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814.88KB ,
资源ID:2108632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86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314671word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314671word版Word下载.docx

1、蓄电池电子部件可以包括单体控制器。单体电池间的均衡可以由蓄电池电子部件控制,或者通过蓄电池控制单元控制。3 .2 蓄电池控制单元 battery control unit; BCU 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蓄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并提供蓄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讯的电子装置。3 .3 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of battery pack/system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并由制造商宣称的蓄电池包或系统的放电容量值。3.4 蓄电池包 battery pack 通常包括蓄电池组、蓄电池管理模块(不包含BCU ),蓄电池箱以及相应附件,具有从外部获得电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

2、3.5 蓄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m 一个或一个以上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热管理设备以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能量存储装置。3 .6 高能最应用 high energy application 室温下蓄电池包或系统的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其在1c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低于10的装置特性或应用特性。3 .7 高功率应用 high power application 室温下蓄电池包或系统的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其在1C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的装置特性或应用特性。3.8 高能量蓄电池 high energy traction

3、battery 设计目的为高能量应用的动力蓄电池。3.9 高功率蓄电池 high power traction battery 设计目的为高功率的动力蓄电池。3.10高压 high voltage最大工作电压大于30 V a.c.(rms)且小于或等于1000 V a.c.(rms),或大于60 V d.c.且小于或等于 V d.c.的电压。3.11低压 low voltage最大工作电压不大于30 V a.c.(rms),或不大于60 V d.c.的电压。4 符号和缩略语下列读好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n C:电流倍率,等于1h放电容量的n倍Imax(SOC,T,t):某SOC,试验环境温度T

4、,脉冲持续时间t下的最大允许放电电流。Imax(T,):某试验环境温度下最大允许持续放电电流。:效率。RT:室温(room temerature)。SOC: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5 通用测试条件5.1 一般条件5.1.1 除非在某些具体测试项目中另有说明,测试工作在温度为室温252,湿度为15%90%环境下进行。5.1.2 测试样品交付时需要包括必要的操作文件,以及和测试设备相连所需的借口部件,如连接器、插头,包括冷却接口,蓄电池包和蓄电池系统的典型结构参见附录A。制造商需要提供蓄电池包或系统的工作限制,以保证整个测试过程的安全。5.1.3 当测试的目标环境温度改变时,在

5、进行测试前测试样品需要完成环境适应过程:在低温下静置不少于24h;在高温下静置不小于16h;或单体电池温度与目标环境温度差值不超过2。测试样品如果包含蓄电池控制单元,则环境适应过程需要将其关闭。5.1.4 如果电池包或系统由于某些原因(如尺寸或重量)不适合进行某些测试,那么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用电池包或电池系统的子系统代替作为测试样品,进行全部或部分试验,但是作为测试样品的子系统应该包含和整车要求相关的所有部分。5.1.5 调整SOC至试验目标值n%的方法是:按制造商提供的供电方式将蓄电池包或系统充满电,静置1h,以1C恒流放电(100-n)/100h。每次SOC调整后,新的测试开始前测试样

6、品需要静置1h。5.1.6 测试过程中,为了蓄电池包或系统的内部反应及温度的平衡,某些测试步骤之间需要静置一定的时间。静置过程中蓄电池包或系统的低压电控单元正常工作,如蓄电池电子部件和BCU等;冷却系统根据制造商的规定或BCU的指令工作。5.1.7 测试过程中的放电倍率大小按照本部分的规定执行,充电机制和放电截止条件由制造商提供。但足这些条件应前后统一,如循环性能测试过程的充电机制和放电机制应该和其他试验的规定相同。5.1.8 蓄电池包或系统的额定容量对于测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蓄电池实际可用容量(7.1.2.2)与蓄电池额定容量之差的绝对值超过额定容量的5%,则在测试报告中要明确说明,并用

7、实际可用容量代替额定容量用于充放电电流及SOC计算的依据。5.1.9 蓄电池包和蓄电池系统需要进行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章条号、测试条件等信息见附录B。5.1.10 蓄电池放电电流符号为正,充电电流符号为负。5.2 准确度要求5.2.1 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的要求如下:电压测量装置:不低于0.5级;电流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0.5;时间测量装置:0.1%;尺寸测量装置:质量测量装置:0.1%。5.2.2 测试过程中,控制值(实际值)和目标值质检的误差要求如下:电压:电流:温度:2。5.3 数据记录和记录间隔除非在某些具体测试项目中另有说明,否则在顶计的充电或放电时间的至少每1%间隔处记录测试数

