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0.39KB ,
资源ID:208065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8065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的民族演变史及其启示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的民族演变史及其启示Word格式.docx

1、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新疆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统称为“西戎”。从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开始,关于新疆(当时称为“西域”)的民族分布情况的记载才清晰起来。例如,据当时的史料,我们知道以天山为界,当时在北部地区主要活动的是逐水草而流迁的游牧民族,故被称之“行国”,主要有匈奴人、乌孙人、大月氏人、车师人和塞人等;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他们往往以绿洲为聚居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田园生活。史籍中称他们为所谓“城郭诸国”,西域“36国”中的大多数都是指这些族群。因为生活环境的封闭性特点,这些族群的来源和文化类型各有不同。像汉代的鄯善、莎车等地居民多为头戴尖顶毡帽的塞人,该地

2、区古墓里的发掘物证实了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书中对于塞人装扮的记述。而于阗地区生活的民族则以塞人为主,间杂有羌人血统。这一时期,龟兹、焉耆和高昌一带地区流行吐火罗语,而于阗地区则使用的是于阗塞语,前者使用一种用婆罗谜字母斜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后者使用的于阗文是一种婆罗谜字母直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鄯善、尼雅一带地区使用的所谓却卢文则来自波斯的阿拉美字母。语言文化特性从一个侧面也折射了当地居民来源和分布图景的复杂性。综上所述可知,秦汉时期,新疆当地的土著居民应以塞人、汉人、羌人或塞人与羌人混合类型为主。汉人当时被称之为“秦人”,可能因为他们是当时控制西北地区的秦朝的

3、子民。这一点无论在文献、传说和文字材料中都得到了有力证实。但是,随着东部地区大月氏、乌孙、大量汉人以及北方草原地带诸多游牧族群的相继迁入,天山南北各地的民族成分开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起来。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域各民族大流动、大迁徙和融汇离合程度最为广泛的阶段。许多北方地区草原游牧民族先后挺进天山南北各地活动,塔里木盆地周围农耕地区的民族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历了一系列民族的变迁重组后,西域各地原来活跃的一些族群,如匈奴、大月氏、乌孙、羌、车师人等融入其他民族当中,逐渐消亡。与此同时,另一些强劲的民族集团,像柔然、鲜卑、吐谷浑等东胡系统的族群集中出现在西域历史舞台上,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4、例如,吐谷浑人在公元五世纪占据了鄯善、且末一带地区,当时在罗布泊周围就迁居生活着很多吐谷浑人。同时,部分汉代戍边屯田的汉人,以及从河西迁居于此的汉人汇合在吐鲁番地区,进一步扩散了汉人在西域的活动地域和影响范围。例如甘肃榆中人麴嘉于499年所建立的麴氏高昌王朝,传九世十王,维持统治长达近一个半世纪。其势力全盛时,南接吐谷浑,北抵敕勒所在的天山北麓,东连敦煌,西邻龟兹。公元5至6世纪,铁勒、突厥等持突厥语言诸部落和族群的进入,则预示着隋唐时期以及以后西域地区新的民族组合和分布格局的开端。例如,公元487年,由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和堂弟穷奇带领的十余万高车人不满柔然的统治,西迁至今天的乌鲁木齐一

5、带,并创建了高车国。虽然高车国不久即为柔然所灭,然而,他们在西域的活动对于该地区族群成分和分布范围,甚至文化面貌的演进变化影响极大。再如公元6世纪突厥人进入西域地区后,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社会影响也很深刻。四 隋唐时期,西域各地民族成分因为操突厥语族诸族群和部落的大规模进入和政治活动而变得更为复杂。西域各地进入了一个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突厥化”时期。这个过程又一次改变了当时西域族群的分布格局和文化状态,并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对于西域的较长时段的稳定统治密切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但是,“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局势的动荡使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放松,加上“怛拉斯之战”后唐朝对于中亚地区局面的失控

6、,导致西部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势力进入中亚,并开始影响到帕米尔以东各地。虽然此间藏族的先民吐蕃人北上,进入西域,在政治上遏制了阿拉伯帝国军事势力的东扩,但是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阿拉伯文化开始影响到帕米尔高原以东各地,之后宋朝时期喀喇汗王朝王族信仰伊斯兰教就是一个证明。五 宋元明时期是回鹘人逐渐发展成为西域主体民族的重要阶段。回鹘又称为袁纥、回纥,兴起于漠北草原,初归突厥汗国。745年建立回纥汗国,其可汗受唐朝册封,并改称回鹘。公元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灭亡,部众溃散,一部分从漠北草原迁居西域的回鹘人分别在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在喀什等地创建了喀喇汗王朝。公元11世纪,喀喇汗王朝将伊斯兰教传入天

