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35.17KB ,
资源ID:209822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982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探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探析.docx

1、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探析学 年 论 文学生姓名张明学 号210501089院 (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专 业政治学与行政学题 目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探析指导教师 阎 大 伟 教授 2009年5月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探析张明(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公共管理系 江苏 淮安 223300)摘 要:大学生就业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和市场等现实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自身的心理压力。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引导大学生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关键词:就业压力;原因;对策 Talking A

2、bout Graduate Employment Pressure Zhang Ming(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The Political Public Management Jiang Su Huai An)Abstract: Graduate Employment has already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of social concer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come an indisputable fact. Whether the family, society, schoo

3、l, market external factors, or because students or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is not high, gave students a lot of pressure on employment. How to pressure and force be effectively transformed, so that pressure changes in force, which must have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Provide employment for

4、colleg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stress, making them able to release the pressure, making power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Key words: Employment pressure, External factors, Their own reasons, Release, Power.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据国家

5、教育部统计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前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

6、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至70万的速度增长,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于2009年11月20日表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质量却没有大的提高,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使大学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越来越普通的就业者。这就导致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形成了普通求职者趋向饱和,高、精、尖人才的缺口较大的局面。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还未消除,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就

7、业市场还很复杂。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由“皇帝女儿不愁嫁”渐渐转变为“一岗难求”,就业去向由机关、大型企业、知名企业逐步变为农村、社区、中小企业等基层岗位,就业地区也渐渐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转移到中小型城市,大学生渐渐放下自身的傲气,在工作的选择上都更趋于理性。因此,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及原因分析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大学生毕业前的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毕业生压力来源多种多样,除了外界比如家庭观念,地区发展不平衡,高校教育制度,用人单位,社会市场供需给予的压力之外,还包括毕业生对社

8、会与自我的认识不够,以及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的自卑自负等心理压力。第一,家庭给予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虽然是善意的,可这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一生。我国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强的国家,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自古父母之命就不得违抗,即使改革开放至今30余年,这一观念也并未全然消除。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为了子女能找到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他们不知道操了多少心。比较开明的父母顺自己子女的意愿,选择放手的方式,让他们或在外闯荡,或在自己身边工作,尽量不给孩子造成压力;比较传统的父母,按自己的意愿,或穷尽人力物力找一份在他们看来舒舒服服的工作,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让孩子放弃他们所坚持的在他们看来不吃香

9、的饭碗等做法给子女们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困扰。大部分大学生在理解父母对自己工作问题的关怀之意之后,更多的只能是理解他们的苦心。第二,地区发展不平衡同样造成大学生在就业上的压力。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或地区先富裕起来,这也使得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与中西部差距拉大。经济相对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硬件软件设施齐备,薪酬水平高,生活条件好,就业岗位显得很紧张。这也导致东部地区人才非常多,竞争压力大。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无论薪酬还是生活水平都不利于与东部竞争,从而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没有人才,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形成恶性循环。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就业,并出台了一系

10、列优惠政策,但是不得不承认,除了少部分同学会用自己的行动支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大多数会因为那里艰苦的条件却步。这也使得东部地区同一岗位上的竞争人数比中西部要多得多,压力也大得多。第三,高校的教育制度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制度”,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因此,长期以来,高校忽视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过去那种“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制度所替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比如,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

11、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市场灵敏度不高,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规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改革滞后,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低。最后,有的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水平不高,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工作职责尚不明确,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第四,用人单位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追求高消费,也是造

12、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一味强调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由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并因此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还有就是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等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失去应有的公平。第五,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数量,供需结构,供需变化较大。比如,由于次贷危机形成的金融风暴对于我国劳动力

13、市场的冲击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压力。首先,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据人保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者需要安置就业,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其次,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在层次上,研究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98%,而专科生的就业率为75%左右。在地区上,毕业生往大城市拥挤的现象突出,而西部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一些区县需求人才的数量大,但没有人愿意去。而最突出的还是专业结构矛盾,其具体表现为许多毕业生所学专业陈旧,社会没有相应的需求或需求量较小,而毕业生

14、数量过大,供大于求,有的则表现为高校在短期内对一些热门专业急剧扩招,相应专业毕业生激增,出现热门专业不热,供大于求的现象。最后,由于我们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相比较后者,市场经济主要在于变化。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更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2008年9月份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使得我国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发生巨大变化,还使得我们国家劳动力供需数量上的矛盾变得更加明显。而且,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有一个“滞后期”,将会进一步扩大,由沿海

