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4.72KB ,
资源ID:20838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838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A教育具有独立的活动领域,从生产劳动好的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B教育内容丰富起来,学校教育方法注重背诵记忆,主要采用个别教育方式;C具有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发展性,生产性,商品性,科学性,民主性。1, 教育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他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1)195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做了第一次明确的表述。现行的教育方针是

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C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教育目的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A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 B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2,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2)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 第三节 教育的

3、功能 教育能够干什么1,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即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方面,更多取决于个体的自然成熟;个体的心方面,更多的受教育的影响。个体的心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两方面。1)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袭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主导人的发展方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2)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规律: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有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阶段性:教育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也要提出高于原水平的

4、要求;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适时教育;个别性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3)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的社会化。4)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 特长 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2,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约和促进。1)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社会物质生产的

5、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提高劳动者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b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的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c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要时间d提高创意新意识和创造能力;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3)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政治对教育:政治通过组织手段控制教育;通过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影响教育;通过制定法律干预教育;政治还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影响

6、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4)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是普及文化的重要手段;教育还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3, 教育的效应指:教育实际干了什么。4, 应试教育的负效应:1)片面追求升学率2)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1,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1)好老师的职业情感和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对学生的促进。即指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帮助,包括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缓和焦虑,以及克服优柔寡断,这

7、种促进的教育态度可以综合为4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2)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简答: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怎样做?)理解学生:包括要心胸豁达(心胸豁达的第一个品质是灵活性 第二个是体察性),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与学生和谐相处:有效地教学取决于有效地交往,教师应该: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交往技能,积极地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包含两方面:对学习潜力的猜想。对品德发展的推测。2, 教师智能结构,包括两方面:1)知识结构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2)能力结构: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能力。第二节

8、 教师的角色1、教员角色:教员角色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他应具有较强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2、领导者角色:3、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解决人的人生方向问题,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4、心理医生角色5、青少年的朋友角色6、父母角色7、榜样角色:教师的表率角色主要表现在:言行一致。8、被攻击的对象的角色9、研究者的角色:教育研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10、学校管理者11、教师的角色冲突:知己朋友与权威的冲突。12、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得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质

9、高于个人本质3)自我修养先于他人教育。第三节 教室劳动的特点1、特殊的复杂性:原因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2)教师劳动任务:既教书又育人(体现了复杂性)3)教师的工作是综合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2、强烈的示范性:传道,授业解惑3、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创造性的表现:1)因材施教2)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 内容的运用选择处理上3)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4)教师的教育机智上4、显效的长期性: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6、劳动量的隐含性7、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8、劳动的协作性 第三章 透视教育现象第一节

10、 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人:1)是一个能动体;2)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3)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3,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5,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居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6, 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权利青少年是权力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生存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安全的权利2)我国宪法的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

11、,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二节 学生的多种特点1、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1)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展期。2)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上的急变期初中生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12-15岁。2、初中生的气质差异和教育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

12、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3、初中生性格差异和教育 1)性格有好坏之分 (原因)A性格特征具有社会文化的价值B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C与个人的潜能发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2)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 3)良好性格是可以自我塑造的 (途径)A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B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 C在困难中磨练自己4、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1)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 4)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5)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节 师生之间的关系1、师生之间的关系表现:1)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2)人际关系: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

13、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3)组织关系4)心理关系:认知关系。教师的期待效应又叫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提高,当然对学生的消极期望也会抑制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积极学习情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特征:社会性、普遍性、稳定性。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发展阶段:接近、亲近、共鸣。5)非正式关系:发生在正式组织以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他出于情感、友谊、共同需要的结合。2、师生关系的改善:1)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注:出题方式:a,依据师生相互态度,感情关系的表现特点来选择是属于哪种类型b简

14、答 论述 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如何建立)。2)教师的人格形态:伯恩博士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一般有PAC三态: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3、教师的人际知觉:指教师对学生相互关系的知觉。教师与所教班级集体的关系知觉;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关系的直觉。7, 分析良好师生关系应当如何建立? 第四章 瞭望教育环境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影响1、校风:即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即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地 消极的两种。校风的培养是在过去长期工作,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既经树立,则能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风和教风是校风的核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领导的作风。2、第二堂课是一种新兴的课外教学形式。3、

