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02KB ,
资源ID:210315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315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1、 c. 不同岩性在外力作用中表现不同,形成景观的多样性。 d. 地质构造的差异影响外营力作用。三、内营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1. 内营力作用的概念 又称为内力作用,指以地球内部的原子能、热能、旋转能为能源,导致地壳结构、物质形质、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过程。内营力不仅作用地表,而且作用于地球内部,引起地壳物质、结构改变,形成内生矿床。 2.内营力作用的主要类型 a. 地壳运动又称为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或岩石圈由于物质分异、热对流、地球自转等原因,而产生的变位或变形的运动。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如板块漂移、岩层水平移动,导致岩石挤压、张裂、变形,形成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

2、。升降运动导致地表缓慢的抬升或下沉,具有交替性和周期性 b. 岩浆活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形成的粘稠、活跃的熔岩流体(岩浆),沿着地壳压力较小的薄弱部位向地壳上层运动上升的作用过程。 形式: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地壳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压力加大无法继续上升,或温度降低流动性减小,迫使原地停留,逐渐冷凝,形成侵入岩的作用过程。 喷出作用即火山作用,地壳内部的岩浆完全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急速冷凝形成喷出岩(火山岩)的作用过程。 岩石: 深成岩深度在3000米以下,如橄榄岩、花岗岩; 浅成岩一般在15003000米,如伟晶岩; 喷出岩如流纹岩、英安岩、玄武岩、黑曜岩、浮岩。 超基性岩SiO2含量低

3、于45,铁镁含量高,颜色深比重大。 基性岩 SiO2含量在4552 ,铝钙含量增加,颜色灰黑。 酸性岩 SiO2含量达6575 ,由石英、长石等组成,颜色浅。 c. 变质作用地壳已形成岩石,在温度、压力改变,或高温气体、液体加入,导致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过程。包括接触变质、动力变质、气成热液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等形式。 变质岩石: 大理岩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重结晶而成,如含蛇纹石矿物的蛇纹大理岩、纯洁雪白的细粒大理岩(汉白玉)等; 石英岩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区域变质的产物,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地坚硬,颜色白或微灰、微红; 蛇纹岩超基性岩浆岩变质而成,以蛇纹石矿物为主,色黄绿或

4、暗绿,形成蛇皮状花纹。 云英岩酸性侵入岩高温热液变质而成,含石英、白云母。颜色浅灰、浅绿、粉红。 板岩泥质、粉砂质岩石轻微变质而成,可剖剥成薄板。 千枚岩粘土质岩石经轻微变质而成,具有鳞片结构。 片麻岩酸性岩浆岩、粉砂岩、砂岩经深度变质而成,形成片麻状构造,长石和石英的粗粒结晶。 d. 地震活动地球表面快速的颤抖过程。由地壳运动导致地应力积累,岩层突然断裂、错动释放能量的地震为构造性地震。火山喷发引发的地震为火山地震。巨大的崩塌、滑坡、陨石撞击、水库蓄水、人工爆炸也可诱发地震。 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达500多万次,有感地震占1左右,破坏性地震(震级7级及以上)有1020次。 我国是记录地震的最早

5、国家,诗经中有“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记载。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震,震级8.2,死亡达14.3万人。 1960年5月21日,智利中南部地震,在1400千米的沿海地带连续发生数百次地震,最大震级达8.9级,为世界最大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地震,震级7.8,死亡24万多人,受伤16万多人。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大地震,震级8.1,震中距墨西哥城400多千米,仍造成1万多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 破坏性地震不仅造成人们的生命财产受损,而且引发地震断裂移位、错位升降、山崩地陷、滑坡泥石流,导致地表形态发生急速的改变。 3.内营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6、a.总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使地表的起伏形态多样化,地表高差加大。 b.内营力作用控制着地表的基本形态,是大尺度地貌,如大的山系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形成的主导因素。 c.小尺度地貌主要表现在火山熔岩地貌、地震地貌的形成上。 d.内营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性质变化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态的塑造也有较大影响。 e.地貌的演化总是内外营力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断层景观 1.断裂与断层 a. 断裂岩石受力后,发生连续性破坏,导致变形。 b. 断层岩石破裂,并沿破裂面具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破裂面称为断层面,倾斜断层面两侧的岩体分别称为断层的上盘和下盘。断层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断层可长达数百千米。 2.主

