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5.22KB ,
资源ID:208243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8243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肝经不升主病诀肝经不升痛遗淋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肝经不升主病诀肝经不升痛遗淋Word文档格式.docx

1、) 痔者,木火陷于肛门,为湿气所阻,升不上来也。发则奇痒恶痛,药力难达,由外熏蒸,较易见效,(温陷清热,去滞养中。 血者,便血与溺血也。水寒不能养木,土湿不能达木,木陷而生疏泄,泄于后则便血,泄于前则溺血也。(温陷燥土,清热息风。)属寒属热,务要分清。溺血属虚者多。(补血养肝,不可破血。 肛者,脱肛也。中虚木陷,金气不收也。(降肺降胆,温中补脾。)脱肛乃肺经不降,因而大肠经不升之病。但如木气不陷,肛必不脱,因木气冲击故也。因气血凝滞,升降不灵者亦不少。(疏通凝滞,兼补中气。 汗者,盗汗也,阴汗也。胆木不降,因而肝木不升,疏泄郁陷,则阴囊两旁出汗。(降胆温肝,补中敛肺。)肝木不升,因而胆木不降,

2、疏泄浮动,则寐即出汗。寐主阖当阖而反开,故曰盗也。(敛肺降胆,清热调中。)凡出汗皆木气之疏泄,如夏月出汗,乃木火之气使然。如外感之病,汗出病愈,乃荣卫复和而津液生也。 疝者,睾丸肿硬而痛也。肝木下陷,阳气不达,欲升不能,故气滞而作痛。肝木下陷,肾水必寒。乙木下郁,必生邪热。(温下清热,去滞养中。 豚者,奔豚也,俗呼为母猪疯。病发则有形由少腹上冲于胸咽,如豚之奔也。欲作奔豚,必先觉脐下悸动,腹痛,恶寒,发热,热气由少腹上冲胸咽。正发之时,七窍火发,昏迷欲死。此病全由中虚胃逆,水寒木陷之故。木陷根摇,动而上冲,则生上热。热为标,而寒为本,中气被贼,故能直冲胸咽也。(调木养土,温寒清热。 便者,大小

3、二便也。二便之输送,全由肝木疏泄之气主之。疏泄太过,则泻利而便多;疏泄不厦,则闭癃而便难也。因热因寒,皆能病此,随病治之。(热则滋润脾肝,寒则温暖肾肝。 气者,矢气也。(即俗云放屁。)肝木不达,则郁滞而矢气,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虚寒不臭,实热极臭。(调中调肝。 阴寒者,阴头寒也。阴头者,诸筋之所聚。肝主筋,肝经不升,阳陷生寒,故阴头寒。胆经不降,相火拔根,阴头亦寒。缘甲木相火,降而藏于水中,水气温暖,而后乙木得根,水暖木温,故阴头不寒也。(降胆滋肝,补中敛肺。 诸下热者,下焦诸般热病也。平人上清下温则无病,下焦温暖者,火气之内藏也。下焦之火,只有不足,断无有余,故下焦无病热之理。凡诸下焦病热之病

4、,皆肝木之气,不能上升之故。因木气之中,原胎火气,木陷生热,皆是虚病,无有实病。(补中降肺,兼清木热。 带者,妇人阴户下浊湿之物也。土湿木热,湿气下注,木气疏泄,故有此病。而因于肺金不能收敛者,尤多也。(敛肺降胆,去滞清热。 月者,妇女之月经也。脾肾二经,阴阳皆足,养住木气。木气和畅,则月经无病。如肝经下陷,则郁怒而生风。风主疏泄,疏泄太过,则月经来早,疏泄不及,则月经来迟。总由中气先滞也。此病乙木下陷,由于甲木上逆者居多。如中气不滞,甲木虽逆,随逆随降,甲木下降,乙木必上升,木气调和,疏泄适宜,月经无病。 癥者,癥瘕痞块也。有定在曰癥,无定在曰瘕。肝阳疏泄,性本流通。脾阳运行,专司磨化,如其

