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5 ,大小:12.85MB ,
资源ID:21009603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096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肺脑复苏新进展石佳PPT资料.ppt)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石佳PPT资料.ppt

1、加温法(持续到19世纪)死亡相当于睡眠状态:唤醒法(持续到20世纪)溺水是由于吸入水太多:震荡法和倒灌法(18世纪)荷兰18世纪抢救方法(1774)加温 清除吞入或吸入的水 刺激法 风箱吹气法,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现代CPCR:产生与描述阶段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Negovsky)1956年-电除颤(Zoll)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Safar)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Kouwenhoven)1966年-定义了CPR(美国科学院),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现代CPCR:应用阶段(60年代)广泛采用阶段(70年代)改良与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胸泵学说及辅助方法,药物治疗,

2、脑复苏价格与效益评价阶段(近十年),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1947年美国Claude Beek首次报道为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1958年美国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呼吸法,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1960年美国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1955年5月,我国的王源昶教授已在手术室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成功复苏了心脏骤停患者。胸外按压法和口对口呼吸法,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了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近20年来发起并组织了数次国际会议,对CPR不断修改完善,先后于1992

3、年、1997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发表了CPR国际指南。,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2005年1月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CLOR)发表了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南,该指南突出强调了连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历经5年,于2010年10月又发表新的指南,完善了原指南的一些内容,进一步突出了胸外按压的重要位置。,2010 CPR指南讨论的主会场,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AHA(美国心脏协会)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2010年与2005年主要变化,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

4、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早期识别与呼叫;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 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2010年与2005年主要变化(续),2几个数字的变化: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大约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1),2),3),4),2010

5、年与2005年主要变化(续),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 或无脉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血氧饱和度 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 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2010年与2005年主要变化(续),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程序图 2010年AHA的CPR和ECC(心血管急救)指南最新发生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儿)BLS中“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的步骤更改“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

6、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变化需要所有人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 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2010年指南的亮点,从“A-B-C”到“C-A-B”的改变 2010年AHA CPR和ECC指南最新确定的进展是基础生命支持顺序的改变,即成人和儿童(包括儿童和婴儿,除外新生儿)患者从“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到“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A

7、.保持气道通畅。C.胸部挤压。B.人工呼吸。A.保持气道通畅。,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变化,BLS程序已被简单化,已把“看、听和感觉”从程序中删除,实施这些步骤既不合理又很耗时,基于这种原因,2010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对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的成人,立即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变化(续),鼓励未经培训的普通施救者实施仅作胸外按压的CPR。仅作胸外按压的CPR对未经训练的人易于实施,更有助于急救指挥中心人员通过电话指导他们实施CPR。,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变化(续),给予人工呼吸前即开始胸外按压(CAB而非ABC)。胸外按压可以立即开始,而实施

8、人工呼吸时摆放头的位置、口对口人工呼吸需要包紧口唇、或获取或组装球囊面罩装置需要时间。开展30次胸外按压比实施2次人工呼吸离首次按压所需时间的延误更少。,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变化(续),越来越多强调确保高质量的CPR得以实施。充分的胸外按压需要按压达到合适的深度和频率,每次按压后允许胸廓完全回复,强调最少的按压中断时间和避免过度通气。成人胸外按压的推荐深度由原来的4-5cm增加到“至少5cm”。,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点,尽量避免中断有效胸外按压的时间,直至ROSC或终止复苏。任何不必要的胸外按压中断均会降低CPR的效率。医务人员判断脉搏时间不应超过10S。,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

9、作,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主要改变有五点:一、BLS流程简化,“看,听,感知”已从流程中删除,所有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喘息)的成年患者,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二、对未经培训的过路施救者鼓励其实施只动手(只做胸部按压)的CPR。三、在给予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部按压。四、保证完成高质量的CPR。五、进行复苏时,医务人员施救者需完成许多工作,诸如胸部按压,气道处理,人工呼吸,探测心律,电击除颤,

10、以及药物治疗,这可由经过良好培训的施救者组成的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同时完成。,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联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只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舌后坠赌塞气道 仰面抬颈开放气道,畅通气道 airway,A,仰面举颏开放气道,托下颌法,正确 错误,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胸外心脏按压的手势及姿势,儿童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作用力方向,CPR禁忌症,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阔畸形或心包填塞;4.凡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按压有效指征

11、,1.能扪及大动脉的搏动,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2.面色、口唇、甲床、皮肤色则转红润;3.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复窦性心律;4.瞳孔随之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5.自主呼吸逐渐恢复。,电击治疗,自动体外除颤器 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 3 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心脏电复律:是称心脏电除颤,是利用高能脉冲电 流经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治疗多种快速性心律 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除颤监护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心电示波仪,记录仪,电极板,

12、导联线和电源。,非同步电复律的适应证:心室颤动是非同步电复律 的绝对适应证。,Charge-充电键Apex-心尖部Sternum-心底部Sync-同步键Disarm-放电键Lead-导联键,原理,将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等待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电复律分类,同步电复律常用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如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同步电复律常用在室性心动过速,如室颤、室扑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定义,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为触发标志,在R波的下降支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中断心脏中的折返激动和抑制异位兴奋灶,使

