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教学设计实录反思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教学设计、实录、反思美食美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大生活:关注生活,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生活的内涵。2、小叙事:描绘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写得准确、生动、有情趣。重点: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难点: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新意。过程:看图片,说味道;猜美食,品情趣;赏习文,悟生活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学生品尝三种花生:五香花生米,带壳炒花生,原味生花生一、导入:作家陆文夫曾说过: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我们自古就有圣贤之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我们呱呱落地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口
2、母乳,长大了进入社会,有时会被人问道“你在哪儿混饭吃”。试想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天天与“吃”打交道?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则更是一门学问。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就以吃为话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美食体验,来个美食美谈。二、粗尝美食:交流课前活动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生,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说味道;品情趣;悟生活。Ppt:三、细品美食(一)说味道 看图片,说味道。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哪种味道的食物?2、以白米饭为例子,引导学生明确:写出食物的味道,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联想的手法,细化味觉感受。3、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说说图片中他们喜欢的巧克力、水煮鱼的味道。Ppt:(二)品情趣 猜美食,品情趣。过渡:刚才
3、几幅图片中的美食让人垂涎,下面我们看看文字中的美食。1、分次出示三段文字,学生通过猜美食,品读其中的情趣。例一:豆腐引导学生品味吃的情趣味在于美食,也在于享受美食的人。例二:周村烧饼引导学生品味可以从可以从多角度去把玩,欣赏美食:谓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例三:螃蟹引导学生体会可以写品食美食时人的动作,神态,声音等。2、方法小结:看了刚才的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吃”写得如此生动,有情趣呢?学生交流,教师从两个角度归纳小结:情趣就在于你对食物多角度的把玩与欣赏上,从色香味等角度生动再现食物的诱惑。情趣还在于喜爱美食的人,我们可以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P
4、pt:(三)悟生活 赏习文,悟生活。1、欣赏教师习文:教师朗读自己创作的习文:记忆里的美食我总是怀念儿时冬日里那一大锅冒着热气,会嘟嘟叫的炖白菜。妈妈总是做得分量很足,一家人就吃这一个菜,大白菜伴着葱花、肉末儿懒洋洋地躺在冒着小泡的浓汤里。一上桌,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的菜心,并不看着我,但那甜甜的菜心早已搭在我的米饭上。吃饭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趁着热乎吃”。记忆里,冬日里的炖白菜就是这样“热乎”。现在,在饭店里望着满桌子的美味,一旦看到白菜,就觉得像久处的亲人。平日,不会有特别的动心,真的要离开了,才会感到那平平淡淡中永远难舍的温暖和亲切。与学生交流:这也可以算作是
