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8.57KB ,
资源ID:210477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477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十四节气与汤若望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十四节气与汤若望Word格式.docx

1、四、名词解释1金瓶挚签:藏传佛教选择活佛继承人的一种制度。对于打来、班禅和大活佛的击沉人藏传佛教采取转世制度,即活佛去世前指定某一方向,在其圆寂后按此方向寻找一个他去世的市场内降生的男孩为其来世真身,成为转世灵童,成为其继承人,乾隆时期为解决继承人唯一性的问题,建立“活佛转世金瓶挚签制度”,即在几个转世灵童中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唯一继承人。这项制度一直保留下来,成为定例。2颜肥柳瘦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颜真卿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又把楷书的横划写得细瘦,把点、竖、撇、捺写得肥壮,世称“颜体”;柳公权有意避开颜题竖划写得均匀硬瘦,把点写得如刀切一般,独创

2、“柳体”,世称“颜肥柳瘦”3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是对中国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通称。其由孔子开创,经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题思想。儒家思想具有鲜明的人世精神,以孔子“仁”、“礼”的治世思想为核心,维系并实践着一个极具亲疏远近、贵贱尊卑的社会秩序。儒学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学术形态,如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及清代朴学,虽各具特点,但整体精神仍是大致相通的。孔孟之道主要保存在儒学的一批经典中,如论语、孟子、荀子四书章句集注等。20XX年6月考试答案一填空题1河姆渡2蒙古人3文化遗产脉络5茶经6后母戊鼎7大写意8慧能9王重阳(王喆)10封禅11马踏飞燕12达赖13人

3、文初祖14王羲之15泰16三武一宗17隋18恭玉19孙思邈20申二、单选题21选D22选D23选c24选e25选c26选c27选c28选D29选c30选D31选AbcD32选Ac33选AbD34选b35选Ab36选cD37选AbcDe38选bcD-39选bD40选bcD四、名词解释题1内圣外王:答案参加:中国文化-59页第5个重要概念2海上“丝绸之路”:答案参见中国文化-34页重要概念之七3二十四节气答案参加中国文化-124页重要概念之三20XX年10月答案一、填空题1岳阳楼2成道3逊尼4勾践5龟6五服7甲午琵琶9孟子10张仲景11龙井茶+西湖醋鱼12安阳开封13四君子岁寒三友14通鉴纪事始本

4、末袁枢15白鹿洞岳麓二单选题16选c17选D18选b19选c20选D21选c22选c23选b24选c25选b三;选题26选Abc27选AcD28选AbD29选D30选bcD31选cF32选bD33选Ab34选be35选ADe四名词解释西学东渐:参加书籍中国文化-33页37颜肥柳瘦:参加书籍中国文化-92-93页38孔孟之道:参加书籍中国文化-5859页篇二:广东省韶关市20XX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综试题韶关市20XX届高三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120XX年12月13日,嫦娥三号成功降落月面前,悬停在月面上空拍照获取月面信息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ARsbgpscgIsDbDs(北斗导航系统)2读“中国

5、主要木雕分布示意图(图1)”,影响我国木雕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图1A木材产地b木雕工艺c消费市场D劳动力数量3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XX年1月建立。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2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b昆仑站气压最高c泰山站光照时间最长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4读“英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图3)”,影响英国降水量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包含图3四面环海盛行西风地形地势暖流流经AbcD5西藏年楚河河谷(图4)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年楚河河谷与我国东部平原相比,种植油菜突出的优势条件是图4A热量丰富b太阳辐射强c水源充足D地势高6读图5

6、,据图分析影响该地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5A地形地貌b板块运动c大气降水D地表植被7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三面环海,一面背山,民居依坡而建,房屋的墙、屋顶都是用石头和岩块构成(如图6)。该民居的建筑用材均用石头的主要功能是抵御图6合理规划提高城市绿地率产业转移至周边省市发展公共交通冬季集中供暖AbcD9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是A秋分b霜降c寒露D白露10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

