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理解。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课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i。“更羸”人名,读作gngl“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n。 2.指名学生列举不
2、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协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能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说,不理解的能够放到课文中理解。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
3、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
4、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的声音?它害怕到什么样的水准?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
5、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
6、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但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但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个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
7、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
8、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能够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
9、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准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
10、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
11、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实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准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能够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18、惊弓之鸟 听到弦响 五、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说几个“惊弓之鸟”的近义词。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篇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12、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实行分析、推理,得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学习重点 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学习难点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 (第一课时)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
13、。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 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20)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三、
14、分析字形, 指导书写。 (15)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 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1.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开火车认读语。 3.齐读课题。 细读勾画,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
15、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实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所以飞得。 (2)它因
16、为,所以叫得。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 (4)因为,所以伤口。 (5)因为伤口,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能够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准,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实行分析、推理,得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
17、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声响。 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
18、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 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拓展阅读, 总结提升。 1.课件出示故事: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
19、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原来他一直怀疑酒杯里有一条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他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更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准确的理解,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4.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