5、美食吗?谈谈看法。引导学生明确:在美食中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2、拓展其他素材:我们在美食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还可以有对生活更多的感悟。鲁迅在罗汉豆里寄托了对童年的眷恋,汪曾祺在小小的鸭蛋里品出了浓浓的乡情,梁实秋在一碗萝卜汤里获得了做文章的道理。Ppt:四、寻找美食1、当堂写作:借鉴宝典上一起总结的方法,写写你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一道美食。建议:可以从味道,情趣,感悟中侧重于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 100字左右,突出最精彩的地方即可。2、交流习作:先展示单个同学的习作。教师与学生一起依据美食美谈宝典上的方法点评同学习作。再一齐展示几个同学的习作,组成班级的一桌“美食盛宴”。五、美食作文1、小
6、结与提升由美食引导学生从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些看似平常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拓展阅读:汪曾祺的五味,梁实秋的味至浓时即家乡,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2、作文要求:以“吃”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作重点:在平淡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3、师生齐诵美食美谈宝典的结束语: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美食美谈课堂实录课前活动:学生品尝三种花生:五香花生米,带壳炒花生,原味生花生。师:作家陆文夫在美食家一文中曾说过: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是啊,我们自古就有圣贤之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我们呱呱落地之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
7、口母乳,长大了进入社会,有时会被人问道“你在哪儿混饭吃”。试想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天天与“吃”打交道?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则更是一门学问。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就以吃为话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美食体验,来个美食美谈。课前同学们品尝了三种花生,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吃五香花生,香味很浓,吃起来很脆。生2:我也喜欢五香花生米。(表情激动)就是感觉香,好吃!(众生笑)师:你的表达简洁而实在,看来五香花生的味道深深吸引了你。生3:我喜欢吃带壳炒的那种花生,这种花生不但好吃,我吃的时候还要“啪”得一声把它捏开,(边说边比划捏花生的动作)我喜欢这种声音。(众生笑) 师:哦,看来花生虽然带壳,也带出了吃
8、的乐趣。你也一定是个满富生活情趣的人。生4:我喜欢原味花生,没有什么特别附加的调料,感觉味道很自然,很淳朴。师:你居然吃出了自然的味道,你是个贴近自然的孩子,而自然也总会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刚才大家尝的原味花生是我老公老家里自己种的。今年中秋节,公婆刚从地里回来,在院里将花生摞成了一座小山,我的孩子在这座小山上边吃边玩,花生对于他来说就是泥土,就是童年,对于生长在都市的我们,花生可能就是对田园牧歌的向往。听了大家的选择,我发现有的同学钟情于花生的味道,有的喜欢动手剥花生的情趣,还有的还从中发现了生活的感悟。如果我有一本美食宝典,我会这样记下大家刚才的表现。大家在小小的花生中吃出了味道,情趣和感悟
9、。我们今天就从这三个角度来谈一下“天下美食”。我们先来说说味道。我常常感谢上苍给了我们人类可以品尝无穷美味的舌头,而每个人的口味有所不同,对味道的喜好也不同,你比较偏向于哪种味道的食物?生1:酸的。生2:我喜欢吃辣的。麻一点也喜欢。生3:最喜欢甜甜的味道。生4:喜欢咸一点的,喜欢那种比较浓烈的味道。生5:我喜欢酸的。师:大家知道吗?我们的舌头上有一万多个味蕾,可以品尝一万多种味道,而我们常常表达的却只有“酸、甜、苦、辣、咸”,有很多味道难以具体传达,所以,说味道,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偶然间在电视上听到这样一句话:她说“舌尖有股淡淡的清香,仿佛春风吹过草原一般”。大家猜猜这是在形容什么食物的味道
10、?生1:牛奶?(声音很小)师:这居然是在形容一碗餐桌上最常见的白米饭的味道。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在形容米饭?生2:我从“淡淡的清香”一词中感觉是在说米饭,米饭没有浓烈的味道,嚼在嘴里很清香,百吃不厌,不像大鱼大肉,吃多了会腻。师:味道品得很细。生3:白米饭吃起来糯糯的,有一种很细腻的感觉。从“仿佛春风吹过草原一般”中可以看出是在形容米饭的清香,这种比喻把白米饭的特点很形象地说了出来。师:春风吹过草原来给人的惬意,恰似米饭留在舌尖上的清甜。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舌尖上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感觉刚刚拂过?丰富的联想,恰当的比喻会把把这种味道具体化了。世间美食多矣,在昨天的问卷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咱们班同学