5、下陷,则郁而不通,腹中之饮食、血水、气痰等物,便积聚不化,而成癥瘕。此病虽为肝脾两家主事,然中气能旺,甲木能降,肺气清肃,自不病此。因下焦水火二气,全由上焦降来,肺降生水,胆降生火,水火俱足,肝脾自升,癥瘕自然消化。 半者,半产也,即小产。肝家之血液不足,肺家收敛不住,则下陷而病半产。(调中养肺,润木滋阴。 漏者,怀孕数月而见血也。腹中原有瘀血,阻碍肝经升路,木郁风动,疏泄妄行,故漏下也。(润木息风,养中去滞。)如腹中原无瘀血而漏者。(脉热者,清热健脾;脉寒者,温肝养肾。 吹者,妇女阴户有声如吹也。土湿木郁,疏泄妄行,则病阴吹。(去滞除湿,升肝理肺。)此病必有癥痼沉寒,阻塞气道,不然,不至疏泄

6、而成声。阴挺之病亦然。挺者,阴中有物挺出。寒湿下郁,故凝结有形也。(去滞除湿,温补中下。 崩者,血崩也,女子肝肾阳弱,则病血少而经闭。妇人肝肾阳盛,则病火动而血崩。妇人四十以后,阴津渐涸,收藏气衰,甲木不降,乙木不升,木陷而生疏泄,必多病此。(清木补肺,去滞调中。)既崩之后,血去阳亡,正气立竭者多,未可概以阴虚论也。(大补元气。 目者,目病也。胆木上逆,目病热痛,肝木下陷,目病寒痛,皆兼赤痒流泪。目病服凉药而不减者,必中下虚寒,而肝阳不升也。(温补中气,兼达肝阳。)如目神不足,必是肝肾精亏。 舌者,舌卷也。舌为心窍,肝为心母,肝阳下陷,故舌卷也。(温补肝脾,养血顾中。)舌卷亦有热极伤津者。(温

7、病有之。 消者,食后又饥,饮后又渴,风消津液也。此病如将胃气消伤,则中气全败,便成不治。虽肝木不升而病消,然胆木不降之过亦不小。盖胆木下降,则水中有火,水温木和,何至郁陷生风,疏泄肆行,至于如此之甚也。(滋肝温肾,补肺顾中。虫者,土湿木郁,木郁热生,则化虫也。见于大便者,随木气之陷;吐由口出者,肝阳下陷,下寒难居,下寒则上热,虫上寻暖处,则由口出(温下清上,养木敛风。)近来主张杀虫,杀虫之药,极伤胃气。不燥土湿,不达木郁,不温下寒,不清上热,而徒杀之,随杀随生,木气杀尽,人遂死矣。 躁者,不烦不热,而身体躁动不安也。木陷阳亡,中气失根,则躁动不安。大病将死,多见此也。(温养水木,回阳补中。 厥

8、者,手足厥冷也。木陷阳亡,则手足厥拎。如下利之病,手足发厥,病即危险。(大温中下,迟则难救。)如无下利之病而厥者,或因气阻、痰塞、食停,气通、痰活、食消,厥即自愈。(理气顺痰,清滞调)内热而厥,不在肝木下陷之内。 缩者,肾囊缩也,木陷阳亡也。(大温中下,兼补肝血。 诸风百病尽虚征者,经曰:风者,百病之长,五脏之贼,凡燥、湿、寒、热之病。夹有木邪者皆是。人身之病。不病下陷,即病上逆,凡逆病即有胆木之邪,凡陷病即有肝木之邪。木邪,即风气也。胆木克胃土,伤肺金,拔肾阳;肝木克脾土,泄肾阳,耗阴精。二木为病,见湿助湿,见燥助燥,见寒助寒,见热助热,故曰:风者,百病之长,五脏之贼,皆虚凡此皆非外感风邪之

9、“风”。即中风一病,亦中气虚亏,金气收敛不足,木气疏泄偏盛。(养肺平胆,防之于先。)其原因在于平日阴伤阳亢,一旦喜怒,饮食起居不谨,忽然肝阳上升,胆阴不降,升降不匀,遂偏倒于地。一倒下地,火盛者,中气复得快,则痰开而热作。(补中清火,化痰通经。)火衰者,中气不复,则气脱而死。(温补中气,忌用凉药。不语者,阴阳荣卫分离,脏腑之气不通也。其偏枯者,荣卫分而复合,不能复升降之原,一方偏少,一方偏多也。此“风”即自已风木疏泄之“风”,并非中太空外来之“风”。如中太空外来之风,不过中在经络,口唇斜动之轻病。然亦自己之风气偏动,乃能与外气合邪。欲知外风原委,须于伤寒荣卫求之。中风本属乙木过升,而甲木不降之

