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6.80KB ,
资源ID:212233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2233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如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割补成学过的简单图形,然后计算出各部分面积的和或差,均能使学生体会化归法的本质;学习圆的周长,先将圆的周长转化成一条线段,再推导出它的周长,这就是化曲为直。三、分解思想分解思想就是先把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便于解决的子问题,分解出若干便于求解的范围,分解出若干便于层层推进的解题步骤,然后逐个加以解决并达到最后顺利解决原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思想方法。如在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倒退着想”的解题策略就体现了这种思想。四、转换思想转换思想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这里的变换是可

2、逆的双向变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转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策略。对问题进行转换时,既可转换已知条件,也可转换问题的结论。转换可以是等价的,也可以是不等价的。用转换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转换仅是第一步,第二步要对转换后的问题进行求解,第三步要将转换后问题的解答反演成问题的解答。如果采用等价关系作转换,可直接求出解而省略反演这一步。如计算:2.8113170.7,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而分数的乘除运算比小数方便,故可将原问题转换为:28/103/47/110/7,这样,利用约分就能很快获得本题的解。再如:某班上午缺席人数是出席人数的1/7,下午因有1人请病假,故缺席人数是出席人数的1/6。问此班有多少人?此题

3、因上下午出席人数起了变化,解题遇到了困难。如将上午缺席人数转换成是全班人数的1/7 1=1/8,下午缺席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6 1=1/7,这样,很快发现其本质关系:1/7与1/8的差是由于缺席1人造成的,故全班人数为:1(1/7-1/8)=56(人)。五、分类思想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素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的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

4、识的梳理和建构。六、归纳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典型地用于确定一个表达式在所有自然数范围内是成立的或者用于确定一个其他的形式在一个无穷序列是成立的。有一种用于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广义的形式的观点指出能被求出值的表达式是等价表达式,这就是著名的结构归纳法。七、类比思想数学上的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得自然和简洁,从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正如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我们应该讨论一般化和特殊化和类比的这些过程本身,

5、它们是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如由加法交换律abba的学习迁移到乘法分配律ab=ba的学习又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宽ab,通过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理解为长(底)宽(高)2ab(h)2。类似的,圆柱体体积公式为底面积高,那么锥体的体积可以理解为底面积高3八、假设思想假设思想是一种常用的推测性的数学思考方法.利用这种思想可以解一些填空题、判断题和应用题.有些题目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难以建立数量之间的联系,或数量关系抽象,无从下手.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

6、可以使得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如:在求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假设全部是鸡;或者全部是兔。九、比较思想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是建筑在比较的基础上,或同中辨异,或异中求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同样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的途径,是用算术方法简单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简单,学生通过比较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十、极限思想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

7、到质变。教学“圆的面积和周长”中,“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战国时代的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充满了极限思想。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就是利用极限思想来求得圆的周长的,他首先作圆内接正多边形,当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时,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于圆的周长。刘徽总结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无所失矣。”正是用这种极限的思想,刘徽求出了,即“徽率”。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

8、、“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 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十一、演绎思想演绎也是理智的活动,但是和直观不同,它们不是理智的单纯活动,必须先假定了某些真理(或定义)之后,然后再凭借这些定义推出一些结论。譬如: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定义和定理之后,可以推出一个三角形内角的总和等于两直角之和。所以直观的功用是在于提供科学和哲学的最新原则。而演绎则是应用这些原则来建立一些定理和命

9、题。演绎并不要求像直观所拥有的那种直接呈现出来的证明,它的确实性在某种程度上宁可说是记忆赋予它的。它通过一系列的间接论证就能得出结论,这就像我们握着一根长链条的第一节就可以认识它的最后一节一样。这就是说,直观是发明的基本原则,演绎是导致最基本的结论。不过也有哲学家认为演绎是有缺陷的,因为由同一个原则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结论,所以应当有另一个方法来纠正它。这个纠正的方法就是经验,即所谓的诉诸事实。总之,直观就是找到最简单、最无可怀疑、最无须辩护的人类知识元素,即发现最简单和最可靠的观念或原理。然后对它们进行演绎推理,导出全部确实可靠的解决方案。例如数学定理证明就是一种演绎推理十二、模型思想是指对于