11、最喜欢的是巧克力,水煮鱼。现在一并奉上。你能参照我们刚才的经验说说它们的味道吗?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讲给同伴听听,看能不能说得他口舌生津。(生交流后发言)生1:我喜欢巧克力,感觉舌尖上甜甜的,满口都是浓郁的香味儿,仿佛蔓延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师:你很好地细化了这种味道,我的舌尖也仿佛尝到了那种香甜,希望这个过程在我口中可以一直延长。生2:我喜欢巧克力,吃到嘴里很滑,很甜,感觉像是丝绸在嘴里舞动,此刻尽丝滑。(众生笑)师:你居然想到了丝绸,怪不得有一则广告说“牛奶香浓,丝般感受”。你联想太丰富了,丝绸在舌尖缠绕,妙!生3:我喜欢水煮鱼,吃到嘴里感觉麻麻的、辣辣的,像一下子冲到了嘴里,像遇火一样。师:
12、过瘾!真是激情燃烧的水煮鱼啊。还有谁想说说水煮鱼吃到嘴里的感觉,像什么?生4:感觉像被电了一样!(众生笑)生5:吃到嘴里麻麻的,感觉每一个味蕾都在尖叫,在跳舞。师:在跳什么舞?(生只笑不答)在欢快地跳着桑巴舞吧。(众生点头)我发现,大家在说味道的环节中,已经不停留于对“酸甜苦辣咸”的简单描绘了。我们刚才细化了味道的感受,还有很多同学运用了比喻和联想。刚才几幅图片中的美食让人垂涎,下面我们看看文字中的美食。让我们猜美食,品情趣。师朗读大屏幕上的文字: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一上桌我们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水热腾腾的,翻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13、朱自清师:美食家们,能不能猜猜这是何种美味?生1:水煮鱼?我感觉水煮鱼也很像“反穿的白狐大衣”。生2:馄饨?生3:水煮豆腐?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在写豆腐?生4:豆腐就是“一小块一小块养在里面”,切得很整齐,豆腐很白,所以说像“反穿的白狐大衣”。师:不仅是豆腐变了身份,看煮豆腐的水像什么?生齐答:像鱼眼睛。师:这便是视觉上的趣味了。怪不得作者说“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从哪儿还能看出孩子们真的很喜欢这种美食?生齐答:“眼巴巴地望着”。师:有时对美食的期待会远远超出了美食本身的诱惑。看来,吃的情趣味在于美食,也在于享受美食的人。下面的文字就从这两方面呈现吧。一生朗读大屏幕上的文字:巴掌大,圆而薄
14、。通体泛着淡淡的金黄,颜色像极了刚刚成熟的麦田。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闻一闻,浓郁的芝麻味和着面粉味扑鼻而来。轻咬一口,“咯吱”一声,脆脆的薄片落入口中。 生七嘴八舌地答:烧饼!师:我们家乡也有烧饼,这是什么烧饼?生1:周村烧饼。师:对,就是你们家乡的淄博特色美食周村烧饼,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生2:这里面提到周村烧饼“巴掌大”,而周村烧饼就很小。师:嗯,你在从外形上判断。生3:从“咯吱一声,脆脆的薄片落入口中”,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周村烧饼最大的特点就是脆。师:嗯,你还留意到了声音。从“咯吱”一声可以看得出来(突出“咯吱”的读音,以纠正刚才同学的读音)。生4:周村烧饼香味浓郁,从“闻一闻,
15、浓郁的芝麻味和着面粉味扑鼻而来”可以证明。师:你在闻其香啊。生5:从“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上也可以看出来,我吃的周村烧饼就是上面布芝麻,下面很有一个个的小孔。师:看来你平时不仅留心于它的味道,在视觉方面观察得也很细啊。原来,走进一种美食,可以从多角度去把玩,欣赏它,大家可谓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啊。下面是一位父亲在教儿子如何品味一道美食,看谁先猜出来。师分条朗读大屏幕上的文字:骨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的蝴蝶 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 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 怎样可以吃干 先折蟹脚,后开蟹斗学生不等教师念完,一齐抢答:螃蟹!师:对,就是螃蟹。这个教我们吃蟹子的人就是散文大家丰子恺的父亲,他的父
