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史诗巨片孔子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后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值得一看!”B.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C.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守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造成事故的原因不仅是机械设备的保护性能差,还有施工人员操作的不规范,但根本原因是生产安全上的管理缺陷在作怪造成的。B.武大官方微博开通了互动平台,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
2、监督。对于行为恶劣的失信游客,武汉大学将在预约系统中标记其身份。C.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他是记者和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和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D.“顺民”林冲面对高俅父子的陷害,他的遭遇堪称以“官逼民反”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的典型。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项是 ()(1)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2)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3)苏贝站定不动,双手插在口袋里,看到铜纽扣时不禁笑了。(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A.拟人 反问借喻 夸张B.比喻 设问排比 夸张C.拟人
3、反问借代 双关D.比喻 设问借代 双关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河边上有个小村庄。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把村子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A.B.C.D.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针对“抢饭”问题,学生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撰写了学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C.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D.他是我最
4、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10.在四月初的一天清晨,你想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C.日气渐炎人度夏,禾浆刚满麦知秋。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本大题7 小题,共3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请尽蠲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无水患。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
5、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破宸濠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已而复率众来攻,巨炮隳雉堞,辄垒补其缺,备御益坚。会援至,贼解去。或言于巡抚,县堡砦多从贼,巡抚将发兵,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官军有自汀州还者,妇女在军中悲号声相属,自倾橐计口赎之,询其姓氏里居,护之归。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
6、淮额,商民皆便。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问道赴南昌。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拥而出,乃得脱。既归里,江西总督董卫国移镇湖广,见之,叹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为若咨部还故职,且以军功叙。”必达逊谢之。既而语人曰:“故吏如弃妇,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于田间,宁都人岁时祀之。越数年,滇寇韩大任由吉安窜入宁都境,后令踵必达乡勇之制御之,卒保其城。注:蠲(jun):免除。 砦:通“寨”。 橐(tu):口袋。令:宁都县令。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
7、罹:遭遇B.请尽蠲逋赋以徕之 逋:拖欠C.巨炮隳雉堞 隳:毁坏D.及贼前锋薄城下 薄:削弱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宁都人哭而送之 余扃牖而居C.必达以义勇横击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D.吾为若咨部还故职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西宁都条件恶劣,清泰、怀德两乡寇患频仍,百姓生存艰难,许多人迁离家乡,宋必达到任后,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B.耿精忠反叛,响应者甚众,势力很大。当叛军攻至宁都时,地方上的营将不知所措,然而,宋必达却镇定自若,
8、沉着指挥,终于化解了危机。C.宋必达因擅自要求百姓改食淮盐,被朝廷罢职,然而,百姓仍然十分爱戴他,纷纷赠送礼物,要为他饯行,他一概不受,体现出两袖清风的高洁品质。D.宋必达的宁都保卫战影响深远,江西总督对他极为钦佩,甚至想要帮助他官复原职,但宋必达委婉拒绝了。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2)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5.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16.后两句
9、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12分)(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2)顾吾念之,。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
10、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
11、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
12、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
13、点。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18.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的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他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B.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的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C.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D.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
14、确的。19.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B.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C.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D.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B.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C.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
15、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D.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箱子岩沈从文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
16、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附近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皆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锐声呼喊。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了些,会把住家的小船跳沉。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这一天是十二月七日,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岩壁十分瘦削。我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四点钟左右,黄昏已腐蚀了山峦与树石