7、要类型 正断层:断层上盘相对向下运动,断层的下盘相对向上运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相对向上运动,断层的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逆掩断层:断层面相当平缓的逆断层,上盘掩盖于下盘之上。 平移断层:断层两侧的岩体发生近乎水平的的相向运动。 3.景观特色 a.断层崖景观:断层面的相向运动往往形成悬崖、峭壁,壁立万仞,气势雄伟。尤其是多级断层崖,更加恢宏壮观。 b.断层海岸景观:断层线与海岸走向一致海岸,表现出岸壁陡峭,海水迅速变深,深海与高崖相互映照,倍显鬼斧神工之奇。 c.断块山地景观:如庐山、骊山,多条断层作用,中部抬升,边坡陡急,一脉突起,与周边形成明显景观转折。 d.断陷盆地:同样多条断层作用,但中

8、部陷落,如滇池。二、褶曲景观 1.褶曲 又称为褶皱,指层状岩石受力作用后,发生层理性弯曲,但连续性没有破坏的的构造变形。单一褶曲规模变化极大,可从数米到数十千米。不同部位称为背斜、向斜、两翼、轴面。 直立褶曲 同斜褶曲:两翼倾角相等对称 轴面 倾斜褶曲 两翼 平卧褶曲 倒转褶曲: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 a.褶曲地层景观:褶曲构造因为断裂、崩塌形成岩面,使褶曲出露,岩层波状起伏,虽静犹动。 b.褶曲山地景观:褶曲构造在外力作用的配合下,可以形成多种形态的褶曲山地,如: 向斜山向斜部位坚硬致密,侵蚀后成为山岭(飞来峰)。 背斜山褶曲发育初期背斜部位为正地形山地(歌乐山)。 单斜山褶曲单斜的一翼,岩层倾

9、角缓,软硬相间,差异侵蚀,形成锯齿状两坡不对称山地(华蓥山)。 褶曲山系地壳抬升伴随褶曲形成的山系(喜马拉雅山)。三、岩石与节理景观 1.节理 岩石结构具有不均匀性,在冷却收缩或外营力(拉张力、剪切力)作用下,导致岩石沿脆弱面破裂,但无明显相对位移的裂隙构造。节理的形成与岩性相关,常成群出现,大小疏密不一。 原生节理:岩石形成时收缩形成的节理。 风化节理:岩石被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2.花岗岩景观 岩石属性:酸性深成侵入岩浆岩,SiO2含量65%,以石英、长石、云母矿物为主,颜色较浅多为灰白色、肉红色。 景观特征:(1)质地致密抗风化,形成孤峰耸立,深切峡谷; (2)垂直节理发育,风化崩塌形

10、成陡崖和石柱; (3)球状风化,石体棱角消失,形成奇特的造型。 主要分布:黄山 华山 衡山 千山 崂山 九华山 天台山 三清山 普陀山 三、岩石与节理景观 3.玄武岩景观 岩石属性:基性喷出岩浆岩,分布广泛,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细粒致密,多为黑色或灰黑色。 景观特征:1 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形成大规模岩流覆盖; 2 六方柱状节理发育,风化形成六角形龟裂石柱群; 3 抗风化能力强,形成断崖、方山、台地、山峰。 主要分布:五大连池火山 长白山地 大同火山群 峨眉山金顶 腾冲火山群 雷州半岛 海南岛 4.流纹岩景观 岩石属性:酸性喷出岩浆岩,具有流纹状构造和班晶构造,班晶为石英和长石,细粒致

11、密坚硬,灰红色、紫色或灰绿色。 景观特征:1 岩浆粘度大,流动性小,形成山峰耸立; 2 裂隙、节理发育,风化、崩塌形成峰、柱、崖等; 3 由于岩浆流失、崩塌等,形成熔岩洞穴。 主要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如雁荡山、天目山、会稽山。 5.安山岩景观 岩石属性:中性喷出岩浆岩,为流纹岩和玄武岩之间的过渡岩 石,新鲜时为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有班状构造, 班晶为斜长石。 景观特征:岩浆粘度、流动性居中,不易形成熔岩流、熔岩被, 多为规模巨大、坡度较陡的火山锥体; 主要分布:主要分布于台湾大屯火山群及附近海洋中的火烧岛、 龟山岛、彭佳屿、棉花屿红头屿等。 6.红色砂岩景观(丹霞景观) 岩石属性:中生代

