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36MB ,
资源ID:210302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302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意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意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

1、概括性调制(不极端,中间带觉醒、惊奇、愤怒等);可感受的特性或“自然的感知,是粗略的感受,如冷暖色调. 意识的内容:直接的知觉世界;内部言语和视觉表象;短暂的现在以及它在瞬时记忆中留下的衰退的痕迹;躯体感受,如快乐、疼痛、激动;自传体的记忆;清楚而即时的意图、期望和行动;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外显信念;抽象但很重要的概念。三、意识的研究方法及进展1.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基本逻辑:两种不同的知觉测验的比较:第一种测验被认为反映了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而第二种测验被认为既反映了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又反映了无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建立一定的实验条件使得意识知觉测验的敏感度为零,那么如果第二种测验的敏感度高于零,则

2、反映了无意识知觉的影响.研究者们的策略是:建立一定的条件,使得在这些条件下意识知觉没有发生,然而刺激却被知觉到了.在任务分离范式中,寻找一种对有意识的知觉经验进行充分而彻底测量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意识的内省测量:心理实验室8年所做的实验:辨认卡片上的字母或数字呈现印有数字或字母的卡片,以被试报告能否看见视觉刺激为意识的指标。为了建立无意识知觉的条件,系统地增加被试与卡片的距离,直到被试报告不能辨认卡片的字母或数字,但在迫选试验中,被试猜对的几率高于机遇水平。说明“初级觉醒自我(阈上加工)不能获取的信息可以被“二级觉醒下自我(阈下加工)知觉,从而辅助猜测。 意识的内省测量实际上就是根据观察者的主

3、观报告来定义意识,这似乎是把操作性定义意识的责任从研究者转移到了观察者,运用这种方法定义意识的研究者,实际上是要求观察者给出他(或她)自己对意识的定义.(言语报告是否提供了对意识的充分测量?)此外,基于自我报告测得的意识阈限,会随着特定实验条件下指导语的特色而发生很大变化.例如,有两种指导语,一种指导语告诉被试每侦察到一个刺激就能得到0,另一种指导语告诉被试每漏掉一个刺激就被罚$0,我们不能说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的意识阈限是不同的,但实际测得的阈限可能有很大差异。 意识的行为测量:意识的行为测量是以被试的分辨能力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两种典型的测量方法是:迫选性刺激有-无决策;在一系列刺激备选项中做

4、出迫选决策.把分辨能力的测量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其基本假设是:所有正确的决策是受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引导的(意识测验处于机遇水平意识没有发生;无意识测验高于机遇水平存在无意识知觉)。和(10)的实验:首先给被试呈现1幅无意义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每个图形呈现5次,每次呈现1毫秒(无法觉知).两种测验任务:再认迫选(意识的测量),喜好迫选(测量熟悉度-包括无意识知觉的测量)。呈现1对图形,每对包括一个出现过的和一个未出现过的,再认迫选要求选择出现过的,喜好迫选要求选择喜欢的。结果:当再认迫选的成绩处于机遇水平时(50正确率-无意识),喜好迫选的成绩却显著优于机遇水平(0正确率)。当我们接受再认迫选

5、是对意识的充分测量这一假设时,这一实验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无意识知觉的存在。评价:呈现时间过短,被试认为没有知觉到足够的信息,便不会积极参与迫选。对分辨能力这一行为的测量未必是对相关意识经验的充分测量。如果要说明刺激不被觉察或辨认情况下的知觉,所用的意识测量必须只受意识知觉的影响,如果行为测量既反映了意识知觉、又反映了无意识知觉,那么建立实条件使测量敏感度为就变得毫无意义 (197,193)的研究:在语义启动实验中,当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低于一个客观定义的阈限(在刺激有无辨别作业中被试不能分辨刺激是否存在)时,语义启动仍然存在。当启动刺激为“”时,被试对“”的反应更快. 任务分离研究范式的困难:任务

6、分离研究范式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找到一种完美的测量意识觉知的方法。大部分应用这种范式进行的研究都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某个特定的行为测量充分()且/或唯一地()测量了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测量的充分性是指测量敏感度高于0是意识知觉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测量的唯一是指测量敏感度高于0是意识知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但事实上找到这样一种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阴影部分为导致测量敏感度高于0的信息。如果把测量A作为对意识的测量,则和C的分离(00)不能作为无意识知觉的证据;如果把测量E作为对意识的测量,则测量E和其它所有测量没有分离(敏感度都为零)并不能作为无意识知觉不存在的证据.测验C与E配合是最理想的情况。2.质的