16、亲说:吃蟹是件很风雅的事。在这段文字中,你认为哪里最具风雅?最有情趣?生1:他把螃蟹的骨看作“一只很好的蝴蝶”,把平时我们认为不怎么美观的脚爪当成“剔肉的针”。(边说边笑)师:你平时吃螃蟹会拼成蝴蝶吗?生1:我没有。(还是笑)师:丰子恺就会,他吃螃蟹时也会像父亲那样把毛茸茸的大夹子掰下来,拼成一只蝴蝶。中秋时分,他家的墙上总是蝴蝶满飞。看来,吃的过程也可以如此有情趣。我们一起来跟他学吃螃蟹吧。一起来试试,模仿一下。(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折蟹脚)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齐答:啪啪。咔咔。师:注意了,我们要开蟹斗了。(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开蟹斗)师:一二,开!哎,打开以后你看到了什么?生七嘴八
17、舌地喊:我的这只是满黄的!师:我的也是。哎,小心,你的那只的黄挂在壳上了,明晃晃的,真鲜亮。大家的表情很丰富啊,看看你同位的表情吧,谁来描绘一下?(众生很兴奋)生2:她的表情有点夸张。师:怎么个夸张法?眼睛,嘴,什么样,具体说说。生2:她的眼睛在发光!眼突然变大了,也变亮了,嘴微微张着,想流口水。师: 只等美食下肚了!(众生笑)看来,“一折一开”的动作,让美味和惊喜一齐涌来。大家的表现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看来,在品食美食时,除了写动作,我们还可以写什么?生七嘴八舌地答:声音。神态。师:有了这些,你笔下的美食定会股股诱人了。看了刚才的几段文字,我在想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吃”写得如此生
18、动,有情趣呢?需要交流吗?(学生自由交流)生1:我想,他们是抓住了美食的特征,不仅用了味觉的描写,还从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去描写这种美食。师:嗯,不仅写了食物还写了喜欢美食的人。还有想补充的吗?生2:他们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比喻,甚至是夸张,把美食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应该仔细地观察,甚至可以由食物的本身发散出去,看看他们的样子像什么,这也是一种乐趣。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刻画,还可以从侧面突出食物的美味。师:你的发言很有灵气,除了用眼睛去看,甚至可以用耳朵去听,用鼻子闻闻。你在品味“食外之趣”啊。生3:还应该注重对各种细节的刻画,选段所写的动作啊,神态啊都使得美食非常诱人。师:经同学们一说,看来,吃是一
19、种快乐的人生态度,而这种情趣就在于你对食物多角度的把玩与欣赏上,从色香味等角度生动再现食物的诱惑。情趣还在于喜爱美食的人,我们可以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总之,再现食之诱惑,展现人之情趣,便构成了我们美食宝典上的又一秘籍。我的记忆里也有一道美食,想与大家分享。老师配乐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而我总是怀念儿时冬日里那一大锅冒着热气,会嘟嘟叫的炖白菜。妈妈总是做得分量很足,一家人就吃这一个菜,大白菜伴着葱花、肉末儿懒洋洋地躺在冒着小泡的浓汤里。一上桌,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的菜心,并不看着我,但那甜甜的菜心早已搭在我的米饭上。吃饭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趁着热乎吃”。记忆
20、里,冬日里的炖白菜就是这样“热乎”。忽然觉得白菜像久处的亲人。平日,不会多有特别的动心。真的要离开了,才会感到那平平淡淡中,永远难舍的温暖和亲切。师:这是我离家在外时在汽车上写的一个片段。我写的这道美食可能不及很多大餐那样绚烂,只是一道家常的大白菜。这也可以算作是美食吗?谈谈你的看法。 生1:只要是自己觉得好吃,即使是白菜也是美食。师:说实话,那道大白菜的具体味道我已记不真切,但那吃饭的那股热乎劲至今难忘。还有谁想谈谈?生2:这可以算作是美食,因为有妈妈的爱在里头。师:你是个人情感很细腻的男生,大家是从哪些些文字里读出这份暖暖的亲情的?生3:“白菜像久处的亲人”,有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这
21、是平淡中的真情。生4:我想这之所以算作美食还因为是妈妈做的饭,味道最独特,难忘亲情。师: 哪些描写给了你这种感受?生5:我从“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的菜心”中读出了暖暖的亲情。而且“趁着热乎吃”也给了人温暖的感觉。师:你的感受力很敏锐,你抓住了动作和和语言的细节。知道吗?那甜甜的菜心搭在了我的米饭上,也搭在了我暖暖的记忆里,温暖至今。同学们在家吃饭时,有没有留意你的父母常有的动作和语言,说来听听?生1: 我妈妈常说慢点吃。师:要细嚼慢咽啊。生2:我妈妈常把桌子上好吃的留着,留给我。常给我往碗里夹肉,或者虾等好吃的。生3: 妈妈常说“多吃点”,“多吃点青菜”。生4:我妈