10、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所谓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数学模型方法不仅是处理纯数学问题的一种经典方法,而且也是处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生产中各种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用数学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通常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所谓数学模型,是指从整体上描述现实原型的特性、关系及规律的一种数学方程式。按广义的解释,从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数学方

11、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都称之为模型。但按狭义的解释,只有那些反应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才叫数学模型。比如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十三、对应思想对应指的是一个系统中的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上跟另一系统中的某一项相当。对应思想可理解为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对应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

12、关系,等等。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另外,在“多和少”这一课中, 一个茶杯盖与每一个茶杯对应,直观看到“茶杯与茶杯盖相比,一个对一个,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我们就说茶杯与茶杯盖同样多。使学生初步接触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感知两个集合的各元素之间能一一对应,它们的数量就是“同样多”,“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十四、集合思想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通俗地说就是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集合思想

13、的特征:(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就是说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集合的表现形式:列举法;框图法;描述法。比如:能被2整除的数为一个集合。十五、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问题的数

14、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如四年级数学下册P60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是借助图形的生动和直观来阐明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相互变化的关系;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在小学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开的直观特征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难

15、来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使问题简捷地得以解决。通常是将数量关系转化为线段图,这是基本的、自然的手段。如一年级认数时数轴与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对于某些题,如线段图不能清晰地显示其数量关系,则可以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改造、设计、构造出能清晰显示其数量关系的几何图形。如六年级数学下册P72试一试,计算:1/2+1/4+1/8+1/16,可以通过正方形图形来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6、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十六、统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增加统计与概率课程的意义在于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的构成主要有如下一些基本内容:第一,知道数据在描述、分析、预测以及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的价值;第二,学会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的能力;第三,会解读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第四,认识一些随机现象,并能运用适当的方法来预测这些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十七、系统思想系统思想是由若干想到关联、想到

17、作用的要素(或成分)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思想的方法便是要求人们从系统要素相互关系的观点,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中考察对象,以得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若干事物和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如果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相应变化。例如:应用题教学中的“购物问题”。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要素就组成了一个系统。数量不变,单价提高,总价变大;单价不变,数量增加,总价变大;

18、单价不变,总价增加,数量变多。“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要素之间具有下列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数量= 单价把几个概念通过联系来整体把握,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发现其规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有联系的,有影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概念,找到联系,发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事半功倍。对渗透“优化思想”教学的几点思考 (获瑞安市二等奖)【内容摘要】优化思想就是在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不仅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价值,而且在小学数

19、学教材要渗透的思想方法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对于如何有效渗透“优化思想”有三点实践经验:自主探索,方法多样;有效交流,凸显优化;反思顿悟,内化思想。实践中带来了两点困惑与思考:数学中的最优方法一定也是生活中的最优方法吗?数学中的最优方法在生活中一定能得以实施吗?【关键词】优化思想 教材分析 实践经验 所谓“优化思想”就是在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随着高新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最优化在工农业、国防、交通、金融、能源、通信等众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问题的规模越大、复杂性越高,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的价值也就越明显。在沈文选和杨清桃主编的数学思想领

20、悟一书中称:“系统和统计思想”与“化归和辩证思想”为数学思想的两大“主梁”思想,其中“ “系统与统计思想”包括整体思想、系统思想和优化思想等。可见“优化思想”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使学生终生受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也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优化思想”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不仅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一、 “优化思

21、想”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体现。“优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处处可见渗透痕迹,如计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策略优化”以及统计教学中的“统计方法优化”等等。除此之外,在以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较为集中地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中,“优化思想”的渗透就占了绝大部分,具体体现在以下内容:册别内容数学思想二上简单的排列:1、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排列方法的优化(有序思维)三上简单的组合:有几种不同穿法?3个数字卡片能摆几个三位数?同上四上运筹问题:沏茶、烙饼等。对策论:田忌赛马优化与运筹对策论五下打电话:给15位同学打电话,怎么打时间最省?(综合与实践)找次品:

22、5件、9件物品中找次品优化小学阶段共十二册教材,有编入“数学广角”内容的共有九册。除 “优化思想”外,它们要集中训练的数学思想方法分别有排列组合、逻辑推理、集合、等量代换、化归(植树问题)、数字编码,假设法(鸡兔同笼问题)和抽屉原理等,由以上表格可知,只有“优化思想”在四册中重复体现。对于低年级教学,虽然没有将“优化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却已经让学生对“优化思想”有了些初步的体验。比如简单的排列,排列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有序的排列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初步体验到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但诸多方法中却有优劣之分,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到了中高年级开始以“优化

