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20KB ,
资源ID:209743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9743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法政学校法硕考研辅导班考研政治模拟选择题1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法政学校法硕考研辅导班考研政治模拟选择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1、B. 内因和外因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 解析:自力更生是内因,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原因;争取外援是外因,发展的第二位原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哲学基础,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与题干要求不符,A选项排除;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仅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在内容,而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与题干要求不符,C选项排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

2、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与题干要求不符,D选项排除。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原因和结果D.源泉和动力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三大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方向和道路,B和D选项排除,A选项是正确选项。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C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多项选择题6.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3、.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ABDE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辩证法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三大规律的所有观点。辩证法的思想很广泛,只要含有辩证法思想的就是正确选项。A是变化的观点,B是相互联系的观点,D是矛盾转化的观点,E是新陈代谢的发展观点,故A B D E都是正确选项。C是不变的观点,也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选。7.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

4、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或精神、思维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本题属于间接性试题。A和D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B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选项;C是错误选项,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互相代替。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冬天也不飞走,整天

5、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中 普遍联系观点、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本题通过果农对待喜鹊的正确态度的事例来说明一系列的哲理,考查运用哲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A选项体现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观点,正确选项;B选项体现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正确选项;D选项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常和必要条件的观点,是正确选项;C选项是

6、错误观点,因为只有人能利用自然界,而自然界是不能利用人的。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中的一个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没有唯物史观,因此D是正确选项,其余A B C 三项是哲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的三方面的对立。10.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7、不等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E本题考查辩证法唯物论部分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毛泽东说:“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答此题,首先要按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解读“画饼不能充饥”的含义,“画饼”属于意识、精神、观念的东西,它不能代替物质的真饼解决饥饿这种物质的需要。其次逐项审定:A否定精神和物质的同一性,错误观点,排除;B虽是正确观点,但不是“画饼不能充饥”的理由,错误选项,排除。这是最难的干扰项,因为孤立的看B本身是正确观点,但不符

8、合题意要求。“画饼不能充饥”如同“望梅不能止渴”一样,因为不论意识有多大的能动性,也不能代替物质,如同马克思所说;C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排除;画饼是真饼在人脑中的反映不能等同于真饼,故D是正确选项;画饼这种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真饼这种物质的东西,故E是正确选项。1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出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答案:本题考查认识过

9、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本题题干中引言的意思是说,一个只知道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而没有直接经验的人,实际上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其内涵涉及认识和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A和B选项都强调仅凭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直接经验,重视实践,与题干引言内涵相符,正确选项;D选项强调人生的阅历经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强调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选项强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质的区别,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内容正确,但与题干引言内涵

10、不符,干扰项,排除。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从思想、感觉到物”是(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B.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感觉到物”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13.“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答案:BD 解析: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都是具体的

11、有范围的,超出了一定范围就变成了谬误。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微小粒子C.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D.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AC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答案:C 解析: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1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

12、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17.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BC 解析:理论属于主观范畴,不能与实践混为一谈。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 )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

13、的理论体系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C.创立了唯物史观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答案: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存在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真理也是发展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因此A不选。19.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问题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错误的认识和理论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B.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C.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D.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先导BCD 解析: 错误的认识和理论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只不过是歪曲的指导。2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也就是说(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B.量变是由质变引

14、起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D.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起作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度的范围便会引起质变。21.在哲学上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承认同一性的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22.“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第三个阶段上重复第一个阶段上的某些特征,这形成的发展道路是( )A.向对立面转化B.“一张一弛”C.螺旋式上升D.封闭式循环C 解析:事物发展道路从形式上是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2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

15、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既有变(运动),又有不变(静止),变与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即它们可以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4. 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的;片面强调感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片面强调理性认识会犯唯理论的错误。25.意识的本质就在于它( )。A.是人所特有的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主观世界B.是人脑内部异

16、常精微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C.是反映物质世界的人脑的机能D.能够恰当地支配身体的动作,以便合理地适应外部世界的情况答案:2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货币出现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这里商品代表使用价值,货币代表价值。2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选项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C选项 经验即可指主观经验又可指客观实践

17、获得的经验。2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执行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9.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意味着人人都有哲学思想 B.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哲学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规律的科学ABC 解析: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具有朴素性,不成系统,不能成为哲学。哲学不能笼统地称为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成为科学。一切商

18、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 都不能成为商品.31.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大众心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32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

19、是人手”,这句话体现的观点( )。A.形而上学B.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C.唯心主义D.诡辩论手只有在人体这个整体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观点。33.意识的本质就在于它( )。34.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内在的自我否定B.对旧事物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改变事物外在形式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自我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是否定当中有肯定;肯定当中有否定。35.人脑是意识的( )。A.产物B.源泉C.内容D.器官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6.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分歧在于(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20、还是静止不变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生活有客观规律性,还是没有客观规律性答案:A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3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从思想、感觉到物”是(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B.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38.认识论上的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B.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D.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A 解析: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

21、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40.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B 解析: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缓和经济危机AD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

22、发展,缓和了危机,但没有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4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4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答案: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土地等等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4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因此选B。45.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答案:ABCD 解析:垄断统治条件下并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