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03KB ,
资源ID:208237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8237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登泰山记》集体备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关于“五岳”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 突兀挺拔, 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学生探究补充: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

2、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

3、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半山居雾居:停留。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绛皓驳色驳:杂,错杂。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僻不当道者僻:偏僻。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

4、的人文景观。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3、思路(板书)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

5、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五、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字词,完成练习二。2、背诵课文。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为本文的主要写法。全篇思路解说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俗谓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亦称岱山、岱宗,主要景点有南天门、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这些都跟文章理路有关,所以先做交代。一般人游泰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日观峰看日出,因

6、此,本文先以汶水和济水为参照物,指出泰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再以古长城(齐长城)为参照物指出日观峰的位置,这就预示了作者将有登山之举。以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游踪写,分两大层:前一层记登山及观日出;后一层记泰山古建筑、石刻、地质状况及动杆物等,皆游中所见。在记游踪时也标明了时间,如登山是12月“丁未”日(28日),“望晚”到达山顶;观日出是“戊申”日(29日)“五鼓”,日出后再参观古建筑及石刻等。文章脉络十分清晰。登泰山记记述了作者同友人登泰山的两天游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是山水游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全文共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登山的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

7、沿途所见的景物。合作交流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再写:山麓山顶。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

8、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

9、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1、字词:古今异义:阳阳谷皆入汶(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现无此意,今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句意:泰山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 虚词: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词语活用:西、东向西,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判断句。)讲授有关字词:

10、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今一般用于名词,云层。句意世人都有称之为“天门山” 至于泰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是今表示另提起一件事的连词,其义是到、到达。句意是:到达泰安。是月丁未是,这、此。今常用作判断词。这月丁未。复循西谷复、再、又之意。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向上走。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等。崖限当道限:门槛,名词。当、挡住,动词。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越长城之限限,界限,名词。越过长城的界限。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余:我,以:在。我在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面不定的余数。那台阶有七千多级) 及既上(及:等到,介词。等到登上山顶。)今所经中岭 及山巅

11、。(及:和,连词。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巅) 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表示不肯定的语气。世人都称为天门山的。特殊句式: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句意为:我没有到达那里。)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句意为:亭东从脚下都是弥漫着云雾。省略句:与子颖坐日观亭等日出(省略主语:余。我同子颖坐在日观亭上等待日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前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名词动用,照。(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三

12、、写作特点 讨论、交流、举例分析。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归纳总结;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四、齐背课文,进一步体会以上特点。1、熟练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一(3) 3、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附:桐城派 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

13、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文风上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颇具特色。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代表作品。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对矫正明末清初的文风,促进散文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方苞(16681749)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

14、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五十年,被牵连进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狱。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写狱中杂记,揭露当时司法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具有现实意义。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重“清真雅正”。他在行文时戊申晦(晦,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昏暗,夜晚。稍见雪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稍”,逐渐,渐渐。今常义为:稍微,略微。渐渐看见云雾中数十个白色的骰子似的,那是山呀。与子颖坐日观亭而待日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余”其句意为:我与子颖坐在日观峰上的亭子里等待日出。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有一条云带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东从脚下都有是弥漫的云雾。云雾,

15、名词。漫:弥漫,布满,动词。判断句用皆表判断。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东海也。太阳升起来,纯红如朱砂的颜色,太阳下面有红光,跳动地承托着它。有的人说:这就是东海。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日,绛缟驳色,而皆如偻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得到了阳光的照谢,有的得不到。红白两种颜色相错杂,都好像俯身曲背的样子。自唐显庆以来。“以”连词连接“来”。句意为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不当道者。不在路上的石刻。皆不及往都有来不及去看。生石罅(生的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树生在石头的缝隙中。)至石观数里内无树。(至:距离。至石观峰的几里内没有树。)(少圜:圜通假字通圆,很少有圆的)”

16、 教 学 设 计始终以此为宗旨,文章写得雅洁精练,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风貌。方苞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因而发表很多文章反对黄宗羲、颜元的反程朱理学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极大。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补遗2卷。刘大櫆(16981779) 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他极重文的神气。在布局谋篇、行文写作上喜欢铺张排比。辞藻气势,较方苞、姚鼐为盛,而雅洁淡远则不如。在描写山水、刻画景物的文章中,又以篇幅长大、描绘详尽取胜。代表作有观化、息争、焚书辨、书荆轲传后、黄山记等。著作有海峰先生集16卷,论文偶记1卷。海峰先生诗文集书影 姚鼐(17321

