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 检查自学情况。(1) 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 理解词语。4、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5、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每段段意,让学生根据段意来分段。一、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二、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经过。三、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伤害人的避雷针。四、学习课文1、 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2、 为什么说它可怕?古时候的人把雷暴看成什么?这说明了什么?3、齐读第一节。4、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你了解
2、富兰克林吗? 可以让学生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5、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6、板书: 勇于探索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实验 大胆推测 认真实验7、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8、讨论交流(1)(读好词)早就 (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不足为
3、奇: 不值得奇怪 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接受?(3)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 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过渡:可是面对别人的嘲笑,富兰克林不但没有气馁,而且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5)他是怎么实验的呢?学生快速读课文 A、划出动作的词,你觉得实验经过怎样? B、出示动作的词。请大家先读课文,然后根据黑板上的动词,试着把故事的经过说出来。(同桌试讲)(6)指名说说实验的经过。9、出示:雨越下越大,富兰克林放的风筝离他渐渐远了,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
4、颠簸着、摇晃着。看着在风雨中飘忽不定的风筝,如果你是富兰克林会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10、实验成功了,富兰克林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11、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12、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 震惊世界13、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 夸奖富兰克林(四)、拓展作业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四、说教学方法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
5、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二、教学目标: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
6、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3、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三、教学重难点: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四、教法、学法、教学理念: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以三组词语入手,并有意识地给它们归了类,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
7、他们选择其中的某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下文学习重点段落作铺垫。(二)围绕“厄运”体会艰辛这部分内容我以问题导入:谈迁遭遇到的厄运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他来说是厄运?引入第一小节的学习,这一小节中有一个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让学生自读感悟,这几个数字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一个数字,也可以几个数字结合起来说。20多年,一万多个日夜,记载了谈迁辛劳的付出;6次修改是为了明史的翔实可信;50多岁说明年老志坚;500多万字从数量上说明谈迁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过朗读加深对
8、谈迁的认识,认识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一小节中“为了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导学生去比较“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从而让学生感悟谈迁对历史的责任感,在通读朗读去感受人物。(三)所受打击之大家境贫寒并没有动摇过谈迁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时候,他的内心不知道有多喜悦,简直是难于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悦之中时,他遭受到了这样的厄运,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接着追问:这样的厄运对于谈迁造成了多大的打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到底在想什么?这里安排了说话练习,让学生根据以上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地说一说,进而体现语言的层次感,我在板书上作了相应的提示:来之不
9、易、书稿被盗、致命打击。接着,追问,谈迁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会抓住“很快”、“回到”、“从头撰写”等词语体会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四)再写国榷的艰辛“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又是怎么战胜厄运,再次编写国榷的?”由这样一个问题过渡到第3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要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理解,比如“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终日奔波”等词语,然学生体会谈迁的艰辛。我抓住其中的一句“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让学生自读体会,学生会联系词语“年老体弱”和“奋笔疾书”来感受谈迁的精神。紧接着我设
10、置了一组想象联系来加深学生对“信念”的理解:(1)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2)那是一个漫天飞雪的清晨,在想象练习的基础上再看一组动画,让学生对谈迁所付出的艰辛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追问: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他要与什么抗争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读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丰满了人的形象。此时再让同学理解“名垂青史”这个词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名垂青史的。(五)学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最后在朗读(最后一节)声中,在对人生的感悟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诺贝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
11、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二、教学目标:1、 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2、 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3、 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4、 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5、 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三、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
12、朗读课文。四、教法和学法 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2) 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五、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初知人物形象课始,通过教师设疑提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最离不开什么?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再通过课件图片认识诺贝尔,师板书,生齐声呼唤这位老人的名字,使情景交融,课伊始,情已生。二、抓主线研制炸药的过程,品文悟情。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潜
13、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爆炸油”到“黄色炸药”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2)“毫不气馁”是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语,也是诺贝尔精神的最好诠释,。教学时,在词语朗读的基础上聚焦到“毫不气馁”上,说,谁毫不气馁?干什么毫不气馁?用上“毫不气馁”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把诺贝尔和“毫不气馁”联系在了一起,奠定了初步的感情基础。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请学生边读边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批
14、批、注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鲜活的、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然后,抓住三个最感人的画面,通过读、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读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整个生命”3)小组合作学习在赏读完课文之后,我选择一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观点,如:诺贝尔发明炸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由此进入最后一段的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进
15、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何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4)拓展延伸通过创设话题,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象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教师也将搜集的人以大屏幕展现伟人的功绩。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也积累了知识。小练笔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目的在于熟悉课文,训练写的能力。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
16、、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 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三、教法与学法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
17、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 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 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 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 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
18、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 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2、指名读。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
19、?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四、课外延伸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五、总结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