一样,两个木头一般对挤以后,非常紧密。然后它整个墓室的里面,全部是上漆的,就当时都上漆的。我们挖出来的时候,底面跟两侧的面上的漆都是很亮的。现在是因为那么多年,干了它也是脱掉了。那么挖出来的时候墓侧里面是亮亮的,很新鲜。所以当时这个木结构是100多平方,30多米长,160多平方的室内空间的木结构墓室,里面是富丽堂皇,显得富丽堂皇。时光回溯到两千五百年前,难以计数的造墓工匠聚集于印山之上,没有人清楚,这座大墓究竟历经过多少次敲打,经受过多少次磨砺。墓室的豪华程
20、度让考古队为之振奋,如果不是王陵,如果不是勾践之父允常的木客大冢,印山大墓又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规模,如此高的等级呢?那么这么大的工程,你假如说封土,封土我们算了一下,封土堆筑的土大概,我们大体算了一下,大概1万立方土,凿一个墓坑,这个石坑数出来,也接近1万立方石头,那么四周还有隍壕,隍壕挖土我们大体算了一下,大概有4万立方土要挖掉,那么青膏泥有五六千立方,我们算了一下,它用的木炭也有1400立方左右木炭,那么建造这个木结构的木材,大概500左右立方,用材相当巨大,规模相当巨大,那么从这个工程来看,工程量是相当大的,那么这么大的这种工程量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它要驱使大量的劳动力,消耗大量的人力、财
21、力、物力,那么从这个规模上讲,也不是一般的官僚,一般的身份的人能,也是一种,也可以说讲,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是国家工程。印山大墓出土龙形玉钩 墓主人或是越王允常1998年初春,印山大墓的清理工作已近尾声。墓室里面清完以后,确实发现这个墓遭古代盗掘破坏太厉害,简单地说,就是墓内留下的随葬品几乎是,当时盗的,就几乎没有随葬品,就说明当时盗掘的人打进这个墓室以后,他可以拿的东西全部拿走了。在一层层的仔细清理中,考古队共在墓室内部发现残存的玉器、石器、漆木器和陶片等44件。其中一对玉钩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这是墓内出的两个玉钩,这个钩子,钩子是挂东西的,龙形的,像这个头没有纹饰,是插在木结构里,就木头
22、里面的,它可能有木头的架子,然后钩,像那个钉子一样,像现在我们有螺丝,给它搅进去,钩子露在外面,螺丝里面去了,那么这个可能当时可能有个榫头装进去,然后钩子在外面可以挂东西。那么这种一般有可能是挂青铜乐器一类的。编钟一类的东西在墓室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已经断裂为五段的玉剑,玉族和玉矛等随葬物,这些显著的礼器更给大墓的等级增加了分量。于此同时,就在大墓的主墓室,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组特别的器物。我们一共发现18个镇,圆圆的,当然这个玉质量比较差,上面还是有花纹的,很精细,那么所谓的镇是当时就是压席子的,就是古代,那个时候是席地而坐,不是像我们现在一样的用凳子坐,席地而坐,席地而坐往往为了方便,下面要
23、铺席子的,那么席子是竹编的,这个竹编边上要卷起来,所以古代人为了防止席地而坐的席子卷起来,边上要压东西,那么所谓的镇就是起这个作用,这个我们发现了,在墓地清理发现了18个,盗洞里发现了一个,当时有一个拿出去了,不知什么原因,他大概又不要了,扔在上面,后来土塌下来,填进来又填进去了这些零星玉器的出现,为考古队隐约重现了一副富丽堂行的大墓内景,光亮的四壁,高等级的规格,大量的青铜随葬品,到底是谁,能坐拥眼前的这一切呢?又或者会不会就是允常的木客大冢呢?这个我们就开始进到这个墓室里面了,这墓室一进来就感觉,外面看好像还感觉很窄,一进来就觉得这个是非常大了,也很宽,很深,这个里面内室有30多米长,那么
24、整体它是分前中后三室,中室是主室,这个当时棺木就埋葬尸体的棺木放在中室,那么现在我们看过去,那个就是留下来的独木棺,独木棺,就是很长的,6米多长的独木棺,就是所谓独木棺,它当时用一根巨大的木头,一分为二,中心都掏空,下半部分做棺,上半部分做盖,就是独木棺,那么独木棺还保存着,但是有部分盗墓的时候也破坏掉了,但整体还在。独木棺是很大的,非常大,它有6米零一点长度,直径外径有1米2,这种巨大的独木棺也是少见的。记者:这个地方好像有油漆?嘉宾:这也是油漆,这个地方还泛亮着呢,这也是油漆大墓发掘以后,就是当然就带来这么个问题,墓葬那么大,盗掉了是一回事,盗掉了是一回事,毕竟这个墓葬那么大,那么这个墓究
25、竟是谁的墓葬,那么肯定是墓发掘以后,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此时,距离大墓不远处的一个小村落进入了考古队员们的视野。那么现在我们这个印山后面,北面有个叫木栅村,那木栅村我们了解一下了,村民,有些老年同志他们就给我们说,以前的木栅村,曾经以前就是叫木客村。木客村就是跟木客大冢木客两个字一样的,木客跟木栅的声音相近的,可能后来慢慢那么多年传的就传走了,木客就慢慢变成木栅了。那么具体位置跟文献记载,十二公里、十三公里跟现在我们实际距离也差不多。那么,依史料记载:“木客大冢者,句践父允常冢也”,其位置恰巧就在木客村旁的小山之上。由此看来,印山大墓很有可能就是木客大冢无疑了。“独木棺”空空如也 越王允常遗骸
