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44.86KB ,
资源ID:210004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0004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施工用电安全手册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施工用电安全手册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1、2.0.1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图2.0.11 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图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设备外壳3 采用二级保护系统。总配电箱、开关箱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图2.0.12 “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系统”结构图3 外电线路防护3.1 外电线路防护3.1.1 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3.1.2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表3.

2、1.2规定。表3.1.2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周边与架空线路边线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11035110220330500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06.08.01015 注: 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不宜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3.1.3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3.1.3规定。表3.1.3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35最小垂直距离(m)7.03.1.4 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

3、3.1.4规定。表3.1.4 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kV)安全距离(m)110330500沿垂直方向1.53.05.08.5沿水平方向2.03.53.1.5 施工现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外电埋地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3.1.6 当达不到第3.1.23.1.4条中的规定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1 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监护。 2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3.1.6所列数值。 3 防护设施应坚固、稳定,且对外电线路的隔离防护应达到

4、IP30级。表3.1.6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0最小安全距离(m)1.72.53.1.7 当第3.1.6条规定的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未采取上述措施的严禁施工。3.1.8 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外电架空线路电杆倾斜、悬倒。3.2 电气设备防护3.2.1 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等级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3.2.2 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处置。4 接地与防雷4

5、.1 一般规定4.1.1 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图4.1.1 专用变压器供电时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DK总电源隔离开关;T变压器;4.1.2 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

6、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图4.1.2 三相四线供电时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引出示意 2PE线重复接地;3L1、L2、L3相线DK总电源隔离开关4.1.3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4.1.4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4.1.5 使用一次侧由50V以上电压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50V及以下电压的安

7、全隔离变压器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 当采用普通隔离变压器时,其二次侧一端应接地,且变压器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一次回路保护零线相连接。以上变压器尚应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4.1.6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4.1.7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并应符合表4.1.7的规定,接地电阻值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手册第4.3节的要求。但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只考虑在雷雨季节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表4.1.7 接地装置的季节系数值埋深(m)水平接地体长2-3m的垂直接地体0.51.41.81.

8、21.40.81.01.251.451.151.32.53.01.01.1注:大地比较干燥时,取表中较小值;比较潮湿时,取表中较大值。4.1.8 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工作零线(N)线相同时,其最小截面就符合表4.1.8的规定。表4.1.8 PE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的关系相线芯线截面S(mm2)PE线最小截面(mm2)S16516S3516S35S/24.1.9 保护接零必须采用绝缘导线。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PE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手持式电动工具的PE线应为截面不小于1.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4.1.10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9、4.1.11 相线、N线、PE线的颜色标记必须符合以下规定:相线L1(A)、L2(B)、L3(C)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4.2 保护接零4.2.1在系统中,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图4.2.1 用电设备外壳保护接零接线图1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2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3 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4 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5 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线的钢索、起重机的底座和轨道、滑升模

10、板金属操作平台等。6 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4.2.2 城防、人防、隧道等潮湿或条件特别恶劣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4.2.3 在TN系统中,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可不做保护接零。1 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坪的干燥房间内,交流电压380V及以下的电气装置金属外壳(当维修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和接地金属物件时除外);2 安装在配电柜、控制柜金属框架和配电箱的金属箱体上,且与其可靠电气连接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电器的金属外壳。4.3 接地与接地电阻4.3.1 单台容量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

11、总容量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单台容量不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不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m的地区,当达到上述接地电阻值有困难时,工作接地电阻值可提高到30。4.3.2 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在工作接地电阻值允许达到10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等效电阻值不应大于10。4.3.3 在TN系统中,严禁将单独敷设的工作零

12、线再做重复接地。4.3.4 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1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做电气连接。不得采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不得采用螺纹钢。接地可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保证其电气连接和热稳定。图4.3.4 接地装置4.3.5 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4.3.6 移动式发电机系统接地应符合电力变压器系统接地的要求。下列情况可不另做保护接零。1 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供给其他设备用电;2 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

13、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4.3.7 在有静电的施工现场内,对集聚在机械设备上的静电应采取接地泄漏措施。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高土壤电阻率地区不应大于1000。4.4 防 雷4.4.1 在土壤电阻率低于200m区域的电杆可不另设防雷接地装置,但在配电室的架空进线或出线处应将绝缘子铁脚与配电室的接地装置相连接。4.4.2 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井字架、龙门架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当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应按表4.4.2规定安装防雷装置。当最高机械设备上避雷针(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能覆盖其

14、他设备,且又最后退出现场,则其他设备可不设防雷装置。确定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采用滚球法。表4.4.2施工现场内机械设备及高架设施需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地区年平均雷暴日(d)机械设备高度(m)155015,403240,902090及雷害特别严重地区124.4.3 机械设备或设施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或设施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连接。4.4.4 机械化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2m。塔式起重机可不另设避雷针(接闪器)。4.4.5 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的机械设备,所有固定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线路,宜采用铜管敷设。钢管与该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应做电气连接。4.4.6 施工

15、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4.4.7 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5 配电室及自备电源5.1 配 电 室5.1.1 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并应设在灰尘少、潮气少、振动小、无腐蚀介质、无易燃易爆物及道路畅通的地方。5.1.2 成列的配电柜和控制柜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5.1.3 配电室和控制室应能自然通风,并应采取防止雨雪侵入和动物侵入的措施。5.1.4配电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配电柜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背对背