12、时期拗陷洼地或断陷盆地中的沉积砂岩,暖热 或炎热气候形成的氧化环境造就出红色陆相岩系,岩 性强弱相间,岩层倾角不一,富有垂直节理。 景观特征:1 垂直节理的发育以及风化冲蚀,形成丹崖峭壁、 石墙、石柱、石峰林立; 2 水平岩层断裂抬升,形成顶平如城、四壁如削的 台地、方山;倾斜岩层断裂抬升形成一坡平缓、 一坡陡峻的单斜山; 3 钙质胶结,溶蚀冲刷形成砂岩洞穴。 主要分布:中生代我国地壳运动以块状断裂为特色,构造盆地 数以千计,红色砂岩景观分布十分普遍,如丹霞山、 武夷山、麦积山、青城山、乐山、火焰山、紫金山。 7.石英砂岩景观岩石属性:以石英质碎屑沉积为主的砂岩,磨圆度高,分选性 好,质地坚硬

13、,岩层平缓,垂直节理极为发育,颜 色较浅。景观特征: 1多组垂直节理发育,形成柱状峰林; 2水平岩层,层理清晰,重重叠叠,如砌如筑; 3岩石硬度极大,直立如壁,见棱见角。主要代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张家界) 8.变质岩景观 岩石属性:原生岩石由于所处地质环境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改 变,其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地质构造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一系列新岩石,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 麻岩、石英岩、大理岩和混合岩等岩石,质地坚硬 抗蚀能力强。 景观特征: 1 坚硬的岩石往往形成高大雄伟的山地,岩石景观 棱角分明,造型峥嵘; 2 断层和垂直节理形成陡峭的崖壁。 主要分布:泰山 庐山 嵩山 五台山 武当山一、山地

14、地貌景观 1.山地的概念 山地是众多山的通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切割深度大,地形破碎。 2.山地的分类 极高山(5000m) 花岗岩山地 高山(50003500m) 变质岩山地 a. 高度分类 中山(35001000m) b. 岩性分类 玄武岩山地 低山(1000500m) 石灰岩山地 丘陵(相对高差50m) 砂 岩 山 地 c. 文化分类: 五岳名山泰山 华山 嵩山 恒山 衡山 道教名山武当山 青城山 崂山 茅山 龙虎山 三清山 佛教名山五台山 峨嵋山 九华山 普陀山 风景名山黄山 庐山 武夷山 太白山 雁荡山 玉龙雪山 2.名山的景观价值 a.名山具有丰富的美

15、学鉴赏价值。 名山或高大雄伟,或崖陡路险,或石奇洞异,或幽静秀丽,均可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领略到深刻的景观美感。 b.名山具有重要的研究学习价值。 名山地质地貌复杂,地层岩石多样,对于地球演化、地质运动、 生物进化以及众多科学知识有重要价值,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场所。 c.名山具有突出的保健康体价值。 名山往往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氛围,植被茂密,大气洁净,水质优良,及其舒适的气候条件,创造出健康宜人的休闲环境。 d.名山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名山开发历史悠久,道家隐居名山“得山川之灵气”,佛家借山建寺“受日月之精华”,中国山水诗词、山水画、摩崖石刻、古代建筑等与名山景观密切相连,名山往往是文化

16、山、历史山。 e.名山具有协调的天人合一价值。 名山的长期开发,造就了建筑与山体融合、文化与自然交汇的环境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生活理念在名山得到充分体现。 3.山地景观鉴赏 a.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过程、类型、特点及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便于对山体美学形成深刻的体验。 b.选择合适的观赏距离和位置。大尺度景观宜远眺,中尺度景观宜侧视,小尺度造型宜近览。 c.确定最佳的观景视角和方向。山地造型景观与观赏角度相关,不同方向展示不同形态特征,多角度观景可以获得多样化的体验。 d.采用动静结合的观赏方法。山地景观是点状景点、线状游线和面状景区的综合,要求静态品味和动态游览相配合。 e.采用

