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18KB ,
资源ID:210930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93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访李政道博士》学习型教学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访李政道博士》学习型教学案Word格式.docx

1、闵捷,北京青年报特约记者。2.背景资料李政道,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科学奖、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伽利略•伽利莱奖章、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等。他是美

2、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院士。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其一些对称性不守恒的发现,是极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为此,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

3、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还十分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

4、竭尽全力。【基础知识积累】、字音、字形混沌dn加缪mi洗漱sh华裔y拍纸簿b对称ch混沌h模仿m称呼chng混水摸鱼h模样m2、词义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华裔:华人的后代。五彩斑斓:灿烂多彩。合作探究篇【课文内容透析】.脉络梳理一(1)简评李对中国的贡献科学发展现代化建设二(2)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三(323)访谈内容可分为分三个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简评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第2段为第二部分: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第323段为第三部分:访谈内容。此次访谈共提出了十个问题依访谈的顺序和问题可分为八层:第1层(34),用孙悟空的故事类比说明人类对科学的真理的了解还

5、相差很远。第2层(56),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第3层(78),回忆与毛主席的谈话。第4层(910),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第5层(1113),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第6层(1415),谈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因素。第7层(1617),谈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刻。第8层(1823),谈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诺贝尔奖问题。2.主旨感悟这篇访谈录向人们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性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谈话,使人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并解答了存在于

6、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普遍的几个疑问,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使人们对于科学、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3.写法点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访谈,不枝不蔓。李政道博士工作繁忙,要想采访到他不是易事。作者能有机会对李博士进行访谈,确实是件幸事。因为李博士时间宝贵,不可能占用更多的时间,因此须在短时间内采访到所要采访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访谈者不能转变抹角,而必须开门见山的提出问题。本文作者一见到李博士就问:“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李政道博士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作者首先问这么一个问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接下来,又针对李博士的“宇称不守恒”这样一个专

7、业问题来提问,请李博士谈一谈创新的问题,这是扣紧其专业问题来提问。像后面的针对毛主席接见而提的问题,仍然是“守恒”的问题。接着所问的几点仍然扣住李政道博士的贡献及其品格而问。所以说主题集中,结构上不枝不蔓。4.重难点解惑访谈的相关知识访问谈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比如,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太差,或严重违纪,老师便可能前来家访,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某城市发生严重火灾,政府有关部门就会派出调查组,寻找有关人员了解火灾的原因;律师受聘于处理某件官司,他也会去询问当事人,以便把握住案件的来龙去脉;记者去采访一个先进典型,也要找许多人谈话这就是访问调查。访问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在访问过程中,访问

8、者与被访问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社会互动关系。由于调查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知觉、有意识的个性化的人,要使他们与访问者积极配合,给访问者提供材料,就需要做大量的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掌握好访问的技巧。访问者应采取一些巧妙的接近对方的方法:自然地接近对方。即访问者入乡随俗,通过与被访问者的互动过程来接近对方。比如,与被访问者共进一次餐,共同去参加一次聚会,共同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帮助被访问者解决眼前的一个疑难问题等。在此过程中达到互相了解,双方产生一定的感情,从而建立起信任感,为访谈打下基础。通过寻找共同点来接近对方。访问者开始与调查对象接触时,涉及访问的内容先避而不谈,而把话题引到双方共同关心和感兴趣

9、的其他问题上去,以引起对方的共鸣,使对方产生碰到了知己的感觉,然后再切入主题。从正面直接接近对方。双方一见面,访问者即开门见山,作了自我介绍后,直接向被访问者说明来意,以委婉的言辞来取得对方的配合。此法简便、省时、效率高,在对方无顾虑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采用此法。与调查对象顺利接触,形成良好的谈话气氛后,就可以开始提问了。提问是访问调查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手段,访谈的技巧关键是提问的技巧,提问成功与否决定着访问能否顺利进行和调查的效果。提问的方式很多,有开门见山式、投石问路式、顺水推舟式、顺藤摸瓜式、借题发挥式、循循善诱式,等等。至于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10、一般来说,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应小心谨慎、委婉迂回地提出;简单、普遍的问题,则可不必顾虑,从正面直接提出。二是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对性格孤僻、思想上顾虑大或理解能力较差的人,应耐心诱导、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对性格开朗、无顾虑或教育程度高、理解能力强的人,则可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三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互不熟悉,尚未建立起信任感的情况下,应耐心、慎重地提问;如果双方已较熟悉,则可直截了当地提问。总之,作为一种谈话艺术,提问的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顺其自然,随机应变,才能收到良好的访