15、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企业向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短时期内虽然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但劳动供给数量与劳动需求数量上严重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与外界的压力相比较,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心理压力问题就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对待就业,那对于大学生来说只会起到反作用。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大学毕业生求职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是由于受到暂时性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难免会遇到诸如面试失败等经历和选择工作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各

16、样的打击,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使之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如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等。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过于拘谨,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在面试时更是紧张得言行拘谨,辞不达意,从而错失良机,影响了求职择业。其次,是自负心理。有自负心理的毕业生表现与自卑的学生正相反,他们往往盲目乐观和自信。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为:不能清醒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盲目追求好单位、高工资,期望值过高。并且“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认为那样会让自己的能力掩盖在平凡当中,自命不凡。这种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对

17、成功择业影响较大,最终会因预期就业目标未能实现而忧心忡忡,悲观失望。再次,是焦虑心理。对每一个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毕业生们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成为他们困惑的难题。但如果整天想着就业的艰难,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忧心忡忡,造成精神上紧张;或者因为应聘失败,意志消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无所适从,这势必影响自己对用人单位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必然造成就业的失败。第四,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

18、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缺乏主见和能动性,从众心理较为严重。持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中往往不考虑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 人云亦云,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盲目寻求热门单位、热门职业,如将自己的就业区域定位于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将自己的就业单位定位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企业;将自己的起点固着于高薪高职,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等等。这类毕业生往往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现状,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是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指在就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这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缺乏进取精神,不能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抱着等、靠、要

19、的依赖思想,寄希望于学校、家庭,甚至把自己的就业看作是学校、家长的“义务”。这部分学生通常自立意识不强,缺乏独立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就业以及往后的发展都存在着消极的影响。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不仅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还有自我调节。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第一,面对家庭带来的压力,大学生首先要与关心自己工作的父母、亲戚、朋友统一认识,相互理解。将自己的心理话与父母沟通交流,当发生沟通困

20、难的时候,切不可大吵大闹然后不了了之,也不可表面接受父母的意见实际敷衍了事,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法。沟通存在障碍,并不是以往我们所说的传统观念,价值观,代沟等等造成的,而是沟通技巧存在着缺陷。所以,在了解父母的想法之后,在一些愉快的场合之下,以朋友的方式好好地与他们交谈,相信现在大多数开明的父母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从心底重新认识自己的子女。第二,针对地区发展结构的不合理,这更多的是要求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中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另

21、外,政府部门应当把大学生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渠道、就业岗位,并在政策和制度上予以高度而充分的保证。还有,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健全就业目标责任制度。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三,高校教育制度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需要其对自身强化改革。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

22、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3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

23、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第四,企业用人单位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响应政府的号召,响应国家出台保障就业的相关政策,消除性别及地域

24、歧视,给大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积极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结构,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第五,是大学生由于对社会及自我认识不够导致的心理压力。4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心理压力问题,往往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必须疏导,施放这些压

25、力:首先,客观认识自我就很有必要,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术,更是现代大学生就业之道。面对择业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毕业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首先是待遇定位,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就业机会减少,大学生应认识到当前形势,做出合理的待遇定位,应先解决就业和生存,才能谈发展、谈未来。其次是地区定位,不一定就非发达地区不去,东部沿海地区竞争压力大,人才也多,但是在中西部,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在此就业,发展前景并不比在东部地区差。第三是职业定位,大学

26、生在就业时应摆脱从众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类型,有选择地去应聘,这会大大地提升就业的竞争能力。其次,调整就业观,主动适应社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生,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观念就是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

27、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然后,多方面增强就业能力。第一,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合理的利用时间,增强实践的动力,提升成功的机会。许多同学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目的。职业生涯设计还能提高个人竞争力。只有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 才能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提高效率并取得成效。职业生涯规划也可发掘自我潜能, 增强个人实力。 第

28、二,不断增强就业心理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作为就业压力的承受者, 应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使自己能够自我缓解、校正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及时解决日常心理问题,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另外还应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

29、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通过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择业的需要,不断提高就业能力。总之,大学生一定要认清形势,正确定位,科学规划,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生存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走出就业心理的误区, 保持好良好的就业心理,最终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参考文献1 马远.国外青年职业成熟度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2 范向前论高校毕业生选择性待业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5.3.3 姚裕群论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J.人口学刊,2004.34 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致谢:在这里感谢闫教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从论文的初稿到论文的定稿,闫教授都精心尽力的修改我的劣文。闫教授敬业爱生的教风深深的感动了我,没有闫教授的指导我的文章就难成气候,所以我要特别的谢谢闫教授,真心的谢谢您闫副教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