13、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治疗。,同步电复律适应症,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部分室速(尚未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非同步电转复定义,采用随机非同步高能脉冲放电方式,使所有心肌纤维同时除极,期待着窦房结抢先夺获心脏节律控制权,从而恢复正常的窦性节律。,室颤或室扑发生机理,由于心肌缺血、炎症或其它理化因素的刺激在心室内产生多个游走与碰撞的电激动小波小波无序的迅速传播,并不断循环,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生命体征的任何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扑动,心

14、脏停搏和心电-机械分离,室速电复律禁忌证,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速,非同步电复律操作步骤(准备),患者仰卧床上心电监测评估胸部皮肤完好无损,干燥准备复苏抢救设备,非同步电复律操作步骤,打开除颤器开关,将功能钮调到除颤档电极板均匀涂以导电糊或垫46层湿盐水纱布电极板位置:心尖部(Apex)电极置于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交界处,上缘距腋窝7cm;心底部(Sternum)电极置于右锁骨下缘与胸骨右缘23肋间交界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左肩胛间区与脊柱左缘,非同步电复律操作步骤(续),医护人员及家属离开病床,以免遭电击每只电极板施以12kg的压力紧贴皮肤选择电复律电量听到报警声,提示除颤仪已达到指令充电量,双手

15、同时按下除颤按钮,非同步电复律电量选择,单相(J)双相(J)室颤360 200室扑360 200无脉性室速 200 100-150,电复律后处理,立即进行2分钟心肺复苏术观察心电变化,记录生命体征检查病人胸部有无灼伤,整理病人衣物置于舒适体位,警告,确保没有人员接触患者或与患者连接的任何设备。放电前,确定电极板紧压在患者胸部。否则,会导致严重皮肤灼伤或心脏放电能量不足。除了患者、测试电极金属板、能量检测仪外,不要在其他人员或物体附近进行放电。否则导致其他人员或物体受到电击。不要向空中放电。否则会导致操作者受到电击或损坏除颤器。若电极板彼此通过导电膏形成短路,不要进行放电。否则会导致严重电灼伤和

16、心脏电能量不足。电极板彼此接触时,不要放电。否则会导致除颤器损坏。,电复律并发症,期前收缩 一般观察,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给予利多卡因每分钟14mg的速度静脉点滴或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室速或室颤原因:同步装置不良、放电量不足、心肌本身病变、洋地黄过量、低钾、酸中毒等因素引起处理:静脉注射胺碘酮、利多卡因或心律平、5%碳酸氢钠,立即再行电复律/除颤。,电复律并发症(续),缓慢型心律失常原因:窦缓、窦停和房室传导阻滞,这与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复律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已存在的潜在窦房结功能不良,房室阻滞等有关处理:一般观察;若持续时间长或症状严重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或静脉滴注异

17、丙基肾上腺素,每分钟12g,必要时行临时心脏起搏,电复律并发症(续),栓 塞原因:复律后心房有节律的收缩可使心房内的附壁血栓脱落表现:脑栓塞、肠系膜动脉等,发生率约1%5%处理:应积极采取抗凝或溶栓治疗和对症处理,电复律并发症(续),低血压 发生率约1%3%,尤其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大部分持续短暂,如果持续降低,严重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时,可静脉滴注升压药物。,电复律并发症(续),急性肺水肿常在电击后1-3h内发生,发生率为0.3%3%原因:左房、左室未能适应增加的回心血量;个别患者则可能与肺栓塞有关立即予以相应处理,电复律并发症(续),心肌损伤原因:多因电击能量过大或反复电击,发生率约为3%

18、表现:为心电图STT改变;肌钙蛋白及血清酶(CK-MB、LDH等)轻度升高,历时数小时或数天处理:轻者密切观察,严重者予以相应处理钙离子拮抗剂、心肌能量剂等,电复律并发症(续),皮肤灼伤原因:皮肤灼伤系电极板按压不紧或导电糊涂得太少或不均匀;多次重复高能量电击有关表现:为局部红班或轻度肿胀处理:保持干燥、清洁,预防感染,电击治疗主要更改,1-8岁儿童除颤应使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1岁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AED,对于婴儿(1岁以下),建议使用手动除颤器。如果没有手动除颤器,需要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如二者都没有,可以使用普通AED,2010新,2005旧,电击治疗主要更改,使用2-4J/kg的剂量

19、作为初始除颤能量为方便培训可使用2J/kg为首剂量。对后续电击能量应至少为4J/kg并可考虑使用更高能量,但不超过10J/kg或成人最大剂量。,除颤的首剂量是2J/kg。第二次及后续是4J/kg。,2010新,2005旧,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体外除颤电极位置,2010新,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误。应避免将电极片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2005旧,放置的电极片应距离该设备至少2.5厘米。,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院外目睹发生心脏骤停,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如果有)。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室颤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并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增加了心搏骤停后的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新增部分。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增加了心搏骤停后的治疗,治疗应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应根据指征提供低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由于在心脏骤停后往往会发生癫痫症状,应进行脑电图检查以诊断癫痫并尽快给出解读,并在昏迷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频繁或持续地进行监测。,2010心肺复苏方法,谢谢聆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