22、妈好说“快点吃”,还好说“再来一点”。师:简单的话语和动作勾勒出了最质朴的爱。相信,这一切,会幻化成了你记忆里最美的味道。其实我们从美食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还可以有对生活更多的感悟。鲁迅在罗汉豆里寄托了对童年的眷恋,汪曾祺在小小的鸭蛋里品出了浓浓的乡情,梁实秋在一碗萝卜汤里获得了做文章的道理。看来,美食不仅是口腹之需,有时,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幽深人生。我们应该感悟美食的真谛,品情谊,悟哲理。这其实也是品味生活的滋味啊。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食体验。你能不能也借鉴一点我们宝典上一起总结的方法,写写你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一道美食?可以是宴席上难得一见的一道大餐,也可以是胡同小摊上的一份
23、特色小吃,更或许是日常餐桌上妈妈烹饪的家常小菜,甚至是一个原生态的果蔬。写作时大家可以从味道,情趣,感悟中侧重于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我们不要求写多了,100字左右,突出最精彩的地方即可。(学生低头沉思片刻,开始伴着音乐写作片段)师:我看到很多同学沉浸于自己文字所打造的美食中,有的甚至还不忍驻笔,那就把这种美味一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如果没写完还可以在发言中继续补充。生1:儿时的记忆中,煎饼果子可算得上美味了。校门口的小摊上,大婶熟练地舀起一勺面糊,倒在铁板上,手势一转,便摊出一个圆饼,再磕一个鸡蛋,捣碎摊开,撒上芝麻,一股浓香便钻入鼻孔。大婶用铲子把圆饼翻过来抹上自制的酱,放上油条,撒上香菜,最
24、后把饼折起来,煎饼果子就做好了。每天清晨,捧着煎饼果子和伙伴蹦来蹦去去学校。怀念儿时和伙伴的美好时光。师:最是小吃滋味儿长。你不仅写了美味还欣赏了制作美食的过程。像你这么大的孩子很少去关注别人制作食物的过程,但你却细细品味了其中的乐趣,实属不易。“舀”“倒”“转”“磕”“捣”“撒”等动词的使用,写得饶有情趣,非常生动。难能可贵的还有她在其中品出了童年的滋味儿。鲁迅也说过小时候吃的东西是最好吃的,希望你也能被这种滋味所“哄骗”,忆起那醉心的童年。生2:都说女儿随爸爸,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和爸爸都爱吃粽子,每次去买,都要买许多粽子,每次去买,都招来别人惊奇的目光。粽子用翠绿色的苇叶包裹着雪白的
25、糯米和鲜红的小枣,煮熟后,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色的苇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米团里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枣,红白绿三色互相映衬,显得十分艳丽动人。那味道可就更没得说了。苇叶散发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甜而不腻,粘而爽口,吃了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师将该生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师:啊,粽子诱人,书写也很隽秀。谁来说说她的美食哪里打动了你?生3:他笔下的粽子,颜色特别诱人,她把糯米说成洁白如玉的珍珠团,把红枣比喻成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地再现了食之诱惑。师:真是五彩斑斓啊,粽子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生4:粽子的味道也很诱人,那是一种清香,可能还有苇叶的味道,让人感觉自然,怡人。而且粽子是妈妈买的,味道
26、自然更好。 师:对,粽子还包裹了浓浓的亲情。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的佳作也很精彩,今天是各路美食荟萃一堂,那就一次请上多种美食吧,我们找几个同学一起展示一下吧,组成我们班的一桌美食盛宴。谁先来?(一生起立)师:你来再推荐几个同学?把你们写的美食一起读来听听。(他又另外叫起了两名同学)生5:每年过年奶奶都要打上一锅酥锅,奶奶的酥锅堪称一绝。记忆里总是有大大的脆藕,海带,排骨,冻豆腐,要用稳火慢慢炖。刚一入口就觉得酸甜适宜,醇香滑爽,顿时欲罢不能。入口即化,肉瘦而不柴。味蕾又上高潮。奶奶总是面对微笑凝视着我,一种幸福感在唇齿间油然而生。现在才知道酥锅的美味是真正属于奶,属于家乡的味道。师:这几天也接触
27、了一些淄博美食,豆腐箱子,肉丸子。口味儿浓郁,用料实在,粗犷中透着细腻,像极了淄博人直爽热忱的性格。生6:我最爱吃的是奶奶包的饺子。我不太爱吃饺子,每次妈妈包的饺子我只吃一两个。而每次去奶奶家,我总是吃的最多的一个。我不爱吃姜,我的那份总是特别包出来,不放姜。记得那次在奶奶家吃饺子,没有特别为我包,我便不依不饶。最后奶奶刮着我的小鼻子,依着我的小性子,又去重新调馅。奶奶为我重新包,每一张皮都擀得格外薄,馅包得格外大。妈妈说奶奶偏心眼,奶奶笑而不答,却很得意地撇撇嘴。我贪恋的或许不是那格外大,格外香的饺子,是那一口一个的温暖,那个温暖一口一个暖在我心里。生7:我最喜欢的是拔丝粽子。不管是哪家饭店
