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国际环境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连进行普通对外贸易都很困难。实行开放政策后,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关系出现重大转机,中国的海外市场逐步扩大。1、周边国家的示范作用二战后,日本在亚洲率先实行了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成就了自己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紧随日本相继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亚洲四小龙”因此得名,这个现象也被称为“亚洲奇迹”。一时间,“亚洲四小龙”成为中国,尤其是中国沿海省份的楷模。2、美国乃至资本主义的
2、影响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出于政治目的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美国一直相对保持其国内市场的开放状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市场一直处于开放状态。东亚各国是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政策的最大受益者。随着日本由战后初期的劳动导向型出口阶段步入更高层次的工业化阶段(如规模导向、生产线导向和知识导向等),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始是“四小龙”,接着东盟和我国也开始进入美国市场,从而出现了比较优势再循环的现象。19501974年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是日本跻身经济超级大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及东亚其他国家通过迅速的结构优化而创造的经济奇迹与美国所倡导的
3、贸易秩序不无关系,美国的进口市场对东亚出口导向型国家发挥了巨大的向心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是离不开这种特定的国际经济关系的。二、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势1、有利于开发创新市场,带动市场发展出口导向模式的实施为本国剩余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为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开设了一条渠道,为闲置和过剩的生产力与生产资源开发了新的市场,为本国有生产能力但国内无市场需求、无生产需要的产品创造了市场和需求,满足有市场需求但无生产该产品优势的其他国家的市场需要。并通过开发创新、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了本国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创造和增加
4、就业机会,增进本国社会福利。2、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国内市场需求总是有限的,对于某种商品来说,总有市场饱和的时候,对中小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有些商品,特别是在中小国家,如果不开拓国际市场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如果国内市场需求有限达不到最佳规模经济,则企业成本高、商品的市场价格高,而商品的市场价格高则制约销售量的扩大。企业成本高则效益就低,这对于企业对于消费者和国家都不利。而如果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市场需求,则有利于形成企业规模经济,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和商品价格,从而企业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消费者受惠又增加商品出口换取外汇于国家,于民于企业都有利。 3、有利于发挥国际分工优势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技术水
5、平不同。有些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所拥有的资源从种类到数量都较多,其产品价格就较低;而有些国家自然资源较贫乏,其产品价格就高。同时,有些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较高,有些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同此各自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获取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迅猛发展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体规模扩大了57倍。其中出口扩大44倍,年均增长达到16.4%,远远超出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现出口总值11346.4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52.8%。我国外贸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大国贸易通常所具备的一些特征。1、成为贸易大国贸易规
6、模大型化,跻身贸易大国行列。我国外贸出口占全球比重从1978年的0.8%提高到2010年的10%左右,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10%。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使我国跃升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国际关注度提高市场容量与出口供给能力空前增大,引进全球贸易大国普遍的关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进口额超过除新加坡外的东盟6 国进口总和或东欧转型经济国家之和,亦大于墨西哥和巴西的总和。另一方面,我国已成为国际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性供给者,纺织、鞋帽、箱包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3、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的进出口意向开始左右或影响某些重要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国贸易不同于小国贸易的一个
7、重要标志就在于大国的供求能左右国际市场价格,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贸易条件。如近几年我国的进口举动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初级原材料和农产品国际价格的波动。在出口供给方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国,左右全球此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实践证明,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为中国的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出口行业还是我国的纳税大户,解决了上千万人口的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三、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的问题(一)经济发展要素变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
8、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1、外汇储备数额巨大总体而言,资金短缺的现象已经基本不存在。相反,在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和鼓励出口政策的刺激性,国内资金流动性泛滥和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同时出现。数据显示,过去十余年来,中国广义货币M2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远超同期的GDP增速。在2009年、2010年两年,为应付金融危机而大幅飙升的信贷投放,更将M2投放推高到27%以上水平。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9月末,M2余额已经达到了69.6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9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8万亿元。与此同时,多年的外贸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2、劳动力优势减弱
9、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劳动力条件也有了较大变化。在人口自然规律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正在从劳动力剩余向劳动力短缺状态转变。预计,到2015年,我国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只有730万左右,将不足以补偿城市近700万的需要量。而持续多年各地不断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预示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消失。(二)大国贸易问题显现在我国外贸具有大国规模以后,开始遇到一些大国贸易所特有的难题。1、出口扩张难度增加我国出口基数已经很大,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难度越来越大。2、保护国内市场的余地缩小在达到大国规模后,我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在压制我国开放市场,保护色彩较浓的