11、谈效果。为此,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了解被访问者的知识程度;第二,了解被访问者的兴趣和禁忌;第三,问话应当简短明了;第四,应尽量使问题具体化,避免抽象化;第五,应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在提问过程中,为了帮助被访问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取得预期的回答效果,访问者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引导和追询。引导和追询是对提问的延伸或补充,是一种对提问的控制方法。一般来说,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引导提问:一种情况是,当访问者需要将正在问的题目转向一个新的题目时,在转换过程中,被访问者可能会由于思路的转向而出现停顿,或因毫无心理准备而产生困惑,这时便需要访问者启发、诱导。另一

12、种情况是,当被访问者答非所问的时候、欲言又止的时候、语塞的时候、漫无边际扯得太远的时候,就应及时加以引导,使访问能够围绕相关问题继续进行下去。追询既不是引导,也不是提出新的问题,而是对已谈过问题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再次询问,使问题的回答更具体、更准确、更完整。一般来说,当发现被访问者的回答有虚假的时候、前后矛盾的时候、含混不清的时候、过于笼统的时候、残缺不全的时候,就需要追询。追询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追询、侧面追询、系统追询、补充追询、重复追询、“激将法”追询等。对问题的追询要作到适时与适度。适时是指要把握好追问的时机,以不妨碍访谈的顺利进行为原则;适度是指要掌握好追问的分寸,以不伤害被访问者

13、的感情为原则。问题内容探究李政道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的?提示:创新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李政道博士是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的?李政道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的?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身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李政道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和李博士是三问三答,李博

14、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有国籍不重要,获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人观点有不统一之处,这是很必然的。通过概括上述八个问题,或者从访谈内容中能够体味到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明确: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努力工作博而专具有分析能力勇于创新从不满足作者在采访李博士时,看到大会议室里的挂在墙上的一幅色彩斑斓的双面绣,为采访提

15、供了较好的环境气氛。说到这幅双色绣,还有一段佳话呢。XX年6月,李政道应邀到故乡苏州访问。一直致力于用艺术表达科学内容的李政道在苏州刺绣研究所眼睛一亮。他以科学家的眼光,看到了苏绣表达时空的优势。XX年,从苏州回到美国后,李政道到长岛用超级对撞机进行了一项模拟宇宙大爆炸开始的重要实验:在强大的电流下,使重核子在加速器中对撞并互相穿透,以激发真空状态。仪器拍下了对撞一瞬间的画面,对撞产生的介子和重离子,在真空中爆发出发射状线条,密密麻麻,绚丽多彩。拿着这张照片,李政道立刻想到了苏绣。当年10月,李政道来到上海约见时任苏州刺绣研究所副所长的张美芳。问她能否制成苏绣。李政道的这张实验照片,每条线条的

16、色彩、粗细、辐射方向、表现力度都不相同,同时又极富色彩,加上照片底色似黑非黑,呈现半透明的朦胧感。张美芳感到传统苏绣的用料无法再现。压力下,刺绣研究所开始寻找合适的丝线。最后与苏州科委合作,制作了一种“三叶异形丝”。这种丝线的截面是三角形,能够自然地反射折光。XX年5月作品完成后,立即运到北京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5月25日,李政道赶到北京,迫不及待地赶到展品陈列地。他一眼看到作品,激动得拉住张美芳,连夸“神品”。在灯光下,绣品浑身闪烁着自然而奇妙的光泽,动感十足,真实地表达出重核子撞击一刹那空间与时间的延续。李政道与著名画家吴冠中为作品取名为问君家何处,来自混沌初。李政道还不住赞叹说

17、,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是能够很好沟通的。在论坛上,李政道表示:中国文艺都是基于线条的,苏绣一根线,可以用来表达有高度的空间。同时,文化必须不断出新。苏绣如果创新,“能生万象”。宇称不守恒用科学家的话说,宇称是内禀宇称的简称。它是表征粒子或粒子组成的系统在空间反射下变换性质的物理量。在空间反射变换下,粒子的场量只改变一个相因子,这相因子就称为该粒子的宇称。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宇称就是粒子照镜子时,镜子里的影像。以前人们根据物理界公认的对称性认为,宇称一定是守恒的。这就像有正电子,就一定有负电子一样。杨振宁教授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并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这

