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62KB ,
资源ID:209690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969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科学课中引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探索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科学课中引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探索Word下载.docx

1、科学课中我们都会注重学生的概念建构,我们熟知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我认为就是小学生学习科学心理的理论依据,这里我只简单地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一些理论。1、 皮亚杰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皮亚杰认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影响学生认知发展。2、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思维特点,如下:认知阶段和大致的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行为适应外部世界与物质、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相关

2、的行动前运算阶段(27岁)保持感觉运动阶段的能力接触了更多的物体、生物和事件方面的知识用词汇和句子描述物体和行为不能进行“可逆思维在感知而非具体运算阶段(511岁)具备前一阶段的能力可以逆向思考希望成为一个集体中的一员理解质量、液体体积、长度、面积的守恒能找出变量并且进行测量用分类的方法组织感觉和经验发现和利用相关性,包括简单的科学原理和因果关系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保持前一阶段的能力思维高度有序形成假设、做控制性实验和为理论寻求证据比率、比例和可能性的运算形成和理解复杂的解释“鉴于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

3、知识经验。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这说明了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们的概念转变创造条件,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调整和丰富自己的概念,进而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建构新的概念。这样的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了,它的效果也会是最好的。另外,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能够给予理解,并尽量为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学生间交流的氛围,这样更有助于他们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二)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习惯教师在科学课中

4、的教学模式我认为也是引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很重要的一环节。一般情况下我会选用四段式或者五段式(5E)的教学模式,即教学模式步骤内容四段式教学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本课主题)。假设对问题作出推测和假设,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验证按照预定方案对假设进行验证。结论对实验过程所产生的现象和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总结性的解释和判断。五段式教学(5E)参与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探究为回答提出的问题,涉及计划并进行研究。解释运用新知识和观察获得的证据,进行科学的解释,回答在研究中产生的问题。迁移在新的情境中应用新知识评价评价正在形成的理解和探究技能。其实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基于探究式的教学,我认

5、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既是探究活动的必要条件,又是探究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品质,又是科学课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我觉得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不断重复基于探究的教学模式中,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意识和能力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目标来逐步实现,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来说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三、教学实例及策略针对于本文主题引发学生主动思维,我主要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转化法实验的教学为例进行的研究,因此首先我对书本中的转化法实验进行了界定和梳理。(一)、转化法实验的概念界定“实验中人们常将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不容易测量的量,通过转化的方法使之容易被

6、观察或测量。这种方法就是转化法。”4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些转化法实验其实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有些实验中还综合了放大法等其他实验方法,即“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的微小的量,通过某种方法进行放大再进行观察或测量的方法放大法”;“用已知的标准量去替代未知的待测量,以保持状态和效果相同,从而推出待测量的方法替代法。这在后面的实例中会有相应的分析。(二)、教材中相应教学内容的梳理。年级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用有颜色的高锰酸钾的溶解帮助学生看清溶解的整个过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振动转化成肉眼能够看得到的豆子、水波等的运动五上测量力的大小将重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示数来表示运动与摩

7、擦力将不易测量到的摩擦力大小用拉力的大小来表示五下浮力将浮力的测量转化成拉力的测量固/液/气体的热胀冷缩将不易观察到的膨胀转化成可见的现象热是怎样传递的热的传递过程用其他物体的变化来表示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看,实验内容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尤其是“力的测量”和“热的传递”这样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看到教学内容的变化,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实验,并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然过渡,这样也有助于他们进行主动思维。(三)教学策略我在研究学生主动思维这一问题时,恰逢学校安排我从三年级开始直至学生六年级毕业那连续的四年的科学教学,所以我很感谢这一段工作历程,或许更应该说成是我个人学习和成长的

8、一段非常珍贵的历程,我在不断重复四段、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教学漏洞,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直到学生们毕业,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要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那样,要有持续性,刚开始也许会有些困难,但坚持下来还是很有收获和成就感,以下就是我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制定的教学策略。1、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堂要以问题为中心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问题精心地进行设计,我在教学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尝试过,针对某一主题的教学自己所有要向学生提的所有问题全部提取出来做以分析,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我发现自己的问题设计其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些时候连最基本的逻辑性都会出现错误

9、,我想教师的问题如果都没有呈现逻辑性,都没有条理的话,那么学生的头脑中肯定也会是一团乱麻。因而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开始关注问题设计,尤其是当学生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而且又是首次接触到转化法实验的时候,教师更应关注问题的准确性、启发性。如四上溶解单元,用高锰酸钾替代食盐帮助学生观察溶解的过程。我首先会让学生先来观察糖、盐的溶解情况,并让学生进行描述,那么就会出现各种争论,这时学生们就会产生“糖和食盐在水中本身就不容易被发现”的想法,我就顺着学生的这种想法继续问到:“糖和食盐为什么不容发现呢?”,生:“颜色太接近了”,师:“哦,那我们能否换个颜色呢?“换成墨水”“换成黑盐”,师:“哪个办法好

