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66KB ,
资源ID:212313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2313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首联虚实结合,“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中,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颔联“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反衬手法。颈联“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寓情于景,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抓住一种手法作答即可。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具体分析。颈联“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从景物描写中可见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尾联“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是为了政治事业,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

2、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洛城”指什么地方?(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1)洛阳。(2)洛阳城的夜里非常寂静,笛声呜咽好似飘散传遍整个洛阳,以声衬静。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详解】(1)此题是词语注释题。是近年来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时需要牢记重点字词释义。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2)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赏析艺术手法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作者思想感情把握。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写出了诗人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听觉描写和触

3、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特点。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理。3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注)珪:一种玉器。(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

4、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能突出“早”这一特点的词句分析作答即可。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据此分析作答。(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

5、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诗歌的尾联“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将“月亮”比作“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独吟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和出发时间之早,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情。据此理解作答。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古人很喜欢写咏物诗,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

6、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摘自XX)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结合上面两首诗和XX对咏物诗解释,说说你对咏物诗理解。2如果把上面的两首咏物诗推荐给你的同学,其推荐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抓住了写作对象的特征,表达对写作对象的喜爱之情。B王冕的白梅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C元稹爱菊除了菊花是在四季中最后一个开放的花,也暗含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D元稹的菊花中用了陶渊明爱菊的典故,说明元稹也是田

7、园诗人。3仿照下面的咏物诗,请为其中的一物再写一句符合这个物的特征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或道理。(1)鹦鹉虽然巧舌如簧,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凭借勤学苦练,才有自己的绝门独活。(2)藤爬得再高,还是大树的附庸。懂得与大树真诚合作,向阳枝头才有它一席之地。1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在咏物诗中,诗人往往借助所咏之“物”并抓住物的特征来来表达感情;或者表达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2D3示例:鹦鹉: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总胜于在雕笼中乞食学舌。1结合XX对咏物诗的介绍可知: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

8、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王冕的白梅,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元稹的菊花,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2D错误,引用东晋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典故,并不能说明元稹也是田园诗人。3本道题是语言运用题,学生只要能抓住两个物中任何一个物的特征,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就可以。如,藤:藤的柔美,反而能更好地衬托大树的巍峨遒劲。5阅读

9、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 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诗中人物所处环境的特点。(2)结合全诗,试概括“边将心”蕴含的具体感情。特点:天气寒冷,或萧条、萧索、或天气恶劣;军情紧急或危急或紧张。边将饱受险恶环境的痛苦,或军旅生活艰辛的痛苦;对长久战争的厌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10、铁衣霜露重, 战马岁年深。”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6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_的雄心壮志。2下

11、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1统一中原建功立业2C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C表述错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眼前大海和山岛景色的描写,写的是眼前实景。故选C。7阅读下面

12、一首诗,回答小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叙事,开篇点题,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B“日月之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C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但表明了诗人的志向。D这首诗是东汉末年的曹操所写的乐府诗,语言质朴刚健,音调铿锵,于苍凉中又有慷慨。2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3、的画面。1C2(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分。1C项中“但也表明了诗人的志向”不正确,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可以抓住“秋风萧瑟”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了怎样的风浪?注意想象要具体合情合理。8古诗文阅读(甲)临皋闲题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

14、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乙)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歇不得处 A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时也不妨熟歇 B (丙)纵笔三首(其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选项。(l)与此孰胜

15、(_) A.通“熟” B.谁,哪一个 C.成熟(2)思欲就林止息(_) A.完成 B.即使 C.靠近(3)若人悟此(_) A.好像 B.如果 C.你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A“白须”和“酒红” B“误喜”和“一笑”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1 B C B 2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

16、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3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B处,示例1: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填感叹号,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4示例1:A:“白须”和 “酒红”相对(写“对比”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

17、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B:“误喜”写出了“小儿”把老父亲“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5写作临皋闲题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下,生活得自在舒服,“饮食沐浴”皆取自“峨眉雪水”,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

18、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更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本题(1)中的“孰”古义既可以是通假字,通“熟”,也可以翻译成“谁,哪一个”,今义为“成熟”,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2)中的就即可翻译成“完成”,也可以翻译成“即使”和“靠近”,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C;(3)中的若即可翻译成“好像”,又可翻译成“如果”和“你”,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

19、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本题翻译为“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其中注意“半”翻译成“大部分”;“皆”翻译成“都”;“何必”翻译成“为什么一定要”。3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和情感的变化标出相应的标点符号。文中A处前面的一句表明心中有疑问,但从“良久忽曰”中的“忽”可知有突然明白之意,故可用感叹号,若用问号,形成自我反问,也可体现“忽得解脱”的惊喜和轻松之感,故也可用问号;B处是结尾句,用句号,平淡结尾,体现的是苏轼大彻大悟后的平静,用感叹号,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故用句号或者感叹

20、号均可。4考查诗歌词语的作用及情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其明确题干中两个词语的关系,可从对比,衬托等方面来写;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即可。A中白红颜色的对比,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B中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5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是要了解诗文的主题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处境和情怀。乙文中的“熟歇”二字体现的是作者不畏人生的挫折,在寄情山水之中依旧悠闲自得的豁达情怀;甲文中从“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中可知他称自己是“闲者”,说明他内心的豁达,这与乙文

21、的“熟歇”相对应,据此可以作答即可。【点睛】【甲】参考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乙】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

22、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丙】参考译文:我这个多病的老翁在寂寥中打发时光;白须稀疏,面对着冷漠的秋风。小儿搞错了,庆贺我脸色红润健康;我不禁宛然一笑,这是喝了点酒,脸才有些红9阅读下面诗词,回答下列小题。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关于这

23、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乐府诗。B“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对卖炭翁肖像的描写,突出其劳动的艰辛。C“翩翩”二字形象的写出了黄衣使者白衫儿的英俊潇洒之态。D这首诗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达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谈谈你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的理解。2作者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1C错误,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24、。这里表现了宫使装模作样,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形象,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2考查对诗句的鉴赏与理解。“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绝句漫兴其二杜 甫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注)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

25、漫兴”的一组绝句。恰似,正如。 得,唐人口语,语助词。(1)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2)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示例:“欺”是欺侮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或对时局的不满。(2)示例:安史之乱,时局动乱,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南,借埋怨春风,委婉地抒发了身世飘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不满。(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

26、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的意思是“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春风的怨恨。(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自经丧乱少睡眠”的意思是“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命运坎坷的感慨。11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_的雄心壮志。

27、2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岳所见之景。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诗句:_画面:_3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与“山”相关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和“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勇于攀登(不畏困难、傲视一切)2 齐鲁青未了 画面: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色,无边无际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孤山寺北贾亭西 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主旨分析。这首诗写于736年,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值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

28、豪情满怀。抒发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描绘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有“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齐鲁(齐鲁大地)” “阴阳(泰山的北面和南面)”“云”“鸟”,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青”“神秀”“昏晓”“曾”“归”,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注意任选一句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主题性默写,抓住主题内容“山”,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如“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山寺北贾亭西”“山岛竦峙”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2阅读泊秦淮,完成后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