7、7中表示江苏省198520XX年几种用地重心变化的轨迹。读图分析可知图7A农业生产用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北地区农业发展快b生态用地重心总体向苏南方向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南地区环境污染较轻c城镇生活用地重心总体向南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南地区工业化迅速推进D从重心变化的轨迹与几何重心的距离看只有城镇用地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增大11图8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可知图8A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铁路穿过居民区使得居民出行方便b城市空间形态呈组团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c、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居民区的是地D、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化

8、学工业园区的是地40(28分)厄瓜多尔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较薄弱,经济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可可时期、香蕉时期和石油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多年香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期国际花卉消费的需求迅速增长,厄瓜多尔成为南美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读图9,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图9(1)元旦这一天,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与港口城市瓜亚基尔相比,白昼较短的是;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的是。(4分)(2)科隆群岛虽地跨赤道,却是南极地区之外唯一有企鹅生存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受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3)厄瓜多尔地形可分为西部沿海丘陵和低地、中部和东部平原三个部分;中部地形区是

9、因为形成的。(4)香蕉喜湿热气候,怕低温、忌霜雪;玫瑰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厄瓜多尔种植香蕉和玫瑰的区域也不同,请指出西部和中部分别适合种植的作物并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10分)(5)瓜亚基尔附近海域发现油田,若在瓜亚基尔港建设炼油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经济条件。(6分)41(28分)打开绥芬河政府网站,有如下一段文字:“绥芬河,一个东北亚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地方!绥芬河,一个俄罗斯人最多,总想再来的地方!绥芬河,一个文化多元、风情万种的地方!?”绥芬河市被誉为“百年口岸”“国境商都”“木业之都”,绥芬河市利用全国最大进口木材集散地的优势,积极辟建木材加工园

10、区,主要产品销往日、美、韩、欧洲和北京、西安、福建等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材料一绥芬河地理位置图(图10)。尔滨、绥芬河和海参崴等三座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2)近年来,绥芬河市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据材料二可知其主要动力是的迅速发展;其城市形态呈条带状展开,主要受因素影响。(3)20XX年绥芬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4)绥芬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其成为“木业之都”区位优势。篇三: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气象规律一年中气候有冷有热,为什么?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地球赤道面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之间始终有一个2326

11、的夹角(即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的倾角),地球是“斜着身子”在围绕太阳运转,同时又在自转。因此,当地球处在环绕太阳运行轨道上不同的位相点,地球上某一地区接受到的太阳幅射热就不一样多(阳光相对地面的入射角变了),于是周而复始,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例如现在北半球进入了秋天,在向冬天撤退,南半球就进入了春天,在向夏天进军。这个常识,今天人人皆知,但获得这个认识,人类却花了几千年。日出日落,一个循环为一天,这个规定全世界都一致。因为这是地面上的人根据太阳的视运动而本能产生的概念,其实是地球在环绕太阳的运行中又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运动是相对的,参照系不同,描述的运动者就可以不同。古人“以我为核心”认为

12、大地不动“天圆地方”,那就是太阳、月亮、星星都在天穹上运动了。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扩展、深入,事物才能逐渐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而为了让事物的本质为大众理解接受,人类认知的每一步重大前进却往往要付出壮烈的牺牲,因此就有了412年前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教会以异端名义烧死的布鲁诺的悲剧,也有了123年前罗马宗教法庭不得不为布鲁诺平反并恢复名誉的讽刺。在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广场上为他树立的铜像,证明了真理是烧不死的。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任何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所处环境中一年里相应的光照与热量条件。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历法来,除了用于纪年纪事,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把握一年四季

13、冷热变化的规律,以便指导农耕业去努力争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大家才能有饭吃。那么,除了“日”以外,如何去客观描述更长的时段呢?这就涉及了“月”和“年”,不同的制定方法就形成不同的历法。我们用什么样的历法来指导农事活动,才能最科学、最准确的提供本地光热条件变化的信息以便适时的利用?这就必需要先来客观比较一下不同历法的特点。一、公历、农历、二十四节气1公历(阳历)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1582年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宣布、在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基础上再作适当修改制定的,又称格列历。它为西方各国通用,故又名“西历”。中国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帝制后建立中华民国起,国父孙中山就决定“与国际接轨”,自