10、病,应与胆经条“消冲泄肾又贼中”参看。然其初,未有乙木不陷而生风者,因乙木不陷,肝阳必足,肝阳既定,胆阴自旺,未有胆阴足而不降者也。胆经降,则水温而木和,风自何来也? 陷而忽冲成阳亢,欲平阳亢降胆经者,缘肝木本主上升,断无升之太过而上冲者。升而上冲,此胆经不降之过也。盖甲乙升降,一气如环,肝经升而胆经不降,则肝阳不能化阴,故上冲耳。肝经不陷者,虽胆经不降,亦不上冲。肝经不陷者,肾水必温,乙木有根,阳和敷布,虽胆经不jiang降只现胆经不降诸病,不至遽成阳亢。惟乙术下陷,根寒气枯,木枯化风上升,胆经又不能下降,则冲而成阳亢。阳亢之极,金水收藏之气不足以救之,则卒倒而成中风。(补中降胆,敛肺养肝。

11、)其中风之先,必现不寐,头昏,阳举遗精,行步不稳,喜食善饥,麻木肉跳诸病。见此先兆,先为治之,不病中风。惟肝阳上冲之病,治之之法,绝无平之往下之理。胆降肝升,原是一气,欲平肝经上冲之阳亢,惟当降胆经而已。春气居冬气之后,夏气之先。阳弱火微,乙木易于下陷,故少年多病木寒。津液耗伤,木气枯老,乙木易于上冲,故老年多病木热。调中气而降胆经,此经方治虚劳之大法也。(调中气而降胆肺,正以复生水藏火之原,以培生气之根也。降心火,敛相火,生肾水,利水道,清气道,固皮毛,充表气,化津液,敛阳气,生阴气,皆肺金右降之能事也,而胆经不降,生火刑金,肺金能事坏矣!坚大便,缩小便,化饮食,分水谷,温肾水,培乙木,生中

12、土,运中气,皆小肠丙火、三焦相火之能事也。而胆经不降,丙火无根,相火外泄,火气能事坏矣!进饮食,化气血,储中气,司上焦诸经下降之关,掌阳气化阴之令,封藏肾气,固秘阳根,胃土右降之能事胆经不降,横克胃土,胃土能事坏矣!立生命之基,司化之本,聚众阴之会,化元阳之根,生土气之源,作心神之始,受谷精,生乙木,胎春之和,为寿之征,肾水善藏之能事也。肝木不升,往下疏泄,藏德受伤,火泄水寒,肾水之能事坏矣!消化饮食,运动中气,司下焦诸经上升之关,开阴气化阳之路,转轮百脉,掌握生机,脾经左升之能事也。肝经不升,横克脾土,脾土能事坏矣!十二经中,肝胆二经,权利独大。肝经之升,又全赖胆经之降,以水中有火,则乙木温

13、升也。而水中有火,全由甲木下降也。是肝胆二经中,胆经又为肝经根本,人之衰老病死,全是乎此。中气为人生之本,未有胆经不降,中气能健旺者也。胃经不降主病诀胃经不降呕吐哕,嗳痞胀眩惊不寐;血衄痰热与渴烦,浊带遗利鼓肿辈;实则发狂或食停,其他皆是虚之类;胃是诸经降之门,肺胆不降胃受累。呕者,有声无物,常觉由胁下冲上,甚则呕出绿色苦味之水。此病虽现于胃,实由于胆经不降,逆而上冲,故胃经不能下行而作呕也。(清降胆热,温补中气,兼降胃气,并升三焦经气。)绿色苦味之水,即是胆汁。 吐者,有物无声,吐后少有继续再吐者,不似呕之连接不已,非呕不快,日夜不休也。朝食暮吐者,脾弱不化。(温补脾土,兼降胃土。)食入即吐

14、者,胃间有虚热也,(清降胆胃。)有大便于涩,十数日始一行,因而胃逆食吐者,则全属土虚津涸也。(降胃润肠,兼补中气。)朝食暮吐而尺脉较弱者,水中火弱不能生土。(温润肾家。 哕者,稍有呕意但无声,稍有吐意但无物,俗所谓发恶心是也。如久病之人而哕,是中气将绝,胃气将败也。(大补中气,兼养胃阴。)如无病而哕,则中气虚而兼浮热也。(清降胆胃,和中去滞。)此外还有一种打呃忒由腹中上冲上脘,声大而且震动全身,则热滞也。(清热舒滞。 嗳者,嗳酸也,宿食停在胃间,阻隔胆经降路。胆属阳木,木郁生热,热郁作酸。嗳之现状,只觉咽中有曾食之物,翻上作酸,仍下去也。(去滞清热。 痞者,胸痞也,胃经不降,凡胆肺诸经皆无降路

