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629.16KB ,
资源ID:210187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187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测量仪器和设备 a.钢卷尺:读数分辨力 1mm;b.角度尺:读数分辨力 5;c.高度尺:读数分辨力 ;d.重锤或直角尺;e.三维坐标装置;f.电子秤或杠杆增砣式台秤,读数分辨为;g.垫块;h.可调整式水平仪;i.悬架锁紧工具。车辆装载质量按制造厂的规定。驾驶员(乘员)及其装备的总质量规定为 75kg,不足 75kg者,应在相应的乘座位置上加配重,货物应装在规定的位置上。4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 测量条件 4.1.1 车辆尺寸的定义应符合 GB/T、GB/T 的规定,置于三维正交坐标系中,确定其测量基准平面和纵向中心平面。测量转弯圆、转弯通道圆直径和车轮滚动半径用的场地和道路应是清洁、平坦、干燥的

2、混凝土或沥清地面。测量项目及测量要求 长度尺寸见表 1。表 1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车辆质量状态 备注 L 车长 测量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并分别与车辆前、后端相抵靠的两铅垂面间的距离。备用轮、后视镜除外 整车干质量 见图 13 L1 轴距 前、后轴 测量通过两车轮中心并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及支承平面的两垂面间距离 厂定最大总质量 L2 前、边轴 L3 前伸距 测量通过方向柱轴线与支承面的相交点至前轮中心铅垂线间的距离 L4 前悬 测量前轮中心至抵靠车辆最前端(包括附加刚性零件)并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的铅垂面间的距离 见图 7 L5 后悬 测量后轮中心至抵靠车辆最后端(包括附加刚性零件)并垂直

3、于纵向中心平面的铅垂面间的距离 L6 离地间隙点至后轮轴线间距离 测量离地间隙点至后轮轴线间的距离。当最低离地见图 13 点并不止一点时,应取靠近两轮中心部位处测量 L7 车厢内部长 测量车厢内部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整车干质量 见图 3 4.2.2 宽度尺寸见表 2。表 2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车辆质量状态 备注 B 车宽 测量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并分别与车辆两侧相抵靠的两平面间的距离。后视镜除外 整车干质量 见图 13 B1 轮距 a.正三轮车:测量同一轴上两轮中心到纵向中心平面的距离之和。b.边三轮车:测量边轮中心到纵向中心平面的距离 厂定最大总质量 见图 23 B2 前束 a.正三轮

4、车前束:同一轴上两端轮辋轮缘外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测量梯形前后底边(b1、b2)长度之差;b.边三轮车前束:边轮轮辋轮缘外测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至纵向中心平面的垂直线为梯形,测量梯形前后底边(b1、b2)长度之差 见图 4 B3 前转向灯内缘宽 测量左、右前转向灯内缘间的距离 整车干质量 见图 13 B4 后转向灯内缘宽 测量左、右后转向灯内缘间的距离 B5 车厢内部宽 测量车厢内部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见图 3 4.2.3 高度尺寸见表 3。表 3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车辆质量状态 备注 H 车高 测量与车辆顶端相接解的水平面与支承面间的距离。后视镜除外 整车干质

5、量 见图13 H1 离地间隙 测量除车轮和挡泥板外,处于轴距内车辆最低点至支承面间的距离 厂定最大总质量 见图13 H2 前照灯光源中心离地高 测量前大灯光源中心至支承平面间的距离 H3 前转向灯光源中心离地高 测量左、右前转向灯光源中心至支承平面间的距离 H4 后转向灯光源中心离地高 测量左、右后转向灯光源中心至支承平面间的距离 H5 车厢内部高 测量车厢内部高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整车干质量 见图3 注:前、后转灯光源中心离地高,取左、右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4.2.4 角度见表 4。表 4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备注 代号 车辆质量状态 方向把最大转向角 左转 az 在垂直于方向柱轴线的平面内,

6、测量方向把的左右最大转向角。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边三轮车从主车车轮中心平面)开始向左、右两极限位置测量 整车干质量 右转 ay 前伸角 测量通过方向柱轴线且垂直于铅垂面的平面与通过前轮中心且平行于 X(垂直于水平面和铅垂面的平面)面的平面间的锐角 厂定最大总质量 见图 13 主车外倾角 测量铅垂面与后轮中心平面所构成的锐角 见图 2 倾斜角 分别测量与两轮车前、后轮侧面及车身两侧之刚性构件相切且垂直于 X面的平面和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如前、后轮不相同,取较小角度 见图 1 接近角 测量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前轮及车辆最前端的刚性构件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此夹角内不允许有任何刚性构件

