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50KB ,
资源ID:211494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1494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附:主要教学过程安排周 次日期:3.63.15课时:10课时教学单元(单节)地图专题:专题1地图基础及各种图像的判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图基础知识;等高线地形图;其他等值线图;各类剖面图;其他图像系统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综合图表等)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分析)1地图基础知识的应用:一是比例尺的应用,在图上用比例尺量算实际距离,分析图幅大小、图中所示实际范围大小、图中所示内容详略等与比例尺的关系;二是地图上方向的判读。2等值线图的判读:等值线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在地理学科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中又以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的利用最为普遍。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

2、、地形类型,判定坡度、坡向、高差及可能对河流发育、气温、降水差异产生的直接影响;根据等高距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注记),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河谷所在,适宜建水库的坝址,最佳的登山公路,测量线路、距离,估算气温的差值,推算山地走向等;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山地资源条件(包括河流、生物、气候、土地等),分析如何开发山地经济,如发展旅游业、交通、疗养、农业类型、加工工业的选择等。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等温线分布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查,即气候类型分布、季节性天气特征或气象灾害等领域;通过对某一地区(特别是我国的山地、盆地)的等温线图进行分析判定该地的地形分布状况,该地主要山脉的坡向,该地气候资

3、源的优缺点,进行解答分析,并延伸到农业开发、生态建设等领域。等压线与天气系统图: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图,判定季风、海陆分布与季节,并延伸到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气候特征以及航海活动;利用气旋和反气旋天气系统,判定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并延伸到地面生态破坏,城市环境污染,农业资源利用等领域。统计资料图表的应用:数据、图表在地理学科中占有一定地位,通过数据、图表能清楚地表达某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或整体特征以及与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地理应用题多用丰富的图表资料、各种数据资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规律。资料来源十分广泛,并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密切联系现实,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方法、形成的

4、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国家地区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分析实际的社会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注意点及辅助活动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 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 四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3.163.205课时地球专题:专题2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专题3地球运动(自转、公转运动)1从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2从能力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像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的应用和延伸

5、等。3从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人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1联系思维: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个问题,学会分析它们各自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分析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从而使大气运动形成复杂的三圈环流,地表水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地貌产生影响,也促使了大洋环流的形成,使得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水分和热量得到了交换,实现了水热平衡,从而影响整

6、个地理环境。2比较思维: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知识点的异同点,加强对相似知识的理解。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3立体思维:通过研究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建立立体空间观念。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4研究过程、分析归纳、综合思维:通过研究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分析、归纳、总结它的规律特征,运用这些规律特征解决其他问题。如根据晨昏线解答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等。5拓展思维:注意搜集和联系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的规律、理论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如物体影子长短的四季变化,根据太阳视运动确定地方时,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计算等。总之,注意生活化的地理现象。教、学中多画一些示意图,尤其

7、是在分析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时;加强直观演示,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加深印象。3.213.266课时天气与气候专题:专题4大气物理状况与大气运动(含常见热力环流、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专题5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分布专题6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分析专题7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专题8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1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加以解释;2考核内容上

8、: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内容考查;3能力要求上:强调对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今后考核的热点仍然是: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和天气形势图;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第四,气候资源与人类的关系。1突出重点、理清知识网络,把握全单元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自然环境中的能量转换与物质交换,并对地表形态共同发生了作用

9、,进行着一系列自然地理过程。复习时应理顺本单元知识的层次结构,认清地理原理和规律,系统地掌握知识,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地理能力。2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的过程和规律。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做到多而不杂,活而不乱。本单元主要应掌握的地图及技能有:用大气垂直分层图,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和气温变化规律以及对流层、平流层的重要特征;用等温线、等压线分布图说明气温、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及成因;用三圈环流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变化;能够用图像或文字气象资料

10、分析判别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锋面说明各种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根据世界或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洋流图等说明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等等。3复习中要注意和初中地理中国气候和世界气候相结合,用比较法来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掌握其本质特征。如:对流层与平流层、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天气与气候、各种不同类型气候等方面的比较等等。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本地的天气、气候进行分析,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记忆。讨论不同天气、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培养地理能力,增长才干,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加深理解、拾遗补缺

11、、解难释疑,取得好的学习效果。4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源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原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重要的能力训练。例如,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深秋的霜冻往往发生在晴朗的夜间、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是明亮的(晨昏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地球上昼夜温差不太大,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而台风中心区却晴朗而平静,我国长江流域常形成伏旱天气,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拉萨日光城、昆明四季如春分析时要针对实际情境,根据大气的各种

12、热力作用过程和大气运动规律来解释。5注意各种形式的气候类型图,注意抓住气候类型判断的基本方法。第一次模拟考试3.294.47课时物体运动专题9洋流的分布模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季风洋流)专题10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专题11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专题1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貌专题13水循环与水资源专题13生物循环与生物、土壤专题1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含生物土壤自然带)本部分内容高考命题主要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命题形式往往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的各种图表、材料解析。1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的运动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几乎是年年考,特别是结合有关图形来考察。2由于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势,

13、海洋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岛屿争端、世界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变化,海洋污染的加重应多加关注。3以承压水、潜水等知识为载体考查三类径流、水体污染、水循环;4以等高线图为载体,考察地形、地貌对自然植被、生产生活的影响;5以水为主线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水价上涨等;6以区域地理问题为载体考查地质地形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等问题;7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今后可能与农业地域类型结合进行命题。8围绕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发展这一中心,以此为主题展开命题,综合考查考生的知识回放、对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地质构造与采矿、工程建设、开采地下水、水资源

