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162.12KB ,
资源ID:208988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898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1、3.指标设计的主要方法 11四、指标体系框架 12五、指标要素权重的确定 13六、指标体系构成 13七、指标数据评估方法 151、数据归一化 152、指标评分法 153、信息化指数 16八、分析及预测 17附录1 部分国内外参考指标体系详表 20附录2 信息化指标体系指标构成重要程度调查表 25一、背景和目标(一)背景按照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是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专项研究课题之一。(二)目标指标体系是成都市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的标尺,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完成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当前数

2、据的采集是容易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具有可加性,可按区域划分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可反映成都市20个区市县的信息化情况;指标体系具有认知性,数据来源具有可靠的依据,指标体系衡量结果能得到认可。指标体系总体上可分为综合类指标、信息化基础类、信息化效果类、信息化环境类、信息人才资源类指标。二、国内外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可以定量地衡量国家、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推进信息化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对于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为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计划提供科学的、

3、量化的依据,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国内外政府和研究机构陆续推出了评估体系,虽然,各种评估体系的名称不同(如信息化指数、信息社会指数、网络化准备指数、电子经济等),但其实质都是为了衡量国家(或地区)或国家内各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制定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中,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组织的研究小组对国内外已经公布的几种信息化评估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指标研究工作中加以借鉴。以下对这些信息化评估体系进行综合论述。电子经济评估体系2002年3月,应英国信息时代联盟(IAP)的邀请,美国咨询顾问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与英国电子

4、专员办公室和INSEAD商学院合作,制定了电子经济评估体系,并对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和瑞典电子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于2002年11月在题为国际电子经济对比:世界最有效的电子经济政策的报告中公布了评估结果。1)评估要素构成英国电子经济评估体系由四级要素构成,具体包括4个第一级要素(环境、准备度、应用、影响)、12个第二级要素、35个第三级要素和118个第四级要素。环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的环境,通过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环境3个第二级要素进行评估。其中,市场环境又分解为4个第三级要素和2

5、3个第四级要素;政策法规环境分解为2个第三级要素和7个第四级要素;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分解为2个第三级要素和5个第四级要素。准备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主体(公众、企业和政府)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由公众准备度、企业准备度和政府准备度3个第二级要素组成。其中,公众准备度又分解为3个第三级要素和12个第四级要素;企业准备度分解为3个第三级要素和8个第四级要素;政府准备度分解为3个第三级要素和5个第四级要素。应用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线服务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的广度和深度,由公众应用、企业应用和政府应用3个第二级要素构成。其中,公众应用又分解为4个第三级要素和15个第四级要素;企业应用分解为4

6、个第三级要素和12个第四级要素;政府应用分解为3个第三级要素和8个第四级要素。影响衡量的是在线服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行为以及企业和政府业务模式的改变程度,由公众影响、企业影响和政府影响3个第二级要素构成。其中,公众影响分解为2个第三级要素和4个第四级要素;企业影响分解为3个第三级要素和12个第四级要素;政府影响分解为2个第三级要素和7个第四级要素。具体评估体系见附录。2)计算方法评估报告中没有公布具体的计算方法。从分析来看,应该是对各级指标要素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在具体计算时,将准备度、应用和影响所涉及的要素分别按公众、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进行分类计算,最终得出环境、公众成熟度(包括公众准

7、备度、公众应用和公众影响三个方面)、企业成熟度(包括企业准备度、企业应用和企业影响三个方面)和政府成熟度(包括政府准备度、政府应用和政府影响三个方面)四个方面的指数以及总指数。“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2002年,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对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中国香港、爱尔兰、意大利、挪威、新西兰、新加坡、韩国、瑞典、中国台湾、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并以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NOIE Index)的形式在题为澳大利亚目前在排行榜上的地位的报告中公布了评估结果。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直接由23个具体要素构成,分别是

8、:拥有1条固定电话主线的家庭所占的比例、拥有2条(或以上)固定电话主线的家庭所占的比例、拥有移动电话的成人所占的比例、拥有或租用PC的家庭所占的比例、家庭上网率、因特网接入速度、通过家庭PC上网的用户所占的比例、成人上网的比例、在家或单位上网的成人所占的比例、使用因特网的成人所占的比例、上网成人的性别差异、上网成人的年龄差异、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平均服务人数、安全服务器的相对数量、高峰期使用因特网40小时的费用、租用每秒2兆位线路的费用、平均每月上网次数和时间、进行网上购物的成人所占的比例、B2C交易额占GDP比例、B2B交易额占GDP比例、政府在线服务渗透程度、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电子商务准备度。

9、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为所有要素赋予了相同的权重。在计算每项要素得分时,则根据要素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1)直接将计算结果或百分点作为得分评估体系包含的大部分要素是有关普及率和渗透率的,计算时直接将百分点作为该项要素的得分或直接将计算结果作为该项得分。例如一个国家使用因特网的成人所占的比例为72%,那么这个国家该项要素的得分为72。(2)对标得分对于将绝对数据进行比较的要素,则具有最高水平的国家(或地区)的得分为100,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分值是通过与其对比得出的。如高峰期使用因特网40小时的费用,美国最低(23.8美元),得分为100;爱尔兰最高(75.4美元),