7、见图 7 离去角 测量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后轮及车辆最后端的刚性构件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此夹角内不允许有任何刚性构件 通过角 测量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并与车辆前后轮相切的两平面的交线与轴距内车辆底部相接触时,两平面间的最小夹角 见图 6 4.2.5 其他尺寸见表 5。表 5 代号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车辆质量状态 备注 d 转弯圆直径 左转 dz a.两轮车:测量转向轮转到左、右极限位置运行时,在支承面上与前轮中心平面相切圆的直径 b.三轮车:测量转向轮转到左、右极限位置运行时,在支承厂定最大总质量 见图 811 右转 dy 面上与车轮中心平面相切的最大圆的直径 dz 转弯通道圆直

8、径 左外 dzw 测量转向轮转到极限位置车辆运行时,车辆所有零件在支承面上投影的外侧、内侧所划出的最大、最小圆的直径 右内 dzn dy 右外 dyw 右内 dyn rj 车轮静力半径 rjz 在整车干质量或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分别测量车轮轴心至支承面的距离 整车干质量 见图 6 rjc 厂定最大总质量 rg 车轮滚动半径 测量行进时驱动轮的半径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测量方法 4.3.1 线性尺寸的测定 长度,在平行于支承面和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测取。宽度,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测取。高度,在垂直于支承平面的方向上测取。倾斜角的测定 用锁紧工具将被测车辆的前、后悬架弹簧在压

9、缩位置固定,如果悬架系统中的弹簧预压力可调,应把它调整到车辆倾斜时最不利的状态下固定,然后撤除载荷。按图 5所示方法测定车辆左、右倾斜角。4.3.3 通过角的测定根据车辆测定的离地间隙点的位置、轴距和车轮在厂定最大总质量下的静力半径,按图 6用作图法测定或按式(1)计算通过角:(1)式中:L6 离地间隙点至后轮轴线距离,mm;通过角,()rjc1厂定最大总质量的前轮静力半径,mm;H1离地间隙,mm;rjc2厂定最大总质量的后轮静力半径,mm;L1前、后轮轴距,mm。注:当离地间隙点不在轴距中心部位时,还应对中心部位及其两侧稍高于最低离地点的其他离地点作通过角测定或计算,取测定或计算的最小值为

10、通过角。4.3.4 接近角、离去角的测定 图 7 如图 7所示,用一块两面平行的测量平板,使其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垂直。且与前轮(或后轮)相切,与前端(或后端)内刚性零件相接触,然后用量角器测量平板与支承面间的夹角。4.3.5 转弯圆直径、转弯通道圆直径的测定 采用印迹法、投影标记或喷印法使车辆测量点的运行轨迹清晰地显示于地面。将转向轮向左或向右转到极限位置,将车辆推动或行驶一周。两轮车在行进中应使车身与地面保持垂直。按图 811 所示测量各轨迹圆,测量三次取其算术平均值,准确到 10mm。图 8 图 11 4.3.6 车轮滚动半径的测定 用印迹法测量驱动轮滚动周长,在测试道路上垂直于行驶方向用

11、印迹物涂一条宽约 10mm 的线条后,推动车辆直线前进或以最低车速匀速行驶,测量驱动轮印迹显示的滚动距离。根据印痕清晰程序、尽可能多测几周。按式(2)计算滚动半径 rg:(2)式中:s测定的滚动距离,mm;n滚动圈数。正三轮车 s 取左、右驱动轮算术平均值。5 质量参数的测量方法 测量条件 5.1.1 车辆质量的定义应符合 GB 和 GB 的规定,且变速箱置于空档,并不得使用制动器。测定厂定最大总质量情况下的质心位置时,驾驶员与乘员可用模拟假人代替,并与车辆固定为一整体,并保证在测量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或改变姿态。模拟假人的位置 模拟驾驶员的手应放在方向把握把处,脚应放在脚踏上,脚与小腿成 90

12、5 。模拟乘员的手应放在规定的扶手处,脚则应放在搁脚架或脚踏地板上,保持一般乘员的习惯姿态。测定各轮分布质量 用两台(或三台)台秤或电子台秤(各秤的支承台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称出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的各轮分布质量。根据各轮分布质量计算下列各值两轮、正三轮车总质量 m:m=m1+m2(3)边三轮车总质量 m:m=m1+m2+m3(4)式中:m1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轮所测分布质量,kg;m2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后轮所测分布质量,kg;m3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边轮所测分布质量,kg;正三轮车后轮所测分布质量为左、右轮称量值之和。测定车辆在水平面内的质心位

13、置根据在同一位置的同一物体,其重心和质心重合的原理,用测物体重心的方法、原理测取质心的水平座标位置,见图 12。a.两轮、正三轮车质心距前轮轴线距离 Lg:(5)b.边三轮车质心距前轮轴线距离 Lg:(6)c.边三轮车质心距纵向中心平面距离 Bg:(7)式中:L1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后轮轴距,mm;L2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边轮轴距,mm;B1 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轮距,mm;m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的总质量,kg;测定车辆质心高 5.5.1 称出悬架锁紧工具的质量。在水平状态时,用锁紧工具固定车辆各悬架弹簧的变形位置。测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的质心高