14、的开发与利用,各类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洪涝与干旱、沙尘暴等)和生态灾害的形成与危害。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如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2灵活运用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分析各海区温度和盐度的高低及原因。3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记忆各大洋洋流和渔场的分布。4结合世界历史上著名航海事件,掌握沿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5运用比较法区分易混淆的概念。6熟练掌握主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析。7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成因。8熟练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4.54.84课时自然资源与灾害专题15自然资源(含水(力)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草场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专题16自

15、然灾害(含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及其防治专题17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山西能源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资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能源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把能源问题作为命题的立意,涉及能源的形成、调配、运输以及能源短缺的原因、解决措施等方方面面,今后该专题命题的热点包括以下方面:气候资源。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历年高考中对其考查都作为重点内容。对某地气候要素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地方经济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水资源。以水资源为线索,综合考查我国的河湖水文,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等领域,以及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高考考

16、查的一个热点。土地资源。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问题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防治重点,与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生物资源。从某地生物资源(如森林、草原)的保护或生态破坏现象分析,其自然原因(气候变化)、人为原因(人类生产活动的不合理方面),是高考复习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迫使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成因有所认识,寻找解决对策,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体现较多,如05年北京文综卷中以东南亚海啸为背景,考查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的成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地理事物和地理事件。这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事件,只有作用于人类时,才赋予了资源和灾害的内涵;

17、因此,在理解自然资源自然灾害时,要把地理事物(事件)的自然属性和人类活动(发展)结合起来。近年来高考,水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分布,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在高考命题之中,自然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的考查已经成为一个考查热点。1结合某环境要素的分布图或有关资料、统计图表考查考生有关该要素基本知识的掌握及延伸到相关的人文状况。2从某地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破坏(出现生态环境的问题)现象等方面人手分析其自然原因(如气候的变化)、人为原因(如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后果、开发利用的措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如交通建设、工业区位选择等)。3由于

1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建设、国土整治分不开,这样常以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重点建设工程的施工等资料为背景考查某区域或国家自然环境特征、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特征,并分析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或者与世界典型区域的资源发展变化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可持续发展道路。4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分布等内容的掌握及综合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5以国际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掌握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知识等。了解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危害,综合分析一些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4.94.14生产活动与环境

19、专题18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专题19鲁尔区的兴衰对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启示专题20世界新兴工业区及主要国家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专题21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专题22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及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趋势(东西、南北)包括西部大开发和我国沿海地带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趋势和比较。1农业区位的选择转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多角度考查的方向发展。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善于迁移,分析评价同类区域的特点。3工业区位分析由单一主导因素向综合针对实际问题方向发展。4重视中外工业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农业、工业与地理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高考中常以区域地理知识为背景材料,所以区域地理

20、基础知识,尤其是读图、识图能力是必备的,甚至常成为解题的瓶颈。分析人类生产活动,侧重点不是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活动本身,而是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以初中地理区域案例背景材料的呈现,运用高中地理原理来进行地域分析,同时体现发展的观念,分析其形成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动态内容。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课本案例的分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关于农业生产活动部分,复习注意以下问题:(1)构建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模式;(2)注意区域地理与高中系统地理有机结合,加强个案分析,总结规律;(3)充分利用地图复习,尤其是世界主要农业基地、中国的农业基地要结合地

21、图掌握,要学会读图、填图、析图。(4)充分利用各种图表资料,注意各种变式图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5)关注当前热点问题,关注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关于工业生产活动,复习注意以下问题:(1)构建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模式,掌握并理解影响工业区位因素;(2)注意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结合,剖析个案,总结规律;(3)利用数据图表资料培养学生的计算归纳分析能力。4.154.20城市与地域联系专题23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专题2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专题25城市的合理规划与功能分区专题26由城市热岛效应看城市环境的保护专题27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专题28对外贸易与

22、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差异及解决措施。结合有关图表、数据材料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的变化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工业、农业、交通等)的影响通过相关案例(中国或世界局部地区)中的交通网布局,分析其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推出交通运输是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的结论,并由学生帮助设计新增线路。世界和中国主要交通线和点的判读。结合现代国际贸易、金融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及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通过交通运输线点或商业中心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一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及成因。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

23、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最强的区域。研究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为了寻求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找到聚居、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人类生活、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主干知识的掌握,如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及其产生的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等;关注近几年我国在城市化进程方面的重大举措与有关地理知识进行联系。关注区域 经济开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交通、通信和商贸:以图为中心对有关知识进行串联,由点到面,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整合;加强个案分析,深化理论,掌握分析方法,如上海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进而

24、对天津、广州、鹿特丹、纽约港等进行分析;运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对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注意重大航海事件,与有关地理知识相联系,如大洋一号首次横跨三大洋环球科考。4.214.222课时文化与旅游专题29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专题30旅游活动(含中外主要旅游资源)以区域地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条件评价。理解文化源地与文化区的形成,文化扩散及带来的影响。以旅游黄金周红色旅游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交通地理等相关知识。结合旅游产业的相关资料,考查旅游对经济的影响,发展旅游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及世界主

25、要国家的旅游资源及其分布。掌握文化、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既要理解文化、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环境,又要理解文化、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掌握主要旅游景观的分布地区及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重点注意旅游资源的评价以及旅游资源的保护。针对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解决的措施。4.234.253课时可持续发展专题31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和应用专题32全球性环境问题专题3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专题34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困绕人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的问题,协调好发展的问题,

26、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键。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图表、数据及生活中的事情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过程及人口问题的表现、差异及解决措施。根据有关图表、人口数据、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联系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从而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人类清洁生产、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典型地区资料为背景,以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危害表现及治理措施,如西北地区荒漠化、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三峡工程对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以重大时事为切入点,以热点焦点问题为背景,考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中国GDP统计出现的新变化与科学发展观、世界贸易与环保关系、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大江大河治理与农业发展等问题。1结合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