18、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对称性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而对称性的破坏才使得它们显示出各自的特性。如同建筑和图案一样,只有对称而没有它的破坏,看上去虽然很规则,但同时显得单调和呆板。只有基本上对称而又不完全对称才构成美的建筑和图案。大自然正是这样的建筑师。当大自然构造像这样的大分子时,总是遵循复制的原则,将分子按照对称的螺旋结构联接在一起,而构成螺旋形结构的空间排列是全同的。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对精确对称性的细微的偏离就会在大分子单位的排列次序上产生新的可能性,从而使得那些更便于复制的样式更快地发展,形成了发育的过程。因此,对称性的破坏是事物不断发展进化,变得丰富多彩的原因。【名师引领探索】李政

19、道与华君武华老寄给我的众多画稿中,有一幅是反映他与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友谊,就是由李政道出题目、华君武作画的单行苦奔遇阻力,双结生翅成超导。说起这幅漫画,其中有一段故事:由李政道主编的科学与艺术画册,众多作品都是他与画家们分别交流、切磋后创作出来的。李政道请华老为“超导”作画前,先向华老介绍了超导的原理:当两个电子在低温状态下结合在一起组成“库珀对”时,就能实现超导,而单独的电子则被束缚和困扰。李政道先打了个草稿,给华老参考:下面是碳60晶体,上面画一些小孩,一个画面是一个小孩沿着晶体表现往上爬,但爬不上,李政道无法表现其痛苦的神态;另一画面是两个小孩双手相携,便能跳得很高。华老从艺术表现

20、的角度考虑,认为立体的结晶体不美观,建议改为片状的。李政道表示赞同。华老画出的碳60是连着一片,像云一样。华老又问,要使两个小孩跑得快一些,能不能让他们插上翅膀?李政道说,可以。最后,华老的作品中成双成对的小孩都插上了翅膀,而且都笑眯眯的,显得很轻松、很愉快,画面相当生动。后来,片状的碳60晶体研制成功,是中科院物理所的成果。李政道说,华君武的想象力比物理学家还超前一点。华老能够将高深的碳60超导体科学,用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画面描绘出来,无疑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一个范例。就是这幅富有创意的作品,被“高温超导体和c60家族”国际会议定为主题漫画。华老与李政道的友谊不仅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上,而且在

21、漫画创作上也有交流。XX年中秋节前夕,华老收到李政道送来的月饼和所画的一个月饼赏中秋复印件,并附上华老在1996年画的漫画半个月饼爬上来,那是讽刺全国盒装月饼合格率只达57。如今,李政道把原画的半个改成满月,月饼合格率也上升到97,这是当年的合格率,画题也改成一个月饼赏中秋,举手之间讽刺漫画变成歌颂漫画。华老认为,李政道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对诗词和绘画都有修养,不是一般随俗的摹仿,常有新意在其间,这和他平时谈吐中流露的智慧,给人以启迪的风格是一致的。【类文欣赏】李政道:做科学是我的呼吸957年两位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诺贝尔领奖台上,他们就是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当时李政道年仅31岁,他和杨振宁

22、成为全世界华人心目中的骄傲。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李政道教授仍在世界物理学前沿忘我探索,他说做科学就是我的呼吸。XX年10月7日李政道教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场大型报告会,题为物理的挑战,包括一百多位部级干部和20多位院士,有上万人聆听了李政道教授的精彩演讲,会后74岁的李政道教授接受了东方之子记者的独家专访。尊敬的领导们,尊敬的来宾们,尊敬的同学们,我一生从事物理的研究,我觉得生命的活力就是来自物理的挑战。记者:这一次演讲真的很精彩,而且我发现你讲的时候特别有激情,你不断在走动,在这个时候您是不是自己也特别兴奋?这就等于我的一生了。我听说为了这个演讲,您准备了很长时间,号的那天我看您专门到大会堂去

23、试了一下。号也去了,两天都去了。而且您还叫一个同志到最后一排去听您讲?对,这必须要试一试。因为你在上面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您是不是做什么事都这么认真?我想每件事情做嘛总是要做一遍,再一遍,再一遍,总是这样的。我知道您现在手头的工作有很多,而且您完全可以让您的助手或者让别人来帮助您做,为什么自己要亲自去做?我想每一个事情你不亲自做一遍的话,你就没有充分地的把握从事这个科学研究。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道理?科学研究必须这样,就是做一遍,再一遍,再一遍。我想做科学跟人的呼吸一样。你说你呼吸你累不累?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呼吸,你自己不呼吸怎么生活呢?做科学工作也一样。你把它看作是你的呼吸?对。实际上就