7、差异的研究范式设计一些实验任务,在这些任务中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行为结果。 和 的实验(1):在每次试验中给(美国)被试呈现一个清晰可见的汉语表意文字,然后要求被试在一个五点量表上指出它代个“好”的概念或是一个“坏”的概念。这个实验的关键之处在于,在每个文字之前呈现一幅人脸的图画,这些人脸或者表现愉快(如微笑)或者表现愤怒(如皱眉).人脸(微笑)-汉字评价人脸(皱眉)汉字评价呈现4或100“好或“坏”自变量为呈现时间与图画的好坏,因变量为评价。结果发现:短暂呈现的、无意识知觉到的人脸影响了被试对文字的评估。当被试没有意识到人脸时(4),他们更有可能将跟随微笑人脸的文字评价为代个

8、“好”的概念,而将跟随皱眉人脸的文字评价为代个“坏”的概念。相反,当人脸清晰可见而被有意识地知觉到时(1000),被试对文字的评估很少或不受人脸的影响。 三种典型的实验任务:任务;错误再认。任务:无意识影响的相对量的测量(,1995)一般以下为无意识,但标准难找到,不稳定,有个体差异。补笔范式。呈现时间:0(基线);9,4(无意识);,1,4(意识)。补笔任务为要求使用与靶词不同的词补笔。实验结果:使用靶词的概率,43、7显著高于基线水平,显著低于基线水平。任务:传统任务有字义字形一致、不一致两种材料,对一致材料的反应时较短。变式:黑色词“红”或“绿是启动刺激,用于启动对红、绿两种靶色块颜色的

9、命名反应。在7%的中色词和靶色块颜色是不一致的(“红”绿色块),在其它的25的中色词和靶颜色是一致的(“红”-红色块). 实验结果: (19) 当色词掩蔽为167时,被试对不一致的色块的命名要快于对一致的色块的命名,出现了典型的效应的反转。当色词-掩蔽为时,被试对一致的色块的命名要快于对不一致的色块的命名,出现了典型的效应. 实验逻辑: 在意识状态下,被试可以利用概率信息形成一定的反应策略:看到色词预期相反的颜色块。而当出现一致情况时,正确反应与他们的预期反应相反,他们必须进行反应转换,因此会出现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的结果,即出现效应的反转;在无意识状态下,由于被试没有觉

10、知到色词的存在,他们也就无法利用概率信息形成一定的反应策略,从而出现一种无意识的启动现象: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即典型的效应。错误再认:所谓错误再认是指,在进行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项目被给出“学过”的反应。 和(89)的实验:学习,之后进行的再认测验中,每个测验词(未学过)呈现之前闪现一个背景词,用于干扰被试的反应。背景词与测验词的关系有三种: 匹配:背景词和随后的测验词完全相同; 不匹配:背景词和测验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基线:背景词是一个非词字母串.背景词呈现时间分为0或0。 实验结果:和发现:背景词对测验词的影响依赖于背景词的呈现时间。 当背景词的呈现

11、时间较短时(如5),一个没学过的测验词在匹配背景下比在不匹配背景下更有可能被给出“学过”的反应,也就是说,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于不匹配条件下;而当背景词呈现时间较长时(如20),则出现相反的情况,被试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低于不匹配条件下。 实验逻辑:在匹配条件下,由于背景词和测验词完全相同,会引起测验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而被试对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的归因依赖于背景词的知觉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当背景词被有意识知觉到时(20),被试会将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归因于背景词的呈现,因而错误再认率低; 而当背景词被无意识知觉到时(50),被试会将这种知觉熟悉性的提高归因于在前面的学习阶

12、段学习过,因而错误再认率高。3.视盲现象 是视觉觉知研究中的现象,特殊情境下,视觉机能正常的个体对于眼前的显著刺激或刺激变化视而不见,最显著的为不注意视盲、运动诱发视盲.共同点在于,呈现于观察者单眼或双眼的刺激引起了可以测量到的效应,但这些刺激或刺激变化却是没有或偶尔被观察者觉知到。不注意视盲:注意俘获,对目标刺激的注意导致忽略与目标刺激不匹配的额外刺激. 选择注视范式:一组球员穿着白色制服,一组球员穿着黑色制服,被试的任务是输出某一组球员传球的次数,大多数被试因为关注任务二彻底忽视了穿过球场的撑伞女子这一刺激。 静态研究范式:屏幕中央呈现十字形图案,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十字形哪一个臂更长,在关键