17、情景交融的观赏心态。通过山水诗词、故事、传说、楹联、石刻的联想,调动思维的想象力,可获得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情景交融体验。二、峡谷地貌景观 1.峡谷的概念 峡谷是指谷地深切而狭窄,谷坡陡峻而高耸的谷地地貌。峡谷的形成是在垂直节理或断层发育的坚硬岩层区,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急剧抬升、和流水、冰川强烈下切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2.峡谷的景观特点 峡谷是谷地型旅游地的开发重点,景观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a.险坡陡谷深,水流湍急,路狭阶陡,通行困难; b.幽视野封闭,峰遮崖耸,人烟稀少,异常寂静; c.隐深山隐居,外界隔离,远离尘嚣,超脱凡世; d.雄山地连绵,峡曲其间,峰势逼人,雄伟磅礴; e.奇景

18、观丰富,山水石树,造型奇特,布移景变; f. 秀水热丰富,植物茂密,苍翠叠嶂,秀色迷人。 3.主要峡谷景观 a.长江三峡 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km,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大约7000万年前,三峡地区地壳隆起,造成东西水系的隔离;3000多万年前,西部抬升速度超过东部,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切割贯穿三峡地区,四川盆地水流外泄;随后东去江水不断下切,从而塑造出三峡风貌。 b.金沙江虎跳峡 位于“长江第一湾”处,谷底海拔16001800m,两侧山地高30005000m,谷底宽3050m,长20km,落差达110m,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c.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位于东部大

19、拐弯段,全长494.3km,河床宽74200m,切割深度达5000m,为世界最大的峡谷。三、岩溶地貌景观 1.岩溶地貌 又称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发生岩石化学溶蚀过程,伴随动力冲蚀、化学沉淀、崩塌、沉陷、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2.发育因素 a.岩性条件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及其纯度、厚度。 b.气候条件降水量较大,地下地表水丰沛。 H2O+CO2H2CO3+ CaCO3 Ca+2HCO3 c.生物条件有机质的分解过程增加大气CO2的含量。 d.构造条件岩层的裂隙、节理和岩石的断裂、褶曲,有利于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增加岩石与水的接触面积,

20、加速溶蚀。 3.地表岩溶景观 b.峰丛、峰林与孤峰 峰丛岩石溶蚀进一步加深,形成高大的山峰,相对高度在数百米以上,但基部尚未切穿,山峰联座,峰间为马鞍形凹地。 峰林溶蚀已经切穿基部,但山峰之间相距较近,山间凹地较狭小,成群分布,远望如林。 孤峰周围溶蚀已经形成较为开阔的岩溶平原或盆地,孤立的残峰突兀于平原盆地之上,高度在数十米到百余米,是地表溶蚀后期的产物。 c.漏斗、竖井与落水洞 漏斗地表流水沿裂隙溶蚀而形成的漏斗形封闭洼地,直径数米到数十米,下部有溶蚀水道,堵塞积水成池。 落水洞岩溶地区地表水进入地下河的通道,沿岩石裂隙溶蚀而成,口径不足10米,但深度可达百米以上。 竖井漏斗、落水洞进一步

21、溶蚀,周边塌陷,形成近乎直立的井壁,深度可达数十米到数百米,下部往往出露地下河水面。 d.溶蚀洼地与岩溶平原 溶蚀洼地由岩溶作用产生的大型封闭性低洼地形,直径在百米以上,周围峰丛峰林环绕,底部较平坦,覆盖松散堆积物。 岩溶平原由于长期的岩溶作用,使岩溶洼地不断扩大相连,形成达数百平方千米的平坦地形,平缓略有起伏,残丘孤峰散布。 e.天生桥与岩溶石柱 天生桥自然形成、中部悬空的桥形地形,在石灰岩地区多见,由于溶蚀及地势抬升,原来溶洞坍塌后洞顶部的残留部分。 岩溶石柱在岩溶峡谷的两岸,河流强烈下切,流水沿岩石垂直节理切割而形成的高十多米到数十米的柱状造型地貌。 4.地下岩溶景观 a.溶洞景观 地下

22、水沿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面、裂隙带、断裂带不断溶蚀,空间不断拓展,而形成的地下洞穴。 溶洞大小不一,形态特征极为丰富: 水平型溶洞地下水位长期稳定,由地下河水面形成的溶洞。 多层型溶洞地壳阶段性抬升和地下水位阶段性下降形成。 干型溶洞完全脱离地下水影响,溶蚀过程停止的老溶洞。 垂直型溶洞沿倾角极大的岩石层面或垂直节理裂隙发育。 b.地下水文景观 地下河(暗河) 地下湖(暗湖) 地下瀑布 地下泉 c.地下沉淀堆积景观 石笋 石钟乳 石柱 石幔 石瀑布四、风沙地貌景观 1.风沙地貌 风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并将松散物质搬运、堆积而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沙漠)地貌。 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

