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81.99KB ,
资源ID:209857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9857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1、9.3.3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 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 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 23 根直径不小于 8mm 的加强钢筋,每个方向加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腹板开孔的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 刚度可按实腹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梁柱节点 9.3.49.3.5()牛腿 9.3.10对于 a 不大于 h0 的柱牛腿,其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图 9.3.1牛腿的外形及钢筋配置图中尺

2、寸单位为:mm。1上柱;2下柱;3弯起钢筋;4水平箍筋1牛腿的裂缝控制要求(9.3.10)式中:Fvk作用于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竖向力值;Fhk作用于牛腿顶部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水平拉力值;裂缝控制系数:支承吊车梁的牛腿取 0.65;其他牛腿取 0.80;a竖向力的作用点至下柱边缘的水平距离,应考虑安装偏差 20mm;当考虑安装偏差后的竖向力作用点仍位于下柱截面以内时取等于 0;b牛腿宽度;h0牛腿与下柱交接处的垂直截面有效高度,取 h1asctan,当 对于 45时,取 45,c 为下柱边缘到牛腿外边缘的水平长度。2牛腿的外边缘高度 h1 不应小于 h/3,且不应小于 200

3、mm。3在牛腿顶面的受压面上,由竖向力 Fvk 所引起的局部压应力不应超过 0.75fc。9.3.11在牛腿中,由承受竖向力所需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和承受水平拉力所需的锚筋截面面积所组成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9.3.11)当 a0.3h0 时,取 a 等于 0.3h0。Fv作用在牛腿顶部的竖向力设计值;Fh作用在牛腿顶部的水平拉力设计值。9.3.12沿牛腿顶部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400 级或 HRB500 级 热轧带肋钢筋。全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宜沿牛腿外边缘向下伸入下柱内 150mm 后截断(图 9.3.10)。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伸入上柱的锚固长度

4、,当采用直线锚固时不应小于本规范第 8.3.1 条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la;当上柱尺寸不足时,钢筋的锚固应符合本规范第 9.3.4 条梁上部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中带 90弯折的锚固规定。此时,锚固长度应从上柱内边算起。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 0.2及 0.45ft/fy,也不宜大于 0.6,钢筋数量不宜小于 4 根直径 12mm 的钢筋。当牛腿设于上柱柱顶时,宜将牛腿对边的柱外侧纵向受力钢筋沿柱顶水平弯入牛腿,作为牛腿纵向受拉钢筋使用;当牛腿顶面纵向受拉钢筋与牛腿对边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分开配置时,牛腿顶面纵向受拉钢筋应弯入柱外侧,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8.4.4 条有关钢

5、筋搭接的规定。9.3.4牛腿应设置水平箍筋,水平箍筋的直径宜为 6mm12mm,间距宜为 100mm150mm,且在上部 2h0/3 范围内的水平箍筋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承受竖向力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的 1/2。当牛腿的剪跨比不小于 0.3 时,宜设置弯起钢筋。弯起钢筋宜采用 HRB400 级或 HRB500 级热轧带肋钢筋,并宜使其与集中荷载作用点到牛腿斜边下端点连线的交点位于牛腿上部 l/6l/2 之间的的范围内,l 为该连线的长度(图 9.3.10),弯起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承受竖向力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的 1/2,其不宜少于 2 根直径 12mm 的钢筋。纵向受拉钢筋不得兼作弯起钢筋。9.7

6、 预埋件及连接件9.7.1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 Q235、Q345 级钢筋 ,锚板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锚筋直径的 60;受拉和受弯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尚宜大于 b/8,b 为锚筋的间距。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 HRB400 或 HPB300 级钢筋,不应采用冷加工钢筋。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 T 形焊。当锚筋直径不大于 20mm 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当锚筋直径大于 20mm 时,宜采用穿孔塞焊。当采用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 6mm,且对 300MPa 级钢筋不宜小于 0.5d,对其他钢筋不宜小于 0.6d,d 为锚筋直径。9.7.2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直锚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

7、图 9.7.2),其锚筋的总截面面积 As 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9.7.2由锚板和直锚筋组成的预埋件1锚板;2直锚筋1当有剪力、法向拉力和弯矩共同作用时,应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9.7.21) (9.7.22)2当有剪力、法向拉力和弯矩共同作用时,应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大值:(9.7.23)(9.7.24)当 M 小于 0.4Nz 时,取 0.4Nz。上述公式中的系数 v、b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9.7.25)(9.7.26)当 v 大于 0.7 时,取 0.7;当采取防止锚板变形的措施时,可取 b 等于 1.0。fy锚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第 4.2 节