10、传统贸易政策难以为继,国内产业受到的保护将会越来越少。3、对外贸易摩擦长期化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频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摩擦可能更为频繁并将长期化。第四,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由于我国进口量庞大,经常引进大宗进口原料价格上扬,同时由于国际上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我国此类产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引起此类商品价格逐年下降,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我国总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统计研究也表明,1993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数量指数一直高于价格指数,而进口的数量指数则低于价格指数。(三)经济风险潜伏1998年到2008年,由于过度强调出口的作用和推动出口的增
11、长,我国经济逐渐形成了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潜伏着两种风险。1、通货膨胀当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有需求,我国能够持续保持出口增长时,由于出口太大,必然会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也就是大量外汇会涌入我国。央行为了收购这些流入我国的外汇,必然会在外汇占款项目下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太多,必然会引发总需求膨胀。我国2007年的情况就是这样。2、产业萎缩当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急度萎缩,国际市场无法支持我国出口继续增加时,我国企业因为没有市场,必然会收缩生产和投资,甚至倒闭,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快速攀升,生产力过剩的压力很大。我国经济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到现在
12、就是这种情况。(四)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弊端已经开始显现。1、对国内资源破坏严重为了创造更多的外汇,许多地方和企业乱砍滥挖,对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压制劳动者福利水平的提高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始终不能得到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出口企业不惜牺牲劳动者的利益,通过压低工人工资和福利的做法以维持微薄的利润。3、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以国外消费代替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但加大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也削弱了国内消费的扩张;4、巨大债权的隐患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还导致了中国补贴发达国家的怪现象。目前中国的人均GDP约为4000美元左右,勉强步入中
13、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令人不解的是,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从过去想方设法借外债过日到现在输出外债,固然是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重大改变,但也是传统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的无奈选择。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在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目前正在向3万亿美元迈进。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如何控制货币超发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问题。随着美元贬值趋势的形成,大量的外汇也面临着缩水的风险。5、政策倾斜衍射出问题为了配合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出口退税政策。国家统
14、计局的数据表明,仅仅在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就已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5298亿元。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在推动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国外动辄以反补贴为由对中国进行的贸易制裁。而出口骗税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削弱了该政策的出口激励效应,还使得国家财政被无端吞噬。据估计,每年出口骗税的涉案金额都高达数百亿元。(五)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金融危机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甚至是致命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坚决执行者,那个时
15、候中国没有入世,经济各方面的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并不是很高,一些出口企业和主要依靠东南市场的企业受到重创。当时香港刚回归,国家为了维护香港繁荣稳定而砸入了大量的外汇维持港币市值,所以国家损失很多资金。国内也有很多企业的产品积压,金融行业也低迷。时任国务院的朱总理以强劲的手腕顺利的度过了那次危机。对外,实行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以大量资金投入外汇市场,维持人民币市值。对内,实行扩大内需政策,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内需。中国大量基础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后带来了中国11年的经济迅速腾飞。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影响,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西方发达国家的
16、经济衰退已经侵蚀到中国的实体经济,首当其冲的便是出口制造业。以中国对外贸易“晴雨表”和“风向标”著称的广交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秋季广交会出口成交额累计只有315.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9亿美元,这种现象只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出现过。由于担心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个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或许会持续负增长,使得中国外贸出口的前景雪上加霜。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
17、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出口贸易量减少,订单急剧减少,贷款门槛升高成本增加,导致国内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不同规模的降薪裁员,甚至倒闭。降薪裁员又波及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IT、证券、金融、印刷等一系列行业。而最无招架能力的是外出打工的中西部民工,四川、安徽、河南等省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返乡潮。降薪也同时降低了社会购买力,变相地反映为物价上涨,货币“不值钱”。然而失业率的上升,则加剧了社会不稳定性。四、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调整(一)形成拉动内需型增长模式在过去5年中,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维持在60-70%之间,而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只有2
18、0-30%。因此,不少学者对中国这种高度依赖外贸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表示担忧,甚至提出这种模式必须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1、扩大内需的必然性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着重将注意力放在国内市场。目前,我国虽有较大的经济规模,但还不能说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国内市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干扰,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大大削弱了我国作为大国所拥有的国内市场容量大这一优势,无法充分实现规模经济。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达50左右。因此,今后努力统一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类似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应对2008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又实行了
