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2.23KB ,
资源ID:208671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8671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亲密对孤独,即成年早期。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与他人发展亲密的关系。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爱”的品质。(7)繁殖对停滞,即成年中期。如果一个人很幸运地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并且过着充实和幸福的生活,他们就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发生交往,或生产和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财富。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品质。(8)自我整合对失望,即成年晚期或老年期。这时主要工作都差不多已经完成,是回忆往事的时刻。前面7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和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有充实感和完善感,并怀着充实的感情向人间告别

2、。这种人不惧怕死亡,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自我是整合的,这有助于形成“智慧”的品质。0-1岁,也就是出生第一年,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生活自理能力等于0,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如果母亲完全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获得信任感,这是将来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1-3岁,孩子学会了说话和走路,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开始有自己的主意,父母应该适当放手,不要干涉过多。如果父母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获得自主性。信任就是“你好”,自主就是“我好”。如果两个阶段都处理得比较好,就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既有信任感,又有自主性,既合群,又不怕独处,伯恩称之为“你好我也好”。如果第一个阶段处理不好,第二个阶段处

3、理得好,信任感不够,自主性较强,个性比较独立,但不合群,情感冷漠,甚至回避社交,伯恩称之为“你不好我好”。如果第一个阶段处理得好,第二个阶段处理不好,信任感有,自主性不够,个性比较依赖,不能忍受独处,伯恩称之为“你好我不好”。如果两个阶段都处理不好,信任感和自主性都没有,既不能与人和睦相处,又不能独立,伯恩称之为“你不好我也不好”。科胡特认为,人有自恋的需要,它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如果父母满足了孩子的自恋需要,孩子就能形成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父母。同时,父母适当放手,给孩子造成轻微的挫折感,孩子就会把父母内化,形成志向和理想,成为独立自主、有理想的人。如果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自恋需要,忽略了孩子,导

4、致刺激不足,孩子就无法形成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父母,这种情况称为水平分裂,其特征是缺乏活力,对人冷漠。反之,如果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需要,过分地刺激孩子,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就会导致垂直分裂,其特征是自我感觉太好,过分依赖某些人或物(成瘾行为)。不难看出,水平分裂源于关爱不够,导致信任感差,冷漠;垂直分裂源于关爱过多,不够放手,导致自主性差,依赖。如果该关爱的时候不关爱,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就会导致水平分裂的垂直分裂并存,信任感和自主性都差,既冷漠又依赖,不相信别人又不愿意与人划清界线,心存不满又纠缠不休,或者对人热情但常常好心办坏事,习惯于用伤人的方法表达爱意(打是亲骂是爱),甚至以伤害心爱

5、的人为乐(“损”、逗、捉弄、考验)。水平分裂的病人自我封闭,对人冷漠,属于精神病性障碍,不容易发生移情,所以不适合做精神分析。垂直分裂的病人人际界线不清,常常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科胡特称之为“自恋障碍”,很容易发生移情,适合做精神分析,科胡特把“自恋障碍”分为自恋人格和自恋行为,后者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各种成瘾行为,如冲动控制障碍、进食障碍、性变态、药物依赖。既有水平分裂又有垂直分裂的病人属于“边缘障碍”,人际关系不稳定,正移情和负移情交替或并存,鲍比称之为“矛盾型依恋”,到底适合不适合做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的观点是不同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适合,自体心理学认为不适合。埃里克

6、森:同一性渐成说理论基点。埃里克森理论形成于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大萧条以及社会活动,使整个社会呈现一种病态。埃里克森面对社会现状,深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不足以应付当时的社会需求,于是,他沿着安娜弗洛伊德强调自我的适应性功能的路线,创立了新的精神分析学说。埃里克森将人的发展中的人格结构,即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本能过程转到自我过程,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扩展到意识领域,从先天的本能欲望转移到现实关系中。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地和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7、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按主要冲突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8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双极相互斗争的特定心理社会任务。个人在发展任务的斗争和解决的过程中,按次序向下一阶段过渡。各阶段的发展任务解决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人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如果而提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解决发展任务,那么,儿童也可以由此获得克服不适应发展的机会,通过教育在下一阶段得到补偿。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同一性是一个中心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提出有关同一性的见解,在1950年出版(1963年修订)的童年与社会中对人格发展和同一性概念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在1968

8、年出版的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中更是对同一性渐成说作了详尽阐述。关于同一性的概念。埃里克森说:“迄今为止,我已审慎地在几种不同的含义上一用了统一性这一名词。有一时期他似乎指的是个人独特性的意识感,另一时期指的是经验连续性的潜意识追求,再一时期指的是集体理想一致。”自我发展最初是通过心力内投和投射的过程产生的,继而是通过自居作用,再后是通过同一性的形成而实现的。这些途径并不是自我发展的阶段,而是自我形成和转化的形式。这里所讲的心力内投是指儿童早期将父母的命令和表象加以的结合,它有赖于儿童与成人(主要是母亲)在照看过程中因满意而产生的情感共鸣。这种最初的情感共鸣为自我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柱,从而又延伸到

9、另一支柱,即儿童最初所爱的“对象”。儿童晚期和青年早期的自居作用为儿童提供了有意义的角色层次,形成同一性。但心力内投和自居作用都不能说明真正的同一性。真正的同一性,不是前二者的总和,而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说得通俗些就是讲人格发展的不同水平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的间断性加以沟通和整合。“从发生的观点来看,同一性形成的过程的发生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完形(即结构,编著者注)在整个儿童期中自我经过连续的综合和再综合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完形。正是这个完形把制度的赋予、特质的里必多需要、有利的能力、有意义的自居作用、有效的防御、成功的升华作用以及连贯性的角色逐渐地整合了起来。”埃