10、是美国的3.2倍,这样爱尔兰的得分为32(1003.2=32)。(3)差异程度得分对于涉及性别和年龄等差异的要素,则通过计算出其差异程度来确定得分。如澳大利亚男女公众中因特网用户的比例分别为73%和72%,其差异性得分为99100-(73-72)=99。国际数据公司(IDC)“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自1996年开始,IDC每年都对全球55个国家(或地区)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信息社会指数”(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简称ISI)的形式公布评估结果。IDC“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由两级要素构成,具体包括计算机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社会基础

11、设施4个第一级要素,以及人均PC拥有量、家庭平均PC拥有量、政府和企业中职员平均PC拥有量、学校师生平均PC拥有量、非家用PC接入因特网的比例、软件支出费用与硬件支出费用的比、人均有线电视用户数、人均蜂窝式移动电话拥有量、电话资费、人均传真机拥有量、人均收音机拥有量、电话线故障率、家庭平均固定电话主线数、人均电视机拥有量、非农业劳动力平均企业因特网用户数、家庭平均因特网用户数、学校中师生平均教育因特网用户数、因特网用户用于电子商务的平均花费、公众自由度、报纸普及率、出版自由度、中等教育人口比例、高等教育人口比例23个第二级要素。在计算方法上,对每个第二级要素给予了相同的权重。在具体计算23项第

12、二级要素得分时,IDC对每个要素的初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后,确定该要素的最终得分,以避免因国家大小不同而造成的先天不平等,并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未来发展潜力。调整的主要方法是,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3年的复合增长率进行未来的预估,并考虑每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应用曲线上所处的阶段情况。“网络化准备指数”评估体系2002年,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首次对世界上75个国家(或地区)(占全球80%的人口和90%的产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并于2002年2月4日发表了题为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1-2002:准备进入网络世界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网

13、络化准备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简称NRI)的形式公布了评估结果。哈佛大学与世界经济论坛“网络化准备指数”评估体系由四级要素构成,具体包括2个第一级要素(网络应用指数和网络支撑因素指数)、9个第二级要素、10个第三级要素和60个第四级要素。网络应用指数用来直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渗透程度,包括每百人中因特网用户数、每百人中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台主机容纳的用户数、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的比例、因特网公共接入的方便性等5个第二级要素。网络支撑因素指数用来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网络应用环境以及未来网络渗透的潜力,包括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化社会、

14、网络化经济4个第二级要素、10个第三级要素和60个第四级要素。其中,网络接入考察的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设备普及情况以及推动信息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支撑服务水平等;网络政策考察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通信政策环境以及贸易与经济发展氛围。网络化社会考察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教育水平的幅度、对教育过程的影响程度、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机会以及社会和人口因素等;网络化经济考察的是公共管理机构和私人企业参与信息化社会的程度、附加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可用性等。网络化准备指数1/2网络应用指数1/2网络支撑因素指数。其中,网络应用指数各要素的得分根据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计算得出。网络支撑因

15、素指数各级要素得分的计算方法为:该要素所包含次一级要素的得分总和该要素所包含的次一级要素的个数。末级要素的得分根据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计算得出。如:网络支撑因素指数=(网络接入水平网络政策水平网络化社会水平网络化经济水平)4。“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韩国“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是由韩国电算院组织制定并实施评估的。自1995年起,韩国电算院开始对世界上50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并每年以“信息化指数”(Informatization Index)的方式公布其评估结果。韩国“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由两级评估要素构成,具体包括计算机、因特网、电信、广播4个第一级要素,以及每百人PC拥

16、有量、每千人因特网主机拥有量、每千人中因特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固定电话主线数、每千人移动电话拥有量、每百户家庭电视机拥有量、每百户家庭有线电视用户数7个第二级要素。韩国电算院在具体计算“信息化指数”时,根据各项要素的重要程度为其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具体权重分配情况未予以公布)。评估体系涉及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每年公布的“世界电信指标数据库”。“国家信息化指标”评估体系根据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委委托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历时八年研究,于2001年提出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由20项指标组成,它们分别为:每千人广播电视

17、播出时间、人均带宽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卫星站点数、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指数等。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分别给20个指标要素赋予不同权重,各指标权重总和为100,每个指标的计算主要依靠统计数据和抽样

18、调查。“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试行方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和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联合国内外专家力量,制定并提出了中国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试行)。评估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共有6项指标,分别是:每万人城域网带宽(千比特/万人)、家庭宽带接入比例(%)、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台/百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线/百人)、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部/百人)、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台/百户)。第二部分反映信息化的发展环境,有4项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元/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分)。第三部

19、分是反映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共有5项指标,分别是: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户/万人)、上网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大中小学每百人在校生拥有计算机数(台/百人)、政府门户网站年人均访问次数(次/人)、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分别给15个指标要素赋予不同权重,各指标权重总和为100,每个指标数据的计算主要依靠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Yi=(XiXi)Wi ,其中Yi:某城市的第i项指标得分值,Xi:某城市的第i项指标实测值,Xi:全体受测城市的第i项指标样本均值,Wi :第i项指标的权重数。计算一个城市的某一项指标的得分值,是将这个城市某一指