13、试次中,屏幕某一象限会出现一个意外刺激.结束试次后,大多数被试都没有看到意外刺激.优点在于,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对许多变量进行操作。 持续和动态的实验范式:屏幕上的任务窗口会出现四个黑色图形和四个白色图形,按照随机路线运动并且经常碰撞窗口壁被弹回。持续时间5,被试需要紧盯着注视点并数出白色物体或黑色物体撞击窗口壁且弹回的总次数。在第三个试次中,意外的刺激红色十字从窗口右侧进入水平低运动穿过整个窗口。结果仍有0的被试看不到意外刺激结合了静态范式和选择注视范式的优点,同时具有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动态情景的特点.运动诱发视盲: 当被试盯着注视点并忽略背景的运动时,会发现原本显著的目标刺激会从觉知中消失

14、,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这种由背景图形的运动引发的消失错觉现象被称为运动诱发视盲。 a. 背景图形中的局部元素形成的整体图形结构越完整,诱发视盲的可能性越高。 b。物理属性越显著的目标刺激,越容易引发视盲 说明背景图形作为一个整体被加工并参与知觉竞争。在诱发运动诱发视盲的时候对目标刺激的注意加工机制可能与正常状态下不同,越显著的刺激越容易消失。4.双眼竞争 实验中给观察者的两只眼睛分别呈现两个不同的图像,他们所看到的并非图像的混合,他们的知觉体验反映了两个刺激输入之间的动态竞争 研究思路:将意识内容和相应的神经活动的变化独立于刺激本身的变化。 典型的实验范式:刺激保持恒定不变,但被试的主观体验

15、以及相应的神经活动发生了变化。等人的研究(198):两张颜色与内容均不同照片叠加,两眼佩戴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觉知内容自动转变,记录持续时间.竞争条件:刺激为复合图像,知觉转换,记录时间序列与脑电活动。非竞争条件:双眼同时呈现某图,时间序列与竞争条件相同,记录脑电活动说明:区对面孔敏感,区对建筑敏感。5.连续闪现抑制两眼呈现不同的图像,一个是静态的黑白面孔,另一个是100闪现一次的随机色块。往往知觉到闪现的色块,发生眼间抑制。若呈现的两幅不同图像图形左右分块,一个左右均为静态色条;另一个左半部分空白,右半部分为闪现的随机黑白色块,往往知觉到左半部分为静态色条,右半部分为随机色块。刺激消失后左右两

16、部分都产生颜色后效,但左侧后效较强,说明被压抑的部分也存在阈下加工,但强度减弱。 的研究:将对比度高、动态变化的噪声图形分别呈现于被试一只眼睛的注视点的左右两侧,在另一只眼睛的对应位置分别呈现一张与其打碎的控制图片(对比度相同)。在双眼成像之后,一个光栅刺激作为探测刺激随机呈现与注视点的左侧或右侧对应之前或打碎图片的位置.被试通过按压两键之一来指出短暂呈现的光栅刺激的方向 实验目的,考察被抑制的图片刺激能否影响空间注意分配。自变量:线索图完整打碎,被试性别,图像中模特性别。四、意识的神经机制研究理论模型: 等级模型:等级模型认为只有高水平的纹外区域才直接参与视觉觉知,V1区的损伤仅仅是阻断了信

17、息流到达这些高水平的纹外区域,从而引起视觉觉知的丧失. 根据等级模型,原始的视觉输入在复杂性和特异性逐渐增加的各级水平上依次得到分析,因而越来越接近处于高水平视觉皮层的觉知。一些纹外区域,诸如V4、和颞下皮层,被认为分别直接表征了有关颜色、运动和客体识别的有意识信息 交互作用模型:V区通过与纹外区域形成动态循环回路而直接参与视觉觉知.V区和很多纹外区域都有相互联系,例如2、V、V3A、4、区等.根据交互作用模型,一个特定的纹外区域与V1区之间的持续活动对于保持一个视觉表征处于意识之中是必需的。等人(203)区分了:前摄疾速传播,简称;循环加工,简称。有意识的知觉体验需要循环加工。刺激呈现后40