17、815) 字姬传,一字梦偲,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阳诸书院讲席共40年。姚鼐继承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继承方苞的义法论和刘大櫆的声气论,在理论上又有所发展。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济”。总结文章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八大要素。概括文章的阳刚、阴柔两大类的风格,认为两者不能偏废。姚鼐的文章与欧阳修、曾巩相近,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有情韵。实际上是偏于“阴柔”之美。他的议论文如伍子胥论、李斯论,序跋如老子章义序、

18、海愚诗抄序,书信如答翁学士书,记传如登泰山记,都可看出他的风格。其缺点是气力不能健举,规模不够阔大,缺少现实内容。他的诗清拔淡远,尤工近体,但为文名所掩。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所辑文总集古文辞类纂,世以为精当,流传很广。补充: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某年的天干就是这个年份的个位数所对应的天干,地支就是这个年份除以12所余数的对应的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 辰、 巳、 午、未、 申 、酉、 4 5 6 7 8 9 10 11 0 1戍 、亥 2 3板书设计: 登泰山记总写泰山地理形势 泰山地理

19、位置 周围山川形势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 时间 路径 山顶所见 描写泰山日出 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 建筑 古迹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杨柳青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1. 学习四、五两段;2. 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典范文章,学习时应该详略的处理、分析的层次两个角度入手,深入体会才能有所得。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一、讲读第段(一)指名朗读、口译。重点掌握如下词、句:一词多义: 1“悲”: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2. “.胜”:尽shng。“

20、何可胜道也哉”能承担,禁得起,shng。“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优美的,shng。“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胜利,sh“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词性活用:“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二 ) 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

21、,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一、 讲读第段1.提问: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同学们过去已经见过,请说出篇名。小石潭记。重要虚词理解 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之,代词,它 褒之庐冢也 之,助词,的。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之,助词,这里起连接主谓语之间,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成为一个短语。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之,代词,代同游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之,代词,代同游者。 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在,介词,表处所。 于是余有叹焉 于与是连用,“于是”意为“对此”这里作连

22、词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 于,对于,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其势弱于秦 于,比,介词,表示比较对象。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于,被,介词,表示被动对象2.再问:试以这两篇游记为例,说说运用这种定式有什么好处。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 3.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明确: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

23、衔接,过渡自然。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

24、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三、写作特点: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事通过记游而说理的名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先记游后议论,议论承上文记游而来,记游为下文立论做铺垫,由具体事实的叙述到抽象道理的议论,转折变化十分自然。2、层次自然,行文利落。叙事部分先后有序,论理部分与之相应,行文不枝不蔓。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全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讲述“三豕涉河”的故事:“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古书,非司马迁作)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

25、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众口传闻的事、古书上记载的事都要仔细加以分析,辨明正误,不可盲从这就是本文作者说的“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道理。四、对比赏析: 小石潭记从小丘(1)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2)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泉水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4),为屿(5),为堪(6),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7),参差披拂(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9)。日光下澈(10),影布石上,诒然不动,忽尔远逝(11),往来翕忽(12),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26、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然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释:(1)小丘:钴姆潭西小丘;(2)佩环:佩是玉佩,环是玉环,两种都是身上挂的饰物,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3)清冽:清澈阴冷;(4)坻:水中高地;(5)屿岛屿;(6)堪:峭壁;(7)蒙络摇缀:遮蔽缠绕,摇动连缀;(8)参差:长短不齐;(9)皆若空游无所依:游于空虚之中,好象没有什么依靠;(10)下澈:指日光直照水底;(11)忽尔远逝:忽然游到远处;(12)翕忽:飘忽。这是一篇优美别致的散文,有情有景,富有诗情画意。恰似一个小盆景,成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之作。 文章开始时没有直接写小石潭,而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为见而声先闻,引人入胜,而“伐竹取道”又暗示小石潭幽深地僻,人迹罕至。作者对游鱼的描写,则更见 传神。“皆若空游无所依”,富于想像,手法独特,既写游鱼的怡然自乐,却也映衬着潭水的清澈透明。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忽尔远逝,往来翕忽”,又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趣味横生的鱼景图。情由境生,作者愉悦之情自在其中。而“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又让作者瞬间的快乐化为乌有,只好“记之而去”。【思考探究】这是柳宗元的永州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