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65.86KB ,
资源ID:212177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2177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1、基金项目:2020年度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0QJG007)作者简介:官桂婷,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徐艺嘉,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胡冉冉,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张献珍,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

2、7(2021)02-0041-08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形态已发生一定转变,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而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探究便是其创新发展的基础。现阶段已有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很少将焦点集中在中等职业学校,而中职学校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调研对象选定为中职学校,拟解决如下两个问题:(1)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2)在聚焦

3、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一、研究设计为了解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本研究对广东省佛山市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C校)的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选取该校师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问卷主体包含劳动教育总体情况及劳动教育的两维度实施内容量表(包括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其中,劳动价值观量表包含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两部分内容,劳动素养量表包含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两部分内容。为保证问卷的信效度,在问卷正式发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问卷测试,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其中,劳动价值观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937,KMO值为0.705,劳动素养量表

4、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986,KMO值为0.842,这表明两维度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中的每个量表都具有良好的效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拟合效果良好,问卷整体效度有所提升。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733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85份(回收率为79.8%)。在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358人(61.2%),女生227人(38.8%);农村户口436人(74.5%),城镇户口149人(25.5%);独生子女120人(20.5%),非独生子女465人(79.5%);17级学生51人(8.7%),18级学生114人(19.5%

5、),19级学生420人(71.8%)。本次受访师生共9名,其中,学生5名(A-E),教师4名(F-I),具体如表1所示。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一)中职生具备良好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但劳动价值观有待提升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劳动教育测验整体水平良好,总分均值为176.48分(满分为235分),其中,有306名学生的分值高于均值,占比52.3%。在学生自评劳动教育情况时,有96.2%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劳动价值观及劳动素养达到“一般”水平之上。在勞动价值观维度,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均值依次为3.68和3.67;在劳动素养维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模块均值依次为3.83和3.88。劳动素养题项

6、得分均值高于劳动价值观题项,且各维度下模块得分差异较小。将学生自评结果与各模块总分做回归分析时发现:其回归模型有效(R2=0.175,Sig.=0.0000.05),且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大于0.05,回归分析应该考虑删除这两个变量。由此可见,学生更多关注劳动技能(B=0.011,Sig.=0.0470.05)和劳动习惯(B=0.036,Sig.=0.0000.05),而忽视对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中职生劳动素养的发展与中职劳动教育的培养体系和内容相关,专业技能的实操课程学习给予中职生专业技能发展自信。在与学生访谈时,高年级学生认为可以凭借专业技能获得工作(A、B、E),

7、低年级学生表示“多学些技能”可应对就业与独立生活(C)。教师访谈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职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优于普通中学生,原因有二:其一,是中职学校更重视实操的培养方向使然(F);其二,中职学生更早更频繁地接触兼职(F、G),较早地参与发传单、推销课程、餐厅服务等对技术要求低的服务型兼职活动(A、B、E)。中职生劳动价值观现状与其劳动观念相关。现阶段,中职生虽能基本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劳动价值的内在认可仍需加强。学生参与劳动较多地是服从外部劳动要求,其内在劳动动机较为欠缺。问卷调查显示,中职生对日常性生活劳动参与必要性的认可(=2.56)、对待他人劳动的态度(=2.39)和对待学校劳

8、动任务的态度(=2.56)显著低于均值,且未能正确厘清劳动与学习的关系(=2.59)。很多学生还存在具备劳动技能而不主动进行劳动的主动性缺失问题,原因有二:其一,学生存在将劳动活动转移给其他人的惰性心理,如“会做饭但不经常做”“可以独立生活,但不想这样”(A);其二,部分学生存在利己主义的劳动心理,“有一个男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都特别爱干净,把自己的房间、课桌收拾得整整齐齐,但是在学校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如学校操场、班级教室等)就不是很积极”(I)。这些均反映了中职学生缺乏由内在认可而产生的劳动参与动力。此外,中职生的劳动观念容易受外部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均表示,学生选择兼职首

9、要出于兼职报酬性质的考量,这与问卷调查时显示的“学生参与劳动往往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奉献社会和帮助他人”的结果是相反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得分偏差的背后反映出学生对劳动教育内涵认识的模糊,而学校也未能有效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文化氛围。由于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易受一些功利的经济文化环境影响,放弃学习“苦”“难”的专业技能或劳动技能,转向短期收益更高的劳动活动。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欠合理,不符合学生发展期望现阶段,中职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系统性设计与制度的保障。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虽不断被普及与灌输,但中职学校始终缺乏从整体上对劳动

