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8.23KB ,
资源ID:208835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8835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知识点齐全好用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知识点齐全好用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1、11、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相同 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 同 存在的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中 生活与其中的细胞种类 各种血细胞 体内各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等 所含的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很少(大分子蛋白质)12、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涉及到的系统有:D消化系统、呼吸系统、E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另:图中的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营养物质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内环境 细胞 代谢废物 内环境 泌尿系统和皮肤 O2

2、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内环境 细胞 CO2 内环境 呼吸系统 13、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输卵管、汗腺、泪腺等由孔道与外界相通,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消化液、尿液、汗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4、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因素比较(以血浆为例)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会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营养不良会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过低导致组织水肿。过敏反应水肿则是由于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淋巴管堵塞。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引起组织水肿。急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

3、的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组织水肿。注: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比较高,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比较大,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常感觉口渴。15、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调节作用实现的。内环境不断变化的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导致。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摄氏度。16、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4、动的必要条。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1)静息时电位为:内负外正(由K+外流形成,属于协助扩散;同时部分Na+外流,属于主动运输)(2)动作电位(兴奋的产生):内正外负(由Na+内流形成,属于协助扩散;

5、同时部分K+内流,属于主动运输)(3)传导的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4)传导的方向:单向,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5)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6)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4、兴奋的传递(1)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消耗能量(4)传递过程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神经元之间(突触间传递)传递的

6、特点:单向传递、突触延搁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5、递质的种类: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抑制性递质:多巴胺、氨基酸类6、突触传递异常分析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7、(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

7、反射的时间就越长。(3)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4)反射弧完整,还需要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5)反射的方式:分为非条反射和条反射。8、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9、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说),H区受损(听),V区受损(看),W区受损(写)10、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

8、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1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12、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等13、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升高后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血糖浓度降低 下丘脑 相关神经 血糖降低后的调节:血糖浓度降低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升高 下丘脑 相关神经 肾上腺素 14、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过度紧张刺激()下丘脑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馈垂体调 促甲状腺激素节

9、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 15、体温调节注:(1)只要能维持体温恒定,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2)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16、水平衡调节 释放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 产生渴感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注: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合成的,由垂体后叶释放。17、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8、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

10、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1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0、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甲状腺激素: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 甲亢 缺碘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生长激素:幼年时分泌不足 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 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分泌偏多 血糖降低,严重者出现低血糖 性激素:分泌

11、不足 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 21、激素间的作用协同作用:(1)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2)在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方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3)在升高血糖方面,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1)在调节血糖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2)在调节血糖方面,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22、激素的作用: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等生命活动。23、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了解)(1)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给人工养殖的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让蝌蚪发

12、育为一只小青蛙的原理: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可以促进变态发育。阉割催肥的原理:割除牲畜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易驯良,利育肥。给牲畜注射生长激素以促进生长,缩短生长周期。(2)激素的不正当应用 使用瘦肉精(激素类物质)提高猪的瘦肉率,人食用该物质后,会引起“心悸、肌肉震颤、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症状,反复食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运动员服用睾丸酮衍生物(一种兴奋剂)可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成绩,但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24、人体内主要激素的比较性质 激素种类 内分泌腺 靶器官(或)靶细胞 主要功能 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促(甲状腺、性腺、肾

13、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 均作用于垂体 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和相应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激素合成与分泌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 促性腺激素性腺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 维持(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合成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 较广泛,特别是骨细胞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催乳素 合成食物的器官,如乳腺、鸽嗉囊调控某些动物对幼仔的照顾和促进某些食物器官发育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主要为肝脏及肌肉

14、、脂肪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主要为肝脏 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胸腺素 胸腺 免疫系统 促进T细胞大量产生,增强免疫力 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较广泛、尤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主要是肝脏,也可作用于其他组织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 类固醇激素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性激素 雄激素 主要是睾丸 主要为雄性生殖器官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

15、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还能激发并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雌激素 主要是卵巢 主要为雌性生殖器官 孕激素 卵巢 子宫、乳腺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吞噬细胞 25、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6、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系统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7、免疫系统

16、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28、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能够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29、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30、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呈递 呈递 记忆B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摄取处理)浆细胞 抗体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淋巴因子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持续时间更长。抗体

17、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1、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呈递记忆T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 裂解死亡 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3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33、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34、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激素:由植

18、物体内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尖端 3、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属于主动运输。是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以地面为基准,靠近地面的都是下端,远离地面的都是上端。对根来说,根尖是上端,对茎来说,茎尖是上端。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情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4

19、、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玻璃片,而琼脂片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生长素最早是从人尿中分离出来的,这是由于人体内缺乏分解生长素的酶,不能将随食物进入人体的生长素分解。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芽 根 根、芽、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甲中A、B、C三点的浓度对植物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图乙中a、b两点为根部,由于重力的影响发生横向运输

20、,生长素由b侧运输至a侧,a侧浓度大于b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a侧表现为抑制生长,b侧表现为促进生长,从而使根表现为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图乙中c、d两点为茎部,同样由于重力的影响使得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d侧。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c侧促进生长作用大于a侧促进生长作用,表现为背地生长,不能体现两重性。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顶端优势(1)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浓

21、度过高,而抑制生长。(3)解除:摘除顶芽(4)应用: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增加分枝,提高产量。8、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如2,4-D、萘乙酸。培育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 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龄 9、五种植物激素的区别名称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促进扦插生根,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发育,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

22、根、幼叶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脱落酸 根冠、萎焉的叶片,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 根尖 促进细胞的分裂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的成熟 10、激素调节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意义:使生物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适应环境变化,并完成生长发育。11、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优点:容

23、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与植物激素相比,该物质的突出优点是不易被分解、效果持久。应用:用乙烯利催熟凤梨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就可以使其纤维长度增加到50%左右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简化工艺、降低啤酒的生产成本。第四章种群和群落1、种群: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成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取样方法:五点取样

24、法、等距取样法估计值: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2)应用 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4、出生率死亡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5、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6、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1)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密度将增大(2)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将较稳定(3)衰退型:年老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种群密度将减少 意义:

25、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7、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应用:利用信息激素(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雌雄个体,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8、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可分为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三类。9、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10、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意义: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3)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

26、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4)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精确曲线图: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11、“J”型、“S”型增长曲线:增长率保持不变(1)“J”型增长:条: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建立模型: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t年后种群数量Nt=N0t :种群数量增长倍数,是个定值,增长率为-1。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无K值。(2)“S”型增长:在自然条下,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所

27、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受种群密度制约。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1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的应用:(1)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2)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K/2值的应用:(1)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

28、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如蝗虫的防控即是如此)。1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14、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种群丰富度,要用取样器取样法 15、优势种:群体中那种数量最多或数量虽不多但占面积却最大的主要成分。不同群落其优势种不同,森林群落中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乔木。16、种间关系比较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 点 举 例 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 生 无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 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捕 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