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86.32KB ,
资源ID:209596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9596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分析Word格式.docx

1、 2.2.1 移动学习的研究类别现状 6 2.2.2 移动学习研究的时间变化趋势 8第三章 移动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10 3.1 关注度不稳定 10 3.2 两种核心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视度不均衡 10 3.3 移动学习环境方面研究不充分 11结 论 12参考文献 13谢 辞 14引 言随着无线移动通讯终端设备的发展与成熟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包括 3G 环境的出现,移动学习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自由便捷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个有学习愿望的个人来说,学习可以在任何空闲的环境下发生,这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显然会有大幅度提升。移动学习兴起于各种手持设备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

2、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交流和学习。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移动学习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移动的设备”和“移动的学习者”,他们更倾向于把现代社会看作一个移动的整体。在这样的移动学习的社会中,所有的学习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者中心的、情境化的、合作的、随时随地的和终身化的。据统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I pad或其它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移动学习的人群呈海量发展,在行走的路上、公交车上、地铁上随处可以看到这种基于屏幕的浏览学习的情景。那么有什么样的学习设备支持这种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怎样?相关研究的动态和趋势如何?移动学习现状和应用研究情况又是怎

3、样呢?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结合这些问题做些探究,旨在为人们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有效了解移动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动态、研究趋势及发展变化,有效利用移动学习来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帮助,同时希望为大家实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相关参考。第一章 移动学习概述现代社会信息量剧增,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能够有效完成学习内容,于是零散的时间和移动的空间就成为一种补充。这就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主观环境,就是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人们寻找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方式。最早的移动学习是使用非电子介质的载体比如书本、笔记、纸条等,随着通讯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移动

4、学习也得到了大跨越式的兴起和发展。1.1 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阶段 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2。 (1)萌芽期:约 2003-2006 年 在 2003 年左右,随着手机短信和 WAP 的兴起,将这些技术用于促进学习,成为远程教育技术研究者所关心的话题。主要形式是短信和 WAP 网站。由于信息量少、浏览速度慢等缺点,移动学习远没有形成用户规模。当时的设备还没有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概念还不为人所知,移动学习处于萌芽时期。 (2)发展期:约 2006-2010 年 自 2006 年以后,智能手机首先在商务人群、白领、上班族兴起,当时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非常繁

5、多,主要是诺基亚的 Symbian、微软的 Windows Mobile 等,还有联发科的 MTK 平台。智能手机设备的小范围普及,用户在数千万级别时,对智能手机软件应用的需求自然上升。此时有一部分企业开始研发移动学习软件,如碟中碟的移动英语通、诺基亚的行学一族等。当时移动学习市场的需求,以单机版下载为主,通过 PC 安装至手机设备。Android 和 iOS 设备自 2008 年以后才开始兴起。 (3)爆发期:约 2010-2015 年自 Android、iOS 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以来,移动学习学习的 App 进入了爆发期。各类与学习有关的 App 的数量估计在 10 万款以上,移动学习进入爆

6、发期。大量的企业开始开发移动学习的 App,主要分布于幼儿应用、中小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各个领域,预计这个爆发期一直会持续到 2015 年以后。表1-1 国内移动学习发展阶段时间2003-20062006-20102010-2015特点概念研究阶段短信WAP无操作系统产品数量增加单媒体操作系统多样化智能手机应用增多数量大幅增长质量高多媒体化操作系统集中化 1.2 常见的移动学习设备移动设备的发展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等的基础上,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模拟到数字,再到智能化的发展过程。1.2.1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就是一台可以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的手机(

7、就像电脑那样),并且有专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在 3G 通信网络的支持下,智能手机势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3。随着手机、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PDA、PPC(Power PC 掌上电脑)之间的区别已经不是十分明显了。智能手机将会成为以后移动学习的主流设备。1.2.2 iPadiPad 是苹果公司于 2010 年 1 月 27 日发布的一款平板电脑。 iPad 是介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一种电子产品,具有邮件、图片、视频、游戏、YouTube、记事本、iPod、iTunes 商、App Store、iBooks、iWo

