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6)D(7)锲而不舍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 (4)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6)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
2、时的积累和识记。 (7)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故答案为:(1)钅、Q (2)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3)打破砂锅问到底(4)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5)洗澡水的漩涡;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6)D(7)锲而不舍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7)意思表述合理即可。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缺陷者捧出的花束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然间醒悟地向听众致谢。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声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那么多大量的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听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事,今天我们想起来
4、仍是佷感动的。在一个音乐的大厅里,美妙的音乐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旋律中,然而那个以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也听不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不被缺陷和困难所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的多少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达了怎样的高峰呀! 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米粒大小的象牙粒上刻上十八罗汉,在一粒芝麻大小的象牙上刻岳飞的満江红。这位工艺师却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只
5、眼睛,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他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研究的。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发挥的作用竟比常人的不知大多少倍。 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吧!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体会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的伟大。(1)“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这些缺陷者向人们“捧出来的花束”在文中指_。(2)“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在文中指_等人。(3)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就是赞美他们_的精神。(4)造句。为的不是为的是【答案】 (1)用自己的缺点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
6、艺术成就(2)音乐家贝多芬、细雕刻象牙工艺师(3)不屈服于命运、不自暴自弃、敢于挑战、乐观面对生活工作(4)丘索维金娜再战奥运,为的不是荣誉和名胜,她所做的一切,为的是用奖金挽救她罹患白血病的儿子的生命。(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
7、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1)用自己的缺点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艺术成就 (2)音乐家贝多芬、细雕刻象牙工艺师(3)不屈服于命运、不自暴自弃、敢于挑战、乐观面对生活工作 (4)丘索维金娜再战奥运,为的不是荣誉和名胜,她所做的一切,为的是用奖金挽救她罹患白血病的儿子的生命。(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晶莹的雨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
8、,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 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_还有桑叶,_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
9、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 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 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_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_不会这样难过。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
10、心像刀割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有点诧异。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你也很需要。”女孩子说。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用“_”画出与文中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3)在朗读“啊,桑叶,你躲在哪里?”一句时,应带的语气是疑问和( ) 惊奇焦急轻松(4)我们应该向蚕学习什么?(在文中
11、找) 【答案】 (1)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很焦急。(2)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3)B(4)为别人着想。(1)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1)去掉句子中的否定词”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么)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2)仔细阅读文章可知”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这句话与之相照应。 (3)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在朗读这句话时应带疑问和焦急的语气。 (4)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 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点评】(1)本题主要考
12、查句式变换。平时练习时要注意熟练掌握。 (2)本题主要考查的句子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进行筛选。 (3)本题主要考查朗读的能力。判断朗读的语气要结合句意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4阅读短文,开心做练习。生命的最后时刻 1975年年初的一天。 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在给周恩来总理做癌症手术。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微微翕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 长期从事肺癌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
13、他,又急忙转身返回。总理见他来到身边,叫道:“李冰。”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低下头去侧耳倾听。“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李冰的声音有些哽咽。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抽泣,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 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 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周总理正在受着癌症的折磨。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凹陷下去。
14、然而,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 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周总理要求医护人员给他喂饭。癌症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他紧紧捏住医护人员的手,忍着剧痛吞咽着,每咽下一口饭,都要作出极大的努力。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要多吃几口。来,给我数数。”“一!”总理费力地咽下一口,“二!”“三!” 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 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 呵!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人民,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1)联系上下文内容,写出下列语句的含义。“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2)用“
15、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3)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说明总理忍着剧痛,艰难地与疾病作斗争。说明医务人员心里难过。对总理无限热爱与崇敬。(2)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3)歌颂了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崇敬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
16、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最后一段。(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1)说明总理忍着剧痛,艰难地与疾病作斗争。 (3)歌颂了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崇敬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
17、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1)填空。“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
18、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答案】 (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2)飞向天空(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1)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2)飞向天空。(1)飞向天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2)、(3)此题考查在理
19、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
20、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2)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4)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那些感慨?【答案】 (1)世间万物都
21、有衰败的时候,都有再开放的时候,都是有轮回的。(2)我因浪费很多时间而感到羞愧。(3)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用巧妙的比喻告诉我们:流逝的时间就这么白白的过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暗示自己没有什么作为!(4)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比喻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
22、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1)世间万物都有衰败的时候,都有再开放的时候,都是有轮回的。 (2)我因浪费很多时间而感到羞愧。 (3)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4)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
23、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7课外阅读,回答问题。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o h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 w)。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
24、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
25、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1)给文中的多音字标出正确读音。游手好(ho ho)_闲 厌恶_()(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音节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再查_画。(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第一个是_句,第二个是_句。(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_,“那样的人”指_的人。(5)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答案】(1)ho;w(2)c;chon;宀;5(3)疑问;设问(4)看法或认识;游手好闲,借钱不还(5)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n)若惊。(6)“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