23、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展开教学,比烙饼问题和找次品问题的教学,它们都让学生经历了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体验到了“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形成“优化思想”。二、有效渗透“优化思想”的几点实践经验。 “优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一个人数学综合素养的要素之一。通过教材分析我们还发现“优化思想”在教材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渗透“优化思想”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 “优化思想” 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实践经验和思考。1、 自主探索,方法多样多样化是优化的基础,没有多

24、样化也就无所谓优化。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在学生中生成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呢?我认为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数学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性的数学活动过程;学生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此可见,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发现。例如一位教师的打电话教学。课一开始,教师出示问题情境: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假期里有一个紧急演出,音乐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15人需要几分钟呢?学生异口同声:“15分钟。”教师问:“你们是

25、让老师逐个来打是吗?”学生点头,教师示范用图表示逐个打的方案,接着问:“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可以节省打电话的时间呢?”这时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教师没有马上请学生回答,而是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大约过了十多分种,我拿来坐我边上一位学生的草稿纸一看,让我不得不佩服的是他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共设计出了三种方案。第一种是分组法;第二种是:第一次1个人打,第二次2个人打,第三次3个人打;第三种就是最优化方法。等同学们自主探索完毕要汇报时,已经有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看到那位学生的三种方案我们一定能猜想得到他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哪来学生的精彩。当然,这位学

26、生很优秀,可是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不能想到很多种方案,但是他们一般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想到一种或两种。有些开始脑子里没有头绪的,通过自主探索有了头绪;有些开始已经有想法的,通过自主探索,理清了头绪,完善了思想。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都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是不同的。只要教师给予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充分地相信他们,方法多样化一定是能够出来的。2、 有效交流,凸显优化数学学习是自主构建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话与交流。有效的数学交流,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众多信息相互碰撞交织,使学生的思维有表层走向深入,

27、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渗透“优化思想”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引领和促进学生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展开有效的交流,我认为可以起到以下三点作用:(1)通过有效交流,引出最优方法。“万一在学生中没有想到最优方案,教师该怎么办呢?”这是许多教师在上课前的普遍担忧。我认为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地充分交流,对各种不同方案进行比较,是可以引出最优方案的。如我在上找次品这节课时,起先学生也没有想到最优方案,但通过有效交流,最优方案也出来了。课堂上我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方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然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有些方案相比起来会节省时间?学生发现:帮老师一起打电话的同学越多,时间就越省。

28、我适时提问:“那怎样的方案最省时间呢?”学生想到了只要让所有知道消息的同学都帮助老师打电话,就能做到最节省时间。于是我再一次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好几位学生想出了最优方案。由此我认为,通过有效交流可以引出最优方法。(2)通过有效交流,接受优化策略记得一位老师在上三年级上册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时,教师也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汇报交流。汇报时,学生只管汇报自己的,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等学生汇报完后,教师问:“你最喜欢谁的方法呢?”结果学生都坚持选择喜欢自己的,哪怕自己的方法非常乱,甚至出现重复。还有一位教师就高明多了,他总能在一位学生汇报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生汇报完,他就请别的学生来说一说他

29、是怎么组合的,教师自己边听边用符号标出思维过程,还及时提问:“你觉得这样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这样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所有的方法都汇报完后,教师问:“这么多方法,现在你最喜欢哪种呢?”虽然学生的回答也是不一致的,但还是都选择了能体现有序思维的其中一种策略。人都会接受和选择好的事物,有时候只是还有没有认识到事物的价值所在。课堂上的有效交流,就是让学生发现别人思想中的闪光点,认识到一种策略的优越性,从而主动接受优化策略。(3)通过有效交流,感受优化思想如找次品教学,在27个球中找一个次品球,逐个称需要13次,而平均分三组来称只用3次。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能体会到一个好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如一位老师的打电话教学,他让学生比较通知60人时逐个通知和最优通知方式相差的时间,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整整节省了54分钟。由此可见,通过有效交流,对优劣策略进行比较,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了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 反思顿悟,内化思想“如果说数学思想方法是可以传授的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