24、呼吸来讲是没有负担的,不是很累。对,我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娱乐的,根本没有。做科学工作就是我的呼吸,也是我的一生的享受。926年李政道教授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年少时酷爱读书,被誉为神童。1957年,因为发现宇称不守恒,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教授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李政道教授认为他的成功源于名师的培养。您在演讲的时候谈到了您的三位老师。是的,一位是束星北先生,一位是吴大猷先生,还有一位是费米。作为一个学生,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选择,也会有很多的转折。遇到这三位先生是不是您在一生中的三个重大的转折?三个人每一位都是对我有重大的影响。我遇见费米教授的时候是年,那个时候我还不到岁。他那个时

25、候早就是全世界最主要的一个物理学家。我那时刚到美国,英文也不会讲的,可是他还是每星期跟我花整个半天聊天。不光是聊天,他最主要把他自己做事的精神传递。什么精神?要独立思考,设法克服困难然后解决问题的兴趣,每个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是不是同时还有一个不能轻信的这样一种精神。就是全部没有,每个都要自己经历一遍这个精神。我很幸运就在岁、岁、岁,在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接受的那个时候,就等于看一个人怎么生活的,怎么解决问题的。所以一生我就用这个办法,我自己带学生也一样,都是一对一的。也是每星期花半天,他把他自己的生活方法传给我。我的生活方法,这一点是必须要有的。这样才可以不断的追求新的问题的解答,也不会盲从,每

26、个都要自己经过一下。您今天在演讲当中讲到了internet也好,包括现在的互联网也好,掌握了信息并不一定就理解了信息。对,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是理解,理解是人的脑子去理解。不通过自己的脑子,实际上是不属于你的,知识不是你自己的,要自己捋过一下,再变成自己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要独立思考把这些知识都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要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它需要一个情况,你得看,你有很多,这有食品什么,可它并不变成你的肌肉。尽管已是78岁高龄,但是李政道教授从未停止过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脚步。至今他仍在美国主持物理学最前沿的研究。1972年以来李政道教授还把大量的精力倾注到国内。正是他的倡导和努力,中国有了

27、少年班、博士后、中美联合招考研究生。1998年,他还倾其所有积蓄30万美元设立基金,用于中国优秀大学生进修科研。您是从事基础理论物理,就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说需要耐得住寂寞,很可能很长时间看不到一个结果。你的对象是整个大自然界,它总有结果的,因为是有一个规律在里边的,所以是可以找得到的,所以我自己运气很好。当然有时候找不到很苦闷,不过这个找不到,可能找到另外一个,今天找不到,明天可能找到另外一个。因为自然界它有很多我们不能了解的。您有没有苦闷的时候,就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结果。苦闷当然是有的,不过我想,你说你这个人是不是有时候你身体不好?那你有时候有些疼,每个人总有病疼,你说一有

28、病疼就不生活?你在演讲当中提到在20世纪的时候,科学的文明是微观的文明,同时你也对21世纪文明作了一个预见。就是21世纪将是微观和宏观的相结合。那么从总的宏观、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您认为我们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大挑战就是怎么把宏观能够有控制,用微观联起来,就是挑战的问题在于怎么解?很难解。迎接挑战其实也是一种竞赛,你觉得中国在这个竞赛当中会跑在前面吗?我想中国我们是有全世界1/4的人口,我们的文化悠久,我们是必须要保住一席之地。上个月底,中科院研究生院为3000多名研究生实行的“李政道系列讲座”开课,因为工作忙,李政道教授送来了录像讲话,他在录像中说全世界中国人同根同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人。李政道教授一直相信:21世纪世界物理学的领袖人物必将出现在中国,他对中国的青年充满信心,因为他自己的科学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导读本文也是一篇访谈。这次访谈的主题在题目在已经提到,也是采访者提到了第一个问题,但不仅这些,还有老师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中国的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在写法上与课文的写法有所不同,最突出的是在采访前有一段话,表明下面所要访谈的内容,如在谈名师的影响前,有这样一段话:“1926年李政道教授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接下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