8、采用,但不应大于 300N/mm2;V剪力设计值;N法向拉力或法向压力设计值,法向压力设计值不应大于 0.5fcA,此处,A 为锚板的面积;M弯矩设计值; r锚筋层数的影响系数;当锚筋按等间距布置时:两层取 1.0;三层取 0.9;四层取 0.85;v锚筋的受剪承载力系数;d锚筋直径;b锚板的弯曲变形折减系数;t锚板厚度;z沿剪力作用方向最外层锚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9.7.3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弯折锚筋及直锚筋共同承受剪力的预埋件(图 9.7.3),其弯折锚筋的截面面积 Asb 应符合下列规定:(9.7.3)式中系数 v 按本规范第 9.7.2 条取用。当直锚筋按构造要求设置时,As 应取为 0

9、。弯折锚筋与钢板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 15,也不宜大于 45。图 9.7.3由锚板和弯折锚筋及直锚筋组成的预埋件9.7.4预埋件锚筋中心至锚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2d 和 20mm。 预埋件的位置应使锚筋位于构件的外层主筋的内侧。预埋件的受力直锚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且不宜大于 25mm。直锚筋不宜少于 4 根,且不宜多于 4 层;受剪预埋件的直锚筋可采用 2 根。对受拉和受弯预埋件(图 9.7.2),其锚筋的间距 b、b1 和锚筋至构件边缘的距离 c、c1,均不应小于 3d 和 45mm。对受剪预埋件(图 9.7.2),其锚筋的间距 b、b1 不应大于 300mm,且 b1 不应小于 6d

10、和 70mm;锚筋至构件边缘的距离 c1 不应小于 6d 和 70mm,b、c 均不应小于 3d 和 45mm。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 8.3.1 条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当锚筋采用 HPB300 级钢筋时末端还应有弯钩,当无法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锚固措施。受剪和受压直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d,d 为锚筋的直径。9.7.5预制构件宜采用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或预留吊装孔,并采用配套的专用吊具实现吊装,也可采用吊环吊装。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的设计与构造,应满足起吊方便和吊装安全的要求。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

11、和应用技术规定选用。9.7.6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 HPB300 级钢筋制作,锚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 30d 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d 为吊环钢筋的直径。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 2 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大于 65N/mm2;当在一个构件上设有 4 个吊环时,应按 3 个吊环进行计算。9.7.7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装设施的位置应能保证构件在吊装、运输过程中平稳受力。设置预埋件、吊环、吊装孔及各种内埋式预留吊具时,应对构件在该处承受吊装荷载作用的效应进行承载力的验算,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避免吊点处混凝土局部破坏。11.3 框架梁11.3.1在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

12、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0.25h0(11.3.1-1)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0(11.3.1-2)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11.3.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 Vb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和 9 度设防烈度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11.3.2-1)2其他情况(11.3.2-2)二级抗震等级(11.3.2-3)三级抗震等级(11.3.2-4)四级抗震等级,取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Mlbua、Mrbua框架梁左、右端按实配钢筋截面面积(计入受压钢筋及有效楼板范围内的钢筋)、材料强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正截

13、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Mlb、Mrb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左、右端弯矩设计值; VGb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可按简支梁计算确定;ln梁的净跨。在公式(11.3.2-1)中,Mlbua 与 Mrbua 之和,应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并取其较大值。公式(11.3.2-2)至公式(11.3.2-4)中,Mlb 与 Mrb 之和,应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计算的两端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较大值;对一级抗震等级,当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值应取零。11.3.3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形和形截面框架梁,当跨高比大于 2.5 时,其

14、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11.3.3-1)当跨高比不大于 2.5 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11.3.3-2)11.3.4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形和形截面的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1.3.4)cv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按规范第 6.3.4 条取值。11.3.5框架梁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2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 4;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 4。11.3.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 11.3.6-1 规定的数值:表 11.3.6-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

15、等级梁中位置支座跨中一级0.40 和 80ft/fy 中的较大值0.30 和 65ft/fy 中的较大值二级0.25 和 55ft/fy 中的较大值三、四级0.2 和 45ft/fy 中的较大值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3;3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 11.3.6-2 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mm。表 11.3.6-2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加密区长度(mm)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2h

16、和 500 中的较大值纵向钢筋直径的 6 倍,梁高的 1/4 和 100 中的最小值10二级1.5h 和 500 中的较大值纵向钢筋直径的 8 倍,梁高的 1/4 和 100 中的最小值8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 8 倍,梁高的 1/4 和 150 中的最小值四级6箍筋直径大于 12mm、数量不少于 4 肢且肢距小于 150mm 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 150mm。11.3.7梁端纵向受拉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5。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