7、山南部的喀什、和田等地,自魏晋以后控制于阗地区的尉迟家族以及所建立的大宝于阗国也为喀喇汗王朝吞并,伊斯兰教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开始深刻影响当地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而高昌回鹘的建立,以及喀喇汗王朝对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诸地的统治,使惯于游牧的回鹘人受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制约,逐渐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转入定居的农业生活。与此同时,以粟特文字为基础所创建的回鹘文在当地广泛流传起来,对于其他民族的影响日益增强。南部地区则以阿拉伯字母为官方文字,并逐渐替代了原来当地使用的印欧语系的各种文字。这两个地方政权的统治及其文化的扩散传播,是后来15至16世纪整个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最后实现回鹘化结果的开端。在13世纪蒙古

8、人进入西域地区之前,另一支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契丹王族耶律大石率其所部进入西域,他们打垮了喀喇汗王朝,收服了高昌回鹘,1133年,建立了著名的“西辽政权”,对包括今天新疆地区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域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统治。西辽王朝深受汉文化影响,其规章礼仪多依中原,对西、中亚各地社会发展影响很大,遗留至今的当地居民仍称中国人为“契丹”,即是昔日西辽政治统治的影响所在。1208年蒙古西征后,西辽随即为其所灭。六 从13世纪初开始的蒙古人对西域各地的统治,延至明末清初,时间长达数世纪之久。蒙古统治时期初期,出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的需要,蒙古统治者采取的民族、宗教政策比较开明宽松,道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9、并行不悖,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最初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至元朝后期,蒙古皇室内讧,无暇西顾,天山南北各地控制权相继落入军事实力强盛的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及后裔们手中。1347年东察合台汗国建立后,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汗亲率所属部众16万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在他及其子孙的武力传播之下,伊斯兰教在天山北部地区得到广泛传播,使包括蒙古族在内的西域诸地各民族伊斯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至公元16世纪初,包括哈密在内的西域大部分地区都放弃佛教,信仰了伊斯兰教,先是文化和心理上的同化,最后导致西域蒙古人融合于当地维吾尔等民族中。随着蒙古统治衰落后,西域诸部落、族群迁徙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伊斯兰教文化对古老的西

10、域各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的整合,推动了天山南北各地诸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趋同。此后又经过几度分化和重新组合,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回等民族的发展经过这场洗礼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例如,蒙古统治后期,曾为蒙古所属的白帐汗国首领阿布海尔汗下属克列与贾尼别克不堪欺压,率部脱离白帐汗国进入楚河、塔拉斯河一带草原游牧,自称“哈萨克”,继续留在白帐汗国的被称为“乌孜别克”。后又经过不断地融合兼并,遂形成两个民族。而伴随着塔里木盆地周围居民回鹘化过程的最终完成,活动在天山南北各地的维吾尔族也逐渐形成发展为近代民族。七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为了建立巩固的西北边疆,清朝平定

11、了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粉碎新疆大、小和卓等各种分裂势力的叛乱活动,统一了新疆。之后又发兵击败了以阿古柏为首的浩罕侵略势力,收复了沙俄侵占的伊犁,1884年建立新疆省,使军政管理制度上与内地一致。清政府还陆续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切合实际的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政策法令,妥善地处理了境内外各个民族间的关系,特别是确立了近代中国的西部边界线。这些抉择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近代新疆多民族格局之形成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清政府为了推进新疆经济的开发,保卫西北边疆安全,在先前已有的民族迁徙分布格局基础上,陆续从东北各省抽调满、锡伯、索伦(包括达斡尔)、察哈尔蒙古、汉族(禄营)等各族官兵

12、数万人携带家眷进疆。之后,又组织、鼓励大批内地汉、回等民族群众到新疆屯垦种地。此后部分民族从西部迁入新疆境内,新疆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民族成份。至此,由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满、锡伯、达斡尔、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等主要民族组成的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八 从以上新疆民族演变史的简述里,我们可以获得如下重要启示 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而不是单一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就我们已知的新疆二千多年历史中,新疆地区作为一个古代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众多民族在此登台表演,恣肆展示,留下了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多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铸就今天新疆多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

13、现状,更构成新疆多元文化光彩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源泉。二、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不断新生是新疆民族发展演变进程的常态和趋势。这不仅是新疆民族史,而且也是中国民族史演变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另一些则在经历过一度的发展辉煌后逐渐衰亡。正如著名学者孟凡人先生所说:在历经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之后,除汉族之外,现代新疆的各民族已没有一个是汉唐时期生活在新疆的民族原体之嫡传,甚至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按照那个时期某个民族文化模式和发展轨迹而直接延续下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谓“民族是一个历史概念”的论断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印证。三、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分布聚居的事实,以及各民族的迁

