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3.60KB ,
资源ID:212104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2104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112专题WORD文档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112专题WORD文档Word格式.docx

1、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它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

2、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主张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本质决定的。第二、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第二、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第三、是理论创新的

3、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专题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成长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成长历程二、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成长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学术思想历程1835-1841波恩、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1841莱茵报、德法年鉴报1843 论犹太人问题1844 思想形成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184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哲学的贫困1848共产党宣言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和18

4、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自觉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2、提供开阔的政治视野和深沉的时代情怀。3、铸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专题 世界观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质量 一、人生在世与世界观二、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超越、理想)三、树立科学世界观、提高生命质量 一

5、、人生在世与世界观1、人融身于世界之中,依寓于世界之中,繁忙于世界之中人生在世必须回答世界是什么2、人对生活、实践中矛盾关系的反思形成世界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矛盾关系的反思3、世界的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一)世界观与哲学世界观1、哲学世界观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系统化、理论化认识,即人对世界的态度或关系。特点:系统、全面; 理论式的世界图景; 以自觉区别于自发。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前提。2、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何为世界的本源,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

6、基本派别。第二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原则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二)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物质本身的内在规律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即其现身方式2、现代物质运动的特点:快节奏、人的生存压力增强。平衡不好,焦虑与浮躁增长,如果平衡好实质延长人的社会寿命。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认识物质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的产物;意识的本质:人

7、脑的机能和属性.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起源三个重要环节: 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内容来看,意识的各种反映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它们都属于人的主观世界。但无论是感性形式所反映的事物的外部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客观实在。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来源看,对于同一个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表现了意识的主观性,但究其根本原因,这种情况无非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无论是

8、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它们都可以从物质过程得到说明。3.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摹写,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是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形态。但从根本上说,这种虚假的主观映象,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人的意识不管色彩多么浓厚、不管披上什么样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有着自己的客观“原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

9、限性。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内在统一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二、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一)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的本质,实践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和确证.2、实践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改造自然也改造社会(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关注社会生活,做与时俱进的“现代人” 关注社会生活 ,变革思想观念 1、面向世界,了解时

10、代巨变2、面向中国,认识新时期的中国3、面向自己,做与时俱进的“现代人” (三)树立科学世界观、提高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的定义: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一种感觉体验。1、明世、明事、明理,学会处世、处事、处人2、影响生命质量的要素:生活态度要积极;生活目标要明确;心灵和谐安宁3、生活境界:个人有方向追求;生活有品位;对社会有 价值;高远的人生境界和精神上的真正成长。4、平凡、真实,快乐的生活。第 四 专 题 唯物辩证法与我们事业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 发展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

11、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联系: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两种联系类型:物与物的关系、“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从人的存在方式理解 “为我而存在的关系”1、人跳出了动物本能式的存在方式。2、人通过劳动去改变外部世界以创造自己的生活条件。从“为我而存在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要生存发展 就要改造自然2、人又通过改造自然来适应自然(二)发展:1、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2、事物前进、上升运动的方向是朝向人的理想、目的。3、从本质上看,事物的发展就是事物的合目的性生成。发展的同一性与过程性

12、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形式(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

13、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4、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14、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绝对性、无条件性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有条件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二)质量互变规律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3、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4、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15、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

16、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第五专题 怎样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关于认识中的反映、选择和建构一、构成学习能力的要素是什么?二、如何认识这样一个课程体系?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专业学习的规律是什么?三、个体在提高学习能力中的作用是什么?一、构成学习能力的要素(一)认识的构成要素1、中介: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系统;作为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系统。2、主体是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3、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二)学习的构成要素学习者(主体的一种形态)1、状态之别:自觉、主动、创造反映和建构。或者盲目、消极、模仿