28、里做的都没有妈妈做得好吃。小时候,当姐姐在家时,妈妈总是要做上那道美食拔丝粽子。筷子一夹,许多条丝线便不约而同地飞舞了起来,又是一蘸,便完全消失了。我和姐姐谁也不让谁,都奋不顾身地抢着,当妈妈来看时,我们早已把它们消灭地干干净净。拔丝地瓜是一道美味佳肴,是一道载着童年美好回忆的佳肴。师:大家对哪道美食印象最深?生七嘴八舌地喊:酥锅,粽子,饺子生8: 最喜欢拔丝粽子,因为充满童年的情趣。生9:喜欢在一起吃的乐趣。师:听了大家的描述,我感觉各路美食携着同学们最独特的感受,凝成了一股关于生活的大滋味。我也感动于同学们能在这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事中吃出细腻的味道,品出美食的情趣,感悟生活的真谛。作文,何尝
29、也不如此?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如果大家能在看似平常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你的文章也会股股诱人。其实,有着如此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我们。不然,怎么有了汪曾祺的五味,怎么有了梁实秋的味至浓时即家乡,怎么有了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那么就请拿起笔来写写自己的美食体验吧。请以“吃”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希望大家能在平淡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作为我们美食美谈宝典的结束语吧。学生齐读: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美食美谈教学反思生活很美,书籍很美,学生到底体验到了什么?雨天送伞,我们体味了亲情;汶川地震,我们感悟生命;路边的
30、一朵牵牛花,让孩子们想到了昂扬的生活态度。这些都是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的感动,都可以作为作文指导的良好素材。可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什么?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鲜活的,独特的。我在想,能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生活,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呢?我想到了“吃”。每个人每天都要与吃打交道,我们对此如此熟悉,甚至是亲切,但真正将此如文的并不多见。我私下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十三四岁的孩子对于“美食”深感兴趣,且津津乐道。“吃”对于他们既熟悉又新鲜,而且对其的感受及感悟也往往不尽相同,个性鲜明。这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只是很少有人对其整合。我想把散落在学生生活里的点滴灵感激发出来,让他们的文章飘出生活的味道。“美
31、食”成了作文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在设计这堂作文指导课时,我却发现关于美食的介绍多,描绘少;评论多,感悟少。成型的作品也往往避重就轻,话题较散。而大家的作品有些又与孩子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体会古人的“莼鲈之思”,很难理解一碗豆汁儿对于骆驼祥子的影响。汪曾祺给了我很大启示,他认为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为此,整堂课的重点就落在了“在平淡的素材中发现生活的情趣”上。从上课的实际效果来看,“说味道”这个环节本是难点,学生的表现却可圈可点。他们一开始时课堂发言较干瘪,而通过“白米饭”的例子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语言丰富了。这还源于对于学生兴趣点的把握。之前,对该班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我从大家所选的最喜欢的美食中挑出了“巧克力”“水煮鱼”这两大热点美食,话匣子容易打开。“品情趣”这个环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从大家的眼神和坐姿就能看出比上个环节更有兴趣。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发言不够充分。原因不在于学生,在于我设计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思维,却没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悟生活”这个环节是难点,我不想让学生故意拔高,非得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