10、里克森认为,“只有一种坚实的内在同一性才标志着青年过程的结束,而且以才是进一步成熟的一个真正条件。” 根据不同的纬度,可以将同一性作不同的分类。例如,相对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存在着个人同一性与集体同一性,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看,可分有自身同一性(一个人对“我”的身体、人格、各种角色的意识)与自我同一性(属于无意识的、能意识得到它的工作,却一时不到它的本身和过程)等。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的自我疆界之一。与自我同一性相对立的概念是同一性混乱,表现为儿童在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艾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

11、son, 1902-1994)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只受过大学预科教育。1933年他参加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并追随安娜学习儿童精神分析。同年,他在美国波士顿开业,1936-1939年在耶鲁大学医学研究院精神病学系工作,1939-1944年参加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福利研究所的纵向“儿童指导研究”。40年代他曾到印第安人的苏族和尤洛克部落从事儿童的跨文化现场调查。1951-1960年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任精神病学教授。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直到1970年退休。艾里克森是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适应作用的思想,从生物、心理和社

12、会环境三个方面考察了自我的发展,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一、自我及其同一性 艾里克森主张研究的自我是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但是却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伊底和超我的压迫。他认为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的合理发展。因此,他的自我概念不再是弗洛伊德的防御性质的,而是哈特曼的自主的和具有适应性的。 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相对于弗洛伊德是更为理智的、开放的和积极的。他把诸如信任、希望、意志、自主性、勤奋、同一性、忠诚、爱、创造、关心、智慧等品质都赋予自我。主张具有这些品质的自我

13、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问题,决定个人的命运。 艾里克森特别重视自我的同一性这一品质。自我同一性是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四个方面:1、个体性(individuality),指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2、整体性和整合感(wholeness andsynthesis),指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成长中的儿童有许多零碎的自己表象,健康的自我是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3、一致性和连续性(sameness andcontinuity),指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

14、体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4、社会团结感(socialsolidarity),指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感实际上就是生存感,其反面是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也就是同一性危机。 二、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艾里克森借用胎儿发展的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而开展的一个进化过程。他主张,人的一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是固定地以不同的先后顺序逐渐展开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是以自我为主导,按照自我成熟的时间表,将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既分段又连续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艾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

15、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他所谓的危机实际上是指人格发展中的重要的转折点,既可能是灾难或威胁,又可能是发展的机遇。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对环境的适应;危机的积极解决则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促进对环境的适应。他指出,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加下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前一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则会缩小下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他指出,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综合前一阶段危机解决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这两个方面。所有的发展阶段都是依次相互联系的,最后一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也相互联系,例如,老人对死亡的态度会影响儿童对生活的态度。因此人的发展的八个阶段构

16、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圆圈。 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艾里克森划分的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相对应,但是,他强调的重点不是性欲的作用,而是个体的社会经验。后三个阶段是他独自阐述的。 (一)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父母和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足够的爱和有规律的照料,满足基本的需要,就能对周围人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反之则会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儿童的这种基本信任感的形成是以后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会了爬行、走路、推拉和说话等。他们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控制外界事物而且能够控制自身的大小便的排泄。因此,儿童

17、有了自己的行动的自主意愿。而这常常和父母的意愿构成冲突。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能有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对儿童的行为既给予必要的限制又给予一定的自由,就会使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使儿童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的品质,反之则会形成自我疑虑。 (三)主动对内疚(3-5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活动能力更进一步增强,语言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出积极的幻想和对未来事件的规划。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能经常肯定和鼓励儿童的自主行为和想象,儿童就会获得主动性,反之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并感到内疚。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儿童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品质;反之则会形成自卑感。 (四)勤奋对自卑(5-12岁) 这一阶段的儿

18、童大多数正式进入学校,接受小学教育,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如果儿童能够从需要稳定的注意力和一定努力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满足,他们就能发展勤奋感,对未来自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信心,反之则产生自卑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能力品质;消极解决,就会形成无能。 (五)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这一阶段儿童接受了更多的关于自己和社会的信息,并要对它们进行全面的深入思考,为自己确定未来生活的策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儿童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反之会产生角色混乱和消极同一性。艾里克森强调了同一性及其反面都是和社会的要求和儿童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有关的。他认为,同一性的形成对个体健康人

19、格的发展十分重要,它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 (六)亲密对孤独(20-24岁) 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早期。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于与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追求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与他人发生深刻的爱的人际关系,要求把自己的同一性和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为一体,这就需要个体作出某种程度的自我牺牲。而没有建立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会担心因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他们会寻求逃避,从而产生孤独感。 (七)繁殖对停滞(25-65岁) 这一阶段个体通常已建立了家庭和自己的事业。如果个体已经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就会试图把这一切传递给下一代,或为了下一代创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如果这一

20、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品质;如果危机是消极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 (八)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死亡) 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期或老年期。通常大多数人都停止了工作,处于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如果个体能顺利度过前面七个阶段,就会具有完善感,不惧怕死亡。而在过去生活中有挫折的人,因已处于人生的终结阶段,无力再实现过去未完成的生活目标,所以对死亡感到惧怕。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智慧的品质;消极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无意义感。 四、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艾里克森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关注的社会环境对自我的适应作用的思想,对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首先,他在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来考察自我,强调了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这是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其次,他探讨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而不是局限于生命的早期和青年期。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首先,他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的理论思辩性和经验性较强,科学性和实证性较弱。其次,他的理论是一种个人社会发展的机械平行论。他没有探讨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没有探讨社会发展究竟是如何以个人的人格为基础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