15、微观环境的影响有:同伴效应、花盆效应、教师的期待效应等。1)同伴效应:是由地位大体想用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伴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 年龄 特点 爱好 等方面比较接近,她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2)花盆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地小生态环境,在空间和条件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只强调求同思维不允许求异思维,只限于标准答案不要独立思考,只要求掌握现成的结论不要求洞察结论产生的过程,这样就是造成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学生高分低能,适应力差,难获得社会成就。第二节 家庭教

16、育的影响1, 首席地位的教育影响是:家庭教育。2, 家庭教育的功能 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3)家庭在知道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3, 家庭教育的特点;1)先主性,指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2)家庭对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交往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知子莫过夫

17、,知女莫过母”,表现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4, 家庭中那些因素对教育有影响:家长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完整性,家庭的气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5, 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1)父母的表率作用;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3)父母的文化修养;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第三节 校外之校 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1、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以空间形式存在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2、社区文化:指社区内一种高度的共同一致的文化。他拥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行为系统,明显的居住形式,特殊的语言,一定的经济体系,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以及某种价值观念。它有力的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

18、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和人的发展方向有着潜在的影响。3、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服务,教育,宣传,经济,协调功能。第四节 新的教育机制 家庭、社会、学校的结合1、如何理解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有流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1)互相访问;2)通讯联系,主要方式有:传递书信,联系卡,打电话,捎口信,寄送校刊报刊和家庭教育通讯等;3)召开家长会,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全校性家长会,

19、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最常用的是班级家长会。3、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1)建立些小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于学生有一的活动;3)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4)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5)学校有选择的与工矿,企业 村镇,部队等建立的联系。另外,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位家庭学校社会 相互支持和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一般而言学校在联系中应起主导作用,学校是这3方面互相联系 互相积极配合最积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第五章 课程结构第一节 课

20、程结构的要素和成分1,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它包括学校所交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对教学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展开的进程。2, 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要的经验因素。我国中小学课程包括四方面的要素: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健身经验要素。3, 课程的结构:1)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工具类学科,主要指语文数学外语;知识类学科: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公民物理化学生物等技艺类学科:指体育 艺术 技能等。2)必修,选修,活动课:必修课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选修课:

21、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活动课只兴趣小组班级活动课外辅导等 有人称之为第三课堂。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分如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问题。4, 课程的基本类型:1)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个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教学期限。 优点:a孔子分学科之始 亚里士多德-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夸美纽斯提出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理论和方法。b相关课程:也称联络课程。由具有科技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同时保

22、持原来学科的划分,组成的各相邻学科。c融合课程:和科课程,有若干相关学科组成的新学科,他是把相关课程融为一门学科。d广域课程:综合课程,合数门相邻的学科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e核心课程:以问题课程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综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室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旨在吧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生活实际精密结合。2)活动课程:概念: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特点活动课程基本出发点: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学习者的动机分类:社会动机 建设动机,探索动机,表演动机;倡导者:杜威和克伯屈。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也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 指为实现一定的

23、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 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隐性课程:也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隐性课程的结构: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的功能:陶冶,育美,益智,健体。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递进关系,转换关系,互补关系。 简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活动课是指兴趣小组

24、、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社会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同时为了培养学生活动能力而安排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而言,在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主要应该以必修课为主,侧重于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同时又顾全到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并把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也纳入课程计划中来。5,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1)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是课程现代化,其基本特点。a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d重视个别差异;e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f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

25、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2)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a以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b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注重学校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突出学科的知识结构c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d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6, 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7, 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他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安排。它体现了根据对学校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

26、: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8, 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的结构: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注:现在已有“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3、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标等,明晰而系统的阐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教科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的知识等提供了基本材料。

27、教材的编写原则:(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在教材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的要求统一。(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排方式通常采取直线式与圆周式(螺旋式)两种。 第三节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与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分析评论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媒体的设计。2、 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

28、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3、 教学设计的步骤: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接过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指测试与评分。 上述步骤体现了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4、 教学目标的叙写。存在三种情况:(1)用教育目标代替,如“把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公民”;(2)含糊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3)明确的行为目标,

29、“根据参考守则,学生能用正确格式书写求职涵”。前两种写法都是不恰当的。第六章 课堂教学第一节 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过程1、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的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2、 教学过程的要素:加涅认为有9个元素(1)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包括:A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B变化教学情景,C结合学生经验,从已知到未知)(2)提出教学目标;(3)唤起已有经验;(4)提供教材内容;(5)指导学生学习(6)注意学习表现;(7)实施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指导。3、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1)传授知识最基本的功能(2)形成技能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