17、/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11.3.8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0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各抗震等级下,均不宜大于 300mm。11.3.9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应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大于 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 2 倍。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筋率 sv 应符合下列规定:sv0.30ft/fyv (11.3.9-1)sv0.28ft/fyv (11.3.9-2)三、四级抗震等级sv0.26ft/fyv (11.3.9-3)11.4 框

18、架柱及框支柱11.4.1除框架顶层柱、轴压比小于 0.15 的柱以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框架柱节点上、下端和框支柱的中间层节点上、下端的截面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Mc1.2Mbua(11.4.1-1)2框架结构Mc1.5Mb (11.4.1-2) Mc1.3Mb (11.4.1-3) 四级抗震等级Mc1.2Mb (11.4.1-4) 3其他情况Mc1.4Mb (11.4.1-5) Mc1.2Mb (11.4.1-6) Mc1.1Mb (11.4.1-7) Mc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之和;柱端弯矩设计值的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可将公式 (11.4.1-1)至公式(11

19、.4.1-7)计算的弯矩之和,按上、下柱端弹性分析所得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比进行分配;Mbua同一节点左、右梁端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采用实配钢筋截面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的较大值; 当有现浇板时,梁端的实配钢筋应包含现浇板有效宽度范围内的纵向钢筋;Mb同一节点左、右梁端,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计算的两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较大值;一级抗震等级,当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值应取零。11.4.2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 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系数 1.7、1.5、1.3

20、 和 1.2。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柱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底层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11.4.3框架柱、框支柱的剪力设计值 Vc 应按下列公试计算:Vc1.2(MtcuaMbcua)/Hn(11.4.3-1)Vc1.3(MtcMbc)/Hn(11.4.3-2)Vc1.2(MtcMbc)/Hn(11.4.3-3)Vc1.1(MtcMbc)/Hn(11.4.3-4)Vc1.4(MtcMbc)/Hn(11.4.3-5)Vc1.2(MtcMbc)/Hn(11.4.3-6)Vc1.1(MtcMbc)/Hn(11.4.3-7)Mtcua、Mbcua框架柱上、下端按实配钢筋截面面积和材料强

21、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Mtc、Mbc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且经调整后的框架柱上、下端弯矩设计值; Hn柱的净高。在公式(11.4.3-1)、(11.4.3-2)中,Mtcua 与 Mbcua 之和应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并取其较大值;N 可取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在公式(11.4.3-3)、(11.4.3-5)中,Mtc 与 Mbc 之和应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并取其较大值。Mtc、Mbc 的取值应符合本规范第 11.4.2 条的规定。11.4.4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轴力应分别乘以

22、增大系数 1.5、1.2;计算轴压比时,可不考虑增大系数。11.4.5各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角柱,其弯矩、剪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 11.4.1 条至第 11.4.3 条调整 的基础上再乘以不小于 1.1 的增大系数。11.4.6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剪跨比 大于 2 的框架柱Vc(0.20cfcbh0)/RE(11.4.6-1)框支柱和剪跨比 不大于 2 的框架柱Vc(0.15cfcbh0)/RE(11.4.6-2)框架柱、框支柱的计算剪跨比,取 M/(Vh0);此处,M 宜取柱上、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的较大值,V 取与 M 对应的剪力设计

23、值,h0 为柱截面有效高度;当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的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时,可取 等于 Hn/(2h0),此处,Hn 为柱净高。11.4.7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其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1.4.7)框架柱、框支柱的计算剪跨比。当 小于 1.0 时,取 1.0;当 大于 3.0 时,取 3.0;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当 N 大于 0.3fcA 时,取 0.3fcA。11.4.8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当出现拉力时,其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1.4.8)当上式右边括号内的计算值小于 fyvAsvh0/

24、s 时,取等于 fyvAsvh0/s,且 fyvAsvh0/s 值不应小于 0.36ftbh0。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轴向拉力设计值。11.4.9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0.2cfcbh0cos(11.4.9-1)0.2cfcbh0sin(11.4.9-2)Vxx 轴方向的剪力设计值,对应的截面有效高度为 h0,截面宽度为 b;Vyy 轴方向的剪力设计值,对应的截面有效高度为 b0,截面宽度为 h; 斜向剪力设计值 V 的作用方向与 x 轴的夹角,arctan(Vy/Vx)。11.4.1011.4.11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 2 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30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50mm。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 2;3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 3。11.4.12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11.4.12-1 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 0.2;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