10、?”生:“都试试”这样我们的课堂最终让学生发现了用有颜色的高锰酸钾颗粒进行实验更能发现溶解的全过程。反思这次课堂实践,我发现学生其实思考能力很强,主动思维的意识也很强烈,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启发,那么这时我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问题设计是否具有连续性、逻辑性,是否能够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当学生感受到了老师期待、鼓励的情感,他们肯定会继续开展思考,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形成习惯,甚至是形成比较固定的思考的模式,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解决相关的问题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2、努力创设概念转变的条件,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开展思考 在概念转变的教学理论书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学生的概念主动建构需要教师创设一些条件,

11、如:对已有概念的不满,引发认知冲突;新概念的可理解性,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引发思考,感受其中的道理;新概念的合理性,帮助学生解释之前的冲突点;4、新概念的有效性,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能“推而广之”。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引发认知冲突环节还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注意学生的争论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的主题。如在四下声音单元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来说一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虽然现在很多学生都会按照书中的说法认为是由“振动”产生的,但其实他们也许并不理解“振动”的定义,也不能很准确地将概念和现象联系起来,那么这时教师可以多让一些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甚至亲自发出声音试一试,接

12、下来就会有学生反驳“振动”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敲、打”等也能发出声音,这时冲突就产生了,并且教师也能发现刚才说“振动”观点的学生现在解释不清了,那么这就自然进入了接下来的实验环节。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不断进行主动思考的过程,那么在接下来的实验环节,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地寻找线索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学生在这里会遇到困难,因为他们反映“看不清楚”、“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只能感受到”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我的做法是先引导,再尝试,如果不行就帮助学生进行联系、比较,以带动思维的继续深入。例如:抓住学生“能感受到”这一观点,然后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怎样感受到”,学生会说出很多方

13、法,继而教师就比较容易帮助学生总结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要在声音发出后、在发生物体表面、轻轻触碰等等关键词汇,接着再抛出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怎样才能亲眼看到振动?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等,这样表面看似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安排教学环节,实际则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问题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不断地开展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3、 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通过上面对教材中使用转化法实验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也更加的抽象,实验设计时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也增加了,而且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增加了,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意图,充分理解实验的意义,这样在问题的设计、教学情境的设

14、置上才能有梯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在五年级学生学习“力”这个概念时,我首先将课本中涉及到的所有需要学习和将要学习的所有内容都认真分析了一遍,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判断浮力这个概念很难理解,那么它和上学期“测量力的大小”、“重力”、“拉力”、“摩擦力”有着哪些联系呢,学生怎样通过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他们其实都涉及了“力的平衡”这一内容,虽然书本中没有提到,但我们测量重力、测量摩擦力时都用到了这样的概念,那么在教学中我就会首先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这一概念,虽然不需要他们准确的说出,但也要能用自己的语

15、言来解释如此操作的目的用向上的拉力来表示竖直向下的重力、用向前运动的拉力来表示阻碍其运动、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这是比较简单的两个力的平衡,那么在学习五下“浮力”这一单元时,当学生遇到两个向下的力与一个向上的力达到平衡时,就会进行联想,并最终求出想要知道的那个力的大小。这是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比较成功的一次经验,也给了很重要的恶启示:必须要充分了解教材、理解课标、熟悉学生,才有可能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梯度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主动思维,这样教师才能将所有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就要将问题充分地进行设计,使其具有准确性、启发性、逻辑

16、性和开放性,要关注学生概念的主动建构,并尝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建构概念,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主动思维的好习惯。参考文献:1、张莉娜,北京教育学院 讲义第四讲 科学学习心理2、彭香,讲座“启发学生主动思维难在哪?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2015.9.243、李进起,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4、(美)阿瑟A.卡琳 (美)乔尔E.巴斯 (美)特丽L.康坦特著教作为探究的科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08出版5、蔡铁权,姜旭英,胡玫著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03-01出版6、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 著小学科学教师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出版注释:1、(美)阿瑟A.卡琳 (美)乔尔E.巴斯 (美)特丽L.康坦特著教作为探究的科学 第13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08出版2、张莉娜,北京教育学院 讲义第四讲 科学学习心理 第3页-教学启示-第5至8行3、(美)阿瑟A.卡琳 (美)乔尔E.巴斯 (美)特丽L.康坦特著教作为探究的科学 第13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08出版4、李进起,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第7页(5)转化法(6)放大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