14、时,车辆的装载及驾驶员、乘员情况按条 条的规定。将车辆的前轮(两轮或正三轮车)或边轮(边三轮车)用垫块垫高,使车辆分别倾斜约 10、12、14(见图 13),且车轮应处于直线行驶位置。两轮车后轮中心平面应与支承台面垂直。5.5.5 抬高后,分别测定两轮或正三轮车的后轮,边三轮车的前轮和后轮分布质量与其水平状态时各轮分布质量的增量 m。同时用角度测量仪器分别测出三种倾斜状态的实际倾斜角度。计算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的质心高:a.两轮、正三轮车的质心高 Hg:(8)m=m2-m2当前后轮直径规格不相同时,式中 rj 按下式计算 b.边三轮车的质心高 Hg:(9)m=(m1+m2)-(m

15、1+m2)式中:rj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各轮的静力半径,mm;rj1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轮静力半径,mm;rj2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后轮静力半径,mm;L1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轴距,mm;B1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轮距,mm;m抬高车轮后,后轮或前轮和后轮的分布质量的增量,kg;m2抬高车轮后、后轮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分布质量,kg;m1抬高车轮后、前轮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分布质量,kg;m2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后轮分布质量,kg;m1整车干质量(厂定最大总质量)时前轮分布质量,kg;a抬高车轮后,实测车

16、辆倾斜角,();抬高车轮后,非抬高轮称量读数值中应减去该轮悬架锁紧工具的质量。6 测量结果及测量数据的取值规则 测量结果 6.1.1 尺寸参数测量后填写记录表,见附录 A(补充件)。质量参数测量后填写记录表,见附录 B、C(补充件)测量数据的取值规则 测量数据的有效值与计算数据的有效值按表 6规定。表 6 测量项目 单位 测量数据有效值 计算数据有效值 长度 mm 1 角度()质量 kg 6.2.2 测量次数除有规定者外,一般规定为一次,测量二次及以上者,取算术平均值。各次质心高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偏差率应不大于 5%,质心高取三次计算值的算术平均值。数值的修约按 GB 8170的规定,修约后保留

17、的位数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 7 测量项目 单位 修约后保留位数 长度 mm 整数 角度()一位小数 质量 kg 整数 附 录?A车辆尺寸参数测量记录表(补充件)车辆型号_ 测量日期_车架编号_ 测量地点_前轮气压_kPa 后轮气压_kPa 边轮气压_kPa试验员_ 记录员_ mm 代号 测量项目 质量状态 测量结果 代号 测量项目 质量状态 测量结果 L 车长 整车干质量 H5 车厢内部高 整车干质量 L1 轴距 前、后轴 厂定最大总质量 方向把最大转向角 左转()整车干质量 L2 前、边轴 右转 L3 前伸距 前伸角 厂定最大总质量 L4 前悬 主车外倾角 L5 后悬 倾斜角 L6 离地

18、间隙点至后轮轴线间距离 接近角 厂定最大总质量 离去角 L7 车厢内部长 整厂干质量 通过角 B 车宽 d 转弯圆直径 左转 B1 轮距 厂定最大总质量 右转 B2 前束 dz 转弯通 左外 道圆直径 B3 前转向灯内缘宽 整车干质量 左内 B4 后转向灯内缘宽 dy 右外 B5 车厢内部宽 右内 H 车高 rj 车轮静 力半径 rjz 整车干质量 前 H1 离地间隙 厂定最大总质量 后 边 H2 前照灯光源中心离地高 rjc 厂定最大总质量 前 后 H3 前转向灯光源中心离地高 边 H4 后转向灯光源中心离地高 rg 车轮滚动半径 附 录 B 车辆质量参数测量记录表(补充件)车辆型号_ 测量

19、日期_ 车架编号_ 测量地点_ 前轮气压_kPa 后轮气压_kPa 边轮气压_kPa试验员_ 记录员_ kg 代号 测量项目 质量状态 测定(计算)值 修约后数值 m 车辆质量 整车干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m1 前轮分布质量 整车干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m2 后轮分布质量 整车干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m3 边轮分布质量 整车干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Lg 质心距前轮轴线距离 mm 整车干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Bg 质心距纵向中心平面距离 整车干质量 厂定最大总质量 附 录 C 车辆质心离测量记录表(补充件)车辆型号_ 测量日期_车架编号_ 测量地点_前轮气压_kPa 后轮气压_kPa 边轮气压_kPa试验员_ 记录员_ 质量状态 试验次序 抬高车轮后前轮分布质量 m1 抬高车轮后后轮分布质量 m2 抬高车轮后车轮分布质量的增量 m 抬高车轮后实测车辆倾斜角 a 每次测定的车辆质心高Hg 平均质心高 Hg 测量结果 kg()mm 整车干 质量 1 2 3 1 2 厂定最大总质量 3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品。本标准由江西赣江机械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荣娟、王琦、匡宇文、聂小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