15、,故胸间痞闷也。(有寒则温补中气,有热则清降胆胃。 胀者,胃经自头走足,胃经不降,故头项、胸腹作胀。但此病多兼胆经之逆与本经之滞。(理滞降逆,调木顾中。)湿热作胀。(去湿清热。 眩者,头目晕眩也。胃经右降,则头目诸经亦降,有如新秋凉降,天际清肃。否则热逆化浊,上重下轻,故眩晕也。(清降胆胃,补中去滞。如并无逆热而眩者,必兼肾肝阳虚,不能上达也。(温补肾肝,收敛浮阳。 惊者,胃经不降,胆经上逆,相火飞腾也。(清降胆胃,温补中气。 不寐者,胃经不降,胸间阳气不能下降以交阴气也。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人与造化同气,故夕寐而晨寤。胃经不降,故不寐也。(降胃补中。)亦有肾寒不寐者。(温肾补中。)亦

16、有胆寒不寐者。(温补胆。)亦有经络滞塞,阳气交不了阴气不寐者。(活络通经。 血者,吐血,衄者,鼻血也。吐血衄血,有寒湿、燥热之殊,而皆原于胃气之不降,而又兼肺胆之逆。寒湿吐血,则黑而成块。燥土降胃,兼敛肺金。)燥热吐血,则鲜红不成块。(清润火金,兼养胃降胆。)寒湿衄血,额角不疼,鼻不干。(敛肺兼强中降胃。)燥热衄血,额角疼,鼻干。(清降胆肺,养中去滞。)但血去阳虚,亦有燥热之后。寒湿续起者。(先清后温。)如血去阴虚,阳泄化火,内则土败,外则热增,较寒湿难治。(敛肺降胆,清热养中。 痰者,人身水升化气,气降化水,气化之水,被火熏蒸,降不下去,于是成痰。痰色黄而稠,为相火虚逆之痰。(清降肺胆,温补

17、中气。)如痰白而胶粘,为相火伤阴,阴虚液涸之痰。(润肺滋肝,调中去滞。)皆由于胃气之不降也。如痰清兼水,此中寒水逆之痰。(温中降逆。 热者,胃阳有余,不能化阴下降,周身壮热。四肢秉气于脾胃,胃阳热盛,四肢且出热汗也。(清降胃热。)如食后胃里觉热,或胸间觉热,是胃阴枯少,不能藏阳,孤阳外散,中气将亡。(温中润木,清养胃阴。 渴者,燥气、湿气耗伤津液也,燥伤津液者,津液为燥气所吸收。湿伤律液者,湿与津液本是一气,既化湿气即不化津液,湿愈旺津愈涸也。如胃气顺降,则湿归水道,湿渴自止。(燥土利尿,降肺达木。)胃气顺降,阴降津生,媒渴自愈也。(补气清肺。)燥渴者饮必多。湿渴者饮必少,或虽渴不欲饮,或饮后

18、仍吐也。 烦者,胃经不降,心经与心包经无路下行,此二经皆主火气,火气降则神清而心宁,火气不降则神乱而心烦也。(清热养中。)如非火热而心烦,是胃阴亏乏,不能下降,阳气散越,极是危险。(养阴补阳,兼温中气。 浊、带、遗、利,浊者,小便后有白物;带者,阴户常有水湿稠粘之物;遗者,梦中遗精;利者,天明腹泻之利。此四病皆下焦之气封藏不住,不能上升之故。但下焦之气封藏上升,必须先由上焦之气收敛下降。(清降胆胃,敛肺去滞,不宜温中,忌助疏泄。)胃经者,上焦气降之总机关也。胃经不降,故下焦不能封藏。至于胃经热而下利者,(泻热降胆,调中去滞。)则伤寒少阳、阳明热证有之,内伤少有。热则气动,动则下利也。此四病兼有

