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02KB ,
资源ID:207990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7990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训诂学引论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训诂学引论Word下载.docx

1、 训诂学也就是语义学。“解释说” 张世禄训诂学与方法学: 依据过去中国训诂学的性质看来,与其说它是字义学,不如说它是解释学。 “综合说” 陆宗达训诂简论: 是包含在古代注释和训诂专书中的文献语言学的总称。二、清代训诂学研究概况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期,也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其训诂学研究的成就和特点主要有:1致力于古籍的重新阐释和古注的研究整理,相关的注疏、纂集之作量大质优马瑞辰 孙诒让 刘宝楠 焦循 王先谦 仇兆鳌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2训诂专著体式多样,各有专攻,精义迭出 刘淇 王引之 杭世骏 俞樾 阮元 王念孙 “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3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1)重证据、重科学分析,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妄立新说清儒从事训诂研究,表现出了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精深的为学气象。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实证不诬,无征不信;重事实,重证据。凭心得,不凭臆测;凭博征,不凭孤证;凭逻辑堆理,不凭主观臆断。笃于深求,耻于轻信。王念孙在训诂研究中还利用到了过去学者们不太注意的一些材料,如古书中的人名资料。他利用人的名字的意义关系来进行训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如广雅释诂:“繁、殷、员、宗、诸,众也。”王念孙疏证:“员,读若云。说文:员,物数也。春秋楚伍员,字子胥。尔雅:佥、咸、胥,皆也。是众之义。”他在广雅疏证中用了25个人的名字来证明20条词语。清儒从事训诂

3、研究,不仅能从传世文献中搜集大量的证据材料,而且还注意从实历亲验之中获取相关证据。王念孙作广雅疏证,为了对古代名物词语作出正确的训释,曾将“花草竹木,鸟兽虫鱼,皆购列于所居,视其初生与其长大,以校对昔人所言形态”;于“草木虫鱼,多出亲验”。 (2)广泛运用因声求义之法清代学者对汉语与汉字的关系有着比较深刻而理性的认识,认为义根于声,汉字表义的关键在于它所代表的语词的声音,而不在于字形;也就是认为,文字只不过是语言的符号,它是通过所记录的语词的声音来表示概念、语义。此外,清代学者普遍深知“音近义通”之理,认为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词,其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通。因此,清代很多学者极力倡导不拘字形、依音

4、求义的训诂方法: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凡同位则同声,同声则可以通乎其义。清王绍兴:“小学之要在训诂,训诂之要在声音。知字而不知声,训诂或几乎隐矣。此无他,声之中有意也。清王念孙:“训诂之旨,本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今则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训中指出:“大氐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四:“古人字多假借,循声而改之则得,如字以求之则塞矣。清人不仅在理论上极力标榜因声求义之法,而且在训诂实践中亦是自觉地运用此法。清人因声求义法的运用:(1)考辩异体同词的字际关系,主要包括对异体字、通假

5、字、古今字的揭示;(2)疏通异词同源的词际关系。对古书中的一些疑难词语,清人往往能摆脱字形的束缚,运用因声求义法以求其义,从而打开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例一:释说文“母猴”“蜼(wi),如母猴。” “为,母猴也。段玉裁说文“猴”字注:“母猴乃此兽名,非谓牝者。沐猴、猕猴皆语之转、字之讹也。王念孙广雅疏证:“猕,声转而为母 又转而为沐。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沐猴:母猴;母猴:猕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吕氏春秋察传:“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例二:王引之释大戴礼记“惮”字大戴礼记卷七十二文王官人:父子之间观其孝慈也,兄弟之间观其和友也,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也,乡党之间观其信惮也。北周卢

6、辩注:信而敬惮。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三:“惮”读为“亶”。亶,诚也,信也。若敬惮之“惮”,则与“信”不类矣。逸周书官人篇作“观其信诚”,诚亦亶也。“亶”、“惮”古同声。“亶”之通作“惮”,犹“亶”之通作“单”也。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所谓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实清儒治小学之最大成功处。而这种工作,又以高邮王氏父子做得最精而最通。例三:段玉裁释说文“旖施”说文部:“旖,旗旖施也。段注:“旖施叠韵字,在十七部(案即古韵歌部)。许于旗曰旖施,于禾曰倚移,皆读如阿那。上林赋旖旎从风,张揖曰:旖旎,阿那也。文选作猗狔,汗书作椅柅,考工记注则作倚移,与许书禾部合。知以音为用,制字日多。例四:段玉裁

7、释说文“莞”字“莞,艸也,可以作席。段注:“莞之言管也。凡茎中空者曰管。莞盖即今席子草,细茎,圆而中空;郑谓之小蒲,实非蒲也。在此,段氏运用因声求义之法,推定“莞”的语源为“管”,进而断定古书中的“莞”是指圆而中空、呈管状的席子草,而非指蒲草。(3)比较互证,以类而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清儒之治学,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精神。此法此精神,果用何种程度始能表现耶?第一步,必先留心观察事物,觑出某点某点有应特别注意之价值。第二步,既注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之。第三步,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第四步,根据此意见,更从正面旁面反面博求证据;证据备则泐为定说