19、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增长的措施。中央投入4万亿人民币救市,带动地方更多投资,加大基础项目的投入,积极拉动内需。2、扩大内需的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重要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十项措施,明确具体,突出重点,统筹城乡,支持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
20、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
21、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通过以上措施调整宏观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
22、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继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出口市场多元化1、巩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我们应首先关注和重视的市场,但对这一市场的开拓也要注意均衡。国际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与我有较强的互补性,尽管竞争激烈,我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对手比,我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深层次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不仅使我们能够得
23、到较多贸易利益,而且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虽然目前我国出口货物的70%以上是输往这一市场的,但是与这一市场在国际进口市场所占比例相比,我在某些市场(例如美欧市场)所占进口比例并不高。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也存在均衡的问题,例如我对日本市场的过于依赖和对欧洲市场的开发不足。由于我对这些市场出口占我总出口比例较大,因而它的不均衡发展表现了更大的风险性,而且也是开发发展中市场所不能替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替代大幅下降的日本、香港、东南亚市场的是美欧市场,而不是非洲、拉美或其他市场)。2、开拓发展中国家新市场发展中国家中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
24、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虽然发展中国家市场相对容量小,不成熟,但其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动荡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经济增长,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如韩国对拉美),甚至结成区域经济集团(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东欧加入欧盟、韩日自由贸易区探讨),国际分割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的举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会。但是我们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应是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要注意市场细分。例如美国商务部把世界上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1
25、0个国家和地区评为“新兴大市场”。 这些市场包括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中国经济区、印度、印尼、韩国、波兰、土耳其和南非。根据调查,这些新兴大市场国家和地区在90年代,其进口的增长远较发达国家高,更是其它发展中国家进口总量的一倍以上,并且未来市场潜力要远远大于其它国家。到2010年,新兴大市场国家占世界总进口的14以上。我们对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的判断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化。3、抓住不成熟的市场潜在机遇一些暂时还不成熟的市场也存在诸多贸易机会。我国是一个生产门类齐全、产品结构复杂的庞大经济体,部分产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劳动力资源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开发新市场。只要我们放开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给
26、以适当帮助,在尚不成熟的市场也能发现机会。重要的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和采取真正的企业行为。(三)政策措施的适时调整政策与制度的建立总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在贯彻的过程中通常表现出一定的执行惯性与难以撼动的色彩。但是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要求国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甚至战略,面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要全面审视当今经济现状,谨慎忖度未来发展趋势。1、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观念,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发展高新技术出口产业能够改善贸易条件,提高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在世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占得有利地位,使得出口量与出口利润同步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上的差距
27、,从出口大国转化为出口强国。地方政府不能为了扩大出口创汇规模而不惜以损害环境和压低工人工资为代价,更不能将创汇多少作为一项政绩来宣扬,而应将对外贸易的综合效益作为首位的评价标准,由创汇型向效益型转变。只有将发展思路从简单的出口创汇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树立新的更为全面的科学发展观。同时进一步开放进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制度与理念,进而反作用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2、改革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建立有利于出口和进口的双向机制。从本质上来说,出口退税是用中国的财政补贴国外的消费者,退税额越大,财政补贴的额度就越大,财政负担就越重,相应的本国利益的损失也越多。近些年来,
28、为配合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奉行了“有保有压”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短时间对某些重点扶持行业有效,但程序复杂,税率繁复。未来的改革方向可以考虑采取出口全退税的方法,将出口退税政策从偏向性转为中立性,对出口商品通过国内税的调整而非出口退税调整来加以调节。3、控制人民币平稳适度升值在全面衡量利弊的前提下,控制人民币平稳适度升值,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实际上,判断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应该看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困难和矛盾是什么,只要抓住主要矛盾,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不难得出结论,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益处是基本相一致的。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是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
29、况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及减少贸易摩擦等,同时要控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可能恶化出口企业的生产环境、导致失业增加、加剧热钱流入和资产泡沫膨胀等。总的来看,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导向型向综合平衡型的战略转变,才能尽快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渡,也才能实现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最终目标。参考文献1马国川观察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6)2李勇坚旧富与新贵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8)3韩秀云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中信出版社2008(6)4陈勇中国式突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4)5王广谦,郭田勇中国经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