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59KB ,
资源ID:212011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201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预防医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1、生态平衡是生物生存,活动和繁衍正常进行的基础。4、环境污染:指有害环境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徙、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5、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方面的危害。(公害事件:环境污染造成短期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如水俣病甲基汞,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痛痛病镉。公害病: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重点) 1.急性损害 2.慢性损害3.远期损害4.致敏作用5.非特异性损害。 具体内容见书19页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重点) 1.影响范围大,接触人群广。

2、2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 3.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 4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作用。 5污染容易,治理困难8、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1 理化性质;2.剂量或强度;3.作用时间;4.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5.个体因素。第二章 食物与健康1、营养:是指人体通过摄取各种食物,经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有益成分,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素:指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是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2、氨基酸模式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必须氨基酸,限制氨基酸(p31)3、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

3、评价1.消化吸收率;2.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3.氨基酸评分;4.氮平衡;5.蛋白质的净利用率;6.蛋白质的功效比值。(重点)4、维生素的分类:分为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5、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摄入的食物应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2. 摄入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包括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和消耗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3.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消化吸收率,并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使食物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4.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无污染,食之对人体无害;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

4、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分配合理,零食适当。6、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重点)。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每个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计算得到的;推荐动物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个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第三章 职业因素与健康 1、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和)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

5、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职业损害的种类有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2、职业病:广义的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出了人体代偿能力,产生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性损害和器质性病理变化,出现相应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具有立法意义的职业病则为狭义职业病。职业病的特点(重点)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或识别的,一般需接触水平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3

6、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具有群体发病的特点;4.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3、职业病的判断(54页)1. 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检查和危险评价;3.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第四五六章了解:社区预防服务的概念和内容,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第七章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1.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头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以免导致消费者发生急性、慢性毒害或感染性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2.食源性

7、疾病:是指摄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3食品中毒:是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中毒的主要特点(重点):发病潜伏期短,呈爆发性;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患者有食用同样食物史;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食物中毒病原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P93P96)第八章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1.铅中毒(P103)2.苯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与处理(P107)3.

8、矽肺(重点):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通常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矽肺的病理改变是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矽结节形成。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矽肺病患者在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病情发展或发生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才渐趋明显,出现胸闷、短气、胸痛、咳嗽、咳痰等。X线胸片表现:矽肺病理改变在X线胸片上的反映,与肺内粉尘蓄积、肺组织纤维化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肺功能改变:随病情

9、发展,可出现肺活量及肺总量降低,伴肺气肿和慢性炎症发生时,时间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并发症:肺结核(主要),肺部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预防措施(109页)控制粉尘危害、消除尘肺的根本措施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止矽尘危害的法律法规,坚持综合防尘,把粉尘浓度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接触限值以下。我国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八字”综合防尘措施,即革(改革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加强通风)、护(做好个人防护)、管(健全防尘设备管理制度)、教(普及防尘知识的宣传教育)、查(定期监测和健康检查),对我国控制粉尘危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十章 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

10、的防制1.医源性疾病:系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引起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疾病。2.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医护人员或来访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简称院内感染或医源性感染。3.传播途径:空气,手,医疗器械,血制品及药品4,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疾病,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属医源性疾病范畴。5.药源性疾病分类(P121) 第十一章 传染病的防制1、传染病:是由于特异性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所引起、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动物疾病。传染病的流行机制和流行过程(P126P128)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1、和动物。包括病人(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分为三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进入新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经空气传播: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经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接触;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机械携带传播和生物性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围生期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感染、分娩时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2、疫源

12、地: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也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范围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范围较大的疫源地称为疫区。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治愈);传染源播撒在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或新感染发生。 第十五章 流行病学概述与描述性研究1、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流行的判定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情况进行。大流行:当发病迅猛,范围可跨越省界、国界、甚或波及全球,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记录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

13、,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疾病分布:是与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事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人群(人间)中发生疾病强度的人群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2、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2)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3)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3、现况研究:是在一个时点或短时间内对某一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布特征,以及人群与疾病或健康之间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描述研究方法。(

14、P175)4、暴露:即我们所研究的对结果有影响的因素或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暴露不仅包括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外界因素,同时也包括机体内部的因素和精神因素等。5、抽样方法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175页)随机抽样方法包括: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 样本含量的估计(176页)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1.预期患病率或阳性率;2.观察单位之间的变异程度;3.对调查结果精确度的要求;4.把握度。 第十六章 分析性研究(重点)1、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即由结果来探索病因的方法。病历对照的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从果到因的研