26、不翼而飞考古队已经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印山M1号大墓,无论依形制还是史书记载,都极有可能是越王句践之父允常的木客大冢。清理独木棺的那一刹那,队员们内心是有期待的,大墓虽然空了,可如果能在独木棺里找到哪怕是一丁点有力的证据,那么这三年来的辛苦作业也算是有了圆满的结果。然而令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当考古队小心翼翼地打开独木棺,一个意想不到的更大的谜团出现了,独木棺空空如也,它的主人竟然不翼而飞了。墓主不翼而飞,考古队也没有在墓室内找到任何有机质的腐烂痕迹,那么会不会这里本来就是座衣冠冢呢?然而,接下来的发现,让考古队打消了这个猜想。他们在通往盗洞的路上,发现了与独木棺周围类似形状的小玉环,小玉饰
27、,显然,这是从墓主身上的饰物中散落下来的,那么会不会是当初盗墓者所为呢?这个盗掘中,七个盗洞,大盗洞,工程非常大,他盗下来,我们现在挖的时候封土有10米高,它当时10米不止的,肯定已经流失了一点了,那么下面墓坑有10多米深,实际上封土顶上跟下面墓坑加起来有20多米,20多米这样盗下来,这个木头那么大,他给它打断,里面钻进去东西拿了,这种盗洞,这种盗的规模不是一天两天能盗的,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几十个人能盗的,从这种盗掘规模看,不是一般的,私人的,一般的个人的小弄小闹,我们讲得明白一点,是政府行为,官盗,甚至就可能军队盗,用军队士兵来盗,大规模的盗掘,是政治性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性的一种报复行
28、为,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何人所为,何时所为?此时,他们想到了在盗洞回填的填土里出土的一件特殊的器物。在回填的盗洞土里,我们发现一件铁器,在回填的土里发现一件铁器,那么这个铁器也是一个工具,那么这个工具有可能我们分析,有可能甚至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当时盗墓的人使用过的工具,他盗好了,他工具不要了,可能这个工具已经坏了,扔了,扔了以后什么原因跟盗洞回下来的土就混在那个土里了,填进去了,那我们发掘的时候就是从这里发现的,那么这个年代稍微晚一点,因为盗掘肯定比这个墓葬、埋葬要晚一点,至于晚多少,我们可以根据铁器可以分析,可能相对一点,肯定晚的,但最近盗洞的东西呢,也不晚,最多比,我们从它的形态上看,这个铁器大
29、概是战国时候的。依据出土文物提供的线索,考古队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渐渐在他们的头脑中清晰起来。我们结合整体资料分析,我们觉得应该是两种可能,一种就是楚败越,一个就是秦灭越。按照文献记载,就是越国是在公元前333年的时候,就是被楚彻底打败过一次,楚败越,杀乌江。乌江当时也是个越王,古代这种蛮常见,一个国家把另外一个国家打败了以后,他就是怕那个国家重新起来,最后强大起来再来报复,他就希望你这个民族永远就起不来了,那么古代有一种办法,就是挖你的祖宗,挖你的祖坟,把你祖坟的风水破坏掉,从此你就兴不了了,因为古代人在这方面,现代人还有这种祖坟是不能,那么破坏你的祖宗就是把你这个家族把你
30、这个民族就没有再起来的可能了,或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秦始皇统一全国过程中,他确实也有很多国家,他灭掉以后,他把很多国家的一些王陵都挖掉,破坏掉,那么有一些文献就好象说,秦始皇说东南沿海有皇气,他怕东南沿海有皇气,因为越民族在古代是比较强悍的一个民族,东南沿海有皇气,就是怕这个民族再重新兴起,重新兴起再作乱,作乱他的统一就不安定,国家不安定,他就想办法把它彻底灭掉,彻底灭掉的其中一种手段,就是把它的祖宗祖坟全部挖掉,那么这个是最有可能。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崩逝,儿子句践继位的椅子还没坐热,吴王阖闾就乘着越国为允常治丧之机攻进了越地。句践率众抵抗,阖闾中剑身亡,吴军大败,吴越争霸至此进入了不可调和的阶段。有人说,后来历经养精蓄锐、卧薪尝胆的句践灭吴血耻,逐鹿中原,并决定迁都琅琊后,曾经想过要将父亲的陵墓迁往新都,可就在打算移灵之时,印山大墓狂风大作,飙风四起,墓道里飞出大量砂石,句践见状,以为父亲不悦,于是就此作罢了。如今想来,假如当年大墓已被迁走,不知是否会幸免于后世的盗墓者之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