14、民国元年开始采用阳历,即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公元纪年,故又名“国历”。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它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十二个月,全年365天。但地球绕行太阳一周(按一个回归年)实际时间是365天零5小时48分45.5秒,即365.2422日,剩下的5小时48分45.5秒怎么办?那就置闰年,每400年里增加97个闰年,这样误差最小。平常每四年一闰、在二月加一天,逄一百整年、二百整年、三百整年都不闰,逄四百整年再闰,正好。公历对反映一年中不同月份里接受太阳光热条件变化的信息规律性很强,它描述地球在不同月份里与太阳的相对位相准确性很高,四年的累加误差才

15、一天并以闰一日及时纠正,季节与月份的叠合性自然就很强。2农历(阴历)我们现在说的“农历”,几十年前称为“阴历”,以示与公元纪年的“阳历”区别。四十多年以前文革开始“破四旧”,觉得“阴历”这个称呼不好听,太不革命化了,只有阶级敌人才喜欢“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嘛!于是“破旧立新”,把“阴历”改称“农历”,以示与几千年的“封资修”划清了界限,同时又保留了中国特色。所以称呼虽变实质内容并未变,还是那个中国特色的老“阴历”,也可称它“中国历”。但要单独说这个原始“阴历”,对一年中本地光热条件变化的信息反映漂移量实在太大,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要出大问题。为什么?因为阴历是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又

16、称为“太阴历”(古人又称夜间升起的月亮为“太阴”,以与白天照耀大地的“太阳”相对应)。月球的光亮是在反射太阳的光辉,它围绕地球转圈,在不同位相上给地球上的人视觉形象不同。古人在地球上望月,满月称为“望”,全不见称为“朔”。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从“望”经“下弦月”、经“朔”、再经“上弦月”再到“望”,一个周期需要29日12时44分2.8秒,谓之“朔望月”。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古人就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用来纪年纪事。但这个阴历年月大30天,月小29天,一年下来只有354天,与阳历年每年差了11天,地球并未完成绕日运行的一周,那么反映到地球在不同月份里与太阳的相

17、对位相,每年也就落后了11天所对应的运行角度。读过小学的人都可以算出来,只要过上十几年,累加误差就会导致出现“6月霜降雪覆原、腊月酷热汗透衫”的冬夏倒置的历法问题,怎么去规律性地指导农业生产?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以此制定的阴历,最初几乎被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我大中国”不约而同统统用来纪年纪事。以后为了解决这个用阴历纪年,但却引起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农业节候配合不上的大问题,古代不同国家走上了不同的路。一种是“彻底革命推倒重来”,放弃阴历月亮盈亏作为计算月份的方法,而直接与太阳挂勾,以目视太阳运行轨迹的回归周期即365又四分之一天为一年,把一年分为

18、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年一闰。这就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大帝批准修订的儒略历所采取的办法,以后经格列高里批准修改成为现在通用的公历。它既是一条用以纪年纪事的时间轴,又是指导农事生产的年气象周期表。另一种就是找出阳历年的日数和阴历年的日数两者之间的最小公倍数,“修修补补”接着用,这就是我国古人搞出来的十九年中增设七个闰月的办法。因为阴历的235个月的总日数就等于19个阳历年228个月的总日数。实际上这应该算一种“阴阳杂烩历”,只是在原来阴历的基础上使用加设闰月的办法来尽量弥合与阳历实际年长的差距,做到“平均年日数”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于是就“阴阳合一”了“我们每过十九年总

19、可以准确一回嘛!”(看来爱搞“统计平均值”在中国有古老传统。如今更可以发扬光大,随便找个贪官与一大群乞丐来“平均”,个个都是“平均百万富翁”,都会“平均小康”。)尽管如此,只用这个“阴阳杂烩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误差还是不小。因为平年是354天,闰年却是384天。例如20XX年公历9月7日是白露,正是种秋洋芋的时候。但你若要去记住这天是“阴历七月十九”,拿来做标准,那么两年后的20XX年“阴历七月十九”就是公历8月18日,还没出三伏天,处暑都还差五天不到,你种什么秋洋芋?!又比如今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推到了公历9月30日,在秋分之后八天;去年却在公历9月12日,在白露之后四天,差了18天一个