17、。2、前知识状态(理性智力因素):观察渗透理论。思维能力、知识结构。3、情商(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想象、直觉、灵感等。学习的对象课程体系1、特性: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2、学习客体类型:现实的与可能的 两类3、学习能力取决于对课程体系认识的广度、深度(课程体系的本质)学习能力的获得过程?(一)认识课程体系的过程与认识提升1、自觉反映与认识课程体系2、从过程上必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3、工作过程是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的检验和再认识过程4、真正对专业能力的检验是工作,实践会加深对专业的认识5、认识能力: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认识本质

18、: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自觉的。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是对一定客体的认识、摹写第三、是能动的反映论:即认识是反映基础上的建构创造:除接收信息外,主体还要选择、分析、重组、整合、反思和建构,进行再创造。不仅反映现象还要揭示本质;不仅反映现实,还反映过去创造未来。(三)认识是过程,不能一次完成,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因: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某一具体认识过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 认识的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

19、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1、努力掌握认识规律、自觉提高认识能力。2、提高认识主体性,做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解决好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很重要。3、掌握现代认识方式拓宽认识途径。获得知识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网上冲浪。4、认识的选择性预测性增强,知识爆炸,如何用智慧统帅知识是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验。第六专题 :认识中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一、认识的真理性追求二、认识的价值性追求三、优化认识结构,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认识的真理性追求 1、真理及其品格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追求真理的认识路线。

20、(1)敢不敢实事求是是政治品质问题 (2)愿不愿意实事求是是道德问题(3)如何实事求是是认识论问题 二、认识的价值追求1、人为什么要追求真理美好生活2、要敢于和善于追求真理第一、在认识活动中对真理的探索第二、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三、优化认识结构,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方法论)(一)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它追求的是一种真。内涵: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 人文精神: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

21、、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它追求的是一种善。人文精神具有对人的主体性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评价性和批判性。 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性。 人文精神具有民族性。(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1、当人们真正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客观世界,理智的思考面临的严峻现实时,强烈的科学精神和规律意识容易把人们引向高尚的境界。同样,科学的神奇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获得精神享受,感受科学之美,欣赏自然的奥秘,体验创造的快乐。2、人文精神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二者比翼齐飞。科

22、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在人类精神世界当中,要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科学艺术与人文的结合,这样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使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七专题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创立、发展和科学证明 主要内容 一、人类社会及社会历史之谜的探究 二、社会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一、人类社会及社会历史之谜的探究(一)怎样理解社会什么是社会?1、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运行是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2、个人与社会间什么关系? 社会发展与个体幸福有何关联?3、人在历史中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4、社会发展

23、的决定性因素到底是什么?(二)人类对破解历史之谜的种种探索1、近代之前,神本位的历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圣经: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在上帝支配之下的。奥古斯丁:全部社会历史是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局是上帝的信徒取胜,并且在地上建立起永恒的王国,因此世俗统治者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2、文艺复兴后,用人的观点看待历史维科的新科学提出“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类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且可以被认识的。但认为一切民族都要经历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并把它绝对化,最终还是导致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历史观。宿命论柏拉图: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

24、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黑格尔: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3、地理环境决定论。法国 J博丹 法国 孟德斯鸠 德国 拉采尔 4、人口决定论英国 马尔萨斯 5、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三)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本质规律的揭示1、变革了社会的解释原则“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

25、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含义: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主要特征:以人群为主体;以人们的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本质上是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高级的运动形式。 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 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地理环境1、含义: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2、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影响经济发展 *影响生活质量 *提供活动场

26、所人口因素指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素质(身体的和文化的)及其变化规律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年龄结构问题、人口素质问题、人口性别比例问题)人口因素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成为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社会心理、道

27、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艺术和哲学等各种基本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前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实践的向导,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2、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实现了历史解释原则的创新。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唯物史观以前,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虽然曾有思想家尝试用物质解释社会历史,但都没有成功。马克思在探究人类思想动机背后的原因时,找到用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解释社会发展。既重视经济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承认政治、文化的作用。发现和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由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二、社会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人的需要形成了社会的基本领域人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