10、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性设计,导致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呈现目标分散化、偏移化,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劳动教育内容固化、劳动类型选择失衡等问题,不利于中职学校统筹推进劳动教育的整体发展,其组织实施与学生发展期望产生了如下矛盾。其一,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常用形式与学生对劳动实践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的偏好存在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劳动教育形式为需要动手的劳动教育相关实践课程,具体既包含探究式、项目化、综合性和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也包括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创作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占比73.5%。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渗透(82.6%)和卫生清洁活动(77.6%),

11、其选择更多地基于师资、专业设置、资金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考量,而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形式的偏好更多基于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虽然教师与学生一致认为理论性质强的课程吸引力低,但对于探究实践与艺术等动手类劳动教育形式,教师对学生接受度的预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这种偏好存异不利于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在学校实际与学生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点。其二,学校劳动教育形式的单一性不能满足学生选择、参与劳动教育的差异性需求。中职生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参与、偏好存在个体差异,对劳动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化需求,其性别、年级等因素都是影响他们选择偏好的显著因素。男生较多偏好课外劳动教育形式,会更多地选择勤

12、工助学;女生较多偏好艺术课程(80.2%),更多地参与日常生活类劳动,包括学生宿舍、教室卫生清洁等(2=24.287,Sig.=0.0010.05)。高年级学生较多参与生产类劳动,如实习实训和校外兼职(2=71.372,Sig.=0.0000.05),且更喜欢参与这类劳动(2=31.185,Sig.=0.002具体见表2。而实际上,学校在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劳动教育形式单一,未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其三,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与中职生对劳动教育类型选择的失衡现状存在矛盾。中职生参与的劳动教育类型更多地倾向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生产性劳动教育,而忽视对公益性

13、劳动教育的参与。问卷调查中“公益劳动有无参与必要性”题项得分均值为2.85,显著低于“宿舍卫生”(=3.93)、“教室卫生值日任务”(=3.99)、“实习实训任务”(=4.01)等其他劳动类型得分(满分为5分),实际班级公益劳动参与率不足30%(F)。公益性劳动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虽然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但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劳动教育的角度看,技术学习并不能涵盖劳动教育的全部内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生活劳动和公益性劳动的失衡本质上是劳动教育工具性和内涵性失衡的体现。真正健康的劳动教育应当特别注重核心目标的达成,即努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

14、 努力帮助他们形成尊重、热爱劳动过程、成果和劳动主体劳动人民的价值态度1。学校和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类型的选择不应存在偏好失衡。(三)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内外部支持不足,限制了劳动教育的质量提升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中职劳动教育的开展基本处于良好态势,但在与师生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劳动教育的效果存在“被高估”的现象,其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内部资源和外在支持缺失等条件限制了劳动教育的质量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劳动教育师资储备能力不足,非专任劳动教育教师受教学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劳动教学效果不突出2。此外,教师的劳动教育素质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例如,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目标

15、缺乏清晰理解,将劳动教育内容窄化为体力劳动,甚至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劳动是惩罚的工具”(B)这一认识,甚至将其作为逃避学习任务的方式,认为“被罚劳动多好,可以不用学习”(C),这些错误认识已违背了原本的教育初衷。因此,教师的劳动教育素质亟待提高,学校应重视专任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其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协同性劳动育人机制落地困难3,校内外劳动教育场域资源整合机制不畅通,中职学校未给予企业这一技能培训的重要办学依托和保障基地以足夠的重视。企业由于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缺少课程建设等

16、话语权,对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中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4,不少学校仍未能开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其三,现有的劳动教育量化评价系统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等主观维度。C校将学生的劳动行为量化为具体分数,依托奖惩积分系统将学生的劳动行为与德育分“挂钩”,或将专业劳动素养异化为对学生劳动技能熟练程度的测量。这些传统的分数评比忽视了对劳动教育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单一且残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很难通过量化来达到”(G、I)。此外,“学科失衡”和“唯分数论”也为评价失位提供了可乘之机5,“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局面,导致“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问题, 学生的专业课学科培养

17、被格外重视,而音、体、美、劳等不考科目的育人价值则被严重忽视。在劳动教育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出现“未在评比指标中、不加分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就不去重视”(H)的局面。因此,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亟待完善。三、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改进对策(一)学校应转变师生劳动教育观念,营造新时代劳动教育文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中职劳动教育需加强思想建设,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及育人功能,充分利用专业载体,营造新时代劳动教育文化。其一,明确劳动教育与中职学生技术技能教育的关系,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职学校一直都与劳动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18、。劳动离不开技术和工具,然而仅有技术并不是完整的劳动教育。新时代中职劳动教育更要重视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其二,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中职学校要将劳动观念培养贯穿于中职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劳动的深层意义,认可劳动价值。学校应秉承“学有所用”的办学精神,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劳动性社团活动,并依托其专业开展专业劳动公益活动,如义务维修或相关劳动知识的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和他人;或结合专业设立“劳动模范”等奖项,激励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对劳动意志坚定、劳动