18、视觉输入就到达初级视觉区域(V区).然后视觉信息迅速向前传递到纹外区域和顶叶以及颞叶皮层(6).这种信息加工的前摄疾速传播是无意识的.在大约0的时候,初级视觉区域和高级区域间开始进行循环交互作用,而这是产生有意识的视觉体验所必需的。的相关研究: (20)的研究-V5区(运动知觉加工区域)施加(穿颅磁刺激),引发运动光幻觉。被试:盲人。视神经截断,但皮层完好,没有任何残留视觉。脑损伤病人。左侧纹状区完全损毁。正常人正常被试可以觉知到光幻觉;皮层完好的盲人被试。也可以感受到光幻觉;脑损伤病人只有在施加于右侧V5区时才可以觉知到光幻觉。结论:运动光幻觉的产生依赖于V区、V5区反馈交互循环1区、V区绝

19、给予刺激,强弱不同,有时间间隔,以阻断V1区;或两次刺激均施加于V5区,作为基线水平.结果:有关似动的研究:V产生还是V1、5共同产生?第十二章 社会认知一、理解他人1.社会认知的记忆 等人(2004)的研究:探讨了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的差别。材料:10个描述人格特质的句子分别描述18种人格特质,一种特质对应1个描述句子。学习阶段:句子与张面孔配对(蓝底的高加索妇女照片),每张面孔与10个句子配对,其中个句子都属于一种人格特质(如,可爱有趣的),其余5个句子从描述其他人格特质的句子中随机挑选。面孔句子对呈现时要求被试“形成印象社会认知,要根据句子去推测某人的人格特质,以后要测验他们关于

20、个人(面孔)的推断;或“记住顺序”-非社会认知,要根据句子描述某人(面孔)经历过的活动并记住句子出现的顺序,以后要测验这种顺序。 实际上,实验中并不进行关于1个人的推断的测验,也不进行句子顺序的测验。大脑扫描过程分三组进行,每组张面孔,每张面孔呈现10次,共使用6个句子,其中30个句子是“形成印象”的,另外30个句子是“记住顺序”的.对某面孔而言,它只正确对应一类句子,即或者是“形成印象的,或者是“记住顺序”的。每张面孔的每次呈现都配对一个不同的描述性句子.这样,每组使用6张面孔,0个句子,组共使用1张面孔,10个句子。联想提取测验:80个句子一个个重新呈现,每个句子呈现时让被试从6张面孔中被

21、迫选择一张之前和它配对的。5张干扰面孔是和目标面孔在之前的学习中在同一组出现过的结果:1名被试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被试正确将面孔与句子匹配的概率为58。8,远高于随机的概率(1/167)。更重要的是,社会认知,即“形成印象条件下的击中率629%显著高于非社会认知,即“记住顺序”条件下的击中率54.6%的结果表明,“形成印象”任务激活了背内侧前额叶,而非社会性的“记住顺序”任务则激活额上回与顶回、前中央回和尾状核. 在再认测验中,“形成印象”的社会认知的正确再认激活了背内侧前额叶,而“记住顺序”的非社会认知正确再认则激活了右侧海马. 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在加工与提取两个阶段上激活的脑区均各不相同,

22、因此有理由相信,它们的认知过程也是不同的。2.共情 是指一个人具有确认他人情绪的能力,或具有他人情绪引起的共鸣体验。理解他人的意向和信念是心理理论的能力,而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则是共情的能力。等人(204)的研究:被试是16对恋爱对象.疼痛刺激是施加给女被试或她的男朋友的右手背的电刺激,给予电刺激时扫描女被试的脑活动.女被试在扫描器小屋里边,她的男朋友坐在小屋旁边,男女双方的右手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可以让女被试通过镜子系统看到她自己的和她的男朋友的右手.在木板后面有一块很大的屏幕,屏幕上随机呈现指示图标,指明是她自己(自我)还是她的男朋友(他人)将受到低强度的电刺激(无痛条件)或高强度的电刺激(疼