23、,植被稀疏,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地表疏松,物源丰富,风力强劲,是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区。 2.风蚀景观 风蚀壁龛陡峭崖壁上风蚀形成的凹坑和小洞穴。 风蚀蘑菇孤立岩石上硬下软,风蚀形成的蘑菇状岩体。 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风蚀形成的柱状岩体。 风蚀城堡水平岩层经风蚀而形成的多层状城堡形山丘,主要见于岩性软硬相间的砂岩、泥岩地区,如新疆准格尔盆地西部的乌尔禾风城。 雅丹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干旱地区湖水干枯后,湖底泥质沉积物干缩龟裂,风沿裂隙吹蚀,裂隙不断扩大,形成吹蚀沟槽和不规则垄岗相间分布、支离破碎的地貌。垄槽顺盛行风向延伸,长由数米到数百米,以新疆罗布泊雅丹地区最为典型。五、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24、 1.主要景观类型 a.火山锥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冷凝而形成的锥状山体。 层状火山:粘性较大的熔岩与火山碎屑物交替堆积而成的坡度陡峻的火山锥,上部可超过400,如东北白头山、日本富士山。 盾状火山:流动性较大的基性熔岩喷发堆积形成坡度平缓的盾状高地,坡度很少超过100,相对高度较小。 寄生火山:在大的火山锥的侧面有熔岩喷出,又形成众多的小型火山锥,层状火山和盾状火山都可以形成寄生火山。 穹状火山:又称钟状火山、熔岩穹丘,粘度较大的熔岩在火山上部快速冷凝形成穹状、馒头状山丘。 火山群:在一定范围内,较多的火山锥成群分布,其成因上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同时喷发而成。 b.熔岩平原和高原 大量

25、熔岩喷出地表,覆盖原来起伏地形,形成平坦的平原或高原,一般多为流动性大的玄武岩浆,可一次喷发形成或多次喷发形成,或沿巨大裂隙群漫溢形成(印度德干高原),或多个火山口形成盾状火山集合而成(朝鲜盖马高原)。 c.熔岩洞穴 熔岩喷发出地表后,表面首先冷凝,但内部炽热的岩浆仍继续流动,无后续岩浆补充,最终形成熔岩洞穴,内部空间形态丰富多样,曲折深邃,造型奇特,极具观赏价值。 2.主要旅游景区 我国有火山600多座,绝大部分是死火山。 长白山白头山位于吉林省东南中朝边界,第四纪时期三次玄武岩岩浆喷发,最近喷发是1702年,形成海拔2619米的长白山脉主峰白头山,16座山峰环绕火山口,周边熔岩台地分布,厚

26、度达500600米,积水形成火山口湖天池、长白瀑布等景观。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宁安县牡丹江上游,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堰塞河道而成,西北50km处有10个火山口,周围熔岩台地形成5条长达数百米的熔岩洞穴,最高6米,最宽30米,最长500米,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西北,70万年前喷发形成12座火山锥,1719年和1721年 两次喷发形成我国最新的老黑山和火烧山火山锥,火山喷发玄武岩浆堵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串珠状湖泊而得名。火山锥完整,火山口保存完好,相对高差60160m;熔岩台地广布(700km2),结壳熔岩和翻花熔岩兼有;熔岩洞穴数量较多,如仙女洞、水帘洞等。因此有“火山博物馆”之称。六、冰川地貌景观 1.冰川及其分类 a.山岳冰川: 悬冰川斜贴于浅洼地的小型冰川,面积不足1km2。 冰斗冰川形成于围椅形洼地的冰川,可达数平方千米。 山谷冰川沿谷地形成的大型山岳冰川,长度数千米到数十千米,厚度数百米,速度每年数十米到一二百米,上部粒雪盆为补给区,向下延伸的冰舌为消融区。 山麓冰川一条或多条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后,在山麓扩展或汇合形成巨大冰原。 b.大陆冰川:覆盖于高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