8、据,如时间、温度、电流和电压等。5.4 实验准备5.4.1 蓄电池包的准备蓄电池包的高压、低压及冷却装置要和测试平台设备相连,开启蓄电池包的被动保护功能。根据蓄电池包制造商的要求和试验测试规程,测试平台检测和控制电池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并保证主动保护开启,必要时可以通过断开蓄电池包的主接触器来实现。冷却装置根据制造商的要求工作。蓄电池包测试过程中,蓄电池包和测试平台之间没有信息交换,蓄电池包的参数限值由测试平台直接控制。测试平台检测蓄电池包的电流、电压、容量或能量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作为检测结果和计算依据。5.4.2 蓄电池系统的准备蓄电池系统的高压、低压、冷却装置及BCU要和测试平台设备

9、相连,开启蓄电池系统的主动和被动保护。测试平台保证测试参数和条件与测试规程的要求一致,并保证电池系统工作在合理的限值之内,这些限值由BCU通过总线传输至测试平台。BCU控制冷却装置的工作。必要时BCU的程序可以由蓄电池系统制造商根据测试规程进行更改。主动保护同时也需要由平台测试设备保证,必要时可以通过断开蓄电池系统的主接触器实现。蓄电池系统测试过程中,蓄电池系统通过总线和测试平台通讯,将蓄电池状态参数和工作限值实时传输给测试平台,再由测试平台根据电池状态和工作限值控制测试过程。测试平台检测蓄电池系统的电流、电压、容量或能量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作为检测结果和计算依据。蓄电池系统上传的参数不作为检

10、侧结果或测试依据。5.4.3 测试样品的质量和体积用量具测量测试样品的外形尺寸,计算出测试样品的体积,单位L。用衡器测量测试样品的质量,单位kg。如测试样品包含有强制冷却系统,则测量或计算其质量和体积时,应将冷却系统包括在内,如冷却管路等。如果冷却系统使用液冷方式,则冷却液的质量也应计算在内。若测试样品的冷却系统和整车或其他系统冷却集成在一起,则仅考虑和测试样品相关部分的质量和体积。难以测量时,可采用制造商提供的数据和数据测一试依据。6 通用测试循环6.1 预处理循环6.1.1 正式测试开始前,蓄电池包或系统需要先进行预处理循环。预处理循环在室温下进行,其步骤如下:a)以1C或按照制造商推荐的

11、充电机制充电至制造商规定的充电截止条件;b)静置30 min;c)使用1C或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放电机制放电至制造商规定的放电截止条件;d)静置30 min;e)重复步骤a)b)5次。6.1.2 如果蓄电池包或系统连续两次的放电容量变化不高于额定容量的3%,则认为蓄电池包或蓄电池系统完成了预处理,预处理循环可以中止。6.2 标准循环6.2.1 测试过程中按照本部分指定的测试步骤进行。标准循环在室温下进行,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一个标准放电过程和标准充电过程,其步骤如下:a)标准放电:使用1C或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放电机制充电至制造商规定的放电截止条件,静置30 min;b)标准充电:使用1C或按照制造商推荐

12、的充电机制充电至制造商规定的充电截止条件,静置30 min;6.2.2 如果标准循环和一个新的测试之问时间问隔长于24h,则需要重新进行一次标准充电。6.2.3 本部分提到的“标准循环”的环境温度是室温(RT),而单独提到的“标准放电”和“标准充电”的环境温度按具体条款的规定执行。7 基本性能7.1 容量和能量7.1.1 通用条件7.1.1.1 蓄电池包或系统宜测试室温、高温和低温下的容量和能量。7.1.1.2 每次充电前测试样品将静置30 min,或者达到室温。7.1.1.3 测试过程使用恒流放电,放电过程在达到制造商制定的截止条件时停止。7.1.1.4 放电电流对放电时间的积分为蓄电池包或

13、系统的容量,放电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对放电时间的积分为蓄电池包或系统的能量。7.1.1.5 根据7.1.1.4计算1C、Imax(T)倍率下的放电容量和能量。7.1.2 室温下的容量和能量测试7.1.2.1 在室温下按照表1的测试步骤进行序号蓄电池包或系统状态试验方法章条号环境温度1环境适应5.1.3RT2标准循环6.231C放电7.1.1.34标准充电6.2.1 b)5Imax(T)放电7.1.2.2 步骤3的放电容量为测试对象的实际可用容量。7.1.2.3 记录步骤3和步骤5结束时测试样品的最小监控单元的电压。7.1.3 高温下的能量和容量测试蓄电池包和系统需要测试40环境温度下1C和Imax

14、(T)的能量和容量。按照表2的测试步骤进行试验。1 406789107.1.4 低温下的能量和容量测试蓄电池包和系统需要测试0和-20下的1/3 C。1C和Imax(T)能量和容量。按照表3的测试步骤进行试验。01/3 C放电111213141516171819-20201/3放电212223242526272829307.2 功率和内阻7.2.1 通用条件7.2.1.1 蓄电池包或系统需要测试室温、高温和低温及不同SOC下的功率和内阻,某一具体环境温度和SOC下的功率和内阻测试工况见7.2.2,整个测试过程按照7.2.4进行。7.2.1.2 按照表5给定的时间测量蓄电池包或系统的端电压,按7