16、布置不小于1.5m,双列面对面布置不小于2m。2 配电柜后面的维护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面对面布置不小于0.8m,双列背对背布置不小于1.5m,个别地点有建筑物结构凸出的地方,则此点通道宽度可减少0.2m。3 配电柜侧面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lm。4 配电室的顶棚与地面的距离不低于3m。5 配电室内设置值班或检修时,该室边缘距配电柜的水平距离大于1m,并采取屏障隔离。6 配电室内的裸母线与地面垂直距离小于2.5m时,采用遮栏隔离,遮栏下面通道的高度不小于1.9m。7 配电室围栏上端与其正上方带电部分的净距不小0.075m。8 配电装置的上端距顶棚不小于0.5m。9 配电室内的母线涂刷有色油漆,

17、以标志相序;以柜正面方向为基准,其涂色符合表5.1.4规定。10 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级,室内配置砂箱和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11 配电室的门向外开,并配锁。12 配电室的照明分别设置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表5.1.4 母线涂色相别颜色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引下排列L1 (A)黄上后左L2 (B)绿中L3 (C)红下前右N淡蓝-图5.1.41 施工现场配电室布置图1图5.1.42 施工现场配电室布置图25.1.5 配电柜应装设电度表,并应装设电流、电压表。电流表与计费电度表不得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5.1.6 配电柜应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

18、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5.1.7 配电柜应编号,并应有用途标记。5.1.8 配电柜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应挂接地线,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着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5.1.9 配电室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杂物。5.2 230400自备发电机组5.2.1 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修理室等可分开设置;在保证电气安全距离和满足防火要求情况下可合并设置。5.2.2 发电机组的排烟管道必须伸出室外。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室内必须配置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严禁存放贮油桶。5.2.3 发电机组电源应与外电线路电源连锁,严禁并列运行。图5.2.3 双电源切换开关接线图5.

19、2.4 发电机组应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和独立设置TN-S接零保护系统,其工作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规范要求。5.2.5 发电机控制屏宜装设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有功功率表、电度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流电流表。5.2.6 发电机供电系统应设置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器。5.2.7 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必须装设同期装置,并在机组同步运行后再向负载供电。6 配电线路6.1 架空线路6.1.1 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6.1.2 架空线必须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及其他设施上。6.1.3 架空线导线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导线中的计算负荷电流不大于其

20、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2 线路末端电压偏移不大于其额定电压的5。3 三相四线制线路的N线和PE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单相线路的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4 按机械强度要求,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l0 mm2,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2。5 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 mm2,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25 mm2。6.1.4 架空线在一个档距内,每层导线的接头数不得超过该层导线条数的50,且一条导线应只有一个接头。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架空线不得有接头。6.1.5 架空线路相序排列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1.5 架空线路示意图1 动力、照明线在同

21、一横担上架设时,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N、L2、L3、PE;2 动力、照明线在二层横担上分别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是: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L2、L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L2、L3)、N、PE。3 架空线路的档距不得大于35m。4 架空线路的线间距不得小于0.3m,靠近电杆的两导线的间距不得小于0.5m。6.1.6 架空线路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表6.1.6-1所列数值;横担宜采用角钢或方木,低压铁横担角钢应按表6.1.6-2选用,方木横扫截面应按80mmx 80mm选用;横担长度应按表6.1.6-3选用。表6.1.6-1 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排

22、列方式直线杆分支或转角杆高压与低压1.21.0低压与低压0.60.3表6.1.6-2 低压铁横担角钢选用导线截面(m2)直 线 杆二线及三线四线及以上16 25 35 50L502 L502L63 3570 95 120L63L70 表6.1.6-3 横担长度选用横担长度二线三线、四线五线0.71.86.1.7 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应符合表6.1.7的规定。表6.1.7 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项目距离类别最小净空距离(m)架空线路的过引线、接下线与邻线架空线与架空线电杆外缘架空线与摆动最大的树梢0.130.050.50架空线同杆架设下方的通信、广播线路架空线最大弧垂与地

23、面架空线最大弧垂与暂设工程顶端架空线与邻近电力线路交叉施工现场机动车道铁路轨道1KV以下110KV7.5最小水平距离(m)架空线电杆与路基边缘架空线电杆与铁路轨道边缘架空线边线与建筑物凸出部分杆高(m)+3.06.1.8 架空线路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或木杆。钢筋混凝土杆不得有露筋、宽度大于0.4mm的裂纹和扭曲;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不应小于140mm。6.1.9电杆埋设深度宜为杆长的110加0.6m,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在松软土质处宜加大埋入深度或采用卡盘等加固。6.1.10 直线杆和15以下的转角杆,可采用单横担单绝缘子,但跨越机动车道时应采用单横担双绝缘子;15到45的转角杆应采用双横担双绝缘于;45以上的转角杆,应采用十字横担。6.1.11 架空线路绝缘子应按下列原则选择:1 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2 耐张杆采用蝶式绝缘子。6.1.12 电杆的拉线宜采用不少于3根D4.0mm的镀锌钢丝。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应在3045之间。拉线埋设深度不得小于1m。电杆拉线如从导线之间穿过,应在高于地面2.5m处装设拉线绝缘子。6.1.13 因受地形环境限制不能装设拉线时,可采用撑杆代替拉线,撑杆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8m,其底部应垫底盘或石块。撑杆与电杆的夹角宜为30。6.1.14 接户线在档距内不得有接头,进线处离地高度不得小于2.5m。接户线最小截面应符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