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9KB ,
资源ID:207729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772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学 各章重点 07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学 各章重点 07Word格式.docx

1、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 神学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3. 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

2、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 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

3、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 分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上述看法都具有一些片面性和局限性,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

4、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5、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对这一定义的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第二章 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

5、之道”而展开。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

6、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国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论说。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三、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1) 君权神授说:解释权力来源

7、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2) 圣贤政治观:一种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是愚民。3) 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长。4) 重民养民教民思想: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5) 德刑兼重: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依照孔子的说法,乃“宽猛相济”。6) 法、术、势统治术:这是法家的思想,是统治者的必修课。7) 重农抑商思想: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

8、所以要抑制。证之西方历史,正是如此,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斗争。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家聪明绝顶。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8) 天朝大国理想:在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之归依。9) 忠孝观念,三纲五常。10) 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春秋大义,名分制度。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有非分之想。11) 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12)“汤武革命,应天顺人”:上述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四、

9、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罗马时代: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2.中世纪时代: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3.现代时期:被称为“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4.当代时期:被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五、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西方政治研究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内容的变迁等方面。依照历史的观点,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政治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即“传统学术”时期、“社会科学”时期和“激进批评”时期。六、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其主要特点体现在;(1)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

10、究对象;(2)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3)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4)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5)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6)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七、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政治研究的科

11、学化进程将遇到以下三个难题:(1)数据问题:究竟如何获得关于人类行为的“经验性”数据仍然是一个问题。(2)隐性价值问题:严格地说,科学研究是一种客观的研究。但是,政治研究模式和理论要实现完全的客观是非常困难的。在政治领域中,事实和价值掺杂在一起几乎无法分开。(3)价值中立问题: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倡导“价值中立”而著称。在政治领域,绝对公正客观和科学中立的研究几乎不可能。八、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1)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

12、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2)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使“好人”不会变“坏”,使哪怕是“坏人”也无法“作恶”。这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一、 “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1“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其性质“公权”即指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私权”即指公民权利。

13、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公民权利的外延大于政治权利的外延,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公共权力的特性:(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的特性:(1)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2)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公共权力与

14、公民权利特性的比较:(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公民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信念。(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2.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意义(1)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

15、的界定划分“公域”与“私域”的界限,界定“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究其本源,就是对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界定。个人利益指的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部分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成员个人利益的交叉就构成团体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三、权力与政治权力: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

16、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

17、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四、政治权

18、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构成要素(1)生产资料:(2)物质财富:(3)暴力:(4)其他: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2.主观构成要素(1)能力素质:(2)身份资格:(3)理论与策略:(4)组织。五、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1暴力方式(武力), 暴力方式包括暴力镇压、武装起义、军事政变、政治暗杀等。战争是暴力方式的一种大规模极端形式。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

19、目的。人们施行压力的具体方式如政治警告、政治恐怖、政治戒严、政治威胁、政治舆论、院外活动等。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通常运用于具有共同利益的权力关系之中。谈判也是一种特定的说服方式。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以鼓励或激励为其特征,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7处罚方式(遏制)六、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1. 精英主义模式2. 多元主义模式3. 多元精英模式4. 马克思主义模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的手中。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机器,也是用来维护统

20、治阶级权力的工具。根据现代政治的实际经验,可以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做出更加具体的分析。(1)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阶级分权)(2)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政党分权)(3)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政府横向分权)(4)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政府纵向分权)七、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权利】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前者被归结为正式的法律和行为规则,具有强制性;后者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主张或哲学观点。人权和早期的自然权利,均属于道德权利的范畴,尽管现在也经常被引申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内容。对权利的认识和

21、阐述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权利的上述基本划分(即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的划分),都包含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积极的权利观念和消极的权利观念。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权利:(1)政治自由(如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等权利)、(2)政治参与(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和(3)社会平等(如种族、民族、性别、教育等方面平等权利以及平等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八、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 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1)人身自由。公民不受随意性逮捕、拘留和其他非法人身侵犯。同时,公民被捕后应在规定期

22、限内受到审查或审讯。(2)言论自由。其中包括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如言论、出版、著作、新闻等自由。(3)通信自由。一般指公民的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不受当局随意检查。(4)集会自由。指公民以一定形式进行临时性集会而表达自己的意志、意愿或商讨特定问题的自由,其中包括各种地点、各种形式的集会。(5)结社自由。主要指公民结合成某种确定的组织以实现特定目的的自由。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6)迁徙自由、(7)罢工自由等等。2. 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3. 民主

23、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1)选举权、(2)创制权、(3)复决权和(4)罢免权。九、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为了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必须建立有效的政治权利保障机制。根据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应当建立三个方面的政治权利保障机制,一是自由权利保障机制,二是平等权利保障机制,三是民主权利保障机制。这三个方面政治权利保障机制的建立基本上是从制度、法律和舆论监督三个角度来完成的。1. 自由权利保障机制:(1)制度,(2)法律,(3)舆论2. 平等权利保障机制3. 民主权利保障机制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一、国家的涵义. 若干国

24、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2)国家契约说(3)国家统治说(4)国家要素说.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3、国家的历史类型按照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国家从产生至今,相继出现

25、过四种类型:(1)奴隶制国家(2)封建制国家(3)资本主义国家(4)社会主义国家二、政府的涵义、【政府】是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关的总称。、政府的特性()阶级性。()公共性。()权威性。()有机组织性。()特定的职能规定性。三、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辩析两者的联系体现在:(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2)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3)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2)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主权;(3)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

26、于国家功能;(4)就组织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的组织构成并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四、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五、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就剥削阶级国家政体来看,在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主要实行过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政体。【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

27、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按照君主所实际享有的权限,君主制派生出各种具体的形式,主要有(1)专制君主制和(2)立宪君主制两种。【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行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和最高权力机关(议会)都由选举产生。根据元首、议会、政府三者的职权和关系状况,资产阶级共和制分为(1)议会共和制和(2)总统共和制两种基本类型。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有(1)巴黎公社政权形式、(2)苏维埃政权形式和(3)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六、国

28、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1单一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2复合制,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七、政府的职能【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政府职能的本质上是将统治阶级意志具体化,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政府职能主要内容:(1)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2)调

29、整社会关系和实行社会监督;(3)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4)管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5)发展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6)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防止外来威胁、干涉和侵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应该是:(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八、政府的组织机构、政府组织机构的含义及其设置原则【政府组织机构】是政府为了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