20、标的实测值(Xi)与该项指标的基准值(Xi)相除,然后乘以该项指标的权重值(Wi),即得到某一城市该项指标的得分值。8.综合对比分析综观上述7种国内外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可以发现,评估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的普及应用情况、信息通信技术接入成本、人力资源建设情况等);信息产业产出指标(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等);信息化应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企业信息化进展情况、信息技术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领域的应用等)。韩国“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的内容仅仅涉及信息基础设

21、施及相关设备的普及应用情况,评估内容比较单一。IDC“信息社会”评估体系的内容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的普及应用情况、信息通信技术接入成本和社会环境三大方面,主要评估前两大方面,对于社会环境的评估只考虑了公民自由度、报纸普及率、出版自由度、中等教育人口比例和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五个因素,评估内容比较传统,不能完全涵盖信息化的领域。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的内容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的普及应用情况、信息通信技术接入成本与安全情况、数字鸿沟情况、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五大方面,内容体系直接由23个评估要素构成,没有进一步分解,比较直观,可操作性强。英国电子经济评估体系从

22、环境、准备度、应用和影响四大方面进行考虑,并分别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角度综合考虑准备度、应用和影响三大方面的情况。从系统性看最为完善,但在操作上也难度较大。对研究而言,英国电子经济评估体系非常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它的整体结构划分以及对公众、企业和政府的细分思路。我国已经出台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和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试行方案从总体看,充分考虑了国情,但评估内容比较传统,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施。就我市情况而言,一些指标的数据来源比较困难。三、研究依据和方法1.指标设计主要依据研究小组在确定成都市指标体系时,主要依据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根据1997年4月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的精神,国家信息化的

23、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六个要素,即: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国家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只有建设先进的国家信息资源,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

24、的整体效益。信息技术应用,是指要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指要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和产业,这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自主技术和国产装备,这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信息化人才,是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队伍,以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人才队伍对其它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指建立一个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

25、系,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国家信息化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2.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主要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1)先进性原则。指标体系既要考虑目前中国和成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更要保持一定前瞻性,具有时间和宽度的容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准确反映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应该对该体系进行更新,以保持其先进性。(2)全面性原则。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比较,防止片面性。(3)导向性即把地区信息化引导到有实效、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来;使信息化配合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4)可操作性即设计出来的指标可以量化,相关数

26、据能够比较容易获得,源数据保持与统计口的一致,能够容易统计和计算。3.指标设计的主要方法在本次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研究中,以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为出发点,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首先采用案头研究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资料;然后研究人员分别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观点,尽可能多地提出指标项,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对指标项进行归纳汇总,提炼指标项,形成初步指标体系框架。征询专家和领导的意见,进行指标体系框架的调整和修改,形成指标体系框架。根据指标框架,研究小组设计了判断矩阵调查表,邀请了我市信息化方面、信息化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判,形成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和一致性检查,确定

27、各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四、指标体系框架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指标指标体系(信产部委托计世资讯完成)、中国城市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方案(试行)、北京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评估指标、英国电子经济评估体系等中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成都市的实际情况,遵从数据来源必须是可信和可得原则,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框架由四大部分构成:信息化基础、信息化效果、信息化环境、信息人才资源,覆盖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五个要素,由于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在成都市信息化过程中主要是遵守,是必须的,因而不着重核算。指标体系框架只设计成两级,类别指标和具体指标,总共15个具体指标。本指标体系框架的特点是除互联网

28、普及率、人均带宽外,其余的13个指标的数据在目前的成都市统计年鉴都能直接或间接获得。表格 1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框架指标类别指标名称信息化基础电话普及率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互联网普及率终端普及率(电脑)效果指标信息产业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电子工业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应用环境人均带宽人均GDP城市信息消费比重平均恩格尔系数人力资源居民受教育平均年限年大学毕业生比重五、指标要素权重的确定指标要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有专家讨论法、加权统计法、判断矩阵法等,判断矩阵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在成都市信息化指标要素权重的确定中,设

29、计了判断矩阵调查表(见附件),对成都市相关的信息化专家进行了调查。一、独立性。采取专家背对背调查法,各专家独立的对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二、平等性。不管邀请的专家的研究领域是信息技术,或者是信息化管理,或者是信息化规划,各专家的判断在我市信息化指标要素的权重确定中的地位是一样的。经调查、汇总、测算,成都市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权重判断矩阵的检验指标如下:表格 2判断矩阵的检验指标表maxCR一致性4.204590.0757748725.415270.0926946654.243850.0903158764.228020.0844508022.17964由上可见,CR一致性都小于0.1,判断矩阵的结果是可信的。六、指标体系构成指标体系框架与指标要素的比重共同构成了指标体系。表格 3成都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权重分布序号权重10.556 0.14 20.05 30.06 40.15 560.199 0.11 70.04 80.03 90.02 100.115 111213140.129 居民受教育平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