20、多节气,可见这“阴阳杂烩历”对实际季节的描述漂移还是很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之后,我认为这个“阴阳杂烩历”除了可以纪年纪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月相的盈亏变化之外,其它的作用就是给我们留下了历史铸就的若干传统节日、纪念日,并且每年上蹿下跳,颇有一种“猴气”。说好听点,它是一个古老的文化遗迹;从指导农事季节规律方面来说,乃是一个“抱残守缺坚持特色忽左忽右”的典范,与两千多年来我们愚民脑袋里的“忠君顺奴”意识一样,很悠久,很垃圾。同样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之后,我感觉到“真正意义的农历”,即指导农事的规律性法则,还应该是二十四个节气。3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不是宫廷里故弄玄虚的占星家们计算出来的,它是我们的祖先

21、在农耕社会形成之后,为了寻找一年中季节变化的规律,在反复实践中观测出来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一带地区大致在北纬3040度之间,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冲积平原与河流谷地众多,土地肥沃利于耕作。为了更好地把握农耕起始规律,争取更好的收成来繁衍生息,我们的祖先经过观察测定,找到了划分季节的客观标准,这就是农时节气。两千七百多年以前,就利用“土圭测影”的方法,准确地确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点的日期。什么是“土圭”?就是在平坦的地上竖插的一根长长的竿子,“立竿观影”。每天正午时的太阳光照射在垂直竖立的竿子上,在地面的投影,会随着不同的季节而长短不同,夏季最短,冬季最长。它反映的

22、,就是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相时,阳光入射角的实际变化情况,对应的就是本地的光照与热量状况的变化规律。如今在河南嵩山脚下还保留着一座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周公测量台”,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用土圭测日影定季节的最好证明,这个才是我国两千多年农耕文化中真正的精髓。“两至”“两分”确立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表示四季开始的节气也相继确定。这样“四立”加上“二分二至”,就把一个太阳回归年等分为八个基本相等的时段,把四季的的时间范围定了下来。这样,指导农耕生产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随着耕地面积日益扩大,以及铁制工具的使用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农事活动日益走向更加精细与复杂。这使得在天

23、时的掌握上,必然会去追求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到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人们根据本区域历年来的气候、天气、物候,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规律和特征,先后补充确立了其余十六个节气,即雨水、惊蜇、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至此,二十四节气逐渐趋于完善。完整的二十四节气首次出现在书上,乃是西汉的淮南子中的记载。以后为进一步细化掌握更确切的农时,从东汉时期开始又将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大约十五天分为三候,五天一候,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就成为真正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气候演变规律表”了。地球一年环绕太阳一周360度,二十四节气将

24、其均分为24段,每段运行15度进入下一个节气,如实反映出地球在该点接受太阳光热的状况和下一步的发展演变趋势,理论上就没有误差,年重复概率是百分之百。以描述日地相对位相而言,比四年加闰一天的公历还更精确一点点。因此,它是两千多年来实际上指导华夏农业的圣典。倒是目前通用的公历,在反映四季变化及太阳光热不同状况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方面,与二十四节气相当贴近合拍,因为它们的基点相同:都是以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圈为一个周期。不信的可以去查历书,每年的夏至,都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误差最多一天;而阴历呢?20XX年夏至是五月十八、20XX年夏至是五月二十九、20XX年夏至是五月初十、20XX年夏至又是五月二

