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2.26KB ,
资源ID:211466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1466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政史班历史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 人民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政史班历史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 人民版Word格式.docx

1、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夜市繁盛 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 也较完备; (6) 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11、古代经济政策有:(1)重农抑商政策(最基本的)(2)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会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使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3)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历代王朝)如: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王莽对一些经济活动实行管制,并办理官营贷款业务。(4)禁奢侈政策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

2、体政策。12、重农抑商政策:(1)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2)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13、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2)外商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 15、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即第一个发展高潮: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的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使中国

3、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甲午战败,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1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1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特点:(1)发展不均衡(集中于沿海地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近代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体)(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16、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1)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

4、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短暂春天结束的主要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17、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意义:结束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历史对缓和金融危机、稳定 经济形势起了一定的作用。1935年起,国民政府又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8、官僚资本在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发展中获利最大。它与民族资本最大区别是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19、抗日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

5、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繁重的捐税、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二十一条)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 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改造并举。三改

6、造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21、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过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与苏联相比是创举)。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22、良好的开端: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召开。23、中共八大:A、时间1956年 B、最大的贡献:正确判断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4、曲

7、折发展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针对这一问题党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八字方针中“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25、曲折发展的十年成就主要有:(1)两大钢铁基地:武汉、包头。(2)三大油田:大庆、胜利、大港石油自给。(3)四省(区)第一次通火车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简记一、二、三、四)26、 文革中经济形势有起色是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实质是对左倾错误的抵制)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文革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2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 (1

8、)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7、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江苏两个:南通和连云港。29、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

9、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30、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2、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33、中国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34、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35、促使习俗风尚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36、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 特征是删繁就简37、1873年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38、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

10、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这种具有真、奇、活等特点的新型娱乐消遣方式很快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电影开始在城市中流行。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3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40、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特点:农业文明,分散、隔绝、地域性和独立性,水平参差不齐)41、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1) 时间:14、15世纪。(2)根本原因:

1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2、开辟新航路:直接原因: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4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1)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3)达伽马直通印度(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4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1)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4)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5)新航路的开辟,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打击了教会的威信。45、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

12、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46、英荷战争 导火线: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47、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海外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和市场(2)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劳动力和资本(3)手工工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保障(前提条件)48、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1)开始部门:棉纺织业标志: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表明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和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确立。(2)工业革命成就主要表现在:纺织业:1771年,阿

13、克莱特成立第一座水力纺织厂;动力:瓦特制成万能蒸汽机,工厂制得到推广。交通运输:蒸汽逐渐成为交通运输业的动力机器;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用蒸汽机车牵引列车试验成功,标志着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49、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此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50、工业革命的扩张(1)推动因素:18

14、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798年,惠特尼使用通用部件制定滑膛枪,推动了通用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2)影响: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机械化生产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5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 亚当斯 密、大卫李嘉图。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5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初步形成的时间:19世纪中期(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

15、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5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美国和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54、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55、垄断组织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6、瓜分世界的狂潮:(1):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加强分割世界,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并引发了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其中,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欲望最为贪婪,扩张活动也最为疯狂。(2)、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早期的建立美洲体系,立足在

16、西半球的霸主地位到后来的新殖民主义构想的提出,即谋求建立“太平洋商业帝国”。 (1)称霸西半球:门罗主义 泛美同盟 发动美西战争(20世纪初确立西半球霸主)(2)谋求太平洋利益,要求实行“门户开放”政策57、世界一体化趋势:(一)含义:(1)局部性的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2)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世界;(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二)、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三)、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影响(1)积极方面:它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极大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

17、分工的最大受益者。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2)消极方面:拉大了东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差距并导致亚非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列强之间矛盾和冲突加剧,最终引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58、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经济危机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巨大,影响了世界局势。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经济危机的教训:注意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繁荣与危机相关,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协调关系克服危机,而不应转嫁危机。(其他言之成理也可)5

18、9、罗斯福新政 :(一)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二)时间:1933年开始。 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三)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四)主要措施: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的发展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五)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六)影响:(1)、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

19、产力的发展(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 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七)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0、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阶段20世纪5070年代初70年代80年代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滞胀走出衰退新经济时代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石油危机(直接)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竞争里根政府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关税和

20、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重要目标;扶持高新产业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政策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时任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新边疆)约翰逊(伟大社会)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克林顿(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61、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特点: 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冲破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62、二战后,英、法、德、

21、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1)英: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法: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3)德: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4)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63、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形势十分险恶。经济、政治危机严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情况。内容农业

22、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品禁止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评价是军事性的非常措施。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后来引发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6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

23、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原因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65、苏联的建立(1922年) 1924年苏联第一部宪法诞生(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66、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 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也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24、设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6年,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1928-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1933-1937年“二五”计划,提前完成;国家实现工业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农业集体化全盘集体化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为配合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三)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四)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25、 1、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计划就是法律”2、政治:高度集权; 大清洗运动3、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思想学术行政干预。(五)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2)保证了党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67、赫鲁晓夫改革:(一)改革措施:1、经济上:农业方面(改革的突破口)工业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2、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二)对改革的评价:(1)进步性

26、: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失败原因):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改革最终失败。68、勃列日涅夫改革(两个阶段)(一)前期改革:1、重点内容:改革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2、成就: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二)后期改革:走向停滞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

27、趋势。 (三)改革失败的原因:未能从根本上变革旧体制。69、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一)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困难重重,难以奏效。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领域。(二)政治改革:1、内容: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2、影响: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70、“八一九”事件(1)矛盾性质:苏共党内矛盾 (2) 结果:国家大权落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共被排挤出政权,苏

28、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同时,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迅速走向解体。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71、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1)时间:20世纪50到60年代(2)共同原因:第一,西欧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进行社会改革,促进了西欧经济的稳定持续高速发展,从而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第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决了西欧战后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第三,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72、二战后的联邦德国经济发展 1、原因:政治上,联邦德国政府大力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经济上,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积极利用外资;文化上,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马歇尔计划为联邦德国解决了一系列困难。2、表现:60年代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