15、究;一次病历对照研究课研究多个因素与疾病的联系;适宜条件下可取到验证病因的作用(验证罕见病的病因时,病历对照研究有时是唯一可行的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的估计(183页)在估量样本量以前,要明确以下几个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3.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概率,一般取=0.05或0.01;4.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概率,或检验效能(power),一般要求power值在0.8或0.9以上,对检验效能要求越高,需要样本含量越大。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和优缺点(189页)1.用途: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探究性病因研究,亦

16、可作为验证病因研究的补充;用于疾病预防性与治疗性研究,以评价效果和选择治疗方案;用于筛选与评价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以指导临床实践;用于中医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药的不良反应等负性事件的研究,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优缺点a优点: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用于探究性研究;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不影响住院病例的治疗,很少涉及伦理问题。B缺点: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难以避免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不能计算RR,而用OR值估计暴露

17、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混杂因素不易控制;较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因果关联弱,不易下因果联系的结论,只能为病因研究提供重要线索,要确定某因素是否为疾病的病因,需进一步做前瞻性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的特点(190页)1.属于观察性研究;2.从因到果;3.设立对照组;4.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强3、OR:为比值比,即病历组的暴露比值比上对照组的暴露比值。其意义是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OR=ad/bc)RR:相对危险度,亦称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死亡)率和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的倍数。具有病因学意义(RR大于1说明两者有关联,是致

18、病的危险因素;等于1说明没有关联;小于1说明呈负相关,是保护因素。AR:归因危险度,亦称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与对照组发病(死亡)率相差的绝对值,反映了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具有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 第十七章 实验性研究1、实验性研究的特征(201页):1.属于前瞻性研究;2.有干预措施;3.随机分组;4.设有平行对照组。2、单盲(204页):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研究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三盲:不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

19、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 第十八章 偏倚控制与病因判断1、偏倚:是一种系统误差,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研究或推论过程中存在系统误差,致使研究结果或结论偏离客观实际。偏倚的分类:选择性偏倚、信息性偏倚和混杂偏倚。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测量方法缺陷、诊断标准不明确或既往资料不准确等原因,导致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出现的系统误差。2、狭义病因:指周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性等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或者人体自身的心理或遗传缺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致病效应。广义病因: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都可被认为是病因,当他们当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概率就下降,这

20、是一种概率论的病因定义。分类:直接和间接,充分和必须。间接病因:指某因素要经过若干个环节才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者说与疾病发生有关的间接因素,他们的存在能促进发病,人类大多数疾病属于此类。病因学研究的研究方法(216页):病因假设建立:a临床案例研究;b基础实验研究;c描述性研究;d.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病因推断标准:a关联的强度;b关联的可重复性;c关联的合理性;d关联的终止性;e剂量-反应关系;f实验证据 第十九章 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评价1、筛检:利用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或措施,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可疑患者或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的过程。诊断试验

21、与筛检试验的区别 特 征诊断试验筛检试验试验目的疾病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早期发现疾病的可疑患者或高危个体,了解疾病自然史,开展疾病监测。试验对象病人或疑似病人表面健康的人试验阳性者的处理大多数要给予治疗作进一步的诊断或干预对试验的要求科学、精确、特异度高快速、简便、价廉、安全、灵敏度高2、试验评价标准真实性指标: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约登指数;粗-致率可靠性指标:变异系数;观察符合率;Kappa值;收益性指标: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影响预测值的因素)似然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评价真实性指标:真实性(validity):也称效度或准确性(accuracy),是指测量值与实

22、际值(金标准的测量值)符合的程度,用于评价某试验辨别有病和无病的识别能力。评价试验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粗一致性。 1)灵敏度(Sen):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Sen=a/(a+c)100%) 2)特异度(Spe):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Spe=d/(d+b)100%) 3)假阳性率(FRP):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FPR=b/(b+d)100%) 4)假阴性率(FNR);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FNR=c/(a+c

23、)100%) 5)约登指数(YI):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l。(YI=Sen+Spe-1) 6)粗一致性(AC):是试验所检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受试人数的百分比。(AC=100%)评价受益性指标:1)预测值:表示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概率,它表明试验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包括:阳性预测值(PPV或+PV):指试验结果阳性人数中真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PPV=a/(a+b)阴性预测值(NPV或-PV):指试验结果阴性人数中真阴性人数所占的比例。(NPV=d/(c+d) 2)似然比:指患者中某种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与非患者中该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之比。阳性似然比(+LR):是试验结果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说明患者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阳性的概率是非患者的多少倍;(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灵敏度/(1-特异度)阴性似然比(-LR):是试验结果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说明患者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阴性的概率是非患者的多少倍。(阴性似然比=真阴性率/假阴性率=(1-灵敏度)/特异度) 注:计算题在15;16;19章,具体参考书本上例题。题型:名解52 单选301多选52简答45 计算 210 论述 10 祝大家好运! 11级中西医临床四班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