8、,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凡今世一切科学之成立,皆循此步骤。清代的训诂学家很注重排比、比勘同类语言材料,力求从中推导、归纳出特定词语的意义,即所谓“比例而知,触类长之”。 例一:王念孙父子释“终” 诗经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毛传:“终日风为终风。”韩诗:“终风,西风也。“ 王氏从诗经中搜集了如下一些同类文句,进行比较互证: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燕燕)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北门)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正月)王氏归纳总结道:“终与既同义,故或上言 终 而下言 且,或上言 终 而下言又。说者皆以终为终竟之终,而经文上下相因之指,遂不可寻也。王念孙释“摇”楚辞九

9、章抽思:“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读书杂志余编下:九章:“愿摇起而横奔兮。”王注曰:“欲摇动而奔走。”念孙按:摇起,疾起也。“疾起”与“横奔”文正相对。方言曰:“摇,疾也。王念孙释“备”荀子王制:“彼霸者则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读书杂志荀子:“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杨注曰:“备用,足用也。左传曰:无重器备。”念孙按:训“备”为足用,“便足用”之语不词,且与“田野”“仓廪”不对。余谓“备用”二字平列。淮南修务篇注云“备犹用也”,故或谓之器用,或谓器备。“便备用”犹三“便器用”耳。“便备用”三字本篇三见,与“田野”“仓廪”对文

10、者二,与“功苦”“完利”对文者一。其见儒效篇者,则与“规矩”“准绳”对文,见于富国篇者,亦与“田野”“仓廪”对文,皆以二字平列。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鵰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又:“殷之日,安以静兵息民,慈爱百姓,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安谨募选阅材伎之士。马瑞辰释“谓”诗经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孔疏:“以为道中之露多,惧早夜之濡己,故不行耳。马氏从诗经中搜集了如下一些同类文句,进行比较互证: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岂不怀归,畏不能趣。(出车)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将仲子)岂敢爱之,畏我诸兄。马氏归纳总结道:“谓疑畏之假借

11、。凡诗上言岂不、岂敢者,下多言畏。三、近百年训诂学研究概况黄侃训诂学讲词之训诂述略部分所列纲目:训诂的意义训诂的方法本有之训诂与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与隶属之训诂义训与声训说文之训诂与解文训诂之不同说文之训诂必与形相贴切以声韵求训诂之根源求训诂之次序声训声训分类何仲英 齐佩瑢 王力成就和特点:1注重训诂学的学科体系、框架的建构;经过学者们的努力,体系、框架在逐步完善,走向科学化。2注重从学理和方法论上对训诂学作宏观、系统的研究,训诂学基础理论建设向纵深发展。3专题性研究全面展开,而且不断深入。汉语同源字(词)研究。 第一部真正的语源学著作文始例如: 说文:“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孳乳为構,

12、盖也。冓孳乳篝,笿也,可薰衣也。冓孳乳为耦,二伐为耦。耦又孳乳为遇,逢也。 刘师培正名隅论 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杨树达字义同缘于语源同例证王力同源字典 训诂学名家、名著研究。 王力 殷孟伦 萧璋 周祖谟 陆宗达 训诂学史研究。 胡朴安 李建国 训诂方法、训诂条例的研究。 萧璋毛传条例探源 蔡谟芳 4训诂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成就斐然。第一,从传世文献词语的考释看,几乎涉及文献的所有门类。黎锦熙中国近代语研究提议(1927年):“五代北宋之词,金元之北曲,明清之白话小说,均系运用当时当地之活语言创制之新文学作品。只因向来视为文人余事,音释缺如;语词、句法,今多不解。

13、近来青年读物,既多取材于此,训诂不明,何从欣赏?一查字书,则绝不提及;欲加注释,则考证无从。故宜各就专书,分别归纳,随事旁证,得其确诂。黎锦熙近代国语文学之训诂研究示例(1933年)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叙言言及其研究方法:诗词曲语辞者,卽约当唐宋金元明间,流行于诗词典之特殊语辞,自单字以至短语,其性质泰半通俗,非雅诂旧义所能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习见也。自来解释,未有专书。汇之之法凡二:因其分流,则诗证诗,词证词,曲证曲,是为自汇;因其同源,则三者或二者互证,是为互汇。综合各证,得其解释,则假定为一义。一义不足概括,则别求解释,复假定为他义。有以诗歌同义异文加以印证者。诗歌类似文

14、句,甲乙文字不同,比照之而其义可见。如陈与义雨中再赋海山楼:“一生襟袍与山开”脱胎于杜甫奉侍严大夫:“一生襟袍向谁开”,由此推知“与”犹“向”也。诗词有同义互文者,以互文之字以定其义。如: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李商隐昨日)其中“赊”同“也”互文,此为七律,对仗工整,“赊”与也”字同为语助辞而互文。证之他诗也确。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第二,出土文献词语的考释工作也普遍展开。第三,校注、今译、集解、辞书等类型的著作大量问世。四、从事训诂学研究所应注意的问题1克服畏难情绪,慢慢培养兴趣。2多读古今学者的训诂著作,累积相关知识,以指导实践。3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说,于无疑处疑之,善于发现问题。4要重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以求视野宽广、思路开阔。5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