19、品质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其三,营造“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的系列活动,宣传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增设相关勤工助学岗位或义工岗位,为学生创造参与劳动教育的机会;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以学生兴趣为主,贴近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其感受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快乐。(二)学校应制定劳动教育规划,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劳动教育体系,以全面性、针对性为目标,设计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与评价机制。劳动教育体系规划的全面性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补齐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安排,构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解决“重”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20、轻”学生劳动观念与态度培养的问题,改善现阶段中职学生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不足而导致的观念偏差情况;其二,平衡生活生产劳动教育与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安排比重,构建“专业实践+创新创业+义工服务”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以应对目前中职学生偏向选择利己型劳动、报酬型劳动、技术与创新含量低型劳动的问题;其三,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管理模式,以长期有效的监督教育帮助学生将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观念内化于心。总之,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实现各类课程与劳动教育必修课同向同行,将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有序融入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中6。中职学校的劳动

21、教育要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以实现劳动与教育的功能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与其他学阶有所区分。面向生存的技能劳动是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且不同专业的劳动内容应各有侧重7 ,因此,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及活动设计要凸显技能劳动的“专业性”,实现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其二,中职学校应针对学生实际需求改进劳动教育形式,避免过于功利性地开展劳动教育。中职学校现有劳动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开展技能培训的劳动课为主,而忽视开展学生偏好的艺术类课程教育与课外劳动教育,这种技术性和审美性的割裂容易造成劳动教育过程中“见

22、物不见人”“重技术不重素养”现象的出现。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中职学校应在发展目标与学生偏好之间寻求平衡点,在校内开展广泛的学生偏好调查,以此为依据增加劳动教育课程或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三)中职学校应加大劳动教育资源投入、加强专业指导,保障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投入与整合要满足其专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需求。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中职学校现阶段劳动教育的刚需所在。“专业性”建设应从两方面推进。其一,现有老教师劳动价值观改造与专任劳动教育新教师引进工作协同并进。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

23、师。 中职学校应保证师资队伍的先进性、综合性、专业性,根据本校特色和专业优势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并依托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或相关部门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劳动教育的专题培训,引进专家指导,以此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论认知和教育技术,从而培养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其二,中职学校可从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校外第三方选聘长期合作的劳动教育教师,增强学校的劳动教育师资储备能力。其三,学校要加强对复合型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强化教师的劳动观念,提升教师的劳动技能;鼓励教师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掌握一到几项学科外的技能和本领,实现知识与技能

24、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队伍的综合性发展,全面保障中职学校专业性地推进劳动教育。中职学校的职业性特征对其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的中职学校更应具备开放性特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争取政府与企业更多的支持,根据特色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社区中为中职学生争取更多的劳动教育场地和实践基地,实现家、校、企三方资源的整合,确保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坚實的社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三位一体”协同性劳动育人机制真正落地。此外,中职学校应努力开发评价范围更广、能有效反映学生综合性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25、提供有力的技术性支持,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改进。一方面,实现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多元化,构建网格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涵盖劳动时间设定、劳动态度形成、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成果检验、劳动能力评价、创造能力评价等方面8;评价主体应根据劳动内容的不同,由相关负责人,如负责卫生管理的教师、班主任、实践课老师、校企合作的企业人等分别对学生的劳动素养作出多维度评价。另一方面,实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逐步由以量化评价为主转化为以质性评价为主。由于劳动态度、创造能力等指标的评价标准相较于其他测量内容更具有特殊性,对劳动态度、创造能力等指标的评价更偏向于主观“人”的评价,因此,这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是

26、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实践不断作出调整,以设计出最为客观、真实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为此,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要从现实出发,过渡性地开展。參考文献: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2张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8-109.3王汉江,姜伯成.新时期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3):26-32.4姜绍忠,阎文兵.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20):184-186.5

27、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8.6雷世平.“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9):1.7姜汉荣.“三生”劳动教育: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生命生长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75-80.8毛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5):120-123.责任编辑 贺文瑾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

28、ional SchoolsGUAN Guiting, XU Yijia, HU Ranran, ZHANG XianzhenAbstract: The new era endows labor education with new connot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the basi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lab

29、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use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ffect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escrib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

30、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labo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labo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good labor skills and habits, but their labor value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