14、徙活动和相互交往使各民族之间自然地形成团结、互助、和谐为主的民族关系,这种以和谐为主导的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汉晋时期的塞、乌孙、匈奴、汉、大月氏、鲜卑、高车、突厥,唐宋之际的回鹘、葛逻禄、契丹,到元明时期的蒙古、回、畏兀儿、吉利吉斯、哈萨克族,以及清朝时期的卫拉特蒙古、满、锡伯等,在长期的共同劳动、生活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混杂、接触、交往、融合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推及今日,新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社会现实确实是有历史积淀作为其基础的。四、今天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应是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我国境

15、内56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自秦汉之后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今天的天山南北各地归属汉朝,新疆自后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疆这块热土上的主人,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样构成现在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个雄厚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破坏不了的。不断深化“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努力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16、思想基础 时间: 2009-7-3 9:20:00 新疆日报网 (新疆日报网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发生的人间奇迹般的变化和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及伟大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没有新疆的发展进步、和谐稳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新疆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值此历史节点,自治区党委决定,在今年5月自治区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在全区广泛开展“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人

17、们永远记住党的恩情、永远感恩伟大祖国,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新疆。一、充分认识“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感恩伟大祖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感恩作为一种崇高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会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开展“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活动,既是回顾总结自治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更是为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汲取前进力量,是在新形势下高举旗帜、履行使命的崭新起航

18、。(一)“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集中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和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自强不息的一面旗帜,始终是凝聚力量的基本源泉。它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了对中华大地的兹兹之念,凝聚了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得生存发展的

19、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任何一个民族也必须生存于一个具体的国家里,依附于一定的国家形态,有了这个实体,民族的兴盛和个人的幸福才能得到保障。国家强盛,百姓幸福,这是爱国主义最为朴素的价值指向,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对于新疆各族人民来说,爱国主义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就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就是要从历史的嬗变中寻找源头、从感恩伟大祖国中汲取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0、,以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使爱国主义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二)“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强调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是各族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克难攻艰的思想保证,更是建设和谐新疆的重要体现。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21世纪的能源战略替代基地,搞好新疆的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民族团结、社

21、会稳定、国家统一,就政通人和,事业兴旺;社会动荡、民族分裂、国家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互相勾结,国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影响我国我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大量存在,维护我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从“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的理念中认识和把握,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中去认识和把握,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2、。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做好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我们必须强化各项治本措施,坚持开展对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积极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三)“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23、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现在的新疆,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以及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解放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也呈现出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和发展,就是与周边国家相比,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具有明显优势。这些辉煌成就来自于改革开放,归功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疆的现在和未来。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新疆与沿海地区、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

24、小的差距,我们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的客观要求,既是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民族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少数民族发展和进步”。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说到底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加快发展,一

25、个是促进稳定。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设想和规划都会落空。”我们感恩伟大祖国,感恩改革开发,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二、深刻理解“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的丰富内涵在新疆的发展史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的建设成就是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60年,新疆的沧桑巨变赋予“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丰富的思想内涵。(一)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正确坚强领导的结果。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实现

26、由悲惨境遇迈向光明前途的伟大转变,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疆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样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0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新疆的发展稳定放在事关全国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给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以有力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党中央始终把保障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大文化投入力度、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始终把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扶贫攻坚、防病改水、“村村通工程”、“电视进万家”、“农

27、村电影放映”等一系列造福各族人民的“民心工程”,免除农业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程,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短短5年,就有189万户800多万人搬进了新居。新疆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疆的和平解放,就没有新疆的繁荣发展和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地永远跟党走。(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发展方

28、向,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各族人民的解放。新疆和平解放后,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新疆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主权、民族平等;保障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新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权益,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来之不易的民族复兴之路,带来

29、的是新疆经济社会大繁荣和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延续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党的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30年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向,是千山万径、柳暗花明中永远的北斗、不变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火炬,辉映着历史的天空,照亮新疆各族人民前行的长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省区市

30、大力支持的结果。新疆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新疆的发展是全国发展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新疆的发展稳定放在事关全国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给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以有力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各兄弟省区市也给予了无私的支援和帮助。我们不会忘记,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不断加大对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和投资力度,促进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60年来,为迅速改变新疆人才短缺的局面,国家选派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援疆、号召内地80多万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疆工作,为新疆输送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发达省市对口支持新疆各地州市,通过投资开发建设、传播技术和经验、教育培训等方式,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就没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大改善;没有各省区市兄弟般的支持,就没有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就没有中国在民族主义浪潮汹涌世界之时的“风景这边独好”。(四)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