25、十、今年夏至更是五月初三!你说哪个误差大?单用这个阴历去指导农事,有什么规律?误不误事?所以我从一开始种菜起,对比之后,很快就摈弃了阴历,三十多年来一律用二十四节气或公历去计划农事。“农历”嘛,就让它去“上蹿下跳”不断改变过年(春节)的日子就行了(十九年才会有一个重合周期呀)。另外偶尔“仰望星空”,看到月亮圆了,知道大概是阴历的月半左右,哼上几句儿时所唱的“月亮走我也走,吴刚还在砍木头”之类,仅此而已。某些崇尚“中国农历”者一开口则言必称“我们引进和重视了二十四节气的作用”,似乎二者是一回事。殊不知以日地关系为基准的二十四节气划分,与以月相盈亏为基准的阴历,怎么能是一回事呢?自春秋战国以后,历

26、代王朝使用的“阴阳杂烩历”,只是一条纪年纪事的时间轴,让朝廷或民间有一个可以记下某事发生在某年月日的东西。至于指导农业生产,则如“附骨之蛆”依附于二十四节气提供的客观规律。而且每个固定的节气,不同年间标注出的日子都不同,相去甚远且无规律性,指导农事具体演进的是节气而不是固定的每年某月某日,与公历大相径庭。我们所有夸夸其谈吹嘘“农历”的文字,实际上都是“拉大旗作虎皮”。就连今天中国还在继续沿用的“农历”,还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即出生在科隆的日尔曼人亚当?沙尔)于满清顺治年间,在明朝前使用的阴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它必须逐年“修补”,挖空心思在十九年里设置出七个闰年来,逢闰年就多出一

27、个闰月,以便分阶段不断追上公历的准确性与断年点,例如今年农历四月之后就多了一个“闰四月”。这个“修补”工作说来也麻烦,哪一年该置闰,该闰在哪个月,计算都复杂得很。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某些中国专家都很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显示自己有水平。不过,它也解决了历朝历代不少“历法专家”的就业问题,且享受朝廷补贴,有个“官方级别”。那位第一个修补出“现代农历”的汤若望先生,就一次次被加封到了“正一品”。二、二十四节气包涵的各种丰富内容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360度,要在太空中奔波9亿4千万公里的路径。但我们地球上的人习惯了“以不变应万变”,以大地为不动的参照系,那么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在我们的眼中,就表

28、现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周年视运动。这个周年视运动在天穹上的轨迹,天文术语称之为黄道。度量黄道上具体位置的坐标,就称为黄经(经度)。按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360度即0度)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360度划分成24等分,每等分15度,就定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点之间,相隔日数为15天多一点,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静止不动的地面为参照,每一个节气必须按照太阳在星空视运动所到的位置而确定。严格地说,它其实是一个时刻(节点),而并非是某一天。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预报都是“今日时分立春”或“今日分大暑”等等,就是这个道理。但我们习惯认为一个节气点落在哪一天内,就称那一天是某某节气,比如说“四月五日是清明

29、,该去扫墓了”,这样就通俗一些。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包含6个节气。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用节气在指导农事安排,那么这一个个节气就肯定会在日历上有个确切的日子。但用什么样的日历去标注才方便好记呢?如果我们用那个“国粹”、即用汤若望神父整理出来、一代代传人不断修补出的“现代农历”(阴历)去标注就太不好记,因为它要“上蹿下跳”极不规律。然而在公历进入中国应用之前,它却是唯一的纪年历法,被称为“皇历”,非用不可。于是年复一年,每年由“钦天监”的专家们把提前推算好的下一年或下几年的“皇历”,由皇上批准发往各地官府监督印刷出来公布出售,识字的人看了就可以告诉大家,你问的某节气在今年或明年的某月某日。于是不识字的农民就必须依赖于读书人“传递春的信息”,旧时中国广大农村的“乡绅文化”中,这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例如你现在要问我“下面的几年,在农历什么时候立春?”我就只好翻开“万年历”照着念“立春嘛,20XX是正月十三,20XX是腊月二十四,20XX是正月初五,20XX是腊月十六,20XX是腊月二十六”这个你怎么记得住?赶快拿枝笔找张纸记下来吧。但若是换成公历(阳历)来标注,一句话就记住了:这几年立春都在2月4日。所以,自从中华民国建立、从1912年开始采用阳历之后,为方便记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