19、肝木疏泄之过,宜兼调木。 鼓肿者,气郁则鼓,水郁则肿。以指接皮肉,随指陷下,皮肉不起,为水肿;外似水肿,随按随起,为气鼓。皆因胆热阻碍中气,以致胃经不降使然。因水化气则不肿,气化水则不鼓。气水变化,全赖中气活泼,旋转升降,膈膜腠理,舒利清通。胆木横逆,阳热郁塞,中气枯滞,膈膜干涩,腠理团结,然后气不化水,部而成鼓,水不化气,郁而成肿。此病夹杂,甚难为治。而胃经不降,实又为膈膜腠理干闭之原。因胃降则津生,津生则气机活泼,而后旋转升降,流通无阻也。(气鼓降胃、降胆兼降肺经,水肿降胃、降胆兼升肝脾。)此二病,非老手难办。 实者发狂或食停,其他皆是虚之类者。发狂,弃衣上房,力大气盛,乱骂跳跃,不可制止

20、也,惟伤寒胃腑实结之证有之。或不发狂,而潮热,手足汗出,腹满痛,拒按,六七日不大便,谵语,此为胃阳太过,不能下降,应用寒下药之实证。(润燥攻坚。)停食亦有实证,必嗳酸,恶闻食臭,恶寒,发热,头疼,腹满痛,拒按,下利清水,舌起黄胎,厚而且燥,面垢气粗。必如此方为实证。均可用寒下之药。如不兼腹痛拒按、下利清水者,亦停食之虚证也。(去滞调中。)除此二证之外,其他一切胃经不降之病,皆是中虚胃逆或中滞胃逆。皆宜补中降胃或调中降胃,不可轻用寒下之药。 胃是诸经降之门,肺胆不降胃受累者,人身中气如轴,经气如轮,轴运轮行,轮滞轴停。中气左旋右转,经气左升右降。中气在胸下脐上,居脾胃之间。中气左旋,则脾经之气升

21、,中气右转,则胃经之气降。脾升则下焦诸经之气皆升,胃降则上焦诸经之气皆降,故曰胃是诸经降之门。但肺经不降,木气上冲,胆经不降,相火逆腾,胃经亦受其累不能下降。故治肺胆二经不降之病,须调补中气,并降胃经。而治胃经不降之病,亦须调补中气,并降肺胆二经也。凡上逆诸病,皆以胃经为主,中气为根。肺经不降大肠经不升主病诀肺经不降咳痰短,汗百痿痈烦寒喘;声泪涕喉肿晕鸣,胆胃肾痨殃非浅。大肠不升痔漏肛,泻利此经不尽管; 便坚肺胃痛肾寒,热实肠痈与外感。 咳者,气逆而积于肺,肺不能容,则咳而出之也。咳之为病,中虚而肺胃不降,是为总因。其间有风、热、湿、燥、寒之不同。因风咳者,多在下半夜与天明时。木气为风,风主疏

22、泄,半夜天明,阳生木动,故风气上冲也。此为阴虚之证,其痰白而腔黏。(润木清热,降肺养中。)因热咳者,喉间痒而无痰,乃火气之逆。(清热润肺,舒气养中。)因湿咳者,痰黄而多,乃土湿停瘀,隔住相火下降之路。痰黄既是相火之逆,中下却是虚寒。(燥土温中,兼清胆肺。)因燥咳者,痰色亦白,或无痰。津液干枯,觉喉管有辛辣意也。(润肺养津,和中调气。)因寒咳者,痰清夹水而不胶粘,就枕则咳甚也。(温降肺胃,兼补中气。)风、热、燥三气相近,湿、寒二气相近。下伏湿、寒。上见风、热、燥者亦不少。(清风润燥,兼温中气。 痰者,肺胃不降,下焦上升之气,甫经化水,因被相火熏蒸,不能下行,停积而成者也。相火不足,不能上熏。则成

23、水饮而不成痰,饮家必头眩,胸胁满,或不得卧,喘而气短,或心下悸,心下坚筑,或渴而恶水不欲饮。(发汗利水,或保中攻水。)如成痰者,便不外上述风、热、湿、燥、寒各项。不过阴虚风动之人,虽因肺胃不降,亦原下焦阳气上冲,使肺胃两经,欲降不能。下焦阳气上冲者,胆经不降之过。至于痰厥之病,卒然昏倒,吐出痰涎然后清醒,此则脾肺皆虚、中气枯滞是其病本,木火冲动是其病因。其有不见而知,不闻而觉,属于痰之怪症,其理不可解。 短者,短气,吸气困难也。此胸中必有水饮阻隔,气不顺降,故觉气短。(泄水保中。)如无水饮,必有风热上冲,使气难降,故觉气短。如无以上二因而气短,则呼吸不能归根,此中气大败,有升无降,元气将拔,不