15、.2.3计算充放电功率和内阻。7.2.2 功率和内阻测试工况7.2.2.1 功率和内阻测试工况按照表4和图1进行,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如表5和图2所示。时间增加量 s累计时间 s电流 AImax(SOC,T,t)1021200.75Imax(SOC,T,t)40160180-0.75Imax(SOC,T,t)220时间 s电压 V电流A对应电流值 AU0I00.1U1I1U2I2U3I3U4I4U5I518.1U6I6U7I7U8I860U9I990U10I10U11I11U12I12160.1U13I13162U14I14170U15I15U16I16U17I177.2.2.2 放电过程

16、的放电电流保持为恒流,电流大小为蓄电池包或系统的最大允许脉冲放电电流Imax(SOC,T,t)。不同环境温度和SOC下Imax(SOC,T,t)可以不同,Imax(SOC,T,t)由制造商提供。如果放电过程蓄电池包或系统端电压或单体电压达到制造商制定的放电电压限值,停止放电,适当降低Imax(SOC,T,t)后重新进行试验。7.2.2.3 充电过程充电电流保持为恒流,电流大小为0.75Imax(SOC,T,t)。如果蓄电池包或系统的最大允许脉冲充电电流小于0.75Imax(SOC,T,t),则充电过程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允许脉冲充电电流进行。如果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包或系统端电压或单体电压达到制造

17、商指定的充电电压限值,停止充电,适当降低Imax(SOC,T,t)后重新进行试验。7.2.2.4 功率和内阻测试分别在4个不同温度下进行,分别为40、室温、0、-20。7.2.2.5 功率和内阻测试工况分别在3个不同SOC下进行,分别为90%(或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允许状态)、50%、20%(或制造商规定的最低允许状态)。7.2.3 功率和内阻计算7.2.3.1 放电内阻计算放电内阻计算按式(1)式(12)计算:0.1s 放电内阻2s 放电内阻5s 放电内阻10s 放电内阻18s 放电内阻18.1s 放电内阻20s 放电内阻30s 放电内阻60s 放电内阻90s 放电内阻120s 放电内阻全过程放

18、电内阻7.2.3.2 充电内阻计算按式(13)式(16)计算:0.1s 充电内阻2s 充电内阻10s 充电内阻全过程充电内阻7.2.3.3 放电功率计算放电功率计算按式(17)式(27)计算:0.1s 放电功率 P0.1,dch=U12s 放电功率 P2,dch=U25s 放电功率 P5,dch=U310s 放电功率 P10,dch=U418s 放电功率 P18,dch=U518.1s 放电功率 P18.1,dch=U620s 放电功率 P20,dch=U730s 放电功率 P30,dch=U860s 放电功率 P60,dch=U990s 放电功率 P90,dch=U10120s 放电功率 P

19、120,dch=U117.2.3.4 充电功率计算充电功率计算按式(28)式(31)计算:0.1s 充电功率 P0.1,cha=U132s 充电功率 P2,cha=U145s 充电功率 P5,cha=U1510s 充电功率 Uocv=U167.2.4 测试步骤室温、高温及低温下的功率和内阻测试分别按照表6、表7、表8进行,其中高温和低温下的测试在环境箱内进行。调整SOC至目标值5.1.5功率和内阻测试工况7.2.2表6 室温下蓄电池包或系统功率和内阻测试的测试步骤表7 高温下蓄电池包或系统功率和内阻测试的测试步骤表8 低温下蓄电池包或系统功率和内阻测试的测试步骤7.3 无负载容量损失7.3.1

20、 无负载容量损失是指蓄电池系统在车载状态下, 长期搁置时的容量损失,包括可恢复容量损失和不可恢复容量损失两部分。测试按照表9和表10进行。搁置168h(7天)7.3.6标准循环2次搁置720h(30天)表9 动力蓄电池系统室温下无负载容量损失测试步骤表10 动力蓄电池系统40下无负载容量损失测试步骤7.3.2 该测试仅适用于蓄电池系统。7.3.3搁置过程中蓄电池管理系统由辅助电源供电,工作状态由制造商规定。7.3.4 无负载容量损失测试中被测电池系统处于制造商规定的满电态。7.3.5 无负载容量损失在两个不同温度下测得,分别为室温和40。7.3.6 测试周期为168 h(7天),720 h(30天)。7.3.7 搁置结束后,测试无负载容量和能量损失。7.4 存储中容量损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