8、rk 等强大功能,是下一代移动学习设备发展的方向之一。1.2.3 便携式电脑 便携式电脑(Laptop Computer or Notebook),通常称为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相比,笔记本电脑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特点,加上无线网络技术的配合,笔记本电脑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工具。先进的笔记本电脑,例如平板电脑(Tablet PC),不仅具有笔记本电脑的所有功能,还增加了提高移动计算能力的功能4,这大大提高了移动学习的效率。1.2.4 PDA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也称作个人数字助理,是具有轻便、小巧、可移动性强等优点的掌上

9、电脑,可以通过 GPRS 方式进行无线上网。PDA 被广泛运用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学校的日常活动中。 第二章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的调查2.1 调查研究过程2.1.1 研究样本的选取本研究样本选取范围为教育技术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2013年4年期间全部与移动学习有关的论文。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创办最早、影响最广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网络远程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学科建设、学习资源、技术与产品、国内外教育技术动态等方面。中国电化教育已成为“中国教

10、育类核心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5。电化教育研究由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教授主编,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教育与电教界的学术理论园地和权威性刊物,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是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倍受国内外数万读者的倾心和爱戴6。 这两种期刊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创办最早、影响最广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所以在这两个核心期刊中选取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2.1.2内容分析类目表格的设计本研究的内容分析类目有10个:理论研究、资源开发、平台研究、用户研究、

11、学习模式研究、学习系统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和其他研究。设计制定的内容分析类目表格如表2-1所示。2.1.3 具体研究步骤首先,确定总体并进行抽样。在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2013年4年期间共96本期刊中,重点抽取了与“移动学习”紧密相关的论文共38篇。其中在中国电化教育中选取论文24篇,在电化教育研究中选取论文13篇。然后,对文章题目、摘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设计制定以下内容类目分析表2-1,对研究样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并记录其事实和频数。由于本研究的内容分析工作仅有笔者一个人完成,所以评判者为一人,内容分析的信度为100%。最后,应用Microsoft

12、 office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分析。表2-1 内容类目分析表分析单元(期刊)分析类目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文章总数比例1理论研究2资源开发3平台研究4用户研究5学习模式研究6学习系统研究7学习环境设计8微型移动学习9活动过程设计10其他研究 合计2.2 调查研究的结果2.2.1 移动学习的研究类别现状从表2-2可以看出移动学习近4年来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情况如下:重视学习资源开发以及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为16%。移动学习平台研究和移动学习模式模型方面研究持平均为11%。理论研究和对用户方面的研究持平为8%,相对来说这两方面的研究还是不足。而移动

13、学习系统研究、移动学习环境设计及微型移动学习3方面内容的研究相对来说要弱一些,但也是持平状态,均为5%。设计制定的内容分析类目表格调查结果如表2-2所示。表2-2 内容类目分析表调查结果(篇)(百分比)37.9%42615.8%10.5%15.3%513.2%合计241338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各类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结合表2-2内容类目分析表调查结果数据,生成如下类目分析饼图2-1。图 2-1 类目分析饼图2.2.2 移动学习研究的时间变化趋势 为了方便从时间上分析移动学习相关研究的变化过程,经统计生成了表2-3说明4年间移动学习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情况。结合表2-3数据,生成了图2-2有关移动

14、学习研究论文在4年期间的分布柱状图以及图2-3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折线图。表2-3 研究样本的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情况分表 期刊 名称 年份2010-20132010(篇数)201120122013小计中国电化教育78电化教育研究1411910图2-2柱状分布图 由图2-2的柱状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2012年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两本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论文收录情况相差较大,而其他年份收录情况差距小,但总体来说中国电化教育对移动学习论文收集量较大,说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对移动学习的论文研究情况更加重视一些。图2-3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折线图 从折线图2-3近年来移动学习论文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对

15、移动学习的研究趋势,2010年到2011年呈上升趋势,2012年论文数量略有下降,而2013年又略有上升,但总体并没有超过2011年,研究情况有所减弱,也说明了大家对移动学习的关注度不稳定。第三章 移动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已经涉及到了人们学习的各个层面,如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模式构建、学习资源开发、语言学习领域等等,都将因为移动学习的出现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可以说会对人们未来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下面笔者结合以上调查结果对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状况的相关分析及解决对策。3.1 移动学习相关研究关注度不稳定 移动学习的研究发展迅速。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