24、独肺经不降而已也。(温养中下,补肺降气。 汗者,出汗也。肺经收敛偏弱,肝经疏泄偏盛也。稍动即汗出者,肺虚不收而中虚也。(补降肺气,降胆补中。)饮食汗出者,胃有虚热上逆,肺经受伤,降不去也。)寐则汗出者,肝木升泄,胆木不降,而肺金不敛也。(润木息风,调中敛肺。)人死汗出如珠不滴者,肺气全败,阳气脱根而上飞也。(大补元气,兼敛疏泄。)至外感出汗,另详伤寒荣卫中。 百者,百合病也。此病由于肺经不降,邪热瘀积。将肺家清肃之地,变为昏浊之场,令人欲食不食,欲寝不寝,行坐不安,昏烦莫名。(清肺去热,切忌补中。)此病伤寒之后,往往有之。盖肺朝百脉,肺热而百脉皆热,故有如此现象也。 瘘者,肺痿也。此病有寒热之

25、分。热痿者,津液亏伤,能食而腿膝软,不能行步。肺朝百脉,肺热则百脉皆热,故腿膝软也。(清热养肺,忌补中土。)寒痿者,吐涎沫而不渴,遗尿,小便数。肺气虚寒,收敛不住也。(温补中气。 痈者,肺痈也,咳而胸满痛,咽干不渴,时吐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下痰保中。)初病可治,已成难医。 烦者,心烦也,火逆伤肺,肺不收敛,火气散漫,故心烦也。胆胃,兼养中气。 寒者,恶寒也。肺本生水而主卫气,金性凉而水性寒,肺气不降,郁而现其本气,故觉皮肤生寒也。(温降肺气,兼养中气。 喘者,气不下降,口张肩摇,胸胁扇动也。有肺燥而喘者,燥则不能清降也。(清燥泄肺,兼养中气。)有心下有水气而喘者,水阻肺气不能下行也。(

26、泄水养中。)有外感卫郁而喘者,卫气与肺气原是一气,卫郁则肺气不降也。(发散卫气,兼养中气。)年老之人动则发喘者。中虚而阳燥,肺虚而不敛也。(调中养阴,补肺润木。)有肝肾干枯而喘者,风气上冲(滋木养肺,兼顾脾土。)有土湿而喘者,湿则不运,肺气逆也。(燥土调中,兼降肺胃。 声者,声哑也。湿气逼住火气,肺金不能清降也。(除湿敛肺。 泪者,肺金不收,风木疏泄而液出也。(上清胆肺,下补肾肝,兼养 涕者,肺气上逆,积液成涕。热湿混合,不能下行,则涕稠而黄。(温中燥土,清热补肺。)肺热不敛,则涕清,不稠不黄也。(降肺,养中,清热。 喉者,咽喉痛也。肺气清降,则木火不逆。咽喉为手足三阳升降之路,中虚肺逆,火气

27、上炎,故咽喉作痛。此病无论是寒是火,中气总虚。清上热而伤中气,一见腹泻则烧热大作,下焦之火,因中气不能照转之故,全行逆而不降,则热尽而人死。故孙真人千金方,专以温补中气为主。现今通用养阴清肺汤,尽是寒中败土之药,体强热盛者服之,亦偶见效,体弱之人,无有不为此方所误者。因热在咽喉,而中气则多虚寒,养阴清肺汤,寒败中气,故人死也。此病得于冬春之变者,木火升也。(补中降肺。)得于秋晴气暖者,金气燥也。(润燥顾中。)得于暑月雨后者,湿气夹热也。(去滞清热,兼顾中气。)得于外感者,卫郁也。(清降肺气,兼补中气。)喉病有白喉、红喉之分,详温病篇。 肿者,水肿也。木主疏泄,金主收敛。两得其平,气道通调,水道清利,不成肿病。肺金不降,收敛气衰,气水不得顺降,则溢于皮肤,滞于经络而成肿病也。(参看胃经条下。 晕者,头晕也。肺气不降,浊热逆冲,上重下轻,则头晕也。肺胃,除湿温中。)此病受累于甲木不降者居多。如无肺胃上逆之脉象而亦晕者,非痰滞即阳越也。(理气顺痰,补中敛阳。)晕与眩不同,眩出于目,晕出于脑,晕眩俱有中下失根之意。 鸣者,耳鸣也。肺金不降,胆木逆冲,故耳鸣也。(清降肺胆,养木补中。 胆胃肾痨殃非浅者,痨病初起,因木气之疏泄,痨病之成,因金气之不敛。(敛金养木,补中去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