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有食 【答案】(1)属:同“嘱”,嘱托 (2)开:天气放晴 (3)集:停息,停歇(4)日:每天,天天【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句意是: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同“嘱”,嘱托。(2)“连月不开”的句意是: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放晴。(3)“沙鸥翔集”的句意是: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停歇。(4)“日有食”的句意是:每天有饭吃。日:每天。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2)择其亲而贫、疏而
2、贤者,咸施之。(1)这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2)(范文正公或者范仲淹)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穷、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帮助他们。【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重点词:(1)大观:雄伟景色。备:详尽;(2)择:选择。亲而贫:亲近却贫穷。疏:咸:全,都。4.请从甲乙两文简要概括范仲淹的人生态度。【答案】忧国忧民;乐观旷达(豁达);乐善好施(济世情怀;乐于助人)。【解析】考
3、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感情,并与“古仁人”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范仲淹豁达的心胸和忧国忧民情怀。从乙文“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可以看出范仲淹生平乐善好施,周济和帮助他人的品质。据此概括作答。【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
4、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
5、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
6、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范文正公,是蘇州人氏。一生乐于周济别人,挑选那亲近族人而家里贫困、关系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予救助。当他富贵显达的时候,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赡养救济同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二、(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7、,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
8、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注释)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
9、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栅:营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 鄙:卑鄙 B.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C.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D.再而衰 再:第二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肉食者鄙”的意思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不是“卑鄙”。故选A.6.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屠惧,投以骨C.去以六月息者也 D.以以中有足乐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义和用法。“光弼军于野水渡
10、以备之”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A.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B.句意为: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介词,把。C.句意为: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介词,凭借。D.句意为:因为心中有足够的乐趣。因为。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
11、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不是出自史记;B.有误,根据“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可知,雍希颢坚守不出,让李日越进退维谷,“挫其锐气”说法错误;D.有误,从乙文所叙写的内容看,双方并没有交兵作战,所以D项中的“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答案】齐国是个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12、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测(推测,估计)、惧(担心,害怕)、伏(埋伏)、焉(在那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答案】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的意思是:高廷晖的才能超过李日越,他听说李日越投降之后被重用,他一定会动心来投降。依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
13、: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
14、理得合情合理。“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
15、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史思明驻军河清,想要渡河(黄河)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驻军野水渡一带防备。到了晚上,回到河阳,留下一千士兵,派雍希颢坚守营垒,并在走之前对雍希颢说:“贼军将领高晖、李日越,有万人敌的才能,史思明今晚必然派他们来劫我(的营寨)。你留在这里,贼将到了别和他们作战,(但)他们如果投降,你就把他们一起带来(我这里)。”左右的将士们都不赞同李光弼的话,暗自认为他糊涂了。当天,史思明果然叫李日越来,下死命令道:“李光弼在野外驻军,你用五百重骑兵乘晚上把他抓
16、来,(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不用回来了!李日越到城寨前,派人前去问话:“太尉在里面么?”回答是:“他离开了。”日越说:“现在李光弼走了,抓个雍希颢,(这样)回去还是免不了一死。”于是他就请求投降。雍希颢把他带到李光弼哪里。李光弼热情接待他,把他当作心腹。高廷晖听说这事,也投降了。有人问李光弼:“您降服这两个将军怎这么容易呢?”李光弼回答:“史思明就想与我军平地野战,听说我在野外驻军,他认为能轻易得胜。李日越不抓住我,他就无法回去交差。高廷晖的才能超过李日越,他听说李日越投降之后被重用,他也一定会动心来投降的。三、(2021宁夏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17、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选自徐霞客游记初七日)注释:坪头潭:潭名。夹:狭窄。注:注入。鸣玉涧:山涧名。10.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词。水尤清冽: 日光下澈:佁然不动:自坪头潭行曲路中
18、三十余里:【答案】尤其,格外 穿透 呆呆的样子 从【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潭水格外清凉。尤,尤其。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句意: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句意:从坪头潭开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中行走三十多里路。自,从。11.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涧随山转,人随涧行。【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涧水顺着山流转,人则顺着涧水边走。【解析】本题考查句
19、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转:流转;行:走。12.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单个句子断句标准有: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
20、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如果是几个个句子组成的复句,则句子与句子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分句一,“走”是谓语),隔着竹林(分句二,“隔着”是谓语),可以听到水声(分句三,“听到”是谓语),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分句四,“像”是谓语),心里为之高兴(分句五,“高兴”是谓语)。故可断句为: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案】“西行”“下见”“近岸”“西南而望”“渡溪入山”“循深潭而
21、行”“涧随山转,人随涧行”说明两文都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描写了途中所见之景。【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甲文中,“西行”“下见”“近岸”“潭中”“西南而望”说明的作者的行进足迹和路线:先向西走,再往下行,然后靠近潭边,再看水中间,最后向西南远望。故甲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根据观察点的变化描写不同的景色;乙文中,“渡溪入山”“循深潭而行”“涧随山转,人随涧行”这些表明方位变化的词句说明,乙文也是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根据行踪来描写所见之景。所以两文都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描写了途中所见之景。【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
22、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乙】从坪头
23、潭开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中行走三十多里路,渡过溪水进入五台山。又前行四五里,山口渐渐狭窄,有一处房舍,叫“桃花坞”。顺着深潭边前行,潭中的水清澈、碧蓝,飞溅的山泉水从上注入潭中,叫作鸣玉涧。涧水顺着山流转,人则顺着涧水边走。四、(2021辽宁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
24、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亡虢(gu):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传鬻(y转卖。缪公:秦穆公。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答案
25、】D【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A.表处所,在/表比较,比;B.同“嘱”,嘱托,托付/连接;C.确实,的确/实情;D.都表疑问,译为怎么,哪里;故选D。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1)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2)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作答,重点词语有:服:顺服;畏:畏惧;暇:有空闲。得:被得到;名:名声。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谋 无 不 当 举 必 有 功 非 加 贤
26、也【答案】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解题时,可根据句意断句,该句可翻译为“(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谋无不当”和“举必有功”并列短语间应作停顿,“非也”表判断,“非”前应断开。故句子应断为: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17.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1)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2)慧眼识才,心胸宽广,忠君爱国,能言善谏。【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甲文中“亲贤臣,
27、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和乙文“信贤而任之,君之明”等语句可得出两文有着相同的用人主张,即善用贤人,并予以充分的信任。(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由文中“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等内容提示可知,公孙枝积极推进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说明他慧眼识才;愿意退位让贤,说明他心胸宽广;能为君主和国家考虑,说明他忠君爱国;能说服秦穆公改变主意,有理有据,说明他能言善谏。据此分析即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
28、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出逃却被晋国俘虏,(后来又)在秦国喂牛,用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后很高兴,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公孙枝)请求(秦穆公把)国事嘱托给百里奚(即对百里奚委以重任)。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 他却又要把国事嘱托给他,这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说:“相信贤人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给贤人并(甘愿)处于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