23、痛条件)。 研究者在“自我”与“他人”的情况下比较了疼痛条件与无痛条件的结果。扫描之后通过对共情量表上项目的评定,对女被试共情的个别差异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自己受到疼痛刺激和感受他人疼痛时均激活的主要脑区有,扣带前回,前脑岛.而自己受到疼痛刺激时还特异地激活了后脑岛,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以及扣带尾部. 比较这些脑区可以推断,感受他人疼痛或共情时(此时没有受到躯体感觉的疼痛刺激),并不激活与感觉相关的脑区。 另有研究表明,与的激活均由情绪引起而感觉相关的脑区则不受情绪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共情时仅激活了疼痛的情感相关脑区.研究者将共情引起的相关脑区的激活与共情量表测量的结果作相关分析

24、:扣带前回与左侧脑岛在共情时(感受他人疼痛时激活量减去感受他人无疼痛时激活量)激活的峰值与共情量表的得分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p .5水平上显著。二、理解自己1.自我面孔识别 使用镜子作为科学工具对猩猩的自我面孔识别进行研究,开创了研究意识的革命. 镜像自我识别,对猩猩的测验首次实验地证实,存在着亚人类形式的自我概念。幼儿镜像测验:197年B。 首次报告了在美国幼儿中使用测验的结果-2周岁时(214个月)的幼儿能识别镜中的自我,个月时(820个月)42的幼儿也能,但再小的幼儿就做不到了.她对幼儿在镜子前的行为作了分类:只看着妈妈;当幼儿移动身体或手脚时,观察自己的镜像;笑叫或退缩行为;害羞地

25、望一眼镜子;感到窘迫;触摸记号;说出自己的名字,等等由这些分类可以看到,显示自我觉知()的行为反应是由低到高逐步的.(0)认为,将窘迫列入观察范围有重要意义,因为表现窘迫意味着自我存在.他引述的研究表明,窘迫这种情绪反应与镜像自我识别是相关的,但害怕不是。幼儿镜像识别是儿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语言,自传体记忆的出现,情绪的,心理理论都有密切关系。成人等人(2000)的一项研究:使用技术按比例合成了名人(如克林顿)与被试(自我)的面孔,名人与被试的同伴(,熟悉面孔)的面孔.在一项研究中,面孔由自我面孔或同伴面孔开始,逐渐变成名人面孔,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按键反应)什么样的面孔中名人成分大于自我成分

26、。为了测试不同的大脑半球,要求被试用右手或左手反应。结果表明:当被试用左手按键时,自我面孔变成名人面孔显著的晚,即名人面孔的比例要占60%时被试才判定合成的面孔是名人的面孔.当实验条件改为以名人的面孔开始,逐渐变成自己的或同伴的面孔时,被试用左手反应的结果是,名人面孔变成自我面孔显著的早,即自我面孔只有约40时被试就早早地识别出来了。这些数据证明,当被试使用左手时(这意味着右半球的激活),倾向于把合成的面孔认作是自己的面孔。右半球为自我加工优势半球。等人(201)的另一项研究:分别麻醉患者的左或右半球,在麻醉期间呈现合成面孔给患者,要求他们记住呈现的面孔。左或右半球麻醉期结束,让被试回答,刚才

27、看见的是自己的面孔还是梦露的面孔。实际上,所呈现的面孔是由0的自我面孔与50的梦露面孔合成的. 在麻醉左半球时,所有5个被试都认定,他们刚才看见的是自己的面孔; 然而,在麻醉右半球时,4/5的被试认为,他们刚才看见的是梦露的面孔2.自我反思 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语词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条件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一般分为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或者在两个阶段之间加入干扰任务。等人最初的研究范式是选用0个人格形容词为实验材料,被试分成结构组、韵律组、同义词组和自我参照组(简称自我组),分别给每组被试呈现相应的问题,引导被试进行相应的加工。学习结束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表

28、明,自我组的成绩优于包括语义加工在内的其他种编码条件,即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与等人(19)又提出文化对自我产生影响的观点,并进一步描述了独立型自我()与互倚型自我()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影响个人的自我构念( ),西方人更多地具有独立型自我构念,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性与独特性,而东方人则更多地具有互倚型自我构念,强调的是归属与融入。文化对自我神经机制的影响等人(207)的研究:实验设计为4的混合设计-自变量有3个被试的定向任务(共有四个水平,即自我参照、母亲参照、他人参照和字形加工);再认测验时的两个指标和K;文化分组:中国人与西方人(英国、美国、加拿大人)。全部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两部分,学习阶段进行磁共振扫描而测验阶段不进行扫描。拉丁方设计:结论:主要差别出现在内侧前额叶。3.自传体记忆 自传体记忆是关于一个人亲历事件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