16、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从2003年在国内发展开始,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相关研究论文也不断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到2011年持续上升,但2012年论文数量略有下降,而2013年又略有上升的情况来看,说明了大家对移动学习的关注度不稳定。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相关研究已经有所重视与关注,所以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但其实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与探讨。同时近几年也是移动学习在国内发展呈现爆发趋势的几年,所以现在的移动学习更需要得到大家的持续且稳定的关注,使其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大家的学习质量和效率。3.2 两种核心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视度不均衡 由图

17、2-2的柱状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2012年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两本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论文收录情况相差较大,而2010年、2011年和2013年两种期刊对论文的收集量有差别,但差距情况较小,但总体来说中国电化教育对移动学习论文收集量较大,说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对移动学习的论文研究情况更加重视一些,而电化教育研究对其关注度和重视度要低一些。移动学习方便、快捷的特点,得到了庞大移动终端用户群体的认可,有用户主动寻找、下载使用学习类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小学及大学生。但是在学习者整个学习行为中,移动学习尚未形成学习方式的主流。原因主要是用户移动学习的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用户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另外

18、一部分原因,基于书本和面授培训班的学习方式,还居于主流,尤其是基于书本的学习方式,在未来十年中仍然居于主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移动学习无所作为,恰恰说明移动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边际应用” ,在结合图书和面授培训方面,移动学习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各期刊应该提高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研究和发表,从而让移动学习观念更为普及,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和质量。3.3 移动学习环境方面研究不充分 由表2-2和图2-1可知,重视学习资源开发以及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为16%。而移动学习系统研究、移动学习环境设计及微型移动学习3方面内容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弱一些,均为5%。说明大家对移动学习系统研究、移

19、动学习环境设计及微型移动学习研究相对较少,而笔者认为环境对一个人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同理,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更需要得到专家学者们充分的研究。 移动学习的发生越来越对数字化环境有所依赖,这种数字化环境也可以看作是移动学习的应用环境。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移动学习环境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移动学习网络接入技术、移动学习平台及系统、移动学习资源和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在移动学习应用环境的构成框架中,最主要是网络接入的基础设施;移动学习平台是运行于服务器端用于支持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软件系统;移动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开展移动学习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帮助学习者的获取、加工、保存信息、学习

20、空间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并与学习环境实现交互。所以,对移动学习环境的研究也应该更加充分,才更会促进人们的学习和发展。结 论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随着移动设备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今后学习发展的趋势。移动学习普及化发展阶段根本上依赖于教育观念和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或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与社会相融合的过程、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的过程,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移动学习都将会被人们普遍用于日常的学习中。 本文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技术学2种核心期刊近4年对移动学习领域相关

21、论文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常用设备,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同时也分析了移动学习随时间的研究趋势,得出大家对移动学习方面的关注度不稳定、两种核心期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视度不均衡以及移动学习环境方面研究不充分等结论,同时提出移动学习需要得到大家的持续且稳定的关注,使其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各期刊应该提高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研究和发表,从而让移动学习观念更为普及,增强对移动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等建议,以期人们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有效了解移动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动态、研究趋势及发展变化,有效利用移动学习来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帮助,同

22、时希望为大家实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相关参考。参考文献1 郭绍青,李华,贺相春. 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规划与设计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2 中国移动学习产业研究与咨询报告.2014 ,1 3 方海光,吴淑苹,李玉顺. 基于 EML 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2):7579 3 4 黄荣怀.移动学习 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685 6 7 余胜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 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 远程教育杂志,2009.(3):3-15 8 Anil Dash. Introducing the Micro co

23、ntent Client DB/OL.http:/ 09-16.9 黄荣怀.移动学习 理论168 10 刘春霖.手持终端设备的演化J. 科技致富向导,2011,(02):163.2211 Hutchins E. L., Klausen TDistributed cognition Middleton D.ed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 at WorkM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5-34;谢 辞本文从选题的确定,论文的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金石梅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讲解。特别是她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帮助我开拓思

24、路,精心点拨,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对金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金石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写到这里,我还要感谢教育技术学专业所有老师,我每一次的进步离不开四年来您们对我用心的栽培和帮助;感谢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动力的源泉;感谢我的父母,我取得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辛勤的汗水和那始终如一的温暖。再次衷心地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们,谢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