17、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与编制竹缆工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皆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
18、,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新桅灯,灯罩光光的,洒着摇着从外面走进屋子。许多人见了他都同声叫唤起来:“什长,你发财回来了!好个灯!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画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份特高一层。把灯搁
19、在木桌上,大洋洋地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满不高兴地说:“碰鬼,运气坏,什么都完了。“船上老八说你发了财,瞒我们。怕我们开借。“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原来这个青年汉子,是个打鱼人的独生子。三年前被省城里募兵委员看中了招去,训练了三个月,就开到江西边境去同共产党打仗。打了半年仗,一班兄弟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好好的活着,奉令调回后防招募新军补充时,他因此升了班长。第二次又训练三个月,再开到前线去打仗。于是碎了一只腿,战争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明白了。取得了本营证明,领得了些伤兵抚恤费后,于是回到家乡来,用什长名义受同乡
20、恭维,又用伤兵名义作点特别生意。我想弄明白那什长的年龄,从旁边一个成衣人口中,方知道这什长今年还只二十一岁。那成衣人还说:“这小子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蹶了一只腿,还会一月一个来回下常德府,吃喝玩乐发财走好运。回船时,我一个人坐在冷冷的船舱中,计算那什长年龄,二十一岁减十五,得到个数目是六。我记起十五年前那个夜里一切光景,那落日返照,那狭长而描绘朱红线条的船只,那锣鼓与呼喊尤其是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掷的小孩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今晚我所见到的跛脚什长。唉,历史。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点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
21、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1934年(节选自湘行散记,有删改)特别生意:指贩卖鸦片。成衣人:裁缝。2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暗示昔日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正处在风雨飘摇、濒临崩溃之中,为下文写故乡的人事作铺垫。B.结合文意可知,第三段画线句中,“按照一种分定”生活,也就是安于一种由客观环境造成的命运。C.作者在湘西以外的世界生活了十五年,他对湘西社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对跛脚什长,他是极厌恶的,深感绝望的,称他为“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D.沈从文曾说:“你们能欣赏我
22、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却忽略了。”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记叙了他两次游箱子岩的经历,作品背后正隐伏着悲痛。22.作者笔下端阳节赛龙舟表现出了当地人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6分)23.从全文来看,沈从文对乡民们的生存状态持什么样的复杂态度?(5分)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父辈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今天,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见证和参与其中那么,活在当下的你,会见证和参
23、与什么呢?请选个具体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1.C (A项,“喝采”中的“采”应写作“彩”;B项,“恶梦”中的“恶”应写作“噩”;C项,全部正确;D项,“报歉”中的“报”应写作“抱”。2.B (A项,“撒娇”的“撒”应读s。 B项,正确。C项,“奋楫”的“楫”应读j。D项,“戴的白硬领圈”的“戴”应改为“带”。3.D (首先通读句子,可以发现句子是人物对话,抓住“他说”两个字,“他说”前面和后面都是人物说的话,引用说话人原话应加引号,所以“要处”和“我了”应加上引号。一般情况下人物对话用冒号,但是提示语“
24、他说”在中间,所以用逗号。第一处引号内的标点第一处是逗号,因为句意还未完整,第二处是问号,“什么”表示疑问。第二处引号内的标点第一处是逗号,因为句意还未完整,第二处是句号,因为句意完整。4.C(宏伟:宏大雄伟。恢宏:宽阔;博广。句中是说“嗓音”宽阔,应该用“恢宏”。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也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句中是说她的嗓音到处钻,应该用“无孔不入”。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句中是说她的嗓音的力量让人无法理解,应该用“不可思议”。5.D (A项,拍手称快:多指正义
25、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用来形容“观众的感受”,错误。B项,前仰后合: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打球”,错误。C项,旷日持久:荒废时间,拖得很久。旷,荒废,耽误。不能用来形容“艰苦训练”,错误。D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正确。6.B (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原因是”和“由造成的”;B项,没有语病;C项,语序不当,“不仅”和“他”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故将“他”放在“不仅”前;D项,中途易辙,“顺民林冲”没表述完,就易辙为“他的遭遇”,可将“顺民林冲”移到“他”前并去掉“他”。7.C(
26、1)拟人,“船跟船打了招呼”“山跟山也对语起来”拟人的动作。(2)“他怎么会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在问句中,即“他不会来”。(3)借代,“铜纽扣”代指警察。(4)“晴”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既是指天气,又是指感情的“情”。8.C (语段介绍了“芦花村”名字的由来。结合题干,不难看出本题概括描写景物的顺序来判断,注意表示方位的词语,句是概括的写景物,说明观察景物的地点,句承接前句“河”写到村庄,承接前句写芦花覆盖村庄的远景,具体地描写芦花的细节,总结村庄的得名。9.C (A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得体;B项,绵薄之力,是个谦辞常用在说
27、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句中是说别人,不得体;C项,表述得体。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说自己,不得体,这里应用“请教”。10.A (A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提示季节;“东风”指的是“春风”,“寒食”在四月初,符合题干要求;B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是秋末冬初,与题干“四月初”不符;C项,“日气渐炎人度夏,禾浆刚满麦知秋”说的是“小满”节气,不符合“四月”这一季节;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写雪景,与题干不符。11.D (D项,薄:靠近。12.B (B项,都表修饰的连词。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却。
28、C项,动词,带领/介词,因为。D项,介词,替/介词,对、向。13.C (C项,“宋必达因擅自要求百姓改食淮盐”错,原文为“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其罢职是因为购买广东盐场的盐没有达到指标,而不是因擅自要求百姓改食淮盐。14.(1)将领于是率领他的部下进攻,敌人稍稍退却,宋必达又派义勇拦腰攻击,敌人逃窜。(2)中途被强盗捉住,强盗威胁要他投降,他不屈服,被关押了十七天。解析:(1)少,稍稍;去,逃跑。(2)为所,被;胁降,威胁要他投降;系,被关押;旬有七日,十七天。参考译文:宋必达,表字其在,是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宁都知县。(宁都县)土地贫瘠老百姓穷困,清泰、怀德两个乡很长时间遭遇强盗横行,老百姓大多远走他乡,土地荒芜了。(宋必达